全真教主 第三十五回 盈盈明月增佳致 细细清风送好音(三)

全真教主 沂山不肖生 武侠仙侠 | 传统武侠 更新时间:2021-10-05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然而,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二人正行之间,忽听前面“叮叮当当”,传来了一阵阵的兵器撞击之声,并伴随着一声声的呼喝打斗之声。

二人吃了一惊,急忙上前察看,只见在前面十几丈处,小径陡然变低,下面是一个谷底,一条宽约数尺的清澈小溪,“哗啦啦”地居中流过。显然,这就是那花圃边上的溪水上游无疑。

小溪对面,十几个白衣白帽白纱罩面的蒙面人正在围攻两个丫鬟打扮的老妪。那些白衣人各执兵刃,武功高强,出手狠辣,将两人团团围在了中间。那两个老妪虽然年近五旬,但是依然身法敏捷,手中各执了一柄长剑,上下翻飞,迅捷无比,竟是与戚女侠的武功同出一辙。怎奈,对方人手众多,又各自武功高强,两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仍是险象环生,只能凭着一股韧劲,苦苦支撑。

激战中,一个使剑的白衣蒙面大汉忽地跳出圈外,冲旁边一个斜坡上面的院落高声叫道:“戚前辈,教主有命,只要你交出那个丫头,咱们便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

那院落柴扉紧闭,寂然无声,似是无人一般。使剑的大汉似是这伙人的头目,眼见院内无声,却是不敢上前,只是在下面高声叫道:“前辈既然不肯现身,那晚辈只好失礼,先拿下这两人再说了!”说着,纵身而上,又加入了战团。

那两个老妪背靠背正自苦战,不提防使剑的大汉突然袭来,被他一剑刺伤了其中一个黑衣老妪的左臂,立时鲜血长流,脚下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另一个白衣老妪心下着慌,急忙回头一看时,却被另一个使刀的白衣蒙面大汉乘机袭来,一刀砍伤了大腿,立时血流如注,脚下一软,“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二人虽然各自受伤,但是甚是顽强,兀自拼命抵挡。

看到这里,戚女侠“哎呀”一声惊呼,赶紧身形一跃,飞身而下。只见她身形急驰,衣袂飘飘,如同足不点地一般,瞬间便来到了坡下。

王重阳知她没带兵器,放心不下,赶紧拔出青锋短剑,使一招“鹰飞雀落”,连续几个纵跃,也跟着跳到了坡下。

那些白衣蒙面大汉一见有强敌袭来,赶紧呼喝一声,立即转头又向二人杀来。一个使铁枪的白衣大汉率先攻来,大枪一抖,一招“毒龙出洞”,朝着戚女侠分心便刺。

戚女侠身形不停,一个“盘龙绕步”,身形“滴溜”一转,便顺着那大汉的铁枪闪到了他的背后,反手一掌,直接拍向他的背心。

那大汉也非等闲之辈,危急之中竟然猛地斜刺里跨出一步,避过了一掌,同时铁枪反转,使一招“霸王转身”,“呼”地横空扫了回来。

戚女侠“咦”了一声,也没想到对方竟然身手如此敏捷,赶紧使一招“霸王卸甲”,挥掌变拳,一下子便重重地击在了铁枪杆上。

那大汉双手巨震,竟然拿捏不住,“嘡啷”一声,铁枪掉在了地上。“你……你怎地会使我唐家的‘霸王拳’?”那大汉惊声问道。

戚女侠抿嘴一笑,扬声道:“你既然会使平江府(苏州)唐家的‘霸王枪’,那你定是唐家的人喽!”

那大汉还未等回话,另一个使杆棒的白衣大汉已经冲到了近前,使一招“泰山压顶”,便朝戚女侠搂头砸来。

戚女侠身形一闪,杆棒落空,反手一招“螳螂捕蝉”变拳为爪,便抓向杆头。那大汉急了,赶紧收回杆棒,再使一招“如封似闭”,挥杆撞向戚女侠的手腕。

“咄!”戚女侠轻叱一声,手腕一翻,仍使那招“螳螂捕蝉”,一下子便抓住了他的杆棒,再使一招“螳螂叼臂”,顺势一甩,那大汉竟然拿捏不住,杆棒“嗖”地飞上了半空。

“你……你怎么会使我派的‘螳螂拳’?”那汉子大吃一惊,失声问道。

戚女侠冷冷一笑,道:“山东‘螳螂王’于七爷在太祖时期就已经享誉武林了,江湖上习此拳法的人数更是数不胜数,小女子偶会个三招两式的也不足为奇。不过,看尊驾这使杆棒的火侯,定是于家的‘霹雳棒法’无疑了!”

那大汉惊疑不定,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这时,那使剑的头目正好赶来,大喝一声:“好,戚婆婆的高徒果然是名不虚传!”长剑一挺,一招“长驱直入”分心便刺,剑法又快又狠,甚是凌厉。

戚女侠身形一闪,食、中二指猛地屈指一弹,正中剑身,“铮”地一声,剑尖便弹向了一边,“嗡嗡”震动不已。“好,铁剑门的玄铁剑果然不同凡响!”戚女侠也忍禁不住,轻声赞了一句。

王重阳闻声不由一怔,仔细一看那头目的长剑,果然是黑黝黝的玄铁剑,甚是奇特。心中暗想:“铁剑门在巴蜀一带甚有声望,能够使这玄铁剑的人,不是掌门也是长老了,却为何甘愿屈尊在这石家人下呢?”

正疑惑间,只听那头目阴冷地一笑,道:“戚姑娘的武功越来越厉害了,居然连‘铁阮仙’的‘弹指神通’也传与了你,可真是福气的很啊!”

戚女侠微微一笑,答道:“不错,我大师祖‘铁笛仙’的‘仙人指’,二师祖‘铁筝仙’的‘如来神掌’,还有三师祖‘铁阮仙’的‘弹指神通’,都已经悉数相授,并命我与你们石教主做个了断,我正想会会他老人家的‘阴阳双煞掌’呢!”

那头目“嘿嘿”冷笑道:“好极,石教主他老人家自是乐意奉陪。不过,早就听说‘桃谷三仙’发下誓愿,终生不出桃花谷。你师父戚婆婆她都不敢托大,说有必胜的把握,我看戚姑娘也未必能稳操胜券吧?”

戚女侠眉头微蹙,冷笑道:“胜负未分,焉知不可?石教主既然武功天下第一,未何迟迟不敢入谷?”

那头目反讥道:“如果不是有那‘滴水观音’的剧毒,咱们也未尝不可!”

听到这里,王重阳心中一动,暗自想道:“他说的那‘滴水观音’,莫不是小溪旁边花圃里面的那些怪花?”又想到在石家山庄内的水渠两边,也似乎种着这种怪花,难怪那渠水剧毒,原来源头却在这里。

只听戚女侠冷“哼”了一声,道:“你们石家不是也来了一位‘毒手药王’的人吗,难道还怕这区区的花毒不成?”

“你……”那头目无言以对,嗫嚅了半天,才讪笑道:“好,冲戚姑娘的面子,咱们立马走人。不过,石教主已经吩咐在下了,昨晚庄上来了一伙客人,现在业已都被困在了谷内,并且约好今晚开个‘英雄会’,一并做个了断。如果戚姑娘有兴趣的话,今晚戌时,尽管应约前来。倘若,戚姑娘不感兴趣的话……”说到这里,脸上已现出了不屑之色,“大可不必赴约!”

“好,也是时候做个了断了,小女子一定前往!”戚女侠神色凛然,冷冷的说道。

“好,戚姑娘果然爽快,那在下就告退了。”说完,那头目冲手下一挥手,转身欲走。

“慢着!”戚女侠突然戳指叱喝了一声,冷声道,“桃花谷内有个规矩,‘桃谷三仙’虽然足不出谷,但是胆敢擅闯谷内者,必须留下一点记号!”

那头目闻言一怔,脸色立时变了。只见戚女侠身形一晃,瞬间便来到了他的近前,左手疾伸,食、中二指已点向他后肩的“乘风穴”。那头目本就是“铁剑门”的高手,武功已自不弱,突然听见脑后风声逼近,赶紧脚下一滑,身形一转,铁剑一招“回头望月”,猛地反刺回来。

戚女侠左手并不收回,顺势屈指一弹,“铮”地一声,立时将那头目的铁剑弹开,紧接着右手疾探,一招“猴子探爪”,反手一掌,“啪”地一声,正扇在他的左颊,登时扇了个“乌眼青”。

那头目一个趔趄,险些跌倒,当即也顾不得疼痛了,赶紧抽身便走,甚是狼狈。余下的众人,见此情景,俱是心惊胆寒,哪里还敢停留半步,“哄”地一声,争先恐后的紧跟着也逃了下去。

望着众白衣人的背影,戚女侠“嗤”地一声冷笑,也不追赶,赶紧回身查看那两位老妪的伤势,所幸只是皮肉之伤,未伤及筋骨,于是放下心来,招呼王重阳过来,两人各自搀扶一位老妪,回到坡上的院落里疗伤。

戚女侠搀扶着那位白衣老妪,边走边问道:“白阿婆,石家的人为什么敢来这里闹事?师父她老人家呢?”

白衣老妪叹了口气,说道:“小姐不知从什么地方救回来一位中毒的紫衣姑娘,正忙着救治之时,这伙人便赶来要人,双方言语不合,于是便打起来了。”

那黑衣老妪接口道:“那伙人气势汹汹,乘着小姐运功疗伤不能分心之际,便上门挑事,还口口声声的说什么,那位紫衣姑娘伤了他们庄主的什么人,非要拿回去问罪不可。真是欺人太甚!”

原来,这两位老妪都是戚婆婆出嫁时自娘家带来的贴身丫环,数十年来不离不弃,三人早已经形同姐妹,“小姐”的称呼也已成习惯,却怎么也改不了口了。

王重阳一听,心头登时一震。“紫衣姑娘?莫非……莫非是林师妹?”想到这里,心中“突突”跳个不停,忙问道:“两位阿婆,你们说的那位紫衣姑娘,长得是甚模样?”

白衣阿婆嘴快,把那紫衣姑娘的长相说了个大概。王重阳听了,心中登时狂喜,果然是林朝英不假。“林师妹她……她没有死,她……她还有救!”想到这里,心中激动不已,手脚也不禁有些颤抖了。

戚女侠瞟了他一眼,见他神色有异,轻声问道:“她就是那个林姑娘了?”

“应该就是了。想不到居然被你师父所救,前辈的恩德,重阳没齿难忘!”

戚女侠轻声叹了口气,不再言语了,扶着白阿婆只顾头前走着。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柴扉前,戚女侠伸手轻轻一推,柴门“吱呀呀”地打开了,她搀扶着白阿婆,小心地走进了院中。王重阳扶着黑阿婆,也随后跟了进去。

只见院落甚是宽敞,打扫的干干净净,正面是一排面南背北的五间前厅,两边各有两间厢房,收拾的整整齐齐,甚是清洁。

戚女侠指着西侧的厢房道:“王真人先到厢房歇息,待到傍晚戌时,我再与你前去‘仙人谷’赴约。”说完,自与那黑白二阿婆进了东厢房,去给二人疗伤不提。

且说那王重阳见正中厅门紧闭,当下也不敢细看,赶紧来到西厢房内,只见木桌、木凳,茶壶、茶盏,一应物事俱全,虽然陈设简陋,但是里里外外打扫的清洁明净,一尘不染,甚是齐整。

王重阳记挂着林朝英的生死,在屋内走来走去,焦虑难耐,走做不安。一直等到午时,仍不见戚女侠的身影。正自急不可耐时,忽然听见院内脚步声响,赶紧开门一看,却是那个白阿婆双手托着一个木盒,送饭来了。

“王真人久等了,怕是饿了吧!”那白阿婆掀开盒盖,从里面端出一碟清炒黄瓜和一碟豆芽菜,还有两个蒸饼和一罐热水,赔笑道,“山里清苦,比不得外面,先生且将就吃些吧!”说完,便自顾去了。

王重阳本想问她林朝英的情形,哪知还未等张口,那白阿婆却早已去的远了,只好重又坐下身来,先等吃饱了再说。看那饭菜,虽然只是些素食、素菜,但是清脆爽口,自有风味,甚是可口。

王重阳吃罢饭后,不久那个白阿婆又过来收拾好了碗筷,正准备走时,王重阳终于忍耐不住,开口问道:“白阿婆,我师妹的病情不知可有好转否?”

那白阿婆微微一笑,看着王重阳道:“先生不必焦虑,小姐自有解救之法。”说完,自顾出门去了。

王重阳长“吁”了一口气,紧绷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于是,在窗边的一张木板床上坐了下来,看看窗外天色,知道离戌时还早,索兴脱下云鞋,在床上盘膝打坐,暗暗运起“九转还阳大法”,调息敛气,运行周天,渐渐地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

不知过了多久,王重阳运功正酣,忽然听见窗外“嗒嗒”敲了两下,有人在外面轻声叫道:“王真人,可睡醒了吗?”

王重阳猛然惊觉,慢慢回收真气,轻声问道:“外面可是戚姑娘吗?”

只听外面“咯咯”一笑,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道:“已到戌时了,我们也该走了。”

王重阳赶紧起身下床,穿上云鞋,来到近前开窗一看,只见夜色濛濛,星光点点,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树梢,银光倾泻,柔柔地铺了一地。月光下,一个白衣女子头罩白纱,衣袂飘飘,手中挎着一只青青竹篮,上面盖着竹盖,仿佛月中仙子,正望着他盈盈浅笑。

这正是:九天银河倾盆泻,月中仙子踏波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一、豆芽菜,自宋朝时就有之,延用迄今。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也屡次提到豆芽菜,如:“以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篮彩缕束之,谓之‘种生’。”可见,当时豆芽菜的品种业已较为丰富了。

二、宋朝面食的品种最为繁多,“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渝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宋仁宗名赵祯,为了避皇帝名讳,人们又将蒸饼读成炊饼,亦名笼饼,类似於今天的馒头。

三、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一回的字数明显的增多,已经近万字了。这是因为,回目大纲定下后,写来写去与回目的诗句不相贴近,是以一直写到王重阳得知林朝英死而复生的好音,又写到二人月夜赴约的佳景,适才勉强对上回目诗意。好在笔者只注重作品的思路,而不是回目数字的凑数,以负责和认真的态度,感谢读者的厚爱!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4 2:22:19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