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传 第五四章内阁之斗

李如松传 我是红雨 军事历史 | 人文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5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卓山会战,打得土蛮落荒而逃,丢盔弃甲。

李成梁部斩杀敌人,获取敌人首级五百八十余。这是送到京城的战利品!还有不计其数的死亡伤残的,没有统计在内。

捷报送到京城,隆庆皇帝和内阁,都很欣慰。困扰辽东的混沌局面,终于被李成梁打开了,东北的和平,露出了曙光。

内阁首辅高拱,建议还要加强京城北方的军事,任命谭纶为蓟辽总督,主政蓟州镇,辽东镇一切军事要务。

谭纶,也是个军事天才,在胡宗宪之后,和戚继光一起,抗击倭寇,直至把倭寇赶入大海,取得抗倭胜利的领军人物。

谭纶一上任,就开始重点修筑破损的长城,东至山海关,西至蓟州镇。因为北方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只有修好长城,才能阻挡外敌的入侵。

辽东镇,则是李成梁负责,他是从山海关,到鸭绿江畔的长城,都修理了一遍。

辽东边墙的修复,彻底堵住了关外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插汉部土蛮,炒花朵颜部长董狐狸的侵袭。

插汉部土蛮,自从卓山大败以后,灰头土脸。但是又不甘失败。于是在隆庆五年十二月,自带骑兵三千余人,驻扎在辽阳河北二百里处。一曰修整部队,好生养息。一曰窥探辽东边墙,偷空再次袭击辽阳城。贼心不死,还贼心惦记着。

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李成梁呢,我看到你一次,我就追杀你一次。一直把你干到外蒙古去。

就在这个时候,京城过来宣旨,急调李如松回京城,护卫京师。

原来是隆庆皇帝,又一次晕厥在宫人身上。高拱,张居正认为,只有李如松在,才能保证京师的安全,才是最忠实于朝廷的人才。

李如松回京城后,李成梁也没有感觉少了什么。打战归打战,杀敌归杀敌。

几天后的夜里,李成梁亲率辽东铁骑,两面合围,杀进土蛮驻扎在辽阳河畔的大营。刀光剑影,人嘶马叫,斩敌首级百八十余。

土蛮本以为自己就是一个亡命之徒,哪里想到,他的对手,李成梁,才是一个拼命三郎,才是更不怕死。土蛮吓得屁滚尿流,直接向北跑了三百余里。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京城,紫禁城内,白天。

后宫佳丽几百人,跪拜于佛像前。座前几柱檀香,雾气缭绕。

殿后,几十和尚正在颂经,梵音绵绵。

乾清宫内寝室东偏房,隆庆皇帝已到弥留之际。

高拱,张居正,高仪等文武百官,跪拜于榻下。

隆庆皇帝有气无力,可能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其实他才三十六岁啊。

隆庆皇帝眼睛扫过跪在殿外的几个辅臣,又扫过跪在旁边的自己的妃嫔,甚是留念逝去的青春,但是,疾病缠身,也无可奈何,长长的叹了口气:让他们进来。

冯保:皇上有旨,宣内阁辅臣高拱,张居正,高仪进殿。

高拱,张居正,高仪,冯保,按序依次跪拜于床前。

隆庆皇帝勉强坐于塌前,陈后,李妃站立于帘后。太子朱翊钧站立于帝侧。

隆庆拉着高拱的手:又有劳你们了!太子年幼,尚不能理政。国之大事,由几位卿家作主。待其十八成人,再还政于他。后宫之事,悉听陈后,李后。冯保,宣旨。

年仅十岁的皇子朱翊钧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趴在地上。

冯保:圣旨。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礼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

朱翊钧:是。

众臣面面相觑。大家都想着,皇帝才三十来岁,不至于就撒手人寰吧?

高拱还想要说一些安慰的话。皇帝挥挥手示意你们不要再说了,我自己心里有数。

众臣跪着哭泣:皇上。。。。

冯保轻声说道:皇上疲倦,众臣告退。

还好,当夜风平浪静,什么事也没有。

夜里,隆庆皇帝拉着李贵妃的手:朕一向克勤克俭,常以楷模自居。然初入大内,无拘无束,不能自拔。卿家又畏惧于朕,不敢提点,导致骨枯身瘦。夜深人静,朕长长叹息,壮志未酬身先死,不甘寂寞烟火灭。

李贵妃轻声安慰:皇上青春永驻,一点伤寒,也不要紧的。

隆庆皇帝眼泪流了下来,他是深深的眷念,这大好的河山和这春色满园的世界。

五月二十六日夜。

由于皇帝病情加重,众朝臣都在殿外陪伴。

皇帝的呼吸声忽高忽低,人也渐渐的处于昏迷状态。陈皇后,李贵妃一人拉着皇帝的一个手,眼泪汪汪。

冯保低声地呼叫:皇上,皇上。。。

隆庆皇帝:朕感疲乏。你们都退下去吧。

众人叩首,拜别皇帝,退了下去。

就在这天夜里,年仅三十六岁的隆庆皇帝,带着无限的惆怅,离别了人世。把一个万里江山托付给他那十岁的儿子朱翊钧。

偏殿,几位内阁大臣议事。

高拱:先皇方当壮年,殴逝不足三十六,撒手西归,可叹可叹。

张居正:先皇帝一向体弱,更兼不加节制。再辅以媚眼红丸,唉!

高拱:皇上临终托孤,我等三人,身居百官之首,须当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力辅政。以后皇上的朱批,改为内阁的蓝批,知会文武百官及外省各部官员。紫禁城防务,交由锦衣卫李如松,全权负责。

乾清宫。

李太后:传经筵师傅,内阁次辅张居正。

张居正走了进来:见过太后。

李太后:免。按照祖宗旧制,皇帝需要,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品史书。

张居正:禀报太后,臣已经安排。

李太后:那就有劳张大人了。皇帝,你看张师傅不但要忙着内阁国事,还要负责皇帝的讲读。

明皇帝朱翊钧:谢谢张师傅。

张居正:给皇上请安。这是臣应该做的。

李太后:你们开始吧。哀家也歇息片刻。

张居正:今天我们品史书。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太宗皇帝善于纳谏。有一次,有人给皇帝进献了一只黄雀。太宗皇帝十分高兴,爱不释手。忽然魏征求见。太宗皇帝措手不及,把黄雀藏于袖中。魏征禀报国事,看皇帝心不在焉,老是偷窥衣袖。心知有异。于是东拉西扯,滔滔不绝,一直讲了两个时辰,方才告退。太宗皇帝好不容易盼着他走了,掏出黄雀,已经奄奄一息。

万历皇帝:太宗生气了吗?

张居正:没有生气。太宗皇帝英明神武,睿智聪慧。不会因为玩物而怪罪臣下。正因为此,才有了贞观之治。繁荣了帝都长安,加强了国力。

皇帝:太宗皇帝好棒。张师傅,我们会有万历之治吗?

张居正:只要皇上努力学习,也是善于纳谏,你也会成为一代名君。

皇帝:是吗?

张居正从怀中摸出一个奏折,说道:皇上,这是内阁首辅大臣高拱呈给皇上的奏折。

皇帝:张师傅,你读给朕听。

张居正:奏折,进新政五事疏。臣奏请皇上:御门听政,亲答奏请,面见辅臣,议处要事,廷臣所奏,经帝阅览后,具须发送内阁,杜绝留中不发,延误国事。

皇帝:可朕才十岁,有些事情根本不懂啊!

张居正:叫皇上现在处理国家大事,实在勉为其难。

内阁。

张居正:皇帝说了:朕方在冲年,尚赖文武亲贤,共图化理,与民更始。

高拱:十岁皇帝,乳臭未干,何以治国?

张居正:那首辅你上的折子,意思是。。。。

高拱:老夫就是想让他知难而退。

张居正:您还说,要皇上御门听政,亲答奏请,

高拱踌躇满志:十岁孩童,字都不识,何谈国事。如今军国大事,俱为我等所控。只有冯保那厮,比较啰嗦。

张居正:冯公公?

高拱:阉党冯保,把控东厂。现在更是驱除孟冲,自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我等行事,怕其掣肘啊。

高仪:不如找御史台参他,让他告老还乡,养老去吧!

高拱:老夫看行。

张居正附和:好,好,好。

乾清宫。白天。

朝堂之上,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吏科都给事中雒遵,工科都给事中程文,在高拱的授意下,一起弹劾冯保。

陆树德:臣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弹劾东厂总管冯保。先帝在的时候,冯保就阳奉阴违,不尊先皇帝旨意。如今更是大逆不道,直接驱赶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实属胆大妄为。理应罢黜他东厂总管职位,削职为民。

程文:臣工科给事中程文,附议。

万历皇帝:你们说的是大伴?我就要和大伴玩,我就是要和大伴玩。

高拱本来想顺坡下驴,直接把冯保干了,但是看到小皇帝对冯保如此依赖,心肠一软,说了:此事以后再议。

心里想着,我过几天,神不知,鬼不觉,把他赶了。还大伴,叫他去伴先帝去吧!

就是这心肠一软,断送了高拱的政治生命。

一场宫廷内斗针锋相对。

夜里,冯保密会张居正。两人不时点头,好像在谋划什么大事。

后宫,夜里。

冯保叩响慈宁宫大门。

李太后:谁啊?

宫女:回禀太后,是提督东厂的冯公公,说有要事禀报太后。

李太后:让他进来。

李太后满脸的不高兴,在听了冯保的密报以后,感觉事态严重:高阁老真是这么说的?

冯保:是的。当时,奴才提出,大事须奏请皇上和太后。高阁老说,十岁皇帝,乳臭未干,何以治国?更加荒唐的,是高拱想要废除皇帝,另立番王啊!

李太后勃然大怒:先帝大行这才多久,就不把咱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走,找陈太后评理去。

慈祥宫。

李太后与太子一起,哭着述说着首辅高拱的不是。

李太后:姐姐,你看。先皇驾崩才几日,就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陈太后迟疑不决:论理呢,高阁老不应该如此目无皇上,藐视哀家。但是妹妹,你要知道,高拱现在是大权在握,权倾朝野,羽翼丰满。要想扳倒他,不容易。

李太后:自古以来,都是一朝君主一朝臣。如今,少主登基,少不得,我们也得换换新,朝中站着我们的人,我孤儿寡母才能安然无恙。

陈太后:妹妹既然如此说,做姐姐的听你就是。该怎么办,你就怎么办吧!

李太后:谢谢姐姐。冯保,拟旨,叫高阁老致仕,回家养老。内阁首辅由张居正担任。

冯保:是,太后。

第二天早朝。百官聚集乾清宫。

高拱踌躇满志,站在首位。指手画脚,指点江山。大有挥斥方遒,一展宏图之志。

冯保进来:圣旨到!

高拱:现在是三辅臣理政。那里来的圣旨?莫名奇妙。

太监王溱: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政擅权,强夺朝廷威福,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哀家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钦此。

高拱:你这个阉货,不经内阁,哪里来的圣旨!

李太后陈太后缓缓走了进来:哀家草拟的圣旨,可还作得了数?

高拱:两宫太后,先皇可没有下旨,要你们后宫干政啊!大明祖训,后宫人等,不得干政。来人啊,请两宫太后,回慈宁宫休息。

没有人进来。

高拱勃然大怒:李如松何在?

高拱认为,李如松是他内阁首辅调进京城,掌管锦衣卫京城防务,也是他内阁首辅任命的,李如松理应唯他马首是瞻。

李如松进来:卑职在!

高拱:李如松,你请两宫太后回宫休息。

李如松:卑职听皇上的。

万历皇帝:李如松,你把这个老头,赶出去!

李如松:是!

冯保:来人!

东厂厂卫十六人进来:在!

高拱面如死灰,冷汗直流,伏不能起。

冯保一颗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张居正扶起瘫坐在地上的高拱:高阁老,太后娘娘的懿旨,也是圣旨。

高拱:张居正,你们沆瀣一气,对得起英魂不远的先帝吗?

李太后:姐姐,你看看,他如此嚣张跋扈,冥顽不化,那里还有我们姊妹过的日子。

冯保:把高拱押下去,逐出京城,永不录用。

李太后:首辅就是张居正吧!礼部尚书殷士谵补进内阁。其他的事,你们议吧。虽说朝廷改成了蓝批,但是重大事情必须要给咱们姊妹知道。毕竟,大明,还姓朱。

百官:是。

陆树德:高拱,你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威胁两宫太后,不怕招至灭门大祸吗?

大家看着这个前倨后恭的丢人嘴脸,都是沉默不语。

张居正谦卑地:恭送两宫太后,祝两宫太后金安。

群臣一看,大局已定,赶紧下跪磕头:恭送两宫太后。

冯保朝张居正挤挤眼,心里说道:这以后,就是你我的天下了!

冯保是恨透了高拱。虽然高拱走了,回了原籍山西洪洞县。

冯保暗中找人潜伏山西洪洞县,花钱找了一个叫做王大臣的人,举报高拱贪污腐败,在家乡鱼肉百姓。

幸亏吏部尚书杨博,御史葛守礼多方打点,张居正也感做人不要步步紧逼,最后由张居正出面,才告一段落。高拱也得免于难。

最倒霉的是内阁次辅高仪。他听说高拱因为得罪冯保,被冯保恶人先告状,掉了乌纱帽,打回原籍山西,惊恐莫名,居然悬梁自尽了!朝廷为了顾全他的脸面,说他是暴病而亡。

什么暴病?脑梗死?还心肌梗塞?

都是吓得!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7 7:21:14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