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八百龙骑,朕要灭女真 人物介绍3

从本章开始听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拜谒孝陵,然后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258]七月初一日,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号,改当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1403年)。从此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259]

朱棣即位后的首要任务是宣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处置政治反对派。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开列“奸臣榜”,诛杀了一部分建文朝臣,例如方孝孺及其宗族亲友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其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殉难[146];黄子澄、齐泰等被诛杀灭族[52],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家族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75]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与此同时,朱棣并未将“奸臣榜”上的人全部诛杀,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等人皆被宽宥任用。[147]

朱棣对待朱标、朱允炆一系和其他藩王的态度也有所改变。改封吴王朱允熥为广泽王,衡王朱允熞怀恩王,徐王朱允??敷惠王,随母妃吕氏居懿文太子陵园。[237]朱允炆追尊的兴宗孝康皇帝,仍称懿文太子。在对众亲王的态度上,凡在建文年间被废黜幽系的诸王一律恢复了王位。[238]他们纷纷到京师朝见新天子,朱棣动辄给予大量赏赐。这在表面上看来是遵从祖制以笃亲亲之谊,但实际上却寓有驾驭之意。在胁迫宁王结盟时,朱棣曾许宁王以“事成当中分天下”,但朱棣做了皇帝却不认旧账,不要说中分天下,就是宁王乞求苏州、钱塘也不获准,终于改封南昌。[239-240]朱棣还暗中削夺诸王的实际权力及军权。代王、岷王、齐王的护卫先后被削,连同母弟周王的护卫也被迫交出。必使其力不足与一镇相抗。[241]

与此同时,朱棣诏告天下:建文时期更改的成法,全部恢复旧制。[58]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并大赦天下,除了犯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等重罪不赦外,其余罪无大小,通通赦免。[218]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242-243]

朱棣即位后,大规模对靖难功臣进行封赏。[56]永乐元年(1403年)四月,再论靖难的功劳,封驸马都尉袁容等三人为侯,陈亨子陈懋等六人为伯。[57]并广求贤才,对山林隐逸的怀材抱德之士,令官府寻访,量材擢用。[149]

永乐盛世

靖难之役后,“淮以北鞠为茂草”,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大批农民流离失所。[247]明成祖着手恢复民生、蠲免赋税,下令山东、北平、河南遭受战祸的州县,有无法耕种的人民,免去三年的差税[59]。不曾被兵祸乱的地方,也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同蠲免秋夏税粮,其余直隶府州、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四川、云南各蠲免一半,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59]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们各还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令官府给付。[148]建文年间废除的北方学校依旧开设,不令其废弛。[217]

明成祖一再劝民于田亩,千方百计地招抚流民复业。明成祖一即位就遣人四出,招流民复业,要他们尽力田亩。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明成祖对户部臣说,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离乡,已经复业的,地方官要厚加抚恤,“未复业者,悉心招抚。新垦田地,停征其税”。明成祖还特地颁布诏令,各地都不得对逃徙的老百姓治罪。流民复业后,有的地方官向他们追征累年拖欠的粮刍。明成祖听后很生气遂对户部臣说,农民不得已才逃亡,及其复业,田地荒芜,农具种子皆无所出政宜周恤之。乃复征其逋负,穷民如此,岂有存活之理!自今逃民复业者,积年所负粮刍,悉与羯免”。这种做法应该说是很开明的,它使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间,使残破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由于连年战争的影响,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芜,无人耕种。那些战争较少波及的地方,例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则又显得人多地少有的人甚至无地可耕。为了使农民和土地相结合,使大量的荒地得以开发,明成祖也像朱元璋一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移民。[247]

明成祖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248]之后,明成祖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明成祖在位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同时,提出“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的原则。[61]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士人,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过事佛、道教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同时营建北京,五征漠北、南征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修撰《永乐大典》等典籍,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171]

南下北征

永乐四年(1406)七月,明成祖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督师南征。进入安南,传檄数胡季犛、胡汉苍父子二十大罪,并告谕国人将辅立陈氏子孙。明军连战告捷。胡氏烧掉宫室,驾舟入海,后为明军所获。[62]成祖下诏,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辖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由布政司直隶五州,分辖二十九县,凡要害处,均设立卫所,加以控制。

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明成祖派使节赴鞑靼,要求“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不料,使节被杀,朱棣大怒,声称“逆命者歼除之”。当年七月,朱棣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十万征讨鞑靼。但由丘福先率领千余人马到达胪朐河[152],轻敌冒进、指挥失当,与武成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一同战死[151],其所率领的人马也在胪朐河覆没。[63]朱棣震怒,决意亲征。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明成祖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64]五月,在斡难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军,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遁。[65]明军又击破阿鲁台军于兴安岭。[66]阿鲁台部众溃散,阿鲁台携家属远遁,明军大获全胜。后来,阿鲁台降顺,成祖封其为和宁王。在此之前,明成祖已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但瓦剌势力不断强大,不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图控制鞑靼。

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明成祖再度出塞亲征瓦剌。[67]六月,忽兰忽失温之战,答里巴汗与马哈木、太平、把秃索罗三王,率骑兵分三路列阵距明军十余里的山头上,约三万余人,每人带从马三四匹。明军派兵向马哈木挑战,马哈木派蒙古骑兵冲下山坡迎战,被明军密集的“神机铳炮”射回,只好聚集在山顶。此后明军的东西两翼部队挺进,双方互有死伤。傍晚,朱棣指挥数百精骑为前锋,火铳随后齐发,骑兵乘势力战,瓦剌部大败,王子等十余人阵亡,数千人被杀,答里巴、马哈木、太平和巴秃索罗脱身逃亡至土剌河[224]。明军大破瓦剌后,向阿鲁台宣谕捷报,阿鲁台不久后便遣使来朝。[68]第二年,瓦剌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谢罪,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关系。

永乐二十年(1422年)三月,明成祖朱棣亲征鞑靼,其主力部队至宣府(今河北宣化)东南的鸡鸣山时,阿鲁台得知明军来袭,乘夜逃离兴和,避而不战。七月,明军到达煞胡原,俘获鞑靼的部属,得知阿鲁台已逃走,停止追击,在回师途中,朱棣又率军击败一贯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部,捕斩甚众,兀良哈部的余党诣军门投降。[225]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秋七月,明成祖再次亲征阿鲁台,九月,明军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其部落溃散,便未出兵开战。十月,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领部落投降,朱棣封其为忠勇王,赐姓名金忠。十一月明军回到京师。[226]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成祖最后一次亲征鞑靼,鞑靼部首领阿鲁台率军进犯明山西大同、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等地。朱棣遂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之兵于京师(今北京)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228]获悉阿鲁台已逃往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朱棣令全军急速追击。[72]六月十七日,明军进至答兰纳木儿河,搜索方圆三百里却不见阿鲁台部踪影,因所获甚微,明军粮尽,朱棣只得下令班师回朝。[227]

病逝归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确切位置有争议)。[73]这时六师在外,京师无主,明成祖左右商定绝对不泄露皇帝逝世消息。内臣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商议,将军中的锡器收集起来熔成一椑(棺),将朱棣收殓。又将椑放在辇上,每天早晚照常上膳。大军继续朝京师进发,同时派人密报太子。[74]

不久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即位,明成祖被安葬于北京天寿山长陵,与徐皇后合葬,尊谥称“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明廷认为其“再造之功,同于开创”[223],改为明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为政举措编辑播报

政治

继续削藩

明成祖即位伊始,不仅恢复了诸王的王爵[53],还对他们大加封赏,如赐谷王朱橞钞十万锭、赐周王朱橚钞八万锭、赐齐王朱榑二万锭、赐辽王植钞二万锭等等,这同样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朱棣在利用藩王集团巩固皇权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藩王集团对皇权的威胁,一面在对诸藩王封赏的同时,另一面则在严密注视着藩王的动向,进一步便着手削藩,只是他的手段较建文帝更加雷厉风行,其中较强有力的措施有三:迁徙边疆要地的藩王于内地,削夺藩王的护卫,废黜藩王为庶人。[150]

永乐时期,明成祖将宁王朱权的封地由大宁迁往南昌[54],谷王朱橞由宣府重镇迁到长沙[76],辽王朱植由广宁重镇迁到内地荆州,韩王朱松封地由开原迁到平凉。[150]与此同时,代王、岷王、辽王及朱棣同母弟周王的护卫均被削夺,使其军权不足与朝廷相抗。[55][150]被废为庶人的有齐王朱榑、谷王朱橞,齐王朱榑在建文时也被废为庶人,朱棣恢复了他的旧封,但他恶性不改,“阴蓄刺客,招异人术士为诅咒,辄用护卫兵守青州城,并城筑苑墙断往来,守更不登城夜巡。”后被人告发,朱棣将他召回京师,朝臣有人弹劾他的罪过,齐王却当廷蛮横到:“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朱棣断然将其禁锢于南京,革去三护卫,将他及其子孙都废为庶人。谷王朱橞起初被迁往内地,常因有金川门迎降之功而自傲,永乐十五年(1417年),由于他阴谋打建文帝的旗号谋反,被废为庶人。[150]

并行厂卫

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设立东厂,合称厂卫机构,天下臣民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177]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宦官集团不仅被引入参政,政治势力也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将宦官集团的管理部门独立出来,不再由吏部负责,而是由宦官集团的内部机构——司礼监管理,强化了皇权和专制统治。[150]

锦衣卫加东厂,使朝廷侦察工作日益严密,宦官也由此得以上下其手。为防范驻防军将专权,成祖派宦官赴外地监军,甚至委派宦官出任军职统军镇守。出使外国也虑臣僚不忠而任用宦官。《明史·宦官传序》说:从永乐年间开始,宦官得有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宦官成为皇帝的耳目和心腹,明朝的心腹之病不可免了。如果说,内阁的设置,开始了阁臣执政的端绪,宦官的倚用又开创了内臣干政的恶例,影响是深远的。[257]

设立内阁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78]永乐朝内阁文臣虽只是正五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31 8:26:04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