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 桓玄灭晋建楚

金戈铁马 知止 军事历史 | 历史传记 更新时间:2022-10-29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当朝廷被孙恩所困扰时,桓玄趁机打败杨佺期和殷仲堪,吞并荆、雍二州。于是就上表朝廷,要求出任荆江二州刺史。朝廷下诏以桓玄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后将军、荆州刺史、假节;另任命桓伟为江州刺史。但桓玄坚持要由自己担任江州刺史,朝廷当时忙于征讨孙恩,只好让加封桓玄都督江州外加扬州豫州共八郡诸军事,领江州刺史;桓玄又任命桓伟为雍州刺史,朝廷也都一一同意。桓玄于是在荆襄广布腹心,训练兵马,并屡次请求讨伐孙恩,但都被朝廷阻止。后来,孙恩逼进建康,桓玄召集部众,上书请求讨伐孙恩,实际上却是妄图乘机进军京师。正好孙恩战败逃走,桓玄只得奉诏解散军马。为了完全控制其辖区,桓玄又任命桓伟为江州刺史,镇守夏口;司马刁畅为辅国将军,督辖八郡,镇守襄陽;派遣桓振、皇甫敷、冯该等人防守湓口。把沮漳两地二千户蛮民迁徙到江南,并设立武宁郡,又召集流亡的百姓,设立绥安郡,同时设置了各郡的郡丞。朝廷诏令征调广州刺史刁逵、豫章太守郭昶之入京,桓玄都强留而不派遣。自认为天下三分,自己拥有二分,料想也是天运所致,所以屡次上报显示自己的瑞兆,暗示自己也可以做皇帝。

司马元显痛恨桓玄嚣张跋扈,但又惧怕桓玄实力强大,一时犹豫不决。张法顺对司马元显说:“桓玄继承凭借他家世的名望和资历,双向来具有一股豪气,已经吞并了殷仲堪、杨佺期,自己独霸了荆楚一带的广大地区,您真正能控制的疆界,不过就是三吴之地而已。孙恩制造祸乱,使东部地区损失巨大,一片荒芜,朝廷、百姓积蓄枯竭,生活窘困,桓玄一定会乘此机会大肆施展他的奸恶凶残的手段,来实现他的阴险目的。这是值得忧虑的一件事。”司马元显说:“对此我们能怎么办呢?”张法顺说:“桓玄刚刚把荆州强占到手,当地百姓并没有完全归附他,因此,他也正在努力平定局势,安定民心,没有功夫考虑别的事。如果乘着这个时候派遣刘牢之为前锋,而您随后亲自带领大部队进发征剿,那么,桓玄一定可以被我们消灭。”司马元显以为这话很对。正好这时武昌太守庾楷因为桓玄与朝廷的权要结下仇怨,担心事情以后不能成功会牵连自己,所以偷偷地派人前来,主动向司马元显投诚,说:“桓玄非常不得人心,他的部下也不听从他的命令,如果朝廷此时派军队去征讨,那么我愿意作内应。”司马元显非常高兴,马上派遣张法顺到京口去,找刘牢之商量。刘牢之却觉得征讨桓玄很困难。张法顺回来后,对司马元显说:“我观察刘牢之的表情言谈,对我们怀有二心,不如把他召到京城来杀掉。如果不这样,他会败坏了我们的大事。”司马元显没有答应。朝廷从此开始大规模地整治训练水军,征选兵卒、装备战舰,准备用来对桓玄发动进攻。

元兴元年,正月初一,朝廷下诏书,历数荆州刺史桓玄的罪状,任命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并把黄钺也加授给了他。又任命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任命前将军谯王司马尚之统率后卫部队。

张法顺对司马元显说:“骠骑司马桓谦兄弟是荆州方面的耳目,为桓玄提供情报,应该把他们斩了,来杜绝今后类似奸计阴谋的发生。此次出军讨伐桓玄,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就在前锋部队,但是刘牢之为人反复无常,万一他那里发生什么变化,那么我们就会大祸临头。所以,您可以让刘牢之杀掉桓谦兄弟,以此表明他的忠心。如果他不接受命令,那么我们好在祸患到来之前,先打算好怎么办。”司马元显说:“现在如果没有刘牢之,没有人可以与桓玄对敌。况且刚刚出征,就诛杀自己的大将,容易使人心不得安宁。”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张法顺的请求。

三吴地区遭受孙恩叛乱的影响,继以灾荒年景,百姓饥饿贫困,桓玄又断绝了长江通道,致使官府和私人间的物资积蓄全部空乏,士兵们也只能用一些粮食的麸皮和橡树的果实充饥。桓玄以为朝廷正处在多事之秋,值得忧虑的事很多,一定没有闲暇来讨伐自己,可以趁此机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等到桓石生写信告诉他,朝廷征讨他的大部队就要出发的时候,桓玄大吃一惊,打算把部队全部集结到江陵来据守。长史卞范之说:“明公的英名威振于远近,司马元显却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刘牢之早已丧失民心,如果我们把大部队抢先开拔到都城建康附近,向他指明安危祸福,那么,他们立刻就会土崩瓦解,怎么能把敌人引入自己境内心腹重地,自己找穷困呢?”桓玄听从了他的话,留下桓伟镇守江陵,向朝廷呈上奏表,并把檄文公告传遍各地,揭露司马元显的各项罪行,同时挥师向东进发。司马元显看到檄文,非常害怕,以致安帝在西池为他饯行后,也不敢带兵出发。

桓玄从江陵出发后,担心出征不能取胜,常常想回军江陵,等到过了寻阳,都没有看到朝廷的部队,这才高兴起来,部队士气也跟着振作起来。

桓玄抵达姑孰,派遣他的部将冯该等人进攻历阳,襄城太守司马休之拒城固守。桓玄派兵切断了洞浦道路,焚烧了豫州的战船。司马尚之率领步兵九千多人,在洞浦迎战,派武都太守杨秋驻扎在横江,不想杨秋却投降了桓玄。司马尚之的部队溃散,自己也被桓玄俘获。司马休之出城迎战失败,弃城逃走。

刘牢之一向厌恶司马元显,又担心消灭桓玄后,会遭到司马元显的排挤迫害。因而,打算借桓玄来铲除朝中的当权者,再利用自己手中的军队铲除桓玄,所以,他率军达到溧洲后一直按兵不动。参军刘裕请求进攻桓玄,刘牢之没有允许。桓玄派刘牢之的族舅何穆向刘牢之游说道:“从古到今,功高震主的人,有几个能保全自己呢?越国的文种,秦国的白起,汉朝的韩信,并非是没有遇到明主,但哪一个躲过了鸟尽弓藏的结局呢?更何况掌权者是昏庸残暴的人!您这一次如果打了胜仗,会因功高被杀,如果打了败仗,那么,您的家族自然更会遭到夷灭,您难道认为自己能平安地回去吗?依我看,不如改变自己的主意,那样就可以永远保住您的荣华富贵了。管仲用箭射中齐桓公衣服的带钩,但最终他当齐国的辅佐大臣,更何况桓玄与您并无宿怨呢!”当时,司马尚之已经惨遭失败,人心更加恐慌。刘牢之于是接受了何穆的劝告,决意倒戈投降。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与刘裕一起极力劝阻他,他根本不听。他的儿子刘敬宣劝说他道:“现在国家衰弱,危在旦夕,整个朝廷的重心与关键,都在您和桓玄两个人手中。桓玄凭借着他父亲、叔父所遗留下来的权位与威望,占有了整个楚地,割据了晋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如果放纵他,让他凌驾于朝廷之上,等桓玄的威势声望形成之后,再想图谋铲除他,恐怕就更加困难了。像东汉董卓之变那样的战乱,即就会重现了。”刘牢之愤怒地说:“我怎能不知道这些!我今天消灭桓玄,易如反掌,但是,扫平桓玄之后,你让我如何对付司马元显?”于是,刘牢之派遣刘敬宣去拜见桓玄,请求投降。

司马元显刚刚准备出发,听说桓玄的大部队已经到了新亭,于是弃船上岸,退到国子学里驻守,次日,率军在宣阳门外列阵,扎下大营。军营之中惊恐不安,都说桓玄的部队已经抵达南桁。司马元显带着部队准备回宫,荆州军拔出刀来,紧跟在他们的后边大声呐喊着说:“放下武器!”官军彻底崩溃。司马元显乘马跑进了东府,只有张法顺一人跟随着他。司马元显向司马道子询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司马道子也只是面对着儿子哭泣不止。桓玄派遣太傅从侍中郎毛泰把司马元显收押起来,送到新亭。桓玄把他绑在大船的前头,一条条列举他的罪状,司马元显说:“我不过是被王诞、张法顺所迷惑耽误罢了。”

桓玄进入京师,宣称皇帝下诏书,命令解除戒严。朝廷于是便任命桓玄统领文武百官,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兼任徐、荆、江三州刺史,加授给他黄钺。桓玄任命桓伟为荆州刺史,桓谦为尚书左仆射,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丹杨尹。

桓玄于是逼迫朝廷下诏,把司马道子赶出京城,贬逐到安成郡,把司马元显及其儿子东海王司马彦璋和谯王司马尚之,以及庾楷、张法顺、毛泰等人,押到建康城的街市上,全部斩首。

随后,桓玄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刘牢之说:“刚进京就剥夺我的兵权,大祸就要来了。刘敬宣劝说刘牢之袭击桓玄,刘牢之犹豫,拿不定主意,只是把部队移到班渎去驻扎,私下里问刘裕说:“现在,我打算到广陵和驻守在那里的高雅之会合,一同发动部队,来匡扶社稷,你能跟着我去吗?”刘裕说:“将军拥有几万精锐士卒的实力,望风而降投靠了桓玄,如今,他刚刚得志,声威震动天下,从朝廷到民间,人心都已经归附了他,您要去广陵,怎么可能顺利到达呢?我刘裕将换上百姓的衣服,回到京口去了。”何无忌对刘裕说:“我怎么办才好?”刘裕说:“我看镇北将军一定难逃一死,你可以跟随我回京口去。桓玄如果遵守做臣属的节度,我和你应当去为他做事;如果不那样,我便当和你一起想办法对付他。”

刘牢之召集各级将领,商议据守江北之地来讨伐桓玄。参军刘袭说:“不可以做的事情中,最大的就是反叛。将军在以前反叛王恭,近些日子反叛司马元显,现在又要来反叛桓玄,一个人连续三次谋反,还能用什么使自己在天下立脚?”说完,就快步走了出去,其他的将佐也都一哄而散地走了。刘牢之非常害怕,派刘敬宣去京口迎接家属,过了约定的日期,也没有来。刘牢之以为谋反的事情已泄,自身逃往江北,到达新洲,上吊自杀。桓玄下令把刘牢之的脑袋砍下来,把他的尸体扔到街上示众。

桓玄忌惮北府军实力,大肆杀害北府旧将,害吴兴太守高素、竺谦之、高平相竺朗之、刘袭、彭城内史刘季武、冠军将军孙无终等人相继被杀,这使同为北府将领的刘裕深感不安,正巧,卢循进犯东阳,刘裕趁机请兵出征,先后在永嘉、晋安打败卢循,被加封为彭城内史。

不久,桓玄辞去丞相及荆、江、徐三州刺史的职佐,改任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兼任豫州刺史,统领文武百官。随后,出镇姑孰,但是凡是大政方针,都还要去他那里请示,其他小事就由尚书令桓谦和卞范之决定。

九月,桓玄迫使朝廷封自己为楚王,封十郡,加相国,总百揆,备九锡,楚国置丞相以下官属。为制造舆论,他上表请求返回藩镇,然后又自己作诏书挽留,再上表固请,逼天子出手诏坚留。又暗中指使人献祯祥,呈符瑞,为禅代做准备。但又担心北府将领不同意,于是派桓谦赶赴彭城,试探地问刘裕:“楚王功高德重,朝廷的意思是想禅让,你以为如何?”刘裕诡谲地回答:“楚王,勋德盖世,晋王室衰微,早失民望,趁机禅代,有什么不可以!”桓谦高兴地说:“你说可以就一定可以了。”桓玄得报后决心篡位称帝。

元兴二年十二月三日,桓玄即皇帝位于姑孰,改年号为永始,立国号为楚,史称“桓楚”。迁晋安帝于寻阳,封为平固王,追尊其父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其妻刘氏为皇后,大封桓氏兄弟子侄为王,文武加官进爵。不久,迁居建康宫,刚坐到龙座上,龙座突然崩塌,众人见此皆失色,殷仲文奉承说:“陛下您圣德深厚,大地也不能承受了。”桓玄听后十分高兴。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31 11:59:17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