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英杰 第八十六章 布署

贞观英杰 御文台上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15-12-11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贞观十八年十月,在陆玉成的建议下,李世民命右卫大将军魏华林为代州都督镇代州、太原,左武候将军薛孤吴镇灵州,以防备薛延陀。

一个大雨瓢泼的下午,在洛阳行宫,李世民召集重臣和重要将领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一开始,气氛就异常凝肃。李世民至始至终都双眉紧蹙,神情凛然。他首先让陆玉成发言,陆玉成环视了在坐众人一遍后,也语调严肃地汇报了情况。

在此之前的七月二十日,李世民已敕令将作大监阎立德等人到洪、饶、江三州,造船只四百艘用来载运军粮。二十三日,李世民下诏派营州都督张俭等率领幽州、营州二个都督府的兵马以及契丹、奚、族士兵先行进攻辽东,以观察形势。任命太常寺卿韦挺为馈运使,民部侍郎崔仁师为副使,河北各州都接受韦挺节制统辖,听从他随时调遣。又任命太仆寺少卿萧锐运送河南各州粮草入海,以供水军之需。

张俭等率领的部队正赶上辽水发大水,长时间渡不了河,李世民以为他们害怕对方,急召张俭到洛阳。张俭到后,详细陈述了山川地势的险恶与平易,水草的丰美与恶劣。让李世民和陆玉成极为重视,重新修订了作战计划。

陆玉成在会上详细阐述了总参谋司根据最新情报制订的作战计划,末了,陆玉成强调道:“大军必须在明年九月冬季到来之前攻占高丽首都平壤!”

殿内沉默了一阵后,李勣首先开口道:“臣认为此计划可行。”说完,微眯着眼睛,不再说话。其他军中重要将领也都认为该计划不错,于是,李世民批准了这一计划。

十一月二十四日,任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淮、岭、峡四州兵马四万人,又在长安、洛阳召募士兵三千人,战舰五百艘,从莱州渡海直逼平壤;又任命太子左卫率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步骑兵六万人以及兰、河二州投降的胡族兵马进逼辽东,两支部队合围并进。三十日,各路大军会集在幽州。

李世民手书诏令传令天下:“高丽盖苏文杀死君王肆虐百姓,其情形实在是忍无可忍!如今朕要亲自巡幸幽、蓟二州,向辽东、碣石一带兴师问罪,所经过之地的营房,不要过于劳费百姓。”而且说:“从前隋炀帝残暴百姓,高丽王却对百姓仁爱,以人心思乱的军队去进攻求安思和的民众,所以不能取得胜利。现在朕略说必胜之道有五条:一是以强大进攻弱小,二是以顺应时势去讨伐倒行逆施,三是以安定去乘机进攻敌方的内乱,四是以逸待劳,五是以百姓悦服的国家去进攻百姓积怨的国家,何愁不能取胜!以此布告黎民百姓,不要产生疑惧。”于是各种行军征战的物资费用减少了一大半。

十二月初一,李大亮在长安去世,遗书请求停止进攻高丽。他死时家中只剩余五斛米,三十匹布。亲属早死成为孤儿,被李大亮收养的十五个人,如同死了自己的父亲一样服丧。消息传来后,陆玉成心情感到特别沉重,特派人通知杨荷,厚赠李大亮家属一笔财物。

十四日,李世民下诏令各路大军以及新罗、百济、奚、契丹分兵几路进攻高丽。

贞观十九年正月,韦挺犯有渎职罪,因事先没有巡视漕渠,运送大米的六百多条船只在卢思台旁边搁浅。他带上刑具被押送到洛阳;二十八日,韦挺被除名罪官,由将作少监李道裕代替他的职务。崔仁师也因此免官。这件事让陆玉成非常恼火,预感到此次征战高丽一定非常艰难。

十二日,李世民亲自统率各路大军从洛阳出发东征,任命特进萧瑀为洛阳皇宫的留守。

李世民离开京城时,命令房玄龄相机处理政务,不必再去上奏请示。有人到房玄龄留守处声称有密谋,玄龄问密谋人是谁,答道:“是你本人。”玄龄让驿传送到李世民的行宫。李世民听留守处有上表送来告密人,非常恼怒,让人手持长刀立于帐前,而后见到告密人,问他告谁,答道:“房玄龄。”李世民说:“果然不出所料。”喝令将告密人腰斩。又亲下玺书责备房玄龄不能自信,称:“再有类似的事情,尔可以独自处置。”

二十五日,李世民到达邺县,亲自撰文祭奠魏太祖,并对身旁的陆玉成说道:“临危处理急变,料敌设置奇兵,作为一位将领智慧有余,作为帝王则才智不足。”陆玉成仔细品味了这番话,觉得曹操除了文才比李世民高些外,其它方面确实比不上李世民。

三月,初八,李世民车驾到达定州。李世民对包括陆玉成在内的身边大臣说:“辽东本来就属于中原王朝的地域,隋朝四次派兵出征而不能取胜;如今朕亲自东征,是想要为中原人的子弟报其父兄之仇,为高丽百姓雪其国王被杀的耻辱。而且四方都已平定,只有这一块小地方没有平定,所以乘朕还没有衰老,用士大夫们的余力打败他们。朕从洛阳出发以来,只吃肉食,而一点不吃早春蔬菜,是担心因此而烦扰百姓。”

李世民看见有病的士兵,便召到御榻前亲予慰问,让州县妥加治疗,士兵们都深受感动。有人没有被登入东征部队的名簿中,自愿以私人装备跟从军队,动辄一千多人,都说:“我们不求得到皇上的封爵赏赐,只愿为陛下效忠,战死在辽东。”李世民不应允。

李世民将要出发,太子李承乾数度哭泣,李世民说:“如今留下尓镇守,加上俊彦贤才辅佐,正是想让天下人认识尔的风度才能。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进贤才摒弃小人,赏赐善举惩罚恶行,大公无私,尔应当努力做到这些,有什么好悲泣的?”

李世民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代行太子太傅,与刘洎、马周、少詹事张行成、右庶子高季辅一同执掌机要事务,辅佐太子。长孙无忌、岑文本与吏部尚书杨师道与李世民同行。二十四日,车驾从定州出发,李世民亲自装备弓箭在马鞍后带上雨披。命长孙无忌暂行侍中职,杨师道暂代中书令。

李勣部队从柳城出发,大张声势,假装要通过怀远镇,而秘密派部队北上直趋甬道,出其不意进攻高丽。四月初一,李勣从通定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高丽人大为惊骇,各城都关闭城门自守。初五,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领兵数千人到达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带领十多个骑兵直压近城门,城中人惊恐不安,没有人敢出来应战。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胡族士兵做为前锋,渡过辽水,直趋建安城,大败高丽兵,斩首几千人。

初十,太宗车驾从幽州出发。李世民将军中的物资粮草、器械、文书簿录等全都委派给岑文本管理,文本夙兴夜寐,勤勉不怠,亲自料理调配,计算用的筹码、书写用的笔从不离手,心力耗竭,言谈举止颇与往日不同。李世民看见他这样,十分担忧,对身边人说:“文本与朕同行,恐怕很难与吾一同返回。”当天,岑文本得暴病而死。当日夜晚,李世民听见有急促的鼓声,说道:“文本死去了,吾实在不忍心听见鼓声,快命人撤掉。”

陆玉成鉴于岑文本劳累而死,遂建议其中大多事项由总参谋司统一管理,李世民同意了,以后就成为定制。当时右庶子许敬宗正在定州,与高士廉等共同掌管机要事务,岑文本死后,李世民召来许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十五日,李勣、江夏王李道宗一道攻打高丽盖牟城。二十日,李世民的车驾到达北平城。二十六日,李勣等人攻下盖牟城,俘虏二万多人,获得粮食十多万石。

张亮率领水师从东莱渡海,袭击卑沙城,该城四面环水悬隔,只有西门可以进入。行军总管程名振领兵夜间到达,副总管王文度先行登城,五月初二,攻下了该城,俘获男女八千人。李世民分派总管丘孝忠等人在鸭绿江阅兵。

李勣的部队行军到辽东城下。初三,李世民车驾到了辽泽,这一带是二百多里的沼泽地,人马都不得通行,将作大匠阎立德垫土作桥,军队昼夜兼程。初五,渡过辽泽东去。初八,高丽步骑兵四万多人救援辽东,江夏王李道宗率领四千骑兵迎击,军中士兵都认为众寡悬殊,不如挖深濠沟加高壁垒坚守,等候与皇帝车驾同行的大部队和神炮军到来。

李道宗道:“敌人仗着人马众多,有轻视我们之心,他们远道赶来十分疲惫,迎击他们必会取胜。而且我们做为前锋,正应当清理道路以等待皇上的车辇到来,怎么能再把敌人留给皇上呢?”李勣认为有道理。果毅都尉马文举说:“不遇上强劲的敌手,如何能显示出壮士的威风呢?”于是驱马逼近对方,所向披靡,士兵们才稍稍心安。

与高丽兵展开激战后,行军总管张君后退,使唐朝军队不利,李道宗收罗其散兵游勇,登上高处观望,看见高丽军中阵形混乱,便率领几十名骁勇骑兵冲击他们,左进右出,右进左出;李勣又领兵助战,高丽兵被打得大败,一千多人被杀。

初十,李世民车驾渡过辽水,撤毁桥梁,以此来坚定将士们的决心,唐军驻扎在马首山,李世民慰劳赏赐江夏王李道宗,破格提拔马文举为中郎将,处斩后退的张君。李世民亲率数百骑兵到辽东城下,看见士兵们背土填壕沟,李世民分出最重的,在马上拿着,于是随从官员都争先恐后背土到城下。

十七日,陆玉成指挥神炮军轰城,两百门霹雳炮齐发,轰垮了西城墙,进而亲率将士们冲进城内。高丽兵竭力奋战,抵抗不住,遂被唐军攻克,杀死两万多人,俘获高丽兵一万多人,百姓男女四万多人,改城名为辽州。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6 6:26:45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