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风云录 第二十八回 宋文帝率师讨叛逆

南北风云录 川南居士 军事历史 | 历史传记 更新时间:2021-05-23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第二十八回宋文帝率师讨叛逆檀道济大败荆州兵

上回说到谢晦率军离京建康,不久宋文帝又以王坛首、王华为侍中,王坛首领右卫将军、王华领骁骑将军、朱容子为右军将军,追封宋文帝之母胡婕抒曰章皇后、封皇弟刘义恭为江夏王、刘义宣为竟陵王、刘义季为衡阳王,仍以刘义宣为左将军,镇守石头城。

依徐羡之等之议,以到彦之为雍州剌史,宋文帝未许,以到彦之入朝为中领军,委于京师军政防卫。到彦之领诏,自襄阳南下。这时谢晦已经到达荆州江陵,谢晦以为到彦之才能不在自己之上,并不将其放在心上。到彦之至杨口,心想:既然谢晦到江陵,不如与谢晦见面,以免使其猜疑,于是步入江陵城内,二人相见,自然亲热一番。到彦之以诚相待,谢晦更是相待甚厚,饮酒之间,言无不尽,到彦之见谢晦如此坦诚,把自己战马与佩剑、宝刀送于谢晦,以示深结之意。自此谢晦对到彦之深信不疑,心中自然安定下来。

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春正月,徐羡之、傅亮自感在朝为顾命辅佐之任,二人以为朝中之事皆掌握之中,以为日久必然生出意外,不如乘一时平静无事之时,辞朝归政,于是两人商议,写下呈表,以年老归政。然而宋文帝却不许。徐羡之、傅亮又两次上表,宋文帝只好答应归政。自此宋文帝临朝亲政,处理万机之要。

徐羡之、傅亮逊位归政,徐佩之、程道惠及吴兴太守王韶之见徐羡之辞朝归政,以为当朝皇帝年少,正需要先帝旧臣辅佐,如此离去,非为义也,又上奏宋文帝,宋文帝下诏,以徐羡之、傅亮重新入朝掌管朝政。当时有见识者暗中以为,徐羡之、傅亮归政,正是为避免一场祸难,而徐佩之等奏请重新掌管朝政,却使得一场祸难降临徐羡之、傅亮,至使死于此。

却说会稽孔甯子曾经在宋文帝为荆州剌史时为镇西谘议参军,及即皇帝位,以孔甯子为步兵校尉,与侍中王华同等富贵。然而徐羡之、傅亮在朝专权,早将此事暗中谋议,每日在宫内与宋文帝谋议,只是谢晦领兵在外为援,谢晦二女正准备嫁于彭城王刘义康、新野侯刘义宾,派遣其妻曹氏及长子世休送二女于建康,此时宋文帝想一举诛徐羡之、傅亮,并发兵讨伐谢晦,发出宣言,以举兵北伐魏为名,所用军械、治行装入战舰。

傅亮发觉京师举兵非为北伐,深感怀疑,与谢晦写书信说:“薄发灌朔,事犹未已,朝野之虑,忧惧者多。”又言道“朝野内外诸大臣多谏北征,上当遣外监万幼宗往相谘访。”使谢晦早作准备,以防京师举兵讨之。当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众说不一,然而宋文帝之谋终于泄露。

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春正月,先是谢晦之弟黄门侍郎谢驰在朝得知朝廷之谋,立即暗自出京,将朝廷之谋告于谢晦,谢晦不以为然,遂后接到傅亮书信,谢晦这才相信,把傅亮书信给谘议参军何承天,说:“如此而言,按行程估计幼宗一二日必然到达,傅公多疑好事,故写来书信诫之于我。”

何承天说:“多日以来,外面众人传言朝廷西讨计谋已定,幼宗岂有上理。”

谢晦以为傅亮由是多心,使何承天写起草一书信,言道:“今朝廷北讨胡虏当以待明年。”江夏内史程道惠得寻阳人书信,言道:“朝廷近来将有大处分其事已审。”使其辅国府中兵参军乐冏将其书信密封呈于谢晦。谢晦看后,乃相信,立即找来何承天商议,问道:“事到如今,吾等如何应战?”

何承天说:“以将军为先帝所信为顾命大臣辅佐少帝,当以报恩为德,然而事变至此,今临大敌,早作准备,应当机立断,全城戒严,违令者以军法处置,区区所怀,惧不得尽。”

谢晦说:“以卿之言,岂不是让我自裁耶?”

何承天说:“朝廷人马尚未至此,以王者之重,举天下之兵讨一州之众,大小既殊,逆顺又异,境外求救,乃上计也;其次,可使亲信率领一支精兵屯于义阳,将军可亲率主力与京城之兵战于夏口。如果事败,可将义阳之兵向北,于境外求救。”

谢晦思考良久,此时却一时犹豫未决,说:“荆州本为用武之地,兵粮易给,聊且决战,走复何晚!”

命何承天写下表檄,送往各州郡府,又卫军谘议参军琅琊颜邵举兵,颜邵自感谢晦此举兵与朝廷决战必败,决定归朝廷,可是一时难以走脱,为谢晦所疑,只好饮药而死。

谢晦命令全军立幡戒严,对司马庾登之说:“我等此次举兵顺流直下,卿率三千精兵守江陵,以防备刘粹乘虚袭我江陵。”

庾登之说:“此次出兵,事关重大,与朝廷抗衡,实为下策,下官家眷皆在京师,况有老母,审时度势,不能取胜,情计二三,不敢受此旨。”谢晦仍问左右将佐,三千精锐可否守江陵?”

南蛮司马周超说:“以三千将士守城有余,若御外寇尚可立功。”

庾登之说:“周超只是善于口辨而已,请解除我司马授于周超,我自领南郡。”

谢晦即刻以周超为司马,领义阳太守,事后又以庾登之为长史。

宋文帝决定起兵讨伐谢晦,有荆州哨探报入朝廷,谢晦正调集各路人马顺江而下。此时军情紧急,宋文帝知道五位顾命大臣中唯有王弘心系朝廷,忠心耿耿;檀道济虽然也为先帝旧臣,为顾命大臣,参预废立,并没有参预弑君之谋,况且握有兵权;王弘之弟王坛首又是自己亲近者,大军将出,将其中计谋密报于王弘,又使人召檀道济入朝,商议讨伐谢晦。而王华则以为不可,宋文帝说:“始以废帝之谋,檀道济只是协从,并不是主谋者,弑君之事,确与他无关,此时我拉他一把,必然为我所用,此事不必怀疑。”不久檀道济应诏入京。

宋文帝见大事已备,立即使人起草写讨伐徐羡之、谢晦、傅亮檄文,将其弑君之罪公布于众,发往各州镇郡国,命各州府收捕诛之,朝廷必有重赏,檄文中又说:“谢晦据上流,或不即罪,朕当亲率六师为其过防,可遣中领军到彦之即日电发,征北将军檀道济络驿继路,符卫军府州,以势收翦,已命雍州剌史刘粹等断其走伏,罪之元凶,遗无所问。”

当日宋文帝下诏召见徐羡之、傅亮。早有亲信报与徐羡之、傅亮,二人这时方悔,谢晦以重兵在外,而京内却被宋文帝所掌握,虽居顾命之位,却无兵所用,二人只好暗中逃脱。与此同时,宋文帝派人收捕,徐羡之行至西明门外,见有朝廷所派使者率军士正四处收捕,徐羡之急忙躲避,逃至西州(扬州剌史治所设于城西,时为西州。),此时无人追捕,心惊胆颤行至新林,新林居建康城二十里。心想:终于躲过众军士收捕,长长舒一口气。片刻又一想:既使一时逃出,何处可得安身!无奈之下,近处有一破屋,进入屋内,解下一条腰带,自缢而死。

傅亮乘一辆马车,出城门正遇屯骑校尉郭泓,傅亮见无法逃脱,只好束手就擒,行至黄莫门,宋文帝派中书舍人以诏书示以傅亮,并对傅亮说:“公前所率行台前往江陵迎帝,足以证明公所忠贞,当以诸子无恙。”

傅亮接过宋文帝之诏,说:“亮受先帝布衣之眷,遂蒙顾托,黜昏立明,社稷之计也。欲之罪,我无话而言!”将傅亮收捕斩之,将其妻徙于建安。收捕徐羡之二子杀之,又杀谢晦之子谢世休,宋文帝将发兵讨伐谢晦。

宋文帝问以进取方略,檀道济说:“臣与谢晦当年随同先帝北伐入关,大关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练,殆为少敌。然而从未独自指挥作战而取胜,就其独掌军事之要,并非其长,臣悉晦智,晦悉臣勇。今奉陛下率军讨之,可未陈而擒也。”遂后以王弘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剌史,以彭城王刘义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剌史。

时有徐羡之亲信乐冏派人将徐羡之、傅亮收捕被杀之事报与谢晦,谢晦不禁大吃一惊,知道京城失去内应,只身率军。于是传令,为徐羡之、傅亮发丧举哀。事毕,亲自率领将士宣誓,谢晦随先帝征讨天下,所向披靡,莫不曲尽其宜,下令募兵,而数日之间,四远投集,得精兵三万人。作表檄称徐羡之、傅亮为本朝忠贞之臣,横被冤酷,且言道:“臣等若志欲很高权,不专为国,初废营阳(王),陛下在远(江陵),武皇之子尚有童幼拥以号令,谁敢非之!岂得逆流三千里,虚馆七旬,仰望鸾旗者哉!故庐陵王、营阳王世积怨犯上,自贻非命,不有所废,将何以兴!耿龛不以贼遗君、父,臣何负于宋室也!此皆王弘、王坛首、王华险躁猜忌,谗构为祸,今当举兵以清君侧之恶!”

却说宋文帝亲率大军讨伐谢晦,下诏京师戒严,各路大军领命西进,其军威浩荡,鼓角齐鸣,刀光剑影,旌旗飘荡,军威严整,水陆并进,威逼大江两岸。这时谢晦命其弟谢晦豚为竟陵内史,将万人为总留任,自率二万精锐出江陵。此时大江之上,舟舰漫江,战旗映日,顺流而进,军至破冢。谢晦站于战舰高处,观望三军,长叹道:“如此锐师,只恨不为勤王之师。”

谢晦准备派一支人马袭击湘州剌史张劭。何承天以为张邵兄长张茂度为益州剌史,与谢晦交往甚密,对谢晦说:“此人可以争取,不可出兵击之。”谢晦写一封书信送往湘州,张劭见书信,断然拒绝。

宋文帝亲自率三军自京师建康出发,同时以金紫光禄大夫王敬弘为左仆射,建安太守郑鲜之为右仆射,京师留王弘、刘义康居守,入居中书下省,侍中殷景仁参与留任,宋文帝姐姐会稽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

却说谢晦率军东进,何承天留守江陵。谢晦大军进至江口,同时到彦之也率大军进至彭城洲,庾登之据守巴陵,见到彦之所率王师声势浩大,畏惧不敢进军,又数日阴雨连绵,一时军心稍乱,参军刘和之说:“我等遇雨不能进军,然而到彦之率王师虽然精锐,却与我同受霖雨,况且王师只有到彦之独到,檀道济尚未到此,若两军到来,我等不能胜彼,今可乘檀道济未到,唯宜速战,乘其不意,急速进军,一战可胜。”

然而庾登之却不敢出战,只派一小将陈佑作大囊装茅草堆积于帆樯下,言于众将士:若王师进军,可立即焚烧战舰帆樯,可以驱云雾,使天气放晴,有利于我军,以此撤延战期,以待对我有利之机,再设计进军。然而谢晦竟然同意此计尚可。于是停军十五日,乃使中兵参军孔延秀率一支人马进攻萧欣于彭城洲。萧欣先是严防彭城洲,一连十五日,不见动静,防卫懈贻。

孔延秀率军正准备与萧欣决战。时日拂晓,正是云开雾散,萧欣命诸营严加防备,不料谢晦早已等待晴日进军,这时只听得杀声震天,隐隐约约见数以千计战舰向彭城洲而来。孔延秀率叛军杀来,萧欣急忙下令迎战,可是众军士还未醒来,孔延秀率战舰杀入营内,萧欣无力抵抗,仓惶逃去。此一战大败萧欣。谢晦见一战取胜,大喜,遂后下令,乘胜攻破洲口栅。

到彦之见西军正乘胜杀来,众将由于一时无备,对到彦之说:“不如退还夏口,可稍加整顿,再与西军决战。”到彦之未许,说:“虽然西军一时取胜,正是我军无备,而我军并无大损失,精锐尚在。命三军各自作好战守准备,违令者斩!

却说谢晦一战取胜,写下表章,派人送往京城,言道:此一战取胜,正是为勤王而自表其功,表中言道:“陛下若枭四凶,于市庙庭,悬三监绛阙,臣便勒众旋旗,还保所任。”

谢晦与徐羡之、傅亮当初废营阳王立刘义隆时,知道将来定有事变,为自全之计,以为谢晦据京师上流,檀道济镇守广陵,各有强兵,足以挟制朝廷,徐羡之与傅亮在朝专权朝政可无忧也,而谢晦万万未料到檀道济为朝廷所用,率军杀来,谢晦一时无计可施。

檀道济率领京师精锐与到彦之合兵一处,其军威严整,战舰排列十余里,旌旗飘扬,战鼓如雷,战鼓震动两岸数十里,其将士无不威风雄壮。到彦之见檀道济率大军到此,大喜,一同入帐内,商议破敌之策。

却说谢晦见檀道济率军到来,先是心中不安,登楼船高处观望,见战舰虽然排列整齐,然而战舰破旧,其战舰并不多,心中稍稍放下心来,又接连有哨探来报,檀道济营内并无动静,军纪松弛。谢晦微微一笑,说:“檀道济虽然与我同为先帝征战多年,然而治军不严,谋略更不在我之上,徒有虚名耳!”并不将檀道济放在心,故未做战守之备。不料当晚狂风大作,西军本来战舰漫江列阵,此时遇狂风暴卷,战舰无法控制,相互撞击,众将士在狂风巨浪中无法列阵,军心沮散,而战舰又多,无法行驶,谢晦见此,急忙下令,将战舰排列开来,然而战舰稍离岸,则顺风而去。檀道济与到彦之见西军一片混乱,大喜,此时大军正停于忌置洲避风,立即调集人马,突袭而来,一时杀声震天,西军无力应战,无不溃逃,檀道济、到彦之指挥三军把战舰列阵齐进,迅速过江,谢晦见大势已去,连夜投巴陵而去,又乘一艘小船逃回江陵。

却说雍州剌史刘粹当初与谢晦交往甚为密切,宋文帝当时命令刘粹率领本部人马袭击江陵。军至沙桥,而谢晦早有计谋,料到刘粹一旦离开江陵,必然袭击江陵,于是以周超留守江陵。周超见刘粹率雍州人马到此,先设下埋伏,一战击败刘粹,刘粹一时无备,一战损失大半。正在这时,周超闻谢晦大败,周超只好收兵。这时谢晦见周超一战而胜,与周超重整人马,准备迎战。然而当夜,周超见谢晦大势已去,暗中出城,弃军直入到彦营中请降。谢晦收散卒,见无力与王师决战,与其弟谢豚出逃,直奔魏国而去。然而谢豚身体肥大,不能乘马,行走太慢,两人至安陵延头,正遇戍主光顺之,将其擒获,以槛车押送至京师。

先是刘粹之子刘旷在谢晦军为参军,宋文帝有疑心,王弘说:“刘粹为忠贞无私之人,此人无忧也。”及受命讨伐谢晦,一无所顾,宋文帝见其功,心中大喜,重赏之。然而谢晦也不加害刘旷,送刘旷归来。

到彦之军至马头,何承天自来归降,此时到彦之监荆州府事,却以周超为参军,刘粹以沙桥之败说与到彦之,到彦之立刻将周超收捕,与谢晦及其弟谢嚼、谢豚及其子一同斩首,并将孔秀等一同杀死。

谢晦之女时为彭城王妃,披发赤足与谢晦诀别,言道:“大丈夫当以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当时庾登之无任,仅免官禁锢,何承天与南蛮参军新兴王玄谟,时有延陵盖,正当谢晦败走,其党各自奔走,唯延陵盖与谢晦同往北逃,宋文帝以其人无罪而赦之,为镇军督护。

谢晦正当起兵,自知兵力不足与王师抗衡,曾经向魏国求救,时为魏国南蛮校尉王慧龙率一万人马接应,军至思陵戍,乘项城无备袭之,闻谢晦军败,只好退去。

当时益州剌史张茂度受朝廷之命袭击江陵,军至白帝,闻谢晦军败,然而所率人马尚未离去,左右怀疑有不臣之志,宋文帝以其弟张邵在京而未信,赦其不问,命还师益州。

时年五月,以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湘州剌史,到彦之为南豫州剌史。宋文帝亲临朝政,派遣袁渝等十六人分别前往诸州郡县巡察吏政,访求民隐,又使各州郡县向朝廷奏明损益详细情况,又临延贤殿听讼。自此每岁三讯。何谓三讯?原来《周礼》中言道:“秋官以三剌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

却说左仆射王敬弘,性情恬淡,人缘很好,在朝甚得众心,名望又高,至于关署文案,并不细阅。宋文帝听讼,问其狱案之事,王敬弘却不能对答,宋文帝认真严肃地看着王敬弘,甚为不满,又问左右,何考不以讯牒会仆射?”

王敬弘说:“臣乃得讯牒读之,不能自解。”

宋文帝以为王敬弘为朝内重臣而格外敬之,尽管如此,宋文帝仍然大为不满。

六月,以右卫将军王华为为中护军,侍中如故。当时王华以王弘辅政,王坛首又为宋文帝所亲任,与其相比,自感其力不能尽用,时常叹道:“朝中宰相往往有数人,如此天下何日得治!”然而宰相并非常任之官,唯人主与所论政要之事、委于机密皆为宰相之事,为此王华出此言。也有任侍中不为宰相者;然而尚书令、仆、中书监、令、侍中、侍郎、给事中,皆为当时朝中机要之官。王华与刘湛、王昙首、殷景仁俱为侍中,风力局干,冠冕一时。宋文帝与四人一同在合殿饮酒,心中甚为喜悦,论及时政,各抒已见,言无不尽,皆以礼让,至傍晚罢宴,四人告辞,宋文帝目送四人出宫,良久而叹道:“此乃四贤,一时之秀,同管喉臀,恐后世难以继也。”

黄门侍郎谢弘微与王华同为宋文帝所重用,在朝皆称五臣,此人为晋朝宰相谢安之孙,谢琰之从孙,精神端审,然后言之,婢仆面前不妄笑语,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本家从叔谢混格外敬重之,常对人言道:“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吾无问然。”

宋文帝以王昙首、王华之功准备再封爵位,手扶御床说:“朕若无卿兄弟相助,朕哪有今日!”因此将写完之封爵手书给二人观看。

宋文帝平定谢晦荆州之叛,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大江滚滚浪滔天,大宋天朝匿隐患;

同为顾命辅天子,可怜谢晦非谢安。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11 0:19:52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