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 第八卷 西进 第四章 迁居天山

苍穹 牛的草原 军事历史 | 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18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不会高飞的鸟儿算不上雄鹰,

不善骑马的人儿算不上牧民。

——塔吉克谚语

兵团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既是蓬勃向上、热火朝天的,条件和环境又是十分简陋和极其艰苦的,甚至超出了牛万山和马玉民的想象。

马玉民被分配到1排2班。每天清晨,他和连队的职工来到地里,抡起十字镐和尖头铁锹,在亘古沉寂的荒滩上开垦田地,修筑渠道,播下一粒粒金黄饱满的小麦种子,锄掉一棵棵与庄稼争抢肥料的杂草,挥汗如雨,干劲十足。

中午,鲁大炮为了节省往返工地与连部的时间,索性命令职工留在地里吃饭和休息。炊事班的职工做好午饭,然后将饭菜装进铁皮水桶里挑到地头。大家坐在田埂上,大口地吃着土豆、白菜和萝卜熬成的大锅汤菜。

吃过午饭,职工就近找一块略微平坦的地方,躺倒在地上呼呼地进入梦乡。

马玉民对休息的地方比较讲究。他找到一丛灰绿色、散发着刺鼻气味的野蒿,用手将蒿子朝着一个方向压倒,使蒿子形成一张柔软的草褥子。他心满意足地躺在上面,望着蓝天白天,聆听风吹野草的簌簌声,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

冬天,饭菜送到地里的时候已经冰凉了。马玉民等人仗着身体强壮,不在乎饭菜寒凉,抓起洁白的积雪当作解渴的开水,津津有味地啃着冻得硬邦邦的馒头。心中憧憬着美好幸福的未来。

与外出劳动的马玉民相比,牛万山担任炊事员,工作环境相对好一点,不过必须每天早起晚睡。

他忙前忙后卖力地工作,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愉快的微笑。他手脚麻利地为职工们蒸出饱满结实的馒头,拿起洗得干干净净的铁锹当作铲子,在直径两米的大锅里炒出香喷喷的白菜和土豆。

牛万山性格开朗,为人随和,说话也十分风趣。连队的汉族职工效仿少数民族职工对他的称呼,也都亲切地叫他牛姑舅。

他们住在一种叫做地窝子的简陋住所里。

顾名思义,地窝子一定是在地下。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选好地址,向下挖掘一个长宽8米、深2米的四方形大坑,然后在土坑的上面架上砍来的树干充当房梁,在树干上密密麻麻地铺上树枝和芦苇,再在树枝和芦苇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泥土当作屋顶。这样,一个少部分在地面、多半部分在地下的临时住所就建成了。

地窝子里阴暗潮湿。像牛万山这样从小在干旱少雨地方生长的职工住进去很不适应。每天晚上,他钻进被窝里,感觉到里面湿漉漉,好像刚下过小雨一样。

小罗看到他难受的样子,热情地给他教了一招:睡觉之前,把被窝拿到火炉边上烤上一会儿,将里面的潮气烘干,再盖在身上。

牛万山照着小罗说法试了一下,效果果然不错。

地窝子分布在连部两间平房的四周,虽然看上去很不起眼,甚至像野兽居住的阴森森的洞穴,却是兵团建立初期干部职工开会学习和休息的地方,是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做斗争的标志性成果,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基地。

一个冬天的早晨,职工们还在地窝子里沉睡。

牛万山像往常一样第一个起床。他蹑手蹑脚地穿好衣服,准备到食堂做早饭。他走到门口意外发现,用废木条钉成的简易木门怎么也推不开。

当时,天空还是一片漆黑。他不知道外面出现了什么状况,只知道晚上降下入冬的第一场大雪。

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突然听到铁锹铲雪的隐约声音。他压低嗓门问道:“谁在外边?快看一看我们的门怎么了!”

从外面传来鲁大炮瓮声瓮气的回答:“急啥?两米多厚的雪,老子一个人一下能铲完吗!”

牛万山这才知道大雪掩埋了地窝子的出口,自己一时是出不去的。

等到鲁大炮挖开堵在门口的积雪已经是10多分钟以后了。

看到天色发亮,牛万山急忙推开木门,匍匐着爬出去。他来到地面上看到,天空中飘浮着一团团巨大的白云,地面是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从飘出白色雾气的地方才能确定下面是职工居住的地窝子。

牛万山一门心思想着做早饭,不能耽误职工下地劳动的时间。他顾不上和鲁大炮打招呼,急急忙忙地朝食堂跑去。

早晨开饭的时候,鲁大炮来到窗口打饭。

他望着满脸笑容的牛万山,从口袋里揪出一条崭新的白毛巾,冷不丁地朝牛万山丢过来。

牛万山反应十分敏捷,一把接住毛巾。他不知道鲁连长丢毛巾是什么意思,迷惑不解地望着鲁大炮。

鲁大炮咧开大嘴笑了一声,用他那特别的大嗓门说道:“牛万山同志,你的工作责任性非常强。这条毛巾是张团长奖励给我的。现在我再奖励给你!”

炊事班的其他职工看到这个情景,呼啦一下围到牛万山的身边,带着羡慕和神圣的神情,抚摸着他手上的白毛巾,仿佛在欣赏金贵的稀罕物。

那个年代里物质资源极度匮乏。职工如果有一块手帕或者一条新毛巾,如同拥有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牛万山修建北塬引水渠的时候得到一辆自行车的奖品,但那毕竟是在自己的家乡,自己又是在当地享有盛名的牛大人的儿子。如今,他只是一名千里迢迢投靠亲戚、勉强成为兵团战士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工作岗位普通的炊事员。能够得到张团长的奖品,他一时受宠若惊,手足无措。

在职工啧啧的称赞羡慕声中,牛万山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地干,干出个好样子来,否则就对不起鲁连长,对不起这条毛巾啊。

兵团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炉,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组成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大家庭。14连的职工不过100来人,既有齐鲁、巴蜀、三秦、太行籍贯的复转军人,也有来自江州、湘州、越州等地的支边青年,还有陇原、西海、豫州投靠亲戚的自流人员。

牛万山和马玉民在这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一起生活工作,学习他们的好做法,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通过军事化教育和锻炼,他们很快从自由散漫的老百姓转变成为作风严谨、纪律严密、工作扎实的兵团战士。

随着兵团事业的快速发展,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排排土坯房宿舍盖起了。职工们告别简陋的地窝子,搬进宽敞明亮、粉刷雪白的集体宿舍。

一排排宿舍组成一个长方形的列阵。相邻的两个列阵之间是一条道路,就像城市里的街道一样。道路两旁栽种了挺拔的钻天杨和婀娜多姿的柳树。喜鹊叽叽喳喳地欢叫着,在高高的树梢上建窝筑巢,给连队增添了一抹烟火气。

越来越多的已婚职工把妻子儿女从内地接来安家。越来越多的未婚职工开始与女知青恋爱结婚、生儿育女。连部有了整洁的医务室,还开办了托儿所和小学。

196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牛万山和马玉民吃过晚饭,沿着连队东边的道路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他们来到一块高地上,坐在那里欣赏夕阳下的连队景色。

马玉民突然说道:“撒尼,你看这一年里连队的变化多大啊。我们干脆回老家,把媳妇和尕娃们也接过来吧?”

牛万山犹豫了一下,说道:“人家都是正经的复转军人和支边青年。我们是自流人员,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资格啊?”

马玉民争辩道:“都是兵团战士,凭什么他们就可以?”

牛万山思忖了一会儿,迟疑地说道:“要不,我们到鲁连长那里试探一下口气?”

马玉民爽快地说道:“对。事情成不成,都要试一下。”

他们来到连长办公室,看到鲁大炮正在昏暗的马灯下认真阅读《**选集》。

鲁大炮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用手揉揉疲倦的眼睛,问道:“你们两个鬼鬼祟祟地干什么?”

马玉民腼腆地笑了一下,说道:“我和牛万山想向鲁连长请个探亲假,打算回老家把媳妇和娃娃接到这里生活。鲁连长,你看这样行不行啊?”

鲁大炮用手掌猛地拍一下桌子,把牛万山和马玉民吓了一大跳,以为自己的要求非分激怒了他。

鲁大炮大声说道:“他娘的怎么不行啊!你们立即回去把家属接来。接来以后还要动员她们当英雄母亲,多生几个娃娃,将来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牛万山和马玉民得到鲁连长的支持,高兴地一晚上没有睡着。他们很快结伴回到河州城。在小饭馆吃了一碗萝卜丁羊肉沫臊子面,他们各自前往东乡和西乡。

牛万山回到尕阴屲家中,兴奋地向巩腊梅和海彻讲述兵团的大好形势。天山省有大片肥得流油的良田,有吃不完的白面馍馍和面条,还有托儿所、医务室和学校,拥有尕阴屲无法攀比的美好光景。最后,他劝说她们一起跟自己到天山省去生活。

海彻用小手托着腮帮子,认真地聆听阿达的讲述。她从小生长在闭塞贫困的尕阴屲。简单的生活阅历使她无法想象兵团的具体情形。听着听着,她打起瞌睡。脸蛋滑出支撑的手掌,差一点栽倒在地上。

巩腊梅把海彻抱到炕上,给她盖上棉被子。

巩腊梅正在干事业的风头上,不仅担任了尕阴屲生产队的队长,而且在杨桂珍的培养下准备加入党组织,她还一直照看父母双亡的孤儿哈麦基和阿依舍。

为了寻找一块面积大一点的能够旱涝保丰收的土地,为了让子孙后代拥有好一点的成长环境,为了过上稍微宽裕一点的生活,到天山省去。巩腊梅经过几天认真地思考在到最后一刻才下了狠心。

他们暂时还没有经济能力带上哈麦基和阿依舍一起到兵团去。其他亲戚的境况也十分窘迫,无力抚养这两个可怜的孩子。牛万山和巩腊梅把他们送到人满为患的孤儿院,托付给工作人员。

巩腊梅一再请求工作人员道:“请你们对这两个尕娃好一点。他们这么小就没有阿达、阿妈了。”

工作人员苦笑道:“这里的尕娃都没有阿达、阿妈。你放心吧,我们是人民政府开办的孤儿院,绝不会亏待尕娃们的。”

牛万山不忍心看着侄子侄女,难过地掉过头,疾步走出孤儿院。巩腊梅流着依依惜别的眼泪,也默默地离开了孤儿院。

哈麦基和阿依舍泪水涟涟,哀怨地望着离去的阿爸和阿姆,不由自主地发出悲伤的哭泣声。

第二天,天色微微发亮。牛万山和巩腊梅收拾好换洗的衣物,带上准备路上吃的干粮,拉扯着小海彻,踏上前往天山省的旅途。

他们走到尕阴屲村口,看到亲朋好友和得到巩腊梅帮助过的乡亲们站在那里。他们提着玉米面馍馍、锅盔和苹果给他们送行。

在乡亲们的意识当中,天山省是远在苍穹尽头的荒凉蛮野之地,是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必定充满了苦寒和辛酸。他们认为,现在与巩腊梅一家人分别,就是今生今世的生死别离。因此,他们都是怀着悲壮的心情而来的。

一声声安慰和祝福,让巩腊梅、牛万山和小海彻的心头热呼呼的。他们担心赶不上长途汽车,一边挥手和乡亲们告别,一边快步地朝着河州城的方向走去。

他们翻过两三道山坡,依然能够听到尕阿爸牛占海的女儿尕米乃和牛银山的媳妇买艳悲痛的哭泣声。

巩腊梅、牛万山和小海彻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下高高的黄土塬,奔向人声鼎沸的河州城,奔向他们的幸福之地。

在清新灿烂的朝阳照耀下,雄踞在黄土塬上的尕阴屲是如此的亲切,又是那样的陌生;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13 1:21:06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