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北:我在元末搞起义 第五章 谶语

霸北:我在元末搞起义 无支祁 军事历史 | 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30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力夫们有条不紊地干起来以后,田里正、周贵、周德清三人才找了个稍微整洁点儿的窝棚坐下来。

简单闲扯几句之后,周德清问道:“大堤这么个修法儿有用吗?”

二人端着茶碗看了一眼周德清没有说话。

他接着说道:“这一眼望去二三里,数着人倒是挺多的,光咱们两个地方就五六百号,可撒在这大堤的黄土上看着比蚂蚁还小。这么点儿人溃堤还行,修堤难啊!”

周贵放下茶碗叹了口气说道:“谁说不是呢!我们修的这一段有二三十里,民夫得有两万多人。这每天的粮食消耗就有三五万斤,可这大堤修了几年愣是屁用没有。”

田里正附和道:“官府只管征集人口,不发粮不给钱,还要趁机揩一把。再这么下去要不了几年,不用黄河水淹我们就都饿死了。”

周德清环顾四周看看没人,小声说道:“听说其他地方应经有不少人开始逃跑了?”

他们二人倒不是很在意,觉得周德清有点儿大惊小怪。

周贵笑着说道:“别说其他地方了,就我们这里都已经跑了二三十个了。”

周德清吃了一惊。

周贵接着说道;“其实我都想跑,只是上有老下有小实在脱不开身。”

田里正补充道;“周少爷你有所不知。逃跑的大多都是光棍儿汉,他们自己孤身一人又不用顾及家小,到哪儿不都是卖力气讨饭吃?何苦在这里遭罪。”

周德清心想看来石进说的不假,各地的情况应该都差不多。

他们三人又闲扯了几句之后,周雍进来说粮食等物资已经卸完了,周德清让他们休息一会儿半个时辰后出发回去。

有人进来说县衙的牛捕头来了,他们三个不敢怠慢,赶紧一齐出去迎接牛捕头。

这位牛捕头本名叫做牛道通,是个汉人。

牛道通自幼习武,长大后更是生得膀大腰圆,面方口阔络腮胡子绕耳,不怒自威,他大喝一声贼人腿肚子都发软。

周德清看了也被此人相貌给惊着了,他仔细观察一番发现牛捕头双眼有神面无横肉,并不同于鱼肉乡里吃软怕硬的恶霸。

周贵、田里正以前倒是和牛捕头见过几次,周德清或许以前见过,但这三年却并未见过。

牛道通手按着腰间刀柄扫了三人一眼问道:“你们这里可有逃役的人啊?”

田里正、周贵弓着腰低着头维诺道:“回禀老爷!我们这里没什么逃跑的人。”

过去的我就不管了,现在大都给汴梁的老爷下了令,汴梁给县里的钱老爷下了令,要求今年要好好修黄河大堤,尤其是要多组织一些人手。”

周德清借机问道:“那请问朝廷修堤的款子和粮食什么时候拨下来?能下来多少?”

牛道通被他这话气得来回踱了几步,冲他怒道:“你当我是大都里的老爷吗?我哪知道钱粮的事儿?好好听官府的命令得了,瞎问什么呢!”

牛道德让把附近的人给集中一下,然后当众宣读了官府的告示,下面的人听了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喝斥众人安静下来后讲了一些代表官府鼓励大家的空话,看表情神态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更别说下面这群出力气的农民了,顿时又乱了起来。

牛捕头走后午时已过,大堤上饭已造好,周贵、田里正本想留周德清他们吃完饭再走,可他推辞天黑前要赶回家,所以就告辞率众人一路向南原路返回。

轻车熟路,没一会儿车队就奔出老远了。

周德清忍不住好奇问周雍道:“这牛捕头看相貌凶神恶煞一般,看语气神态举止又不像大奸大恶之人。他什么来头?”

“这牛捕头啊就是咱们本地人,虽然长得膀大腰圆也有一身好武艺,但为人做事还算可以,从不欺凌弱小为虎作伥,比那些个高高在上吃人不吐骨头的老爷们强太多了。”

周雍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只可惜现在的光景儿是大河涨水小船儿飘摇啊,他一个捕头能顶多大用?这不也被官府逼着来欺压穷苦人了吗?”

周德清听完没有吱声,陷入无尽的思考中。

石进见周德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轻轻问道:“少爷!你听说过白莲教吗?”

周德清听见“白莲教”三个字立马一个激灵回过神儿来,声音急促的说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石进啊了一声,连忙追问道:“少爷你是什么时候听到这个谶语的?在哪里听到的?”

周德清支吾道:“这你就别管了。你是在哪儿听到的?”

石进小声说道:“现在这个童谣在黄河两岸修堤的民夫中间早就传遍了,估计咱们这儿也都知道。在今年入秋刚开始征集民夫的时候就开始传了,据说是观世音大士显灵说的这么一句话。”

周雍也附和道:“咱们这儿也传开了,最早一两年前就有了。”

周德清看了他们两个一眼,没有说话。

他心想果然有人早就看出元朝气数已尽早就开始造势了,估计就是刘福通、韩山童他们。

他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心说现在离历史上元末黄河沿岸农民起义只有半年多时间了。

周家庄就地处黄河附近,是届时民变的重灾区,虽说都是被压迫的农民,但当他们举起造反的大旗以后那就不再是善良忠厚的农民了,搞不好是要打家劫舍强占地盘的。

大树将倒,岂不倾巢?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周德清莫名其妙来到这个时代,本想踏踏实实做个少爷,不求闻达于诸侯,更不想执天下牛耳。可他也不想看着自己全家和身边可见的数千百姓将堕于水火而不顾。

我一定得想办法做点儿什么让乡亲们免遭涂难,周德清心里暗暗想到。

天色擦黑的时候,他们就回到了周家庄。周德清回家简单向父亲说了几句一路上的情况就回屋去了,夫人刘落华见丈夫一脸愁容也不敢多问,沏了杯茶后就默默地陪坐在边上。

晚饭过后,周德清逗了一会儿一岁多的儿子,他见父亲书房的灯还亮着,于是便推门进去了。

开头扯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后,周德清小心问道:“父亲!此次黄河之行路途虽近,可我也听到见到些不一般的事儿。恐怕天下将要有变啊!”

周若明合上书一脸惊愕地看着儿子问道:“何出此言?”

周德清看了看窗外说道:“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蒙古人压根儿不拿这儿当自己的国家,更没有把百姓当做自己的臣民,甚至没把我们当做他们的牛羊牲口,自己的牲口主人还想着繁衍壮大循序利用呢,哪有上来就全部剥皮剔肉杀鸡取卵的?”

周若明捋了捋胡子缓缓说道:“确实如此。现在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官吏们又处处吃拿卡要。这几年各地灾荒不断,朝廷不管不问,甚至视灾民为负担,死光了他们还落个清净。”

周德清愤怒地接道:“这些蒙古老爷们巴不得天下汉人都死绝了呢,如此他们就能像当初想的那样可以到处放牛牧马,把全天下变成个大草原了。”

周若明叹了口气说道:“这是天下人的一劫啊!我们在蒙古人铁蹄之下的这几十年有多少生灵涂炭!”

他说着竟流出几滴老泪。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谶语您可听说过?”周德清小心翼翼地向父亲问道。

周若明并没有感到意外,神色平静地对儿子说道:“这两句谶语我略有耳闻,听说是一帮白莲教的信徒在黄河两岸传的。你怎么看的?”

周德清想了想说道:“鬼神之事我向来不信,不过百姓愚众们信之者甚多。我看这两句谶语是别有用心,多事之秋恐不远矣!”

“为父也是这么认为的。”

周德清急切地问道:“那我们该作何打算呢?总不能明知山雨欲来却任尔吹打吧?”

周若明听见儿子的发问低头沉思了一下,抬起头来欲言又止。他虽然看出了民怨沸腾必将溃堤喷涌,却无力救民于水火。

周德清见父亲欲言又止并无应对之法,于是接着说道:“天道失序民不聊生,现在他们是穷苦的百姓,可当他们揭竿而起犹如推倒大树,累卵安存?届时灾民变成暴民,暴民变成流寇,我们怎么可能在暴风雨中安然无恙?应该早做打算或者防备才行!”

父亲周若明略微激动地追问道:“以你之见呢?”

周德清站起来踱了几步理了理思绪说道:“这几年黄河两岸的百姓受苦受难最多,尤其是修堤的民夫,他们是受官府迫害最严重的群体,现在又是数十万人分布在黄河两岸,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天下有变必先乱于修堤民夫。”

周若明点头表示同意儿子的分析,随后又问道:“那民变之后该如何呢?”

周德清脸上掠过一丝笑意,胸有成竹地说道:“既然知道民变必然发生于修堤民夫,那当然得提前交好于他们,再加上我们周家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8 8:10:43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