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谈 第三十章 伊斯科鲁利亚事件1

夜谈 大喵喵 恐怖灵异 | 恐怖惊悚 更新时间:2023-05-21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一个人的一生或许会有很多秘密深藏于心,那是要被带进坟墓里,永不能见于天日的事情。在我的心底里也曾隐藏着一个类似的秘密。那次的经历成为了我挥之不去的记忆,即使我会因为衰老而忘记其他事情。我本不打算再将它告诉任何人,可是现在,相比于把它带进坟墓,让它孤独地守着一具冰冷的尸体,我觉得还是把它公之于众更好。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到它,让这个包含着我的名字的事情流传下去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了。为了能够卸下已背负许久的心灵上的负担,我甚至不惧怕肉体上可能到来的威胁。于是就有了你接下来将要看到的这段文字。

那是四十年前发生在伊斯科鲁里亚地区的事情,在这里我姑且称它为“伊斯科鲁里亚事件”吧。当时我39岁,是S国L市都兰提大学考古学副教授。如所有的教职人员一样,平时主要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然而,平静的生活在某一天被彻底改变了。一群野外探险爱好者在本国的伊斯科鲁里亚地区探险时,偶然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大量锈迹斑斑的铁器,因为淡水和食物所剩不多,他们没能继续深入探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行为引发了考古学界的轩然大波。经过碳14鉴定,人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探险带回来的这些铁器距今至少有五万年的历史。从考古学和人类学角度来说,五万年前的人类尚处于晚期智人刚刚出现的时代,不掌握任何冶炼技术。不可能制造铁器。而且这些铁器的做工十分精细、复杂,比如出现了一对大小不一但紧紧咬合的圆形齿轮。初步判断它们应该是某种复杂机械的一部分;一个长度十厘米的弹簧,现在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此外还有一些根本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其中一个东西长约十五厘米,两端是两个圆形铁片,厚度约三毫米,直径八厘米。两个铁片由数十根直径不足0.5毫米的细铁丝联结,铁丝均匀地分布在圆形铁片边缘。另有一20cm×20cm×15cm的铁制立方体。看上去好似一个直接用铁浇筑的器物。可是当你拿起它时,你就会发现这个物件的中心有一个直径5cm,高15cm的圆柱体可被取出。它与整个立方体完美融合,即使跨越万年仍看不到任何缝隙。我们完全想象不出这样的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说实话,如此精巧的东西即使放到工业化以后的现在,想要制造出来仍然十分困难。而它们不仅仅在五万年前就被制造出来,还完整地保存到了今天。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甚至让人一度怀疑它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向五万年后的我们炫耀当初精湛的工艺。原本以为这些发现就已经称得上是惊世骇俗,可没过几天,又有新的发现被公布。这些铁器并非单纯用铁制造,而是掺杂了其他的金属。关键是这种金属的性质不符合现在人类已知的任何一种金属。换言之,这是超出人类当前认知的新金属元素。看来元素周期表将会迎来新成员了。

面对这轰动世界的发现,学术界的反响并不一致。有些人兴奋地认为,这是史前文明存在的最佳证据,称这次事件为“史前文明大发现”;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负责检测的S国考古及历史研究院的刻意造假,是一个企图蒙蔽全世界的惊天阴谋。但无论是哪一种观点,有一点几乎是公认的,那就是必须立即对伊斯科鲁里亚地区展开科学考察。L市也不例外,由市科学研究协会发起,包括都兰提大学在内的几所大学联合组成了一支科学考察队。考察队主要由四部分人员构成。有专业的野外探险家;有来自圣玛丽学院地质学系和生物学系的专家;还有来自波尔斯特大学化学系的教授以及来自我们都兰提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员。他们分别是我、艾兰德·德里曼加德、穆罕默德·伊斯法罕。德里曼加德教授是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导师。在我心中他永远是那个谦逊温和、学识渊博的老人。他30岁就在考古界崭露头角,36岁时就成为都兰提大学教授。截至今日已出版多本学术专著,独自或合作完成多篇极具影响力的论文。我进入都兰提大学任教后,也成为了他的助手,辅助他进行部分科研工作。可以说没有恩师德里曼加德,我也根本无缘副教授这个职称。这次行动也是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我才有幸加入。而另一位教授——穆罕默德·伊斯法罕则是本国知名的人类学家,《人与猿类前肢构造的演化》一书使他享誉全国。

在出发前一晚,我与德里曼加德教授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他仔细和我介绍了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对这次“史前文明大发现”的看法。我的老师不认为这次发现是S国考古及历史研究院的阴谋。因为这样拙劣的造假手段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败露。没人会愚蠢到这种程度。而且他告诉我,他最近一直在研究古赫莱文明。从这个文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遗迹和文字记录来看,这个文明应该早于现在人类已知的任何一种文明,至少有一万两千年的历史,且曾经拥有过超越现代科技的更高级的文明形式。但就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这个文明的出现非常突兀,古赫莱人似乎是突然受到了神灵的召唤一般,短时间内由散居部落演化为了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的国家。而他们的科技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最多不超过一百年。他们就掌握了种植、畜牧、冶铜、冶铁、纺织、造船、酿酒、制陶等多项技术。而且他们在医学、天文学和数学方面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从已发掘的考古遗迹上看,古赫莱人喜欢频繁使用庞大的数字,如4300亿、7800万等,除了天文领域很难想象还有哪个地方能用到这么庞大的数字。去年在S国Q市西北郊古赫莱贵族墓群中出土的一尊石雕上清晰地刻着天狼星和太阳的位置。也就是说至少在那个时候古赫莱人就已经知道了天狼星的存在以及它到太阳的准确距离。虽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那描述的是地球和月亮。但从石雕的形态和比例尺上看,德里曼加德教授表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这种观点。此外,从多个出土古尸上,人们都发现了疑似外科手术的痕迹。这些发现都让人们对古赫莱文明产生了诸多好奇。更关键的是承载重要历史信息的古赫莱文字不属于拼音文字,而更接近象形文字。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词语的外形与其所描述的对象完全不像。甚至还出现了部分与任何地球物质形态都不符合的奇怪符号。这也给破译古赫莱文字增加了难度。我的恩师告诉我,截至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古赫莱文字无法破译。然而这个曾经辉煌一时又拥有众多谜团的古赫莱文明却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时候突然消失。他们的逝去一如其文明的出现一般迅速,让人捉摸不透。所以他猜想完全有可能存在更古老的文明,是他们教会了古赫莱人各种科技,也是他们灭亡了古赫莱人。而这个更古老的文明很有可能就是这些铁器的主人。这一晚,我从德里曼加德教授那里了解到了太多关于古赫莱文明的东西。对于古赫莱文明的考古发掘工作因其难度大,遗址稀少历来是考古界的冷门。除非专门从事该研究方向的人员,否则即使同为考古专业的其他人也很难了解到最新进展。今晚听到的这些新发现点燃了我对这次科考行动的热情。我甚至已经在憧憬着解开历史谜团,拿出震惊世界的伟大考古发现的那一刻了。

与教授结束对话的当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过于真实的梦境。我梦见自己走过一片郁郁葱葱的阔叶林,进入在一个四面都是石壁的洞穴内。我甚至能清楚地感受到洞中与外界温度上的变化。洞内狭窄、阴暗、湿冷,但依稀能看清附近刻在石头上的壁画。内容是人类的各种活动,有些活动能清楚地看出画上的人在做什么,比如征战、祭祀。但有些活动则完全不能识别,他们似乎在用一种很复杂的仪器,开启或者说召唤着什么东西。部分画作中存在圆形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某种天体。就在我打算上前仔细观看时,一个发着强光的物体突然出现向我袭来,它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追上了我,紧接着我就开始燃烧起来,就在痛苦将我彻底包围、死亡将要降临之前,梦境结束了。尽管它的真实感给了我巨大的震撼,但我却并未在意这些,只是把它当作出发前过于兴奋而导致的潜意识活动,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

第二天上午七点,考察队完成了集合。我们一行14人,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淡水、药品,也带上了防寒服、手电筒、头灯、绳索、帐篷、火柴、鹤嘴镐等必备工具,于1965年3月18日上午九点正式启程前往伊斯科鲁里亚地区。按照既定计划我们先搭乘飞机前往距离伊斯科鲁里亚山十四公里远的康克雷德市。再从那里换乘事先预备好的直升飞机前往目的地。从考察队成立到出发不足四天。尽管有些仓促,但我们必须抢在其他考察队之前赶到当地。毕竟在这种全新的重大发现面前,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开创者,成为学界的领军人物。按照计划,考察队会先前往发现诸多史前铁器的山洞。按照之前探险队的描述,它位于伊斯科鲁里亚山东北方向的山腰处。我们打算首先找到这个地方。如果确实能发现史前文明遗迹,那么我们会把考察范围扩大到整个伊斯科鲁里亚地区。

我们的飞行还算得上顺利,除了一些爱捣乱的高空气流给我们带来些麻烦之外,没再出现什么意外。在专业驾驶员的熟练操作下,考察队于当日下午抵达目的地——伊斯科鲁里亚山脚。刚一下直升机,寒冷的空气就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独属于它的欢迎仪式。队员瑟缩着身体将设备搬下直升机。三月中旬的伊斯科鲁里亚地区还是春寒料峭,白天的最高气温在零下五摄氏度,夜里的温度就更低了。但是没有任何队员畏惧这寒冷。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考察队首先在山脚空地上利用简易棚屋建立了一个无线电基站,并将部分物资堆放在这里。我们留下两名队员照看基站。之后,其余12人携带好两天的口粮、淡水和其他必要装备,开始向那发现史前铁器的山洞走去。

这片三角形的区域由伊斯科鲁里亚山命名,该山海拔约八百米。山脚生长着大量的落叶植被。蛇是最常见的生物。在考察队行进的过程中。发现了罕见的银环蛇。这种蛇类有剧毒,主要以泥鳅、鱼、蛙等动物为食。在食物稀缺时也会同类相食。一般生存于亚热带、温带地区,很少在亚寒带见到。可这里的银环蛇不惧低温,行动迅捷,让人感觉它们根本不需要冬眠。其头部有一个明显的骨状突起,好似长角了一般。除了毒蛇,一些成群的山蚂蝗也不时出现在我们行进的道路上。它们通体灰黑,个头不大,好像火柴梗一般,往往成千上万条集中在某一地区,吮吸过路动物的鲜血。尤其在刚下过雨的潮湿气候条件下,最适合山蚂蝗的活动。这些家伙吸血时,会从口器中分泌出一种麻醉剂,使人不觉痛痒,注意不到它们的存在。若非考察队员全副武装,“吸血鬼”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危险。但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原本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却罕见地大量出现在这片亚寒带的土地上。连续的反常现象让来自圣玛丽学院的生物学专家们大为惊诧和疑惑。此外,我们还在伊斯科鲁里亚山谷处发现了成片的阔叶灌木丛。按照植物分布学说,阔叶灌木植物很难适应寒带、亚寒带的低气温。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于野外生存。而这里也反常地大量出现,不得不让人感到震惊。科考队花了些时间对这里特殊的动植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取回部分样本。尽管有人猜测这里动植物的异常现象可能是因为山谷狭窄封闭的环境使这里的温度与湿度略高于平均线,从而使得山谷处形成一个与外界迥异的特殊环境导致的,但所有的队员都很清楚,这种解释是苍白无力的。因为那微不足道的温湿度差距根本不可能培育出一套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这里的动植物仿佛是被某种神秘力量拼凑在这里的。阔叶灌木丛一直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从山谷一直延续到山腰。顺着这位特殊“导游”的指引,考察队很快就找到那个发现史前文明遗迹的奇特山洞。洞口高约三米,宽约两米,被灌木植物覆盖,很难发现,从外观上看不像人工挖掘形成的。

十二名考察队员依次进入山洞。这是个由石灰岩构成的奇特世界。根据队内地质学家的估测,这里的石灰岩主要形成于奥陶纪晚期,也包含着一些志留纪、泥盆纪等其他地质时代形成的岩石。考察队在这个岩石世界里行走了七八十步后,到达了山洞里第一个开阔地带。一道清浅的小溪,曲折地穿过两个齐胸深的水池向更深处流去。考察队员将绳子系在腰上,彼此相连,另一端系在岩壁凸出的石头上。一名来自波尔斯特大学化学系的队员守在这里作为接应,防止发生意外。其余十一个人全部蹚过水池。尽管有专门的防水服,但冰冷的池水还是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刺骨的寒意。也许是因为水道狭窄的原因,池中水流异常湍急,若不是队员们彼此拉拽,形成一个链条,很可能有人被暗流冲走。上岸后队员们的外衣全都湿透了,所幸防水服发挥功效,贴身衣物没有被水浸湿。否则在寒冷的环境里穿冰冷潮湿的衣物,足以在短时间内夺走我们的健康。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22 15:15:03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