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是手艺人 第五章 浅议大衍分割比,生祠施粥是非多

大明:我是手艺人 今天你吃鱼了吗 军事历史 | 人文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9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这是《周易·系辞》里的一句话,用在这里可能恰如其分。

“这是什么意思?”傅母有些疑惑,虽是知晓一些文字,但是仅限识字而已,而孩子确实打小因为机缘巧合入了匠籍,跟着个师傅学了一段时间。

虽然有些神神叨叨,但是是个有真材实料的人,对鑫儿也很上心,深得傅母的敬重。

“大衍之数最早使用,相传大禹爷始洪水的时候。在工匠里,这是一种分线方式,按照这种分线,能达到最悦目、最合理的比例。传说大衍数约为四六,但还有更加细致的程度。”

PS(这就是中国的黄金比例分割,自古有之,更早于国外。0.618,放在现在这个时代,完成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都能说上一说。)

西人秘惜其法,谓此线为神分线,岂知神奇即在目前哉?

其实这个数字在周易和河图洛书里都提到过,但是都少于去研究。不仅是因为它表述得实在太隐晦,更多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至于说为什么。

那当然是为了身登青云,一改自己的命运,研究这个也不得带出一些实际的好处,造福后人罢了。

而且绝大多数工匠又没有读过书。于是不知不觉中,明明早就已经存在的东西就渐渐近乎失传了。但对于美的感受总是一致的,有这样一个比例的事情始终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工匠们中的一个传说。

“按照咱们的话来说就是最顺眼的分法!”

也不卖关子,直接就给目前做了通俗易懂的翻译。

...

相比母子之间其乐融融的画面,岳飞生祠对面却是气氛有些压抑。

一名身着绯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有些怒不可遏。

(公服一至四品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知府应该是绯袍,知县应该是青袍。)

“这里的人呢,都死光了吗?”

工地上正在休息的士兵急忙冲到面前回应,可不敢得罪了上头。

“李大人,人在。”有些战战兢兢,姑且称呼他们士兵甲乙丙。

“怎么只有那么一点点人在做工,啊?”

这位李大人有些咬牙切齿,这可是自己升官发财的本钱啊。

“李大人,您有所不知啊,这人啊,实在是不好招啊!”

士兵甲也是面漏难色,他们也知道人少,但是难处也不少,自愿来的不多,他们也没什么权利强征。

“我不是加工钱了吗,一人一天加了五分银子,这还不够?”

李大人有些疑惑,这都没人愿意来?

士兵甲在一旁急忙回答:“一天五分银子,大家倒是挺乐意干的,可是他们一听说,给魏忠贤魏老爷建生祠,他们用鼻子说了两句就走了!”

“说了什么?”

他们说“哼,哼哼哼╭(╯^╰)╮”一边说一边表演起来了。

“你他妈的,我告诉你这是对魏公的不敬。”

“你们该抓,你们该用辫子抽,施粥碰了边呢?”

李大人反手就是一巴掌。

“不是来了很多逃荒的灾民吗?招他们来啊!”

“大...大人施粥棚那边,它,它不归我管,我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士兵甲挤眉弄眼的和李大人汇报。

李大人听完也只得哼的一声转身离开。

“李大人,您慢走,您慢走!”

.....

“魏老爷,造生祠,需要工匠四百四,当了工匠好处多,有吃有喝有银子。”

“魏老爷,造生祠,需要工匠四百四,当了工匠好处多,老爷,您别念了。”

“您这顺口溜我们都听进去了,背也背的出来了,您快点给我们盛粥吧”

粥棚前,灾民正排队领粥,不过每一个人都要念着这个顺口溜。

“喝你们这样的粥,还要听你们这样狼嚎的心烦!”

看着磨磨唧唧的施周衙役,后面心急的大爷明显不耐烦了,磨磨唧唧不痛快,还恶心人。

衙役敲敲粥桶阴阳怪气的说:“这粥怎么了?”

“这,这粥黑乎乎的,这哪里是米烧的!”

大爷也指着桶里又稀又黑的桶里,有些愤愤。

后面的灾民纷纷迎合抱怨。

其实在救灾过程中的粥,可不是稀粥,而是一种很稠的粥。

据《明史》记载:“赈粥之法,自世宗始。”

落实到实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官府需要进行选址进行建厂,对于地址的选择一般遵循几个原则。第一,一定要建在灾民集中的地方,因为这样可以防止他们多跑路。第二,要各个灾区分散建立,“量村落远近,每数里许辄立一厂,棋布星列,”因为这样能够照顾到更多的灾民

其次对于粥是把筷子插进锅里,如果筷子顺直,说明这锅粥是合格的。如果粥过稀,筷子就会倾斜,说明粥不符合标准,虽然是舍粥,但舍的都是煮得很烂,而且很稠的粥,面对大灾,历朝历代都会相当重视,对粥也有严格标准。

这里也就是欺负一下灾民,但是对于灾民来说,有的吃,也就不错了,能够活着,就比什么都强。

而且这里虽是官府施粥,确没有审户、标识、排序的流程,大家都能来碰碰运气,只能说是正规的不正规吧。

正规的流程是先把灾民按照经济条件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施粥。

然后给灾民发放“粥票”,作为他们进入粥厂领粥的依据。

灾民进入粥厂以后还要按照顺序进行排队,不得拥挤争抢,最后由两个人抬着粥依次分给灾民们。

按照这个顺序施粥,基本可以照顾到所有真正需要赈粥的灾民,而且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很少发生争抢踩踏事件。

而且官府需要在每个粥厂安排一名总管,负责管理粥厂的日常事务,然后两名常簿,负责管理粥厂账目,还有一名司积管理粮食。除了这些政府官吏,每个粥厂还要从当地选取一名粥长协助粥厂的管理。一般只有当地德高望重、家境殷实的人才能担当这个重任,因为他们在当地有一定的号召力,办起事很容易,又不缺吃穿,能避免对粥厂粮食的贪墨。

只能说,看看刚刚的李大人,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秩序混乱,衙役傲慢。

(PS:为什么不说以工代赈,因为那是生祠不属于能上报中央批准的东西。)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24 16:14:24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