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士来自向往 道德经

这个道士来自向往 中子星02 武侠仙侠 | 现代修真 更新时间:2021-05-24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一部道德经~蕴含天地至理~望各位能够仔细看一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思是: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

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如果世间的人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美的东西,不是好事;都以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善的东西,也不是好事。这些都是从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善恶,就会制造出很多冲突!有和无相对比而生,难和易相对比而成。长和短相对比才形成,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也都是因对比才形成这些概念。

所以圣人就是顺天之道而为,以身作则。效法道化育万物,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从不推辞;孕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心中没有任何傲慢;做了许多积功累德之事,却从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其积累的功德就不会消失,受益的众生会永远铭记在心。如果有自夸居功之心,其功德就会很快地抵消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思是不刻意推崇贤者,使百姓不去争邀功名;不特意抬高稀有贵重物品价值,使百姓不起盗贼之心夺利;不常呈现那些引起贪心私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被迷乱。

因此圣人治国的办法是:使百姓虚心学习常怀感恩之心,让百姓温饱安居乐业;减弱百姓争名夺利的志向,增强老百姓的体质。要常引领百姓返璞归真,不要学那些世智辩聪、喜好耍心机的人,没有欺诈之心,没有争名夺利的贪欲;使那些所谓的那些“智”者不敢胡作非为。用道法自然、循道而为,那么没有不能治理的事情!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意思是道,虚而不满,里面所蕴涵的内容和运用的领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博大渊深,看起来好像是万物万有的总源头。

通过不断打磨锋锐突出部分,解读分析意见分歧部分;融合各方光辉闪亮部分,就会形成共同观点,与万物同踪迹。

多么清澈呀,似乎存在一样。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出道、演化出道,不知道如何传下来的,只知道它出现在天帝之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天地不讲仁慈不仁慈,对待万物如同对待草扎的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讲仁慈不仁慈,对待百姓如同对待草扎成的狗一样,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它空虚飘渺但不枯竭,越鼓风量会越大,生生不息。话语太多,常常会离道远说不清楚,不如一切按照各自的规律生存进化发展着。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意思是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称为玄妙的母体。玄妙母体的生育之门,这称为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永存而看不见,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天地是永世长存的。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因为它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而是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自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之人好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有益于万物,不与万物争利,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因为有功劳而与世无争,所以没有担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拿盆子加水,多了就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把刀磨得很锋利,一碰到硬东西就会卷刃,无法长久保存和使用。赚钱赚得满屋子都是金玉,没有人能守住带到另一个世界。富贵后骄横看不起人,自己给自己带来灾难。功成名就后人生开始退弱,这是规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身体和灵魂合为一体,能够做到不相分离吗?

专注呼吸达到柔和温顺,能像婴儿那样恬然无欲吗?

清洗去除心中明镜上的灰尘,反观自己,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够像遵行自然界的规律,不运用心智就能治理好吗?

在与大自然的无穷变化接触之中,能够像母体一样生养万物吗?

明白四通八达,能做到不违反天道而成功吗?

大自然生养万物,却不占为己有,帮助了它们却不居功自傲,成就了它们却不去支配它们。这称为玄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的空间,才有了车的价值;抟揉黏土制造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有了器皿的价值;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正是因为有了房屋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价值。所以说器物给人带来了便利,而器物的价值却是产生于拥有空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都看花了;

美妙的音乐,使人的听觉都失聪了;

丰美的食物,使人的口味都伤损了;

驰马打猎,使人的精神极度放纵;

珍贵物品,使人有欲行不轨之心。

所以圣人只求温饱安宁,而不贪求纵情声色之娱。所以摒弃了贪求物欲的诱惑,就能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一般人若突然得到宠爱或受辱,都会慌恐。经常患得患失,好象重病缠身一样。

什么叫做受到宠辱好像受到惊吓呢?

因为人们把受宠看得很尊贵,把受辱看得很卑贱。所以得到这些好像受到惊吓,失去这些也大都感到惊恐,都使人心神不定,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什么叫“好象重病缠身一样”呢?

我之所以有灾难、祸患、疾病,正是因为我过分重视自身,很在乎利益得失;如果我不注重自身得失,不把得失当回事,把得失从心内拿去,哪有什么病痛灾患呢?

所以,把为天下服务作为重要志向,你才能被被寄以天下重任;

用仁爱之心为天下服务,你才能治理好天下。

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又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又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又摸不着,这叫做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的,它们混合于一体。它的上面显不出明亮,它的下面也显不出阴暗,他无形无影难以捕捉,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体。这可以把它叫做没有形状的形态、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说透的,面对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掌握了亘古已有的规律,就可以凭借它来驾驭、把握现在的一切事物,就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情形。以上所讲的就是关于规律的主要情况。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代那些懂得循道而行的人,其思想细致入微、深邃博大,深刻得难以形容。正因为他们难以被形容,所以只能这样牵强地对其进行描述:他们办事反复斟酌,就像寒冬要赤足过河;谨小慎微,就像在意四邻的窥视;它们举止庄重,就像一位作客之人;达理而不执迷,就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诚恳,就像未经雕琢的原木;胸襟开阔,就像那深山的旷谷;随和宽容,就像那容纳浊流的河水。谁能够使自己像容纳浊流的河水那样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平静下来使之慢慢变得清澈;谁又能够永远处于安定清净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要搅乱清净,使得各种急功近利的欲望得以产生。奉行道的人,办事总会避免过度。正因为能够适可而止,所以能够有所宽容,而不去强求无法达到的成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达到极度空无,就能保持清静。万物都在生长,我来观察万物周而复始运行的规律。

万物繁荣生长,都会再次回到它的初始状态。回到初始状态称为静,就是重新获得了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称为常,知道了常称为明。

不知道常,胡作非为,就会遭遇凶事。知道了常就能包容,包容了就会公正,公正了就会全面,全面了就是天道,天运行的规律就是道,道才是长久的,终身不会停止的。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真正对我们生命重要的天地,世人常常不知道它的存在,如太阳,大地,流水,空气,虚空........

次一等的,世人就会对他亲近赞誉,如父母,有道的君王,有智慧的大师。

再次一等的,世人就会对他畏惧敬畏,如独裁者,专制帝王。

再次之,世人就会对他侮辱,如暴徒,暴君。

信用不够的人,就有不信任他的人。最珍贵的是守信用,重承诺。

天下归心,百姓和乐,修养生息,怡然自得。百姓都说:这不过是我们本来的样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远古时候没有什么运行机制,社会反而充满了仁义;用“智慧”方法治理时,就会有人用“智慧”来逃避它,就有了所谓的大虚伪狡诈;

家族不和睦了,就有了所谓的孝顺仁慈;国家昏暗动乱了,就有了所谓的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不依靠圣贤智慧的教诲,百姓会获利无数倍;

不宣传仁义道德,百姓会恢复孝道和慈悲;

不追求巧诈和货利,盗贼就没有了。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样,文字不能充分表达,要从心上找到归属感!

回归到纯洁和朴实本性,减少私欲杂念,不需要通过圣贤学习就能治理,那样就没有忧患了。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辽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恭敬和怠慢,相距有多远?

善良和丑恶,又相差多少?

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这相互对比的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

众人都熙熙攘攘,如同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如同在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

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

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众人都有所盈余,而我却像什么也没有留下。

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

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只有我与众人不同,可贵的是能够领会并拥抱万物之母,真正拥有了“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求能保全,绕行弯曲前行,反而能够直达低洼,才能汇聚千川万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少了,才能得到别的,多了,就会变得迷惑。

所以圣人只须坚守一个“道”,就能对天地万事万物了然于胸,树立了一个榜样。不固执己见,则能明了事理;不自以为,则能彰显出是非真理;不自居功,则能事遂功成;不自我骄傲,就能够不断成长。

正因为圣人不与天争功,不与万物和天下人争利,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人能与其争,也没有东西可争。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这句话难道是空穴来风么?诚心诚意了,就能全部得到里面的“道”。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很少说但大家知道的自然现象

狂风施虐不了一上午,暴雨也瓢泼不了一整日,是什么生成了飘风骤雨?是天地。

天地之威尚不能长久持续,更何况是人。

所以,顺应自然之道的人,会与这类人一起。

道德高尚的人,会与同德人一起。

没有道德的人,会与失德之人一起。

同于自然之道的,“道”也乐意得到他;

同于“德”的,“德”也乐意得到他。

同于那些没有道德的,“失”亦乐于得到他。

民众对你信任不够,是因为你自己的信用不够。

第二十四章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得不稳;

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得不远。

固执己见,不能明了事理

自以为是,不能彰显出是非和真理

自我居功,不能事遂功成

自我骄傲,不能不断成长

在道这个层面理解,称这些就像多余的食物和多余的肥肉赘瘤一样。天地万物会厌恶这样的行为,因此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是不会的。

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它出现在天地之前。它无声无形,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动永不停止,可以把它当做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我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先称它为“道”,再牵强地给它起个名字叫“大”。“大”会运动发展,发展下去就会走向极盛,走向极盛后又要返回到原处。所以说,“道”有“道”的规律,天有天的规律,地有的规律,治国也有治国的规律。天地间有四种主要规律,而治国的规律只是其中之一。社会要效法地的规律而发展,地要效法天的规律而运行,天要效法普遍规律而存在,普遍规律要效法自然规律而恒久。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

所以君子整日行走都不离载重的车辆。

虽有美景盛观,但却不曾沉湎。

为何身为大国之君,却如此轻重倒置,只顾一己私欲之满足而不管天下苍生之死活?

弃重就轻将会丧失根本,离静就躁将会失去主宰。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好的行为,像路上车轮碾过但没有痕迹;

好的言语,抓不到任何的漏洞;

好的谋略,是不用运筹策划的;

好的关闭,不用门栓这门也不会开;

好的结盟,没有约定也解不开的。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人尽其才,在圣人眼里没有无用之人;圣人也总是善于物尽其用,所以在他眼中没有无用之物。这是一种承载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因此,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之人的老师,而不善之人可以帮助善人自我反省。

常人如果不把那些善人当做自己的老师,也不借鉴那些不善的人的经验、教训,即使本人非常智慧,也会变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所在。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知道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保持着柔弱的品性,而安于卑下的地位,却不背弃高尚的品德,就能恢复到无求无欲的最初状态。

既看到事物白的一面,也坦承接受事物黑的一面,为天下人做了一个榜样。

作为榜样,能够正确掌握世界观,永恒的德行不会差失,复归于混沌无极状态。

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还安守卑辱的地位,成为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有大功而能谦卑虚怀若谷,使天下复归到璞玉原木的完整状态。

朴一样的璞玉原木,可以打磨成各种器物,这样就形成了世间万物。圣人遵循天道之朴,就会成为百官之长,达到完整统一的天下大治。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上古时代想要天下统一,推举君王,是为了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我看是不得已而为之。

天下是道生成的一个神奇玄妙的器物,不要违背它的运行规律。

违反道规律的,就一定会失败;紧紧抓住不放手的,反而会失去。

万人万物秉性不一,有的跟随你,有的走在你前头;有的嘘声四起,有的吹捧你;有的强壮,有的软弱;有的积极,有的懒惰。

所以圣人会去除过分贪图享乐,去除过分追求奢华,去除过分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失去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按照规律去辅佐君主的人,是不会靠武力来征服天下的。动用武力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灾荒。善于保全的人只求达到目的就行了,不敢靠武力谋求强盛的名声。胜利了也不自恃,胜利了也不炫耀,胜利了也不自傲,用兵是出于不得已,胜利了也不逞强。事物进展到极点了就会走向衰败,没有限度地追求,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人民讨厌尚兵黩武,所以有道之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应该居安思危,贵在保持战斗意志;使用军队则贵在保持冷静。

军队,非谦谦君子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在不得已时必须使用,淡然不热衷处之,战胜了也不光荣。

以战胜为美者,无异于视杀人为乐。

视杀人为乐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稳操胜券的战役需要勇猛,前途未卜的战役需要冷静。

偏将军的使用侧重勇猛,上将军的使用侧重冷静。战争难免牺牲,故以丧礼壮行。

战争会杀人众多,以哀痛的心情对待参战;

战胜了,以葬事礼节对待那些战死的人。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恒常的,没有名的,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不服从的。

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世间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自己降下甘露,人们没有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分布。

取得了天下,制定了名,随之各种名份的确定了,人们争权夺利,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了就能不消亡。

道与天下的关系,如同河川溪水与江湖大海的关系,要使天下长治久安,需要遵循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洞察他人,是睿智的,能反观内照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是明白通达的。

胜过别人是有力量的,但超越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需要更大的意志与力量。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一个坚强努力不怠的人,必定有着一个很强的志向。

不迷失自己的方向,以道为根本所在的人,才能长久。虽然肉身死掉了,但其精神永远活着,不会逝去,才是真正的长寿。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广泛包容,无所不能。万物依赖它生养,而从不推辞,功成名就时候也不标榜自己有功。

大道养育了万物而不去主宰,保持没有欲望,可以称它为“小”。

万物都归附于它,而它不自以为是万物之主,可以称它为“大”。

正因为它一直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它的伟大事业。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悟道得道的人有阔大的气象,天下的人都会向往。

向往聚集在道的气象里,相互不伤害,平安太平和谐。

音乐与美食,人们欣赏完吃完就停止了。

大道尝起来是淡而无味的,用肉眼看不够,

用耳朵听不够,

但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要进行收紧前,必定暂时进行相应的舒展;

在要弱化敌人时,必定暂时使之过份恃强;

要废除敌人之前,必定暂时使之过份骄兴;

如果需要得到,必定暂时给予;

这是隐而不见的智慧。

以柔弱胜刚强之道。

鱼不可以离开深渊,国家的威摄力量,不可以四处弦耀张扬!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7 8:52:37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