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禾玉露 第三章 质朴为根爱若泉 良师益友伴我行

碧禾玉露 西江碧猫 轻小 | 日常 更新时间:2017-06-30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这是一个有着历史沧桑传说的地方,他的名字叫尤谿。当时,这儿是一个生产大队,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的编制,共由四个自然村寨组成,这四个村寨的名称都颇具特色:一曰皇都,一曰马坝,一曰尤谿,一曰王寨。除尤谿外,其他三个村寨都是有皇权、王威、军塞之义,当地人说,明末清初,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其爱妃陈圆圆劝说其未果,不愿进京,就一度隐居于此。当时的尤谿,俊木修竹,美不胜收,更为神奇的是,村寨有一溪流,发源处有九个龙眼,终年汩汩喷泉不已,且水冬暖夏凉,泉水清冽,目可彻底。有游鱼翩翩弋翔于碧水中,人们劳作归来,选谿边一石坐下,挽起裤脚,把脚伸入溪水中,可洗去一天的疲劳,更有趣的是:脚入水片刻,就会引来大群小鱼,从四面八方亲吻你的臭脚,痒痒的,十分惬意。隆冬,水温总在15度上下,并升腾起团团白雾,笼罩水面,三步即不见人形,传说陈圆圆曾冬日裸浴于此,若有妙手丹青之人,能神笔勾勒出这朦胧美中的纤细柔美的女人的凝脂般的胴体,其美学价值一定远超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敢断言:那些颇具军事术语的名称,大概是保护陈圆圆的将军和士兵的驻地。

我和王鉴通过人脉关系,终于插队在这儿的第六小队,六小队的贫下中农们不冷不热地对待我们的到来。我想得通,我们的到来,是要从他们有限的田土和有限的田土上种出的有限的粮食中,夺走一部分他们视为生命的东西,在他们眼中,我们是不劳而获者,是异类,是硕鼠。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懂了艰幸与无奈,人世的冷漠和残酷。

六小队21户人家,86口人,老人、小孩、妇女居多,青壮男劳力少而又少,加上我和王鉴,才十一人。劳动出工以记分制,十分为一个工,年终分红。一个工当时才折合人民币贰角三分五厘钱。“人七劳三”,这是上边的政策,就是全队的总收入百分之七十按照人口数平均分配,百分之三十按照工时平均分配。所以“出工不如生小孩,娃多仔多口粮多。”社员们心照不宣,出工不出力,俗称“抻锄头把”。

王鉴和我的到来,给这里愚昧的农民带来了知识的力量和知识所体现的价值,我们办起了面条加工厂,煤厂,榨油厂,砖瓦厂。每个工的价值陡升为一元五毛九分,居全公社之冠。我们不动声色,对上一本帐,哼穷叫苦,骗取公社大队的回销粮和救济粮。私下一本帐,分钱分粮给大家,不亦乐乎。农民们得到了实惠,是公守同盟的,绝不会出卖人。

堂屋,一盏煤油灯,一张八仙桌,二十一户的各家庭代表一人,且多数是男人,几只叶子烟烟杆,卷烟的人,粗糙的手指此时十分地灵巧,一阵“沙沙沙沙”声后,一支类似于雪茄的烟卷就被塞入烟斗,随着“叭叭叭叭”地吞吐声,屋子里顿时乌烟瘴气,我埋头记工分,这是不能出差错的。这叶子烟的味道,我是习惯的,它也免去了蚊子对我的尚且白嫩的大腿的亲热和衷爱。据说这叶子烟的烟油,十分地厉害,遇见毒蛇,只要把烟油涂抹在手上,随意去抓毒蛇,毒蛇蜷缩一团,不敢动弹,任人摆布,若把烟油滴在蛇身上,蛇身会膨胀,蛇会痛苦争扎而死。

一年四季,晚十二点以后才能睡下,一觉通天亮,累得梦都不会有一个。天刚朦朦亮,就有一个声音嘶哑的高喊着:“小罗,拉杨二公家的大骚牯水牛到大坝去耙田,小王,拉张四公家的大骟牯牛到白浪浦去犁烂田......”这声音喊了一年又一年,共十年,3650天呐!有一次,我和王鉴被叫去上坝耙完100亩的水田,我俩赶上两头大水牛就出发了,耙田是个人累牛乏的技术活,应从田的低洼处撵牛下水,打“抽心耙”,即打一耙,留一耙,耙耙相连。泥多而高处,人要踩在泥耙上,把多而高处的泥带到低洼处去,遇到田的低洼处,则要提起耙绳,不要把低洼处的泥带走,牛拉耙转弯掉头时,也要拉直耙绳并绷紧,以方便牛转身。我俩从早上六点一直干到晚上九点,牛都翻白眼耍赖躺在田里不起来了,我俩只好用人工操作的方法,用锄头兼脚抚平犁沟,才吆喝牛回家。牛是通人性的,一看是回家,就从烂泥中爬了起来,抖抖身上的泥,摔尾摇头往家走。不知是在一篇散文还是在一篇文学评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弯新月,悬在碧空之上,在山的背影轮廓中,出现了一头牛的牛角和扛着犁头的山地老农的剪影,是绝妙的美景。在这,我要说,牛困人乏,何美之有?是一种无赖啊,生存的无赖和艰幸。晚上,我端了一蓌箕煮熟了的苞谷和胡豆去犒劳我的战友——水牛,他看见我来了,又摇头又摔耳,打着响鼻,埋头吃我给他带来的美味佳肴,我摸摸他的头,他也通人意似地抬头看了看我,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露出温柔的眼神。

打秧青是一技术活,砍柴莫误磨刀功,打秧青犹为如此。人要起得早,刀要磨得快,点要选得准,手脚要麻利,大箩筐要塞得紧而平,这高挑才抬得走。一般灌木丛新发的嫩枝嫩芽是上好的秧青,打来平撒在田里,沤入水田里,很快就会变成上等的肥料。一次,我看见一蓬嫩秧青,挥刀而割,鲜血淋淋,我吓了一跳,细看端详,吃惊不小。我手中的一把秧青中有一蛇头在扭动,灌木丛中,有一蛇身也在盘绕挣扎,这是一条乌梢蛇,浑身都是青黑色,无毒。我把这条倒霉的乌梢蛇放入箩筐内,一弯腰,正准备抬起箩筐,只见又有一条乌梢蛇口吐血红的信子,发出嘶嘶的响声,蛇头高高举起,向我攻击。我飞快地放下箩筐,手握镰刀,在蛇向我攻击的一瞬间,手起刀落,蛇头掉在地上,我拣起蛇身装入箩筐内,想抬起箩筐回家,但两腿发软眼发黑,只好回家叫王鉴来才把秧青和两条乌梢蛇抬回家。

剥皮,掏净内脏,砍节,清水煮之,蛇汤清淡甜美,偶有一些淡黄色的圆圆的油珠浮于汤面上,不腻人。众知青分而啖之,都说味道不错,我不敢吃,心理上还有阴影。成语“弓杯蛇影”,其首创者一定有此感悟。在我插队的农村,是不准把蛇肉拿到家中去煮的,迄今也不知是何故?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6 1:10:5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