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八百龙骑,朕要灭女真 人物介绍2

从本章开始听

徐达(1332年-1385年4月7日[41]),汉族,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至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收取山西、甘陕,大破扩廓帖木儿等,唯有岭北之战因孤军深入致败。洪武六年(1373年)后长期留守北平,训练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巩固边防。累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又为他御制神道碑文,允许其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的功勋。朱元璋倚之为“万里长城”,后世亦公认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55][79],位列开国“六王”之首[1]。

(概述图来源[20][49])

本名徐达别名徐天德、徐魏公、徐武宁、徐中山字天德所处时代元末明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濠州钟离出生日期1332年逝世日期1385年4月7日[41]主要成就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官职太傅、中书右丞相、太子少傅等爵位信国公→魏国公→中山王(赠)谥号武宁

目录

1人物生平

?应召追随

?初显才华

?助削群雄

?北伐逐元

?数击北元

?塞上长城

?重病逝世

2主要影响

3历史评价

4轶事典故

?行事谨慎

?月饼起义

?与君对弈

?放走顺帝

5人际关系

?亲属成员

?爵位世系

6主要作品

7人物争议

8后世纪念

9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10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编辑播报

应召追随

徐达生于元朝至顺三年(1332年),是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出身农家。他性情刚毅,面貌清癯,身材魁伟,遇事善用脑筋。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2][58]

至正十二年(1352年),定远(今属安徽)郭子兴聚众举义,攻取濠州,濠州人汤和率壮士十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二十二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朱元璋发现徐达“动静语默,悉超群英”,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后来朱元璋在回忆时又说徐达“平昔言简虑精,当提兵之时,令出不二”,可见其修养,已是大将之才。[40][69]

初显才华

至正十三年(1353年),在加入起义军后,徐达等随朱元璋相继攻克河州新塘、三汊河、阳泉,保住达鲁花赤营寨,攻下徐官仓寨,朱元璋部声势大振。[58]

此时,郭子兴与一同举事的孙德崖等人不合。占据徐州(今属江苏)的赵均用、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而来。不久,赵均用、彭大称王,郭子兴受制于下,并险遭杀害。朱元璋见在濠州难成大事,遂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秋率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参见词条淮西二十四将)离开濠州,南进定远,攻下滁州。[58][63]在此过程中,徐达冲锋陷阵,威勇初露。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因滁州粮草不继,朱元璋决定攻取和州(今安徽和县),以便筹集军粮。徐达率军先行,与张天祐、汤和一道攻下和州,徐达因攻打和州立下战功被擢升镇抚。[58]

攻打和州后,孙德崖因其部队缺粮,来到和州,请求朱元璋资助,朱元璋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收留了他的部队。郭子兴听后,赶来和州训斥朱元璋。孙德崖担忧自身安危,想偷偷溜走。朱元璋挽留不住,只好为其送行。走出城外三十里左右:忽然城中有人来报,郭子兴已和城中尚未走掉的孙德崖部打了起来,孙德崖已被郭子兴捉住,扣在城里。朱元璋听到后,大吃一惊,想打马回城劝说郭子兴把孙德崖放走。孙德崖部下误以为这是朱元璋策划的阴谋,便将他绑下,并扬言要杀掉朱元璋为其主帅报仇。徐达在城里听说朱元璋被孙部下扣留,生死未卜,就毅然请求替代朱元璋作为人质,以平息这起事件。后经多方调解,孙德崖、朱元璋都被对方释放,这场危机才算平定下来。然而,在这次事变中,徐达的舍身相救深得朱元璋的称赞,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58]

不久,郭子兴染病而死,朱元璋成为这支义军的实际首领。朱元璋感觉到仅仅据有和州,难以实现他的雄图大略,而要渡过长江向南发展,又苦于没有船只。正在徘徊犹豫之时,巢湖水军头领赵普胜、俞廷玉、俞通海、廖永安、廖永忠等率军归附。朱元璋大喜,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派兵直取牛渚矶(今安徽马鞍山西南长江中)。徐达与诸将听命,各自挥师进发,占领牛渚、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沿江一带元兵望风而降。随后,朱元璋根据形势,提出继续进攻周围州县的计划,得到徐达等人的赞同。众军一鼓作气,攻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守城元军弃城而逃,元万户纳哈出等被俘。[58]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亲率大军进攻集庆路(今江苏南京),徐达奉命为先锋,率水陆军士并进。至路治所江宁镇,他攻破元将陈兆先营垒,陈兆先以所部投降,得兵三万六千余人。十月后,再攻集庆,大败元兵于蒋山(今南京钟山)。元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出城接战,被徐达等击败。大军乘胜攻城,将军冯国用领兵率先打进城内。福寿战死,元将蛮子海牙逃奔割据江浙的张士诚,水军元帅康茂才率军民五十余万降附。占领集庆后,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58]

在渡江攻拔采石、太平,进攻集庆的战役中,徐达作战勇敢,功勋卓著,成为朱元璋手下的得力战将。[58]

助削群雄

移师东下

占领应天后,朱元璋有了根据地,粮食问题也基本解决,但军事形势极为严峻:东边有元将定定扼守京口(今江苏镇江);青衣军张明鉴据扬州;张士诚占据平江(今江苏苏州)、常州(今江苏武进),又占据浙江西部部分地区。南面有元将八恩尔不花驻守徽州(今安徽歙县),右抹宜孙驻处州(今浙江丽水),石抹宜孙驻婺州(今浙江金华),伯颜不花守衢州;天完政权的徐寿辉则攻占了池州(今安徽贵池)。为了摆脱军事上的不利境况,朱元璋在占领应天的当月(至正十六年三月)任命徐达为大将军,统兵东下,进攻东线门户京口。[58]

徐达等率军进攻京口,不到两日,便击败守城元军,杀守将定定、段武。徐达率军从仁和门入城,部队纪律严明,号令整肃,使市肆不惊、百姓拥戴。邻近地区闻知此事,都翘首盼望义军早日到来。[58]

京口一役,徐达以战功升任淮兴翼统军元帅,镇守其地。他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一方面安抚百姓,督课农桑,一方面分兵回击,攻下金坛、丹阳等地,以巩固京口这个最东边的前哨阵地,防止张士诚的西侵。[58]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朱元璋自称吴国公,设立了自己的行政机构,同时设立了军事管理机构江南行枢密院,任命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58]此时,张士诚占领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大败陈保二,并进围常州。九月,张士诚遣将来援,气势锋锐不可挡。徐达乃于距城十八里处设伏兵、骑兵各一支,自己则亲自率军与张士诚军正面交锋。开战后不久,徐达部将王均用率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张士诚军大乱,掉头而逃,又被伏兵截杀,死伤无数。十一月,张士诚不甘失败,诱吴新附军七千人为内应,将徐达围于牛塘。徐达立即派人突围,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内外夹击,大破张士诚军,生擒敌将张德,残敌溃逃奔入城内。张士诚见常州危急,派其手下悍将吕珍夜间潜入城内,加强防守能力。徐达督军轮番猛攻。[2][58]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吕珍趁夜逃走,常州遂下。朱元璋设长春枢密院,任命徐达为佥枢密院事,汤和为枢密院同佥,统兵镇守该城。四月,徐达乘胜移师攻宁国(今安徽宣城),元守将拜不哈、杨仲英献城投降,得军士十余万,战马二千匹。随后,徐达攻宜兴(今江苏宜兴),命前锋赵德胜攻常熟(今江苏常熟),设伏生擒张士诚弟张士德。张士德善战有谋,能得军心。他的被擒,给张士诚军的士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宜兴城池虽小,但易守难攻,且西接太湖口,粮道畅通,无后顾之忧。所以徐达久攻不下。十月,他派部将丁德兴分兵扼太湖口,宜兴粮道被断,城中军心动摇,不久即被吴军攻克。自此,宜兴到靖江一线尽为朱元璋所有。十一月,徐达回戍应天。[2][58]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经营,以应天为中心的朱元璋江南政权已经逐步稳定,大体控制了今江苏、安徽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地区。徐达作为朱元璋手下的主要战将立下了赫赫战功。[58]

大战陈友谅

主词条:鄱阳湖之战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与徐寿辉共同起兵的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遂,陈友谅杀之,从而掌握徐寿辉的兵权,夺其军,力量迅速壮大。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投靠陈友谅的赵普胜攻陷了原由朱元璋部所据守的池州,双方冲突开始。赵普胜攻取池州后,遣将守卫,自己在枞阳建立水寨以固防。[65]

至正十九年(1359年),徐达会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师一起进攻池州,大破其栅江营,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由陆路逃走。徐达克池州,擒其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徐达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接着,徐达麾兵乘胜攻安庆。八月,进攻安庆受挫,转而进攻江北之地。下无为州,夜袭浮山寨,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乘胜追击,一鼓攻克潜山。之后,徐达回到镇池州,对安庆形成了水路夹攻的形势。赵普胜是陈友谅军中大将,智勇双全,据守安庆,诸将攻之不克。于是徐达用离间之计,使陈友谅杀赵普胜。赵普胜死后,枞阳水寨无人能守,徐达顺势将其攻下。陈友谅考虑到安庆的形势,便坐镇安庆,派重兵反攻池州。徐达得悉后,认为陈友谅兵势甚盛,不可硬抵,于是选老弱残兵守池州,而自率精兵伏于九华山下的必经之地。待陈友谅军至,城上擂鼓为号,伏兵尽出,内外夹击,斩首万余。[2]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愤于池州之败,乃以强大的水军越过池州,东取太平。同时,遣使联络张士诚夹击应天。闰五月,陈友谅兵至应天城外,遭到徐达等人的内外夹击,被斩首万余,生擒三千,逃回江州(今江西九江)固守。徐达乘胜收复太平、克信州(今江西上饶),六月,乘陈友谅无备袭取安庆。徐达既为先锋,沿江逆流而上,袭夺江州,继拔南康(今江西星子)、龙兴(今江西南昌)、饶州(今江西波阳)、广济(今湖北广济)和蕲、黄二州,迫使陈友谅西逃武昌。徐达驻军汉阳之沌口(今湖北汉阳西南),遏住了陈友谅的反攻之势。[2]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月,以功进拜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

八月,徐达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缴获战马两千匹,精食数十万石,并乘胜西进,直逼武昌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驻军洪都的原陈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举兵叛乱,徐达移汉阳之师讨平之。四月,陈友谅“忿其疆土日蹙”,建造高数丈的巨舰,纠集号称六十万人的大军,趁徐达驰援安丰之机,乘虚而入,攻陷吉安(今江西吉安)、无为等地,并集中兵力猛攻洪都。吴军守将朱文正等率领全城将士殊死搏战,坚守八十五天,使陈友谅顿兵坚城之下,为朱元璋准备与陈友谅决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58][2]

六月,洪都被围已两个多月,形势吃紧。朱元璋急召徐达自庐州来会师。[2]七月初六,徐达遵照朱元璋的指令,回师救援洪都。朱元璋在龙江(今江苏南京兴中门外)誓师,以舟师二十万屯湖江(今江西湖口)、九江口和南湖嘴以扼陈友谅归路。陈友谅听说朱元璋亲率大军到来,遂解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返战。徐达作为主攻部队,率军先行,首先与陈友谅相遇于康郎山(今江西余干西北,鄱阳湖南部水域),两军依湖对阵。陈友谅军人多势众,舰船高大,气势汹汹。徐达毫无惧色,身先诸将冒死闯阵,其部下将士大受鼓舞,无不以一当十,奋勇冲杀。徐达部一举击败陈友谅前锋,斩杀一千五百余人,缴获巨舰一艘,初战告捷。接着俞通海等乘风发射火炮,焚毁敌船二十余艘,烧死、溺死很多敌军。徐达在敌阵中奋力拼杀,连续酣战。大火从敌船上烧到徐达的战船上,他一面指挥士兵扑火,一面继续与陈友谅军格斗,越战越勇,并指挥战船在敌阵中节节推进。双方在康郎山鏖战整整一天,湖水被血染成了红色,天空也被炮火硝烟遮蔽得暗淡昏黑。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31 5:10:25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