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驸马爷 第八章: 忽悠崇祯当校长

大明第一驸马爷 逆袭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20-12-14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自古以来,每一次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都要进行剧烈的斗争。每一条新法的施行,都伴随着无数血雨腥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无不如此。因此,要变法就必须得到最高权力的全力支持,否则不可能成功。

如果你不是皇帝而想改革成功,有且只有两条路可走:商鞅之路和张居正之路。

商鞅是找到了一个完全支持自己的明君,君臣联手来推行变法。

张居正是把皇帝当傀儡,自己掌握最高权力,然后再实施改革。

很显然,张居正这条路我是不能走的。所以我最担心崇祯不会像秦孝公支持商鞅那样支持我。但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有崇祯的支持,还有杨嗣昌的帮忙,大明朝应该不会亡了!

我深吸一口气,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整理好了思路,道:“增设财部、税部、商部等三部,需要大量的人才,当务之急是物色人才。”

崇祯道:“朕让吏部去召人。”

“皇上,吏部找的人恐怕用不了。吏部名单上的都是历界的进士举人,这些人写文章做学问没问题,但是让他们到银部来算账,就恐怕不行了。因此,臣建议立即举行一次考试,专为即将成立的三部选拔人才。这次开科与以往的不同,不考四书五经、程朱理学,也不考八股文,谁算账算得清楚明白、算盘打得又快又准,就录取谁到银部;懂得经商之道、了解天下商品分布的则录取到商部和税部。”

崇祯道:“议和成功之后就要成立三部了,现在才开科考试,还来得及吗?”

杨嗣昌道:“回皇上,现在开科还来得及,只不过范围会局限在京城附近的地区,能选拔到的人也不会很多。”

“能选到六七百人就够。到时候把这些人聚集在京,由臣和杨大人对其进行培训指导,然后就把他们散到两京一十三省的各大小城市,让他们自己筹建办公地方,让他们自己招人。以后再慢慢地把那些没能力的替换掉。”

杨嗣昌道:“如只需要六七百人的话,这场科考在京城举行就够了,京城的账房先生加起来不下五千,行商坐贾更是不计其数,挑五六百人出来不难。”

这杨嗣昌确实是个实干家,三言两语就说出了可行性方案。有这样的人帮忙,何愁大事不成?

“这具体实施,就拜托杨大人了!”

杨嗣昌道:“林大人与皇上只管运筹帷幄,具体实施,交给微臣去办即可。”

“皇上,杨大人,这三部的人才可以通过开科考试来招揽选拔,但有些人才就不能通过考试来招揽了,因为就算开科了他们未必会去参加考试。这些人就是能工巧匠。微臣建议,派人出去寻访,把全天下的能工巧匠都召到京城来,朝廷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安置这些人。”

崇祯听了开怀大笑,道:“林爱卿每出一策都让朕大开眼界,却不知把天下的能工巧匠汇集在京城是所谓何事?”

“谢皇上夸奖!有道是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民间多有高手匠人,可惜他们分散在各处,单独作战肯定难成大气候。因此,臣建议由朝廷出面把这些能工巧匠集中到京城之后再加以分类。例如,把那些做烟花爆竹的擅于玩弄火药的人集中在一起,朝廷给他们高官厚禄,他们的职责就是一起研究火药,改良火药,制造威力更大的炮;让那些擅于制造机关的和擅于造火铳的群策群力,不断改良军中的火铳;那些擅于农桑的,则朝廷出钱出力配合他们,让他们不断改良品种和种植技术,并把优良的农桑加以推广。一旦做出了成绩,朝廷便对其加官进爵,赏赐重金。如有重大突破的,则给其高官厚禄和无上荣耀,并让其衣锦还乡,所得的荣耀不能比状元少。”

崇祯和杨嗣昌又是面面相觑。杨嗣昌道:“如此重视匠人的,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崇祯道:“这状元是读圣贤之书,乃圣人子弟,担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让匠人与之享受同等荣耀,是否会让天下学子骚然?”

哎,你崇祯虽然贵为皇帝,虽然聪明绝顶,只可惜少了几百年的见识和眼光,不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这些道理。

“皇上,治国安邦不能只靠圣贤之书。如果我明军中的火铳使用起来再方便一倍、大炮威力再大一倍、大炮射程再远五百步,那关外满人就不敢如此嚣张了。而这些,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力是绝对可以做到的。还有,现目前我军中的红衣大炮都是向红毛鬼买的,一门大炮动辄几千两银子,如果咱们自己造的话,几千两银子够造十几门了。花同样的钱,所得大炮是十几倍!请皇上试想,如果关宁防线上的红衣大炮是如今的十倍,他满人还敢进犯么?”

崇祯道:“爱卿所言极是,这匠人确实不可小觑。”

“在福建一带,有人从海外带回来一种农作物,当地人称为‘番薯’,这番薯耐干旱还产量高,如果能把番薯在陕西、河南等干旱地区种植,也不会有几十万几十万的饥民四处流窜了。”

崇祯道:“你说的番薯每年都有地方官进贡,朕也就吃个新鲜。想不到这小小番薯,爱卿既能说出这番道理。”

杨嗣昌道:“万历年间福建、两广、云南等地就有人种植番薯了,北方也有人种过。确如林大人所言,番薯耐干旱,产量也高,只是这番薯只能图个新鲜,不宜当主食长期食用,还有就是番薯怕湿怕冻,难以越冬储藏,因此中原地区没有人种植。”

“番薯味道虽然不及大米白面,但总好过树皮草根吧?储藏也不是问题,有人用地窖来储藏,可以使其越冬而不腐烂。再说了,可不能低估了天下人的智慧,一旦把番薯推广到我大明两京十三省,这天下几百万百姓总有人能想出储藏的办法。”

崇祯道:“如此看来,朝廷的确是应该礼遇能工巧匠和桑农好手。把他们召进京是势在必行了。”

“皇上,除了这些能工巧匠之外,臣建议,把天下富商都召进京来共商大事。我大明要发展工商业,可少不了这些人。尤其是晋商和两广、江浙、福建一带的海商。”

崇祯道:“准奏!”

杨嗣昌道:“两广路途不近,要把两广的富商召进京,最快也得一个半月。”

“对这些富商可得客客气气的,没有他们的支持,不可能让工商业在短期内就兴旺起来。为了他们千里舟车不那么劳顿,多给他们几天时间吧。这天下富商抵达京城的日子就定在两个月后,也就是十一月十五,皇上、杨大人觉得如何?”

崇祯道:“好,那便定在十一月十五,匠人进京的日子也定在这一天吧。”

杨嗣昌道:“谨遵皇上之命,臣这便去部署。”

“杨大人请慢,我还有一策献给皇上。”

崇祯大喜,道:“爱卿请说!”

“皇上,依臣愚见,对皇上阳奉阴违的不止朝里这些大臣,外面那些武将、总兵也有许多不是忠心为皇上。”

崇祯冷笑一声,道:“我大明什么时候缺过骄兵悍将?不听调遣不说,更可恨的是动不动便以兵变要挟朝廷,当真是可恨至极!”

“这天下兵马是国之利器,皇上必须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能让任何人染指。不听调遣之兵将更是不应该存在,皇上用起天下兵马来,应该是如臂使指才对。”

崇祯眼睛一亮,道:“爱卿有何妙策?快快请说。”

“臣建议,在京郊建一座军事学堂,学堂名为‘崇祯军校’,由皇上亲自担任校长。校长下面设一个教官,教官负责学堂的日常运行和制定教学方案,制定出来的方案必须得到皇上的批准才能实施。教官下面设若干教员负责教学。”

崇祯和杨嗣昌都是愣在当场,过了好半晌,崇祯才道:“朕以堂堂天子之尊去开设学堂,这倒是古往今来闻所未闻的奇事。”

“皇上,你我君臣今天在此所谋划之事,哪一件不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之事?再者,皇上是天下之尊,富有四海,有几个天子门生有何不可?”

崇祯毕竟是成熟老练的政治高手,马上就明白了这开设军校的重要意义,拍手道:“爱卿所言极是,你我君臣今天所谋的,哪一件不是开天辟地之事?准奏!”

杨嗣昌道:“这崇祯军校的学子如何选拔,还请林大人明示。”

“考试!即便是皇亲国戚或是王公贵族的子弟要想进崇祯军校就必须考试。皇上,臣以为这第一批,不宜招的太多,一百名足矣!但是这一百名学子都必须是根骨极佳之人。年龄也要有要求,不低于十七岁且不高于十八岁。出身背景就不用限制了,即便是商人、流民、乞丐甚至是娼妓的后代也无所谓。”

杨嗣昌道:“这考题如何出?四书五经和历代兵书的占比如何搭配为宜?”

“分文武两科,先考武科,考过了武科者才能继续考文科。武科也不用考武术、上阵杀敌这些本领,只要身强体壮就好。至于这文科嘛,考两题就可以,题目我都想好了。题一:为什么要从军?题二:对于军人而言,打胜战和服从命令哪个重要?是否可行,还请皇上定夺。”

崇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道:“这两道题看似简单,实则有无数答案。准奏!”

杨嗣昌道:“林大人今天的奏对,涉及了户部、吏部、兵部、工部,我大明六部,就差礼部和刑部了。”

“皇上,关于礼部和刑部,臣有话说。”

崇祯道:“爱卿请畅所欲言。对于这场涉及六部的变法,朕越来越期待了。”

“礼部的事虽然没有那么急,但是咱们心里应该有准备了。彻底开放海上商道之后,海外诸国的无数商人会拥入我朝,我大明的商人也会去到海外诸国。臣建议,凡是愿意与我朝和平经商的,咱们便与之建立邦交,并相互派遣使臣。如此一来,我朝商旅到了异邦,遇到事了也有我大明使臣为其做主。”

崇祯点头道:“如此确实方便与诸国交流。”

我突然想起某个八十岁的糊涂皇帝,英国人派使团前来,本来是两个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交往,傻老头却说人家是来朝贡的,非要人家使团成员行使三跪九叩之礼,英国使团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双方闹得很不愉快。

“皇上,海外那些小国,无论土地还是人口都没有我大明的一个省大,但其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因此,臣以为我大明要以平等的姿态与之相处。”

崇祯道:“与海外诸国交往并非首次,成祖时,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喇及旧港、浡泥、爪哇、满喇加、古里等等诸国便来朝贡。”

“皇上,臣以为,咱们此次开海通商与成祖时的郑和下西洋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以扬我国威为主,而咱们是要与之平等通商,故臣以为,两国使臣拜见对方君主时都无需三跪九叩。”

杨嗣昌脸色一变,道:“成祖时我大明威播海外,到了我朝,诸小国见到皇上却立而不跪,这是否……”

“就依林爱卿所言。”崇祯打断杨嗣昌道:“朕也不稀罕他们的跪拜,也无需他们再来朝贡,这些虚名,朕不稀罕。”

这崇祯果然不简单,他能如此务实我就放心了!

这么一个帝王,居然是亡国之君,可见这些大臣是无能、无耻到什么地步!

崇祯临死之前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我以前以为他是在甩锅,可现在看来,这句话确实没有说错。

崇祯说道:“还请爱卿再说刑部!”

“皇上,咱们所要推行的政令有许多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政令后面肯定要有相应的律法,这些不用臣说,杨大人能办妥。臣要说的是刑部尚书这一职。咱们要推行新政、整顿吏治,刑部尚书这一职至关重要,必须要完全忠于皇上且有能力、做事雷厉风行的人才能担任。皇上,微臣斗胆,用皇上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还请皇上恕罪。”

崇祯道:“但说无妨。”

“如果皇上是汉武帝,这刑部尚书必须是张汤。无论什么人,张汤都能将其治罪,即便此人只是动了动嘴唇,张汤也能罗织罪名!在和平时期,朝廷当然不能用这样的酷吏,但此时是非常之时,不用非常手段是治不了这些朝臣的。”

崇祯来回渡着步,说道:“这刑部尚书张也,虽然正直不阿,但才能平平,且优柔寡断,朕要雷霆手段整顿吏治,此人确实不能胜任!”

想到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道:“皇上,臣还有一事要奏请皇上。”

崇祯道:“请说。”

“请皇上亲自颁一道圣旨。旨意是让全天下的人在两月内主动到官府把历年来所欠的田亩税和人头税都缴清。”

崇祯一愣,然后苦笑道:“朕下旨京中富人解囊助国,就连皇亲国戚都无人响应号召!这道圣旨发下去会如何,已经显而易见了。”

杨嗣昌一边给我使眼色,一边道:“皇上,林大人所奏这道圣旨非颁不可的话,由内阁来发。”

我当然明白杨嗣昌的意思,于是道:“皇上,你我君臣都知道,这道圣旨颁布天下之后,没人会主动到户部补交税银的。皇上亲自颁旨却无人响应,如此一来,恐怕有损皇上和朝廷的威信。杨大人要求由内阁来颁发这道圣旨乃是忠于皇上之举。臣斗胆,再次请求皇上,亲自颁布这道圣旨。”说着跪了下去。

崇祯一把把我扶起,道:“爱卿请起。朕知道爱卿胸中已有通盘计划。朕也说过,爱卿只管放手施为,朕定会全力支持。”说完,对杨嗣昌道:“杨爱卿,你去替朕拟旨。”

杨嗣昌道:“皇上,请允许臣先上一道奏疏,恳请皇上颁旨追讨所欠税银,皇上准臣之奏后,臣再给皇上拟旨也不迟。”

这杨嗣昌越来越上道了,知道主动为皇上背黑锅了。

崇祯道:“不必了,朕都已经向建奴和亲了,还怕什么损天威?你且去办吧。”

这道圣旨算是我给天下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最后一次机会了,我是给你们脸了,如果你们不要,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崇祯现在虽然对我言听计从,但他毕竟是皇上,伴君如伴虎这句至理名言我是时刻不敢忘的,毕竟屁股上的伤还没好!

杨嗣昌走后,我再次跪下道:“皇上,臣无能,有些事只能不择手段,不能顾及到皇上天颜,臣每想起,心下便惴惴不安,愧对皇上!”

崇祯连忙把我扶起,道:“这些都是微不足道之事,你不必挂在心上。你有这份心,朕甚感欣慰。”

“皇上宽宏大量,可臣还是羞愧难当!”

崇祯道:“朕并非胸狭气小之人。再者,历代多有忍辱负重之君。汉高祖有白登求和之困,唐高祖有降顺突厥之辱。即便是勾践、韩信这些人也能卧薪尝胆,也能受胯下之辱!难道朕胸襟气量还不如勾践韩信?为了中兴大明,什么样的耻辱朕都能忍!”

“臣在此立誓,皇上今天受到的屈辱,臣一定十倍百倍的找回来!”

崇祯道:“你曾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当时朕只当是妄言,见识到爱卿的超凡谋略之后,朕对此已是深信不疑了,凭爱卿的才识,五年之内定然能收复辽东。”接着,崇祯长叹了一声,道:“我太祖开天辟地、八次北伐,成祖五征漠北,都是威震天下,想不到到了朕手里,却要议和联姻!”

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大明官民都把议和这种事当做奇耻大辱,而这种颜面扫地的事正是我提出来的!

面对这一脸懊丧的崇祯,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接话。

崇祯道:“听说公主还去你府上大闹了?”

“回皇上,公主非但没有为难臣,还对臣说,汉唐强盛之时也要用公主和亲,为了大明,为了能让皇上睡个安稳觉,公主愿意和亲。”

崇祯一听,顿时胸怀大慰,笑道:“这孩子识大体,朕没白疼她!”接着说道:“天已不早了,爱卿请回吧,明日再接着议。”

出了上书房,天已快全黑了,我正准备找太监要盏灯时,只见前面灯光大盛,一群太监宫女打着灯笼,簇拥着两顶轿子而来。前面一顶轿子不是很大,但抬轿的太监却有八人,轿子所用的轿帘等饰物虽然都有些陈旧了,但级为考究。后面一顶轿子由四名太监抬着,灯光闪烁,其余的细节看不清楚。

上书房外伺候着的太监宫女见了两顶轿子,都纷纷跪在一旁。我正要回避时,有个太监走上来道:“林大人,皇后娘娘请你去说话。”

原来这是周皇后的轿子。

我忙走上前去跪拜行礼。

轿内一个女人的声音道:“林大人带着伤,还要为皇上出谋划策,辛苦了!”

我忙道:“这是臣子的分内之事,不敢说辛苦。”

周皇后道:“还请林大人多为皇上分忧解愁。”

“臣一定竭尽全力辅佐皇上,请皇后娘娘放心!”

周皇后道:“如此有劳大人了,大人请回吧。”

这就请回了?我还想看看这大明朝的皇后长什么样子,想不到她连轿帘都不掀起来一下,我虽然和她说了几句话,却什么也没看到。

“林大人!”后面那顶轿子里有人叫了一声。我浑身一震,听出这是公主的声音。忙应了一声,走了过去。

公主掀开轿帘道:“林大人与父皇议事到此时,一定饿了吧?”说着递出来一个盒子,道:“这里有一些烙饼,是我和母后做的,你且拿去吃。”

每次见到公主,我都会莫名其妙的紧张。此时虽然一个再轿里一个在轿外,但离的已是很近了,红色的灯笼照在公主脸上,更显得娇艳明媚,我心下顿时更加慌乱,但又不敢表现出来。强做镇定之状,道:“多谢公主赏赐,只是这是公主和皇后亲手做的,臣不敢领赏。”

公主把盒子再向前一送,道:“这本来就是做给你们吃的。听说你们和父皇在上书房议了一整天,想来也饿了,我和母后便给父皇和你们送来一些烙饼。”接着向左右宫女太监道:“你们退开!”

众人退开了之后,公主道:“林大人,请近一步说话。”

我忙凑了上去。

公主道:“大人到父皇身边之后,父皇的愁容已少了许多,偶尔还会与我说说笑。也能安然入睡了,昨晚便没有在宫里奔走。父皇不愁,我比什么都开心,这些你拿去吃吧!”

离公主如此之近,闻着她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幽香,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浑浑噩噩的接过了盒子。

公主一招手,太监宫女都拥了上来,抬起轿子,跟着皇后朝上书房走去。

公主的轿子走了几步,有一名宫女转了回来,递给我一盏灯,道:“林大人,这是公主给你的。”

这宫女正是那天要替公主杀我的人。我接过灯笼道:“多谢姑娘。”

那宫女道:“这是公主给你的,你谢我干什么?”说着便快步追公主轿子而去。

好半天我才回过神来,边往家走边打量这食盒。食盒不大,是黑漆嵌螺钿的工艺,木质胎骨,漆上得非常精致。螺钿嵌出一幅一男一女带着一群仆人出门郊游的场景。周边有还嵌着花草、洞石、云彩等作为点缀。这皇家就是不一样,随便一个食盒都这么讲究。

打开食盒,里面有三张烙饼,还是热的。

我此时已经是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但是想到这是公主和皇后做的,有点舍不得吃,于是关上盒子继续走。走了几步,又觉得这烙饼不吃就冷了,冷了再吃就尝不到公主和皇后的手艺了,于是再次打开盒子,拿出烙饼来吃。这两人贵为皇后公主,可以说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了,可不但能亲自动手做烙饼,想不到还能做得这么好吃!

如此一比,这明清两朝的高低就很明显了。大明的长平公主虽然也会动刀动剑,但那也情有可原,总的来说还是贤良淑德的,而且还孝顺父皇。清朝的建宁公主那就差远了,除了乱七八糟发脾气之外,居然还有受虐狂!(详情参阅金庸大师的《鹿鼎记》)

嘴里吃着烙饼,心里胡思乱想,不一会儿便拖着疲惫的身体出了宫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28 10:59:50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