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 李泰的反应

重生大唐 易寒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13-05-26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对于李承乾被册立太子,李恪因为早就知道结果,所以,变现的很从容,很淡定。但是,李泰的表现却与他截然相反。

李泰知道,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自己舅舅长孙无忌的极力支持。但是,凭长孙无忌个人的力量或许不够,站在长孙无忌身后的关陇集团才是这支李承乾入主东宫的决定性因素。李泰不明白长孙无忌为什么这么偏袒李承乾。“舅舅,你为什么不支持自己,反而支持才能和聪慧都不如我你的大哥呢?难道,你就这么偏心吗?”李泰语带怨恨的自语道。

李泰目光盯着眼前的烛火,微微叹息。从昨晚晚宴跟在李承乾身边的一众东宫众人就可以看出,他已经入住东宫。而自己已经被进封璞王,不日就要移居卫王府。这样离父皇就更远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更难让操劳国事的父皇注意到。如此,自己还有多少机会把太子的位置抢过来呢?一想到这里,他感觉心头像堵着什莫似的。

李泰看着眼前的画面,不怒反笑,他终于明白了自己该如何做。“既然你这么欺我,那就别怪我不顾兄弟情谊。”李泰阴沉的说道。幼小的面容上闪过一丝杀机。虽然之前他也听闻李世民有立李承乾为太子的想法,但他一直不愿相信,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如今,事实就摆在眼前,他才知道,米已成粥,无法改变。也许,这对自负才能尤胜于李承乾的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果,他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那他肯定会因此一蹶不振。

“我是不会就这么认输,大哥,我有时间。”李泰言语中透露出一份坚定。他已经决定了,虽然李承乾已经顺利入主东宫,但他不会就此罢手,太子能被立,就能被废。

历史上,在李世民的几个皇子中,李泰可以说是个神童,聪敏绝伦的他,不论在学识,还是在心智上,都比和他同年龄的孩子要出类拔萃,他本人也非常努力,好文学,工书画,在文人圈里,他年纪虽小声誉却如雷贯耳。这不仅引起了李世民对他的关注,也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史书上记载,按照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该去封地,不能随便在京师长驻。但因为李世民太偏爱李泰了,就特许他长年留在自己身边。

众人都说是李世民的宠爱,诱发了李泰想当太子的野心。其实也不能说是野心,太子和皇子,一个字的差别,却是命运的差距。当上太子,就意味着将来接班帝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而皇子呢,被封的王再大,在皇帝面前也终究是臣子。皇帝对于男人的诱惑,就是无上权利的诱惑,不止李泰,天下男人,谁不想当皇帝呢?何况李泰与李承乾都是皇子,又同为长孙皇后所生,所不同的,只是李承乾比他早出生一年,在年龄上成为了李家的嫡子。所以,李泰才会对李承乾被册封太子而反映如此的大。

想想其他皇子在被封王时的喜悦之情,李泰不屑的摇摇头。但是,他也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李恪对于自己被进封吴王比较欣喜。他想不通自己这个三哥为什么会如此反常。在宴会上,他还特意留意了下李恪,发现他表现的很平静,这让李泰猜不透他心里所想。

所以,李泰对李恪多少是心存戒心的。但这种戒心,在李承乾成为太子的那刻,已经在李泰心里烟消云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同病相怜理解和同情。同为父皇夸奖的两个儿子,最终太子的位置却落在了他那个才学不如他,武略不如李恪的大哥李承乾身上。

李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似乎想把困扰在眼前的郁闷一并揉去。李泰自言道:“我还不至于到楚霸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的地步,项羽在如此情况下都能镇定从容,坦然面对,我李泰难道就不及一个只懂武略,没有智谋的武夫?”随即,他又想到了李恪,嘴上露出一丝的不屑。现在的李恪似乎就像当年的霸王项羽,武略出众,智谋不行,更何况还有一座不能跨越的大山——立谪不立庶。

想到这里,李泰终于笑了,笑的很开心,笑的很高兴。他终于明白在他前进的路上,李恪根本就对他构不成威胁,他真正的敌人的李承乾,东宫的太子。

由于,昨晚宴会上,李泰由于心情失落,几乎没吃什么东西,此刻才感到饿了,于是叫宫女端上早饭,李泰一阵风卷残云,竟把饭菜吃个精光。吃过饭,李泰的思绪仍在想怎么让李承乾的太子不保,他知道,李承乾是李世民第一个儿子,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期望甚高,从东宫官员的配备来看,他对李承乾这个太子寄予了厚望。

所以,李泰觉得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扳倒李承乾的。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李泰豁然开朗起来,他知道以后他该怎么做了,那就是笼络人才,扩大和增强自己的势力。

至于用什么方式招揽人才,李泰可不是傻瓜,他要招人,但还要让别人看不出他的动机。这就要找个理由,李泰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注意。他自幼喜欢诗词书画,李世民尤为喜欢他的文章和书法,何不由此入手呢?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引学士了会招来李世民的猜疑和李承乾提防,李泰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只是,现在的这些朋友也要时常联系联系才行啊。”李泰的自语道。他说的这几个人其实就是一直都在支持他入主东宫的铁杆心腹,他们分别是,先任尚书左丞韦挺给事中杜楚客,侍御史刘洎等人。

已经过去了五天,李恪仍然未等到宗正寺关于吴王府准备妥当的通传。他心中有点焦急,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难道是李世民又改变主意不成?

在此期间他也知道了李世民赐给李泰的璞王府在延康坊,是齐王李元吉以前的王府。齐王李元吉在武德年间颇受李渊的宠爱,所以,他的府邸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由此可见,李世民也极其宠爱李泰。只是,李世民如此做法让李恪心里震惊不已,李恪在想,李承乾居住东宫,李泰住齐王府,他住秦王府,这样的安排究竟是无心之过,还是另有深意?

“哎——”李恪叹气道:“还是缺人才啊,手下没有一两个衷心谋士,什么问题都要自己想,终究不是办法!”

次日,李恪来到杨妃的千秋殿,杨妃拿出一个盒子交给李恪道:“恪儿,过几天你就要出宫居住在吴王府了,一切用度皆由亲王俸禄来出,母妃知道你手头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了。这是母妃的心意,你拿去用吧,不要委屈了自己。”

李恪看着眼前的盒子,眼睛有点湿润,杨妃根本就没有什么积蓄。这都是逢年过节时李世民赏赐的东西,更多的则是她在自己的食用中节省下来的,今天拿出来给李恪,李恪能不感动吗?他哽咽道:“母妃,儿臣有亲王俸禄,还有封地食邑,不缺钱。”

杨妃见李恪不忍收下,就板着脸道:“母妃给你东西你就拿着,亲王俸禄到也罢了,封地食邑你要好生对待,切不可做那徇私舞弊的事情。”说着,又叹气道:“本来母妃希望你能平平淡淡过你的生活,可是,自从你坠马酥醒之后,你似乎变了一个人,母妃知道你要做什么,母妃也不拦你,想拦你也拦不住。你需要钱可以跟母妃说,但不要为了钱财做出一些罪大恶极的事情。”

李恪知道杨妃不希望他争储,但是,他又不能告诉他实情,说自己不争就必须要死,如果争了倒是有机会活。所以,只有听话的从杨妃手中接过盒子,交给身边的小昌子。

杨妃看到李恪将盒子交给小昌子,便将小昌子支走,随后异常严肃的对李恪道:“你父皇能把他以前的秦王府赐给你做汉王府,可见对你甚是疼爱,但你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

“是母妃,我知道了”

出了千秋殿,李恪心中喜忧参半。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杨妃说缺钱的话可以跟她要,但是,李恪知道杨妃根本就没有剩余的银钱。所以,他有个大胆的猜测,就是杨妃身边可能有一批宝藏估计就是从前朝留下来的。而贺图和吴宁这么两个顶级的高手保护杨妃,主要是为了防止宝藏被他人多夺。

想到这里,李恪不由的心潮澎湃。前朝留下的宝藏,那肯定数额巨大。如果,自己能得到它。那对自己今后的帮助有多大啊?谁又能想到呢?

从千秋殿回来,兰儿告诉李恪,说宗正寺来人通传吴王府已经收拾妥当,他今天便可以搬过去了。李恪的心里还在想着杨妃宝藏的事情。所以,听了兰儿话,只是应了一声。告诉兰儿传话下去,收拾东西,今晚就搬进吴王府。

申时时分,李恪的车架来到了平康坊的秦王府,现在该叫吴王府了,不愧是当今皇帝李世民以前居住的地方,果然和城中其它府第与众不同,李恪远远就望见了高耸的门楣,待车架到了近前,李恪急忙去看大门上方的匾额,“吴王府”三个烫金大字在门两旁挂着的大红灯笼映照下,熠熠生辉的闪进了他的眼帘,李恪心里松了一口气,终于搬出皇宫了,自己再也不用感觉拘束了。他下了车架,府门适实的从里面为他打开,两个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人领着一众侍女和侍卫来到他面前,忙不迭施礼道:“参见殿下。”

李恪知道这些都是宗正寺派给自己王府的侍卫和侍女,抬眼快速扫了一眼众人,道:“大家都起来吧,不用行此大礼。”然后,在众人的拥簇下走进了汉王府。

秦王府的规模确实宏大,建筑十分讲究,就连屋檐的条纹,都雕刻得格外生动,庭阁交相辉映,房屋错落有致。一进门,李恪一眼就看到一个可容纳千人的教场,教场两边的兵器架上摆满了刀枪棍棒十八般兵器。走过教场,就到了王府大殿——聚义殿,以前李世民在秦王府时处理公务的地方。李恪在殿中坐定后,对眼前一个身着校尉军服,一个身着正六品官服的中年人道:“两位是宗正寺派给本王的吧,不知两位所任何职,如何称呼?”

两人当中,其中身着官服的男子在左,身着军服的男子在右,依次上前施礼道:“微臣,刘仁轨,任王府椽,司职掌通判功曹仓曹户曹事,兼管通判兵曹骑曹法曹士曹事。”“末将,苏烈,任王府亲事府校尉。”

李恪一听两人的回答,明显就是他要封德彝给他找的大唐名将,吃惊之余,开始仔细打量起二人来。但见刘仁轨,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中等身材,正六品府椽官服穿在他身上显得刚正不阿,仪态端正。

而苏定方呢,年纪在三十开外,身材高大,从六品的校尉军服穿在他身上,英气十足,不怒自威。看到两个自己梦寐以求的将才此刻就在眼前,李恪似乎有点不敢相信,目光定在了两人身上,苏刘两人见李恪如此表情,心中惊讶不已,这位王爷怎么这么看我们啊。

幸好小昌子及时提醒,李恪才醒悟过来,忙上前将两人扶起,略显尴尬的道:“本王久闻刘仓尉和苏将军的大名,特意让封大人将两位安排在王府任职,却一直未见音讯,今日得见,犹如做梦,大喜所望,是以有所失礼,还望两位见谅。”

刘仁轨本就是从七品下的陈仓尉,前几天突然接到朝廷调令,让他赴京任职。调令没有说具体的职务,所以,他不敢怠慢,快马加鞭,一路赶来。到了长安才知道自己被任命为正六品的王府椽。对此,他心中略显失望。

虽然,官阶从从七品下升到了正六品,升了好几级。但是,这对于一心有所追求,想做一番大事的刘仁轨来说,不是一件好事。陈仓尉官职虽小,如果干出成绩,升迁一个县令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再政绩突出,依然可以继续升迁。然而,身为王府的椽,倘若遇到一个只知道吃喝享乐,不积极向上的,庸碌无能的王爷的话,那府椽只是负责王府事物,是一个闲职,根本就没有升迁的希望。

因此,刘仁轨心中不是很高兴,又见刚才李恪如此看他,不免对他略感失望。但李恪刚才一席话,语气里似乎对自己很欣赏。刘仁轨不由端详起李恪来,见他年纪虽小,身上却流露出的一份自信和舍我其谁的傲气,刘仁轨对这个皇子的看法开始有所改观,忽然明白李恪他是出于对他的器重才调他来王府的,他顿时一阵感动。说道:“谢殿下厚爱,微臣一定竭尽所能,做好职责之内的事。”

苏定方在听到李恪言语中对他的器重之意后,苏定方拱手道:“谢殿下对末将的信任,以后殿下的安危就有末将负责,还请殿下放心,末将以后定能护卫殿下安危。”

李恪见两人对他很是恭敬,就知道他们心中对他略有感激,所以,趁机谦虚道:“本王早就听闻刘仓尉和苏将军的之才,今日能屈居本王府中,本王心有惭愧,以后当以弟子之礼代之,还忘两位不吝赐教,指点恪为官之道,行军布阵之法。”

两人听到李恪要对待老师一样的对待自己,心里已经被其真诚感动,刘仁轨语带哽塞道:“谢殿下对臣的厚爱,臣一定竭尽所能,为殿下分忧。只是,殿下所说以弟子之礼代之,微臣不敢受之,还望殿下收回。”刘仁轨此时所说的话语中,才流露出自己对李恪知遇之恩的涌泉相报之心。苏定方本就是一位常年征战沙场的武将,今日见李恪这样看重自己,也是心中一热,恳切道:“殿下如此厚待末将,末将受之有愧,还望殿下收回成命,末将定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李恪听得出,这是刘仁轨和苏定方发自内心的表示效忠自己,心下高兴,便和两人畅谈起来。两人见李恪虽为王爷,但待人平和,对他们更是颇为恭敬,心中对自己刚才觉得跟随李恪的决心越发坚定了起来。

因为刚搬进王府,有很多事情等着李恪处理,两人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便跟李恪告辞,离开了大殿。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9 1:30:37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