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山河破碎我仍在 第五回 议开边大宋重兴 占先机时光如梭1、2

大宋:山河破碎我仍在 历史扛把子 同人小说 | 动漫同人 更新时间:2021-04-18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第一节

殿试结束,天子并没有公布三科进士前三名的名字,而是下旨在大殿上举行进士宴,并要求所有在京的高官和贵戚都必须参加,到时再宣布。

重兴二年六月二十日,新录取的进士全部入宫,在正阳殿上参加赐宴。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所有的进士都向天子赵惇行礼,然后按秩序入席。

天子向诸进士举酒祝贺,依传统对下面的新进士说一些希望他们能为大宋效力的套话,谁知,大家共饮的酒杯刚刚放下,一个坐在左侧的年轻进士就站起了身,朝天子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陛下,为了大宋的将来,臣有一语建言,不知当不当讲。

你姓甚名谁?天子赵惇并没有很诧异的表现,依然保持着平静。

小臣姓沈名继业,字传心,福建来塘人,本次文举第二十七名进士。

你有何要事上奏?

沈继业从自己的座位上走到中间,并向着天子跪下:臣对此次龙成近卫禁军征讨吐蕃时的行为有些不同意见,听闻之前朝中大臣也对其提出了参奏,但陛下却置之不理,臣认为有违明君之道。

不理会臣下的参奏就非明君之道,本来就是朕下旨龙成近卫禁军劫掠吐蕃、以利战事的进行,那又算是什么?你们不会都没有看到《朝报》上登载的旨意吧?!天子赵惇淡淡的问了一句,看到不止是下面的进士,连一边陪同的大臣有不少脸上也露出了惊骇的表情,他挥了挥手:沈卿还是先回座位吧,既然你提及此事,朕也想跟大家说明一下。

天子看沈继业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才加重了语气:朕在这里就再强调一次:劫掠吐蕃是朕的旨意,而且未经中枢批复,是直接发往龙成近卫禁军的。此事非但与龙成近卫禁军将士无干,也与中枢无涉,是朕的乾纲独断!

不要说是守旧的臣子们了,就是天子赵惇最信任的四相,都被皇帝此次抛开中枢的做法给吓了一跳。可天子之前对臣子们的奏章都不加理会,正好皇后又怀了身孕,喜庆的时候怎么能找天子的麻烦,众臣拿这位任性的皇帝半点办法都没有。

看到天子总算是没有再回避此事,四相中性情最直率的参知政事洪皓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向天子恭身一礼:陛下,依朝廷体制,旨意下达必须经中枢签发,您怎么能……

洪卿,朕知道,如果此事事先与中枢商议,不只你们无法同意朕的做法,而且事情一出,势必会连累诸卿。既然是朕一意孤行,又何必让诸位为难,所以才未与众位商议,并非不信任大家。天子说到这里,起身向下面的臣子们拱了拱手:此次是朕抛开了诸位,是朕违反朝廷规据在先,朕也已经知错,请诸公原谅。

众臣没料到天子会主动认错,慌忙起身还礼,嘴里连说:不敢……、不敢……、……

等臣子们这一阵子纷乱过去,大家纷纷归席,天子向下面扫视了一圈,然后说道:朕知道,诸位卿家对朕的旨意有不少人不赞同。今天,既然是新进士第一次进入朝廷,那就请诸位畅所欲言,有什么都说,朕绝不以言论罪人。

陛下从主政以来,从来不虚言欺骗,臣等信的过陛下。龙图阁待制、翰林学士黄震起立向天子一礼:《朝报》特刊我等已经读过,对这些边远蛮夷之人屠杀我大宋百姓的行为也十分愤慨,但我大宋身为中华上国,却不能如他们一样的野蛮,有失儒家的仁义之名。

天子当然知道,这黄震是儒家理学宗师之一,在理学中的地位仅次于朱熹,他有这个说法并不奇怪。但天子并没有马上进行反驳,而是在进士们之中巡视。

本来,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宴会,新进士们已经是紧张的手心冒汗、身体发热。却没想到,先有一名新科进士在宴会上向皇帝进谏,天子不仅没生气,居然还准许进士们也一起参与讨论,而且讨论的还是军国大事,不少人还在发呆呢。

不过,也有胆子大的,看到天子并没立刻反驳黄震,一名进士猛然立了起来,向上面深施一礼:陛下,臣有话说。

如果下面有哪位进士还想出言,直接说出来便是,不必向朕请求。天子微微点头,同意这名进士发言,然后提醒了大家一句:不过,下面所有发言之人请报一下姓甚名谁、官居何职,进士们报一下来历,免得大家不清楚。说完就坐下,今天是讨论,不要挡着别人说话,不必讲那么多的虚礼。

臣姓诸葛名诚,字长生,江苏扬州人,本科武举第四十七名进士。那名进士紧张的脸色通红,但还是行礼如仪。

天子看诸葛诚紧张的满头大汗,出言宽慰了他一句:不必紧张,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谢陛下关心,臣领旨。诸葛诚平息了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然后才开口说道:黄大人刚才所言甚有不妥之处。边地蛮族只知逞凶斗狠,不识礼仪、不懂仁义,对他们用上仁义,根本是在害自己。臣不赞成黄大人所说,朝廷的荣耀不是虚名能够挣得的。

诸葛先生没能听明白黄大人的意思吧?臣姓唐名越,字崇文,淮北安丰军州人士,文举第六十八名进士。一名年轻的进士站了起来,一脸轻视的撇了诸葛一眼,然后向上行礼:臣也有话要说。

这位进士请等一下。唐越刚刚介绍完自己,旁边一名枢密院的年轻谋士就已经长身而起,截断了他的话:陛下,臣枢密院五品都虞侯燕天乐有话要问唐进士。

天子微微点头,示意燕天乐尽管询问。

唐进士,刚才你称呼诸葛诚什么?燕天乐转向唐越逼问。

我……我称诸葛先生。唐越一惊,立时明白燕天乐为何突然插话,只是天子在上,他自然不敢说谎,硬着头皮回答。

先生?唐进士既然已经有了功名,而且还是本科进士,难道不知道朝廷早有明令:本科进士地位同等,不得因不同科目另眼相看,唐进士不会是故意违背天子旨意吧?!燕天乐板起脸,不客气的对着唐越质问。

他出身士林,却由于才略出众,被选为随军谋士,然后才进入临安武校培训,再成为枢密院都虞侯的。正因为燕天乐并非科举出身,虽然在同龄的文士之中成就已经算是优秀的,但仍然被一般的文官轻视,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在大殿上找唐越的错失,不过是借机发作。

第二节

唐越当然不敢公开承认他是故意贬低诸葛等武科和杂科进士,这不仅会犯众怒,而且也会触犯朝廷的明令,只有继续硬着头皮辩驳:这……我只是忘记了,并非是故意有违天子旨意。

忘记了?唐进士的记性还真好,连朝廷明令都能忘记。是不是下次陛下再有旨意,你也随随便便的忘记就算了?燕天乐才不会轻饶了他,不客气的继续紧逼。

天子自然清楚燕天乐此时冒出头来是何用意,原本对这些士林中人轻视非科举出身的官员也很不满,只不过,今天天子本来是想利用这宴会的时机,与臣子们解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所以开口帮着解围:燕卿家,唐卿这是第一次参加朝廷的廷议,一时紧张忘记些事也是有的,本次就不要与他计较了。

多谢陛下。

是,臣谨遵陛下旨意。

等唐越和燕天乐都谢恩已毕、各自落座,天子赵惇巡视着下面的诸位臣子和新科进士:诸位进士是第一次参加朝廷关于国家大事的讨论,如有失言朕绝不追究。但如果今天之后,有人还违背朝廷的命令,就不要怪朕事先不打招呼了。唐卿,你继续说自己的意见吧。

唐越再次站了起来:陛下,臣是认为黄大人说的是我国以仁义治天下,并不是说不反击蛮族的侵犯,朝廷此次西征也正是这个原因。但只要是能打服那些蛮人也就可以了,不必要采取掠夺和杀戮的手段,甚至还进行血洗,这有损我大宋的仁义之名,也会让边疆不得安宁。

看来,不只是诸葛卿家没听明白黄大人的意思,唐卿你也不明白朕的旨意。天子看下面又有臣子想要说话,抬手示意他们稍候,淡淡的说道:朕的旨意很清楚:臣服大宋者生,逆我大宋者亡。今后,但凡有敢于再劫掠大宋边境之人,有一人杀一人、有一族灭一族!朕不要虚假或是短暂的屈服,要的是永远的臣服。朕在位一天,就绝不允许有人敢于挑衅我大宋,听明白了吗?!

陛下,如此威压周边部族,有失圣人之道。孔圣人曾有言正已心以平天下,只要我们大宋能重修德政,仁义之名颁于天下,就可威服四夷、使那些蛮人臣服。切不可专事武力,有违圣人教诲啊。一名老臣听到这里急了,立刻站起来向皇帝拱手,同时已经说了一大通,最后才想起来通名:老臣为翰林学士、光禄卿刘守节。

刘大人此言差矣!又有一名年轻人从陪侍的臣子席位上站了起来

一看他起立,不少臣子顿时议论纷纷。新科进士们并不认识这位,但等这位一通名,大家也都明白为何臣子们会有这个反应:禁军统领使岳义靖,对刘大人的话不敢苟同。

岳义靖、岳义康兄弟虽然至今没有真正的在朝廷中任职,兄弟两个担任的这个禁军统领使官职还是依例萌阴而来。但他们与天子情同兄弟的良好关系,却注定了他们对朝政隐然的影响力。其中的岳义靖就更令人瞩目:忠信郡王岳飞的长子长孙,忠信郡王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这样的出身决定了他就算不成气,在朝中的地位都不会低,何况传说中的他还是文武双全,很得当今和太上皇的宠幸。

之前,岳氏兄弟在朝中总是尽量的低调,不想给人以持宠而骄的感觉。自弟弟岳义康外出之后,岳义靖很少单独进宫,这也是因为天子忙乱,他干脆就不去打扰赵惇,韩节一案之后更甚。被天子教训了一顿,这才又往宫中跑的勤快了些。

此次,还是岳义靖第一次主动在朝廷上发表意见,自然让人侧目以视。

岳义靖向天子行礼之后,俊脸上带着和气的笑容,向刘守节拱了拱手:请问刘大人,您所说的是儒家仁义学说,是指孔圣人的、还是指别人的?

儒家学说来自圣人,自然是孔圣人之言,哪还会有别人的?!刘守节觉得这位接触不多的忠信郡王之孙简直是糊涂透顶,连儒家学说的来源都不清楚,外界还传言他文武双全,根本是欺世盗名之徒。

靠在御座上的天子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岳氏兄弟之中,岳义康擅武、上阵打仗绝对是好手,虽然也接受了和大家一样的教育,但是一直喜欢战略,对这政务还是不怎么喜欢动脑筋;岳义靖却是真正的文武双全,无论是脑袋还是武功都很不错,是这些功臣子弟中的佼佼者。

之前,既是因为岳义靖本人不喜张扬的个性,也是因为外戚不得参政的旧规,更由于外祖父忠信郡王岳飞的谨慎,岳氏的子弟都尽量避免被卷进朝廷的是是非非之中。

天子赵惇也不想强迫他们,毕竟当年的事对外祖父伤害太大,就是母后还在的时候,由于岳氏为外戚,又是一般文臣所不放心的武将世家,岳家不止一次成为了守旧之臣炮轰孝贤皇后和变革一派臣子的靶子。

这些年来,岳王他老人家总觉得是自己一家拖累了孝贤皇后和太上皇,从来都是小心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如履薄冰,身为晚辈的赵惇也实在不想再让老人家担惊受怕,这种事情单靠解释和安慰是没用的。

直到赵惇坚持任命岳云和岳雷为西征的正副元帅,全面负责西征的军务,却遭到了忠信郡王岳飞的强烈反对。虽然天子固执己见,还是派出了岳云和岳雷,但外祖父总是表现的很不安,此事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前段时间,太上皇亲自出面与忠信郡王岳飞长谈了一次,才使得他不再阻拦自己的子孙出仕,岳义靖他们也总算是有了显露才华的机会。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21 2:29:4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