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流离 第十九章 泰戈尔(上)

半世流离 一梦到天明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23-04-15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沿着山路缓缓而下,陆晓曼神情闲适的看着一路上不同于往日的风景。

月儿好奇的看着自家小姐,“小姐,你这是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陆晓曼伸手轻轻抚过路边那一排排的狗尾巴草。

月儿撇了撇嘴:“小姐,这条路我们上山的时候不是走过?还有啊,这狗尾巴草放在平时,你看都不会看一眼,如今却是这副表情。”

很明显,陆晓曼的异样,并未逃过这从小就服侍她的月儿。

看了眼月儿嘴角显露出来的酒窝,还是忍不住伸手捏住月儿略显婴儿肥的脸,轻柔的拉了拉。

看着月儿无奈中皱起小脸,陆晓曼痴痴一笑,随即松开手,“我啊,这次在山上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小姐啊,弘一法师名传天下,乃当代文宗,自然应是幽默风趣的吧。”

月儿歪着小脑袋,疑惑道。

陆晓曼回眸望了眼隐于山间的那座茅屋,笑容别有所指:“自然是个妙人!”

月儿脸色古怪的看着陆晓曼,自她走出校门,与王庚成婚之后,月儿还是第一次见她露出这般笑容,笑中不再牵强,反而是难得的明媚和畅快。

虽然不知道具体因为什么,但看着陆晓曼恢复以往的纯真笑容,月儿也是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四月末,印度文坛泰斗泰戈尔应蔡原培和梁起超之请启程访华。

这在当时可是文坛大事件。

泰戈尔此人,在后世,最为出名的大概便是他的那本《飞鸟集》了吧。基本上后世的键盘侠,谁都能来那么一两句: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又或者: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如果硬要在历史上找到一个跟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时代,那么久只能是民国了。

在那个时代中,孔子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倡人们应该修身养性,儒雅随和。这一理念得到许多人的认同,那个时候许多人从国内各地赶到山东拜师孔子。

孔子教导徒弟也是颇有心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表达对各位来宾的欢迎,也展露出自己对待朋友的态度。

这片土地上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漫长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文人,然而我国历史上有着文人相轻的传统,大家都有自己的傲气,谁也不愿屈服。民国时期,国力衰微,许多外敌对我国虎视眈眈,值此危难之际,国内文人大多选择团结起来。也因此,在泰戈尔访华期间,连徐志磨林徽茵都进行陪伴,这可是当时文坛上的金童玉女啊,并且被誉为未来文人领军人。

然而,宴席进行到一半,鲁寻却选择了离开,还直言这场宴席一塌糊涂。

这就有意思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1924年,国内政局一片混乱,引起国际上许多人的关注,彼时泰戈尔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家,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认为中国国内的文学氛围还不错,于是访华。

面对陷入困难的祖国,原本矛盾重重的中国文人此时选择团结,听到泰戈尔访华的消息后,他们十分高兴,终于可以和国际知名的大文学家交流沟通,大家决定要好好举办一场晚宴来为其接风。

随着时间流逝,泰戈尔来中国的日子也逐渐逼近,国内文人也在按部就班准备宴席,然而另外一个消息突然传到他们耳中,就是访华期间竟是泰戈尔先生的生日,这是一个文坛的大日子。得到通知之后人们迅速提升了晚宴的规格。

于是,泰戈尔刚刚成功抵达国内,得到消息的便有五十多位国内知名的文人前往迎接,将他当作心中的偶像。

一番嘘寒问暖之后,泰戈尔跟随众人来到晚宴现场,现场的规格让他本人都感到惊讶,由于彼时我国仍然十分落后,无论经济还是科技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泰戈尔到来之前就已经做过深入的了解,没曾想一抵达便享受到这般高规格的晚宴,也让他本人感到十分奇怪。

晚宴开始之后大家纷纷对泰戈尔进行了吹捧恭维,很多人都说他是世界文坛的领头人,即便在历史上也能排在前列。宴会进行到一半时,以林徽茵和徐志磨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站了出来,他们早就知道泰戈尔喜欢话剧,于是提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宴会中卖力表演。

鲁寻作为中国文人中的佼佼者,自然也参与了宴会,但是他从头到尾都没有跟随大流,反而对这些文人的行为十分不屑。从开始的迎接,恭维再到最后的话剧表演,他都认为没有必要,毕竟泰戈尔也是文人,和大家都是一样的身份,即便作为前辈需要一些尊重,但是根本没有必要做到这一步。

不过现场名人众多,即便是性格直爽的鲁寻也不好丢了面子,于是硬着头皮继续参加宴会,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难以忍受。

此次宴会聚集了国内几乎所有文化名流,大家都想借此机会与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进行深入交流。

宴会进行到后半段时,所有人都开始了近乎吹捧的奉承,就连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名人们也不例外,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低声下气,似乎是下级对上级的恭敬,而且是过分的恭敬,甚至可以说是谄媚了。

如果仅仅一个人这样做,鲁寻并不介意,但是除了他之外,国内所有文人都这般做,让鲁寻无法接受。他认为中国文人自古以来便有着一股傲气,有着宁折不弯的骨气,即便对国内自己人也不轻易低头,却对这样一个来自外国的文学家这般热情,实在是有伤脸面。

于是乎,鲁寻起身离去,并且愤然表示这是一场一塌糊涂的宴会。

而鲁寻因此也遭到许多人的孤立,不过他本人并不在意,并在十年之后对这次宴会进行了回忆,他表示这些文人并不是真正尊重泰戈尔,这样对他本人也没有任何好处,过分的吹捧反而是将其捧杀。

由此可见鲁寻是一位真正敢说敢做的人,而其他文人正缺乏这样一种精神,更多人选择了跟随大流,即便是大名鼎鼎的泰戈尔也被众人的吹捧扰乱了心思,没能真正认清自己到来的目的。

不过啊,那也就是原先的历史了,如今,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变数,会不会有了不一样的结局呢?

4月的春风,吹绿了杨柳岸。

1924年4月12日上午11点20分,上海汇山码头挤满了人,你推我搡,人们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泰戈尔要来了。”

“泰戈尔是谁?”

“泰戈尔就是那个得诺贝尔奖的人啦,晓得不。”

人群的最前头,是以徐志磨、林徽茵、瞿菊农、郑振铎等人为首的上海文化名人,他们是专程来欢迎泰戈尔一行访华的。

这等盛世,林徽茵自然不想错过,因此在徐志磨前来邀请她之时,林徽茵稍微思忖一会便答应了下来,毕竟机会难得,错过了这一次,还不知道此生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欢迎队伍足足有600余人,也包括上海文学研究会、上海青年会、江苏省教育会,以及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各大报纸记者。

一声悠长的鸣笛声响起,“热田丸”号船舶缓缓停下,在水中激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船身靠岸,放下长长的阶梯,访华文化代表团缓缓走下来。

梵文学者沈谟汉、画家南达拉·波斯、加尔各答史学馆教授卡利达斯·纳格、社会工作者格林斯等人一一下船。

而走在他们最前面的,就是著名诗人、诺贝尔奖得主——泰戈尔。

在这个时代,泰戈尔三个字代表了什么?

几乎可以代表当世文化最顶尖层次,即便是放在犹如繁花般的世界文坛,在那最中心的位置,也有其一席之地。

如果说李叔同是在野的一代文宗,那么泰戈尔便是在朝的一代文宗代表。

一明一暗。

泰戈尔身着传统印度长袍,头缠黑色头巾,脚踩黑色布鞋,拾级而下。

长长的络腮胡垂下,亲切又慈祥。

他虽衣着简朴,可那独特的气质,引人注目,在人群中一眼就能注意的他。

一下轮船,泰戈尔看着眼前的这片土地和炽烈的风景,兴致高昂,他激动地说道:“朋友们!我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到中国就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密的兄弟!”

泰戈尔对古老的东方文明非常沉醉,从古至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流就如丝如缕,绵绵不绝。也因此,对这场中国之旅,泰戈尔期盼已久。

为欢迎泰戈尔,尽好地主之谊,徐志磨等人精心安排了丰富的行程。

他们先是带他游览了上海、杭州、南京等南方特色之地,后还会再履及北平等地。

作为当世名声在外的文宗,中国文人不免心生敬意,而华夏自古以来的好客,在这次的接待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难得来一次中国,带领客人吃遍中国特色美食,领略中国独特的茶社文化,这也是应有之意。

为了庆祝泰戈尔的到来,中国学者还专门排演了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为他庆生。

当然,必不可少的,是邀请泰戈尔作演讲,在中国,泰戈尔的作品广为流传。

南京是中国文化的繁盛之地,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对泰戈尔的诗歌极度推崇,知道泰戈尔访华的消息后,再三邀请泰戈尔到东南大学参观演讲。

东南大学负有盛名,是当时南方唯一一所堪与燕京大学比肩的学校,泰戈尔思忖良久,最终答应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3 0:19:23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