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梦 绿色的梦

绿色的梦 小桥小溪 军事历史 | 特种军旅 更新时间:2020-11-02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又到一年老兵退伍时,那些往事历历浮上心头,想了很久,终于决定写一段文字,这不是小说,也不算什么回忆录吧,毕竟我不是什么名人,也没经历过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只做怀念。想念你们,杜班长、曹东、老秦、郑天尧、马特拉坤、老雷、潘煌、大象、王光辉、继伟、小耿、李炜昌、俊男……还有很多好兄弟。谨以此文,怀念那些五湖四海的战友!

第一章新兵连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那个特殊的日子,回想自己在两年前,竟然是那样的期待这个日子,与自己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一个人的思想为何这样,难道人都是善变的吗?每当自己回想起那些事,都仿佛是在梦中一般,一层朦朦胧胧的绿纱,隔着我的眼帘,若隐若现看到那些人、想到那些事、听到那些话……

1、开始回忆

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冬天,一群年轻人穿上了绿色的作训服,没有军衔符号,只有胸口一朵硕大的红花。习武大楼前的操场上,挤满了人群,五十个新兵不算整齐的坐在自己的背包上,一个小小的方阵。周围都是送别的家长,有的手上提着一些水果,有的则不停地给自己即将参军的小孩嘱咐着什么,其实不用想他们会说什么,因为说来说去也无外乎就那么几句。天色逐渐黯淡下来,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再过一会我们就要走了。

一个老太太拎着一个收录机出现在人群中,其实一个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事情,也会自己创造令人惊奇的效果。突然一首熟悉的歌曲传入所有人的耳中,小刚的《黄昏》,歌词仿佛像冬天里的水滴凝结成冰块一样,凉飕飕的钻进耳中,一种莫明的伤感透进心扉。我知道,此时此刻有人哭了,但更多的是在硬撑着,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样的场面下,是万万不能流泪的……我想当时很多人都希望这个老太太能关掉她的收录机,然而创造这样氛围的人,却不以为然,仍然拎着收录机在人群中穿梭。

终于走了,大家排好了队伍,登上了中巴车。车子启动时,外面的家长都在高声呼喊,向自己的小孩挥手告别,这样的场景,我想每个当过兵的人都体会过,我记得那样的气氛,非常的沉重,虽然自己的梦想即将实现,但多少还是有些恋恋不舍,望着车窗外父母模糊的身影,心里多少是有些惆怅。结束了,我们从此即将踏上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就在此刻,不知道是哪个缺心眼的兄弟开口说了句话“唉…儿行千里母担忧啊……”顿时车厢里陆陆续续传来低声哭泣的抽噎声……2005年12月10日,我们正式踏上军旅之路……

从仪征到扬州火车站,乘火车到南京火车站,记得当时是八九点的样子,要到半夜才有我们转乘的火车,我们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有胆子大的去问带兵干部,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不该问的不要问”。好冷漠的回答。

火车站聚集了许多支和我们一样的队伍,都是新兵队伍,在这里转乘列车的。我们不敢走的太远,有的队伍让自己的新兵都将白毛巾系在挎包上,以便于区分,不至于在集合的时候找不到或者找错队伍,诚然,大家都是一样的装扮,看着眼睛都会花。

在南京火车站二楼的候车大厅,一群稚嫩的新兵们很快便忘记了几个小时前的惆怅和伤感,有的甚至开始打起扑克,也许这就是年轻人优势,没心没肺的活着,总比一个人掖着愁绪要好的多。我一个人踱步来到楼梯口,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车站外的玄武湖。夜幕下的玄武湖,是那么的可爱,家乡特有的美丽,然而我却要离开了,赶紧再最后多看几眼吧。万家灯火,夜色阑珊,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似乎都快忘掉自己将要干什么去了。正在这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是一张陌生的面孔,确切的说是一位老爷爷,他的头发花白,衣着简朴,但看起来却很庄重,让人肃然起敬。他问我“小伙子,去当兵啊?”当然是当兵啊,要不谁会穿成这样啊,我纳闷的点点头,他又问“今年有没有16岁啊?”我彻底无语了,随即笑着对他说“老大爷,我都20岁啦!”老大爷笑呵呵说“哦,不像不像,看着很小,我孙子,去年也去当兵啦,所以看见你们,就仿佛看到孙子一样”。事情过去那么多年了,但是对于这个插曲,我却总是记忆深刻。

2、军营印象

又是11月23日,老兵又要退伍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始终都记得第一次踏进军营大门时的情景……

坐在火车上,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有人说是蟒山,我听了很开心,那可是个旅游胜地,如果真的在那当兵,倒是一件好事了。后来才知道,好事和当兵,完全是不沾边的。迷迷糊糊的坐在火车里,也不知道究竟过了多久,终于通知我们准备下车,大家顿时都兴奋了起来,还有人提议,一会下车好好去吃一顿,要不以后就没机会了,其实我们想多了,因为根本就没那个机会。刚下火车,看见站台上写着“清平站”,这是哪里?大家互相问着,却都不知道。出了车站,大家一看,原来是在市区,都觉得庆幸,好歹是在市区当兵,倒也不差,还能时不时的出来逛逛街,后来我们同样知道,这又是想多了。

带兵干部把我们交给了另一伙军人,看着他们穿着常服,心里都特别羡慕,再看看自己穿的作训服,实在土的掉渣,顿时感到泄气,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穿上那样的衣服呢?于是我开始觊觎着能有一天,像他们一样神气。

交接完,便清点人数,然后把我们囫囵塞进了黄海客车里,不知多少年前使用的这种客车,总之装载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已经算是不错了,好歹比在解放车里蹲大厢要强得多,当然,这也是我们后来才体会到的。汽车冒着黑烟,一路狂奔,记得当时还放着音乐,我们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眼中,一路颠簸,路是越走越偏僻,渐渐地,除了山,我们再也没什么能看的了。当时跟如东坐在一起,这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学,还有严强,三个老同学之前一直都不知道彼此当兵的消息,竟然还是在一个部队里,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车在山缝之间穿梭前行,眼看着前面还是山,没有路了,我们究竟要去哪里啊,看着车窗外荒凉的地貌,有人已经开始窃窃私语,后悔来当兵了。峰回路转,一个意想不到的转弯之后,车子竟然驶进了营区,一阵锣鼓声传来。门口的哨兵手持钢枪,威武、庄严,旁边写着“哨兵神圣、不容侵犯”,此情此景,我想是每一个新兵都梦寐以求的,当兵站岗、保家卫国,很小的时候便听过这话。

我们蹑手蹑脚的走下车来,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人敢再多说话,偶尔有人东张西望,但大多数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分兵之后,一个中等身材的老兵领着我走了,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却让我感到莫名其妙,我甚至都没来得及看清这个老兵长得什么模样。

老兵一把抢过我的包,问我“哪里人?”

“仪征!”我回答

“仪征?”他似乎在想什么。

“扬州的!”我赶紧补充回答了一句。

“哦!”他接着说,“扬州是个好地方!扬州自古出美女嘛!”

“您是哪里人啊?”

“我姓杜,是你新兵连的班长,以后就叫我杜班长”他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这就是我的新兵连班长,是我当兵路上的引路人。现在每每想到部队的事情,都会特别怀念那个好班长,一天是班长,一辈子都是我的班长。

“进去吧,这就是我们的宿舍,新兵1连2排6班”

当我进去之后,一群人突然站起来冲我鼓掌,我愣住了,然后有人过来帮我拎包,帮我安排床位。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是新兵,帮我拎包的叫张康,陕西延安人,听着他说话,有着很严重的鼻音,好像感冒一样,突然想到了那个唱歌的阿宝。关于这个人,后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3、新兵故事

部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接风的面条、滚蛋的饺子。因此在部队吃的第一顿饭是面条。我不知道这样的传统到底有多久的历史,但在我当兵的那几年,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一个班的新兵,有来自安徽的、河南的、东北的、陕西的,真可谓是五湖四海,各有各的方言,各有各的习俗。陕西兵管馒头叫馍,河南人管米饭叫米,吃饭的时候总会说“我今天能吃三碗米”,我们南方人往往不解——还有吃米的?

方言虽多,但我们却不准说方言,必须说普通话,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怕我们搞小集体。所以我们都憋着,只有在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才会痛快的说自己的家乡话。新训生活很快开始了,队列、内务、纪律,我们每天都在训练,都要求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逐渐的,我们似乎忘记自己叫什么、来自哪里了。生活虽然枯燥、辛苦,但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回忆。我现在依然能够清楚的记得那些新兵班战友的名字:班长杜昌亚,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班长,我一直都在想该怎么形容他呢,突然想到了电视剧《士兵突击》,许三多的班长史今,每次看到史今,我就会立刻想到杜班长,性格特点一目了然,原来这就是我的班长,如果我的那些战友能看到我的这些文字,我想你们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想法,真的太像了,内敛而刚毅、坚持原则、关爱自己的兵……

在当兵之前,很多人都说,新兵班长很凶很严厉、甚至不近人情,所以来到部队之后,和班长之间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尽量表现的乖巧一点,自己不去惹麻烦。记得一次训练卧倒时,一个新兵因看到前面有石头,便往旁边挪了一步,想避开,被杜班长发现后,强制性带到水泥地上去做卧倒起立,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严厉的班长,已经十分苛刻了。

但他确实是个好班长!

一次给炊事班帮厨,我一脚踩进了水沟,鞋子湿透了,我很无奈,新兵连只有这一双解放鞋,也只有这一身作训服,根本就没有机会换洗,所以很多战友的衣服都很脏,袖口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变成了黑色,我一只湿透的鞋又能算些什么呢。穿着穿着就会干了,虽然天气很冷。乐平的天气很是诡异,新兵连三个月几乎都是在阴雨连绵中度过的,阴冷潮湿,加之地处群山包围之中,很难得见到太阳。傍晚杜班长发现我穿着湿漉漉的解放鞋,把我带到了包房,从自己的包中拿出一个吹风机,和我一边聊天,一边拿吹风机帮我吹着鞋子。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一下子改变了我对班长看法,其实他是一个好班长,他的严厉,是针对训练,而在生活上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

多年以后,我和战友之间开玩笑说:我可以不尊重营长连长,但永远都会尊重我的新兵连班长。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有时侯,一件小事,会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我不知道杜班长现在还是否会记得当年拿吹风机给我吹鞋这件事,但我却是终身难忘。

杨立军、赵敏、张玉松、李国阳、于亚洲,这几个都是爱惹事的,记得你们当初可没闲下来。还有陈志刚,新兵连几乎都是和我形影不离的哥们,毕明杰沉默寡言,张占勇则是另类。我们印象中,东北话就是春晚上赵本山的口音,然而张占勇的东北口音我们却不大明白,常常需要毕明杰去翻译一下。最牛的莫过于琚鹏飞,这是神一般的人物,人称“小马哥”,后来有了个更为响亮的昵称——大狙!(当然,并无藐视之意,望大狙看到后可以谅解我)

“小马哥”这样的称呼由来已久,究其原因,还得感谢赵敏和杨立军的发现,如果没有他们显微镜一般的观察力和积极投身研究的精神,也不会得出那样的结果。也许有人要问了,究竟怎么来的,我想来想去,始终觉得儿童不宜,只能告诉大家,这纯粹属于一种体育运动吧……至于后来为何叫做“大狙”我也是略知一二,反正这个人就是特别的能侃,特别能吹牛。那到底有多能呢,这么说吧,我常说:某某人吹牛不要脸,但他已完全超越了无数爱吹牛的同志,是个吹牛不要命的主!你要是敢说李刚是你干爹,那他肯定会说他是李刚的亲儿子,至于是不是一个姓,那并不重要,他一生吹过无数次牛,同样会为您吹一个完整的、毫无瑕疵的牛皮!那样你们以后也就是亲戚关系了……这只是我和大狙之间的开始,以后还有更为精彩的故事。

差点忘了之前提到的那个人——张康。关于他的一件事,我始终印象深刻。但是在这里,我需要友情提醒,如果您在吃东西,或者刚吃完,还是先别往下看了,会有不良反应的。

他是一个干活积极的人,爱积极地表现自己,但是俗话说得好——事与愿违、物极必反,他就是一个表现有点过头了,导致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意外……

我们住在三楼,一次厕所堵了,按理说,堵了就堵了呗,通通就好了,可关键在于是谁去疏通,恰巧那次发现的人是张康,去自告奋勇去疏通的人也是他。好家伙,不知道是他那天吃多了劲大,还是对某人或者某事有意见,一根拖把棍子在他手上耍出了花样。三楼的管道连接着二楼的厕所,二楼坑位的正上方就是管道的一个P型接口。一般情况下,接口是不会坏的,可是那天坏了,因为捅的人力气使大了……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家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试想一下。记得他捅的是二号坑位,而二楼恰巧有一位仁兄很不幸的蹲在一号坑位,或者也可以说是万幸吧,幸亏他蹲的不是二号,否则后果真不堪设想。据说当时那位仁兄,吓得连裤子都没来得及提,一溜烟就奔了出去,速度令人咂舌,其实仔细一想,换做我也会这么快的,不快不行啊……

很不巧的是,连部就在二楼,整个楼道里都散播着一股浓郁的、经过发酵的的恶臭味,好了,这回大家都有事了。

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全班最后都去清扫那样的场面,用老兵的话说,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换做以往,肯定会让你们用手去一捧捧的捧进去!

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很多事情往往都记不清,不过我幸亏保存着两样东西,一个是新兵连的日记,还有就是那时朋友们写给我的信件,我一直都珍藏着。晚上老友还跟我说,期待我尽早更新,感觉自己倍受鼓舞。一直都觉得自己是被人遗忘的,然而不是。我再次翻开那本日记,重新寻找那些遗失的美好。

在我的日记本上,有一个名字频繁的出现——张鹏。他是一个大学生,可以说,在当时,大学生当兵的并不多。我跟他的交往其实并不多,下了老连队不在一起,而后我又去了士官学校,但是在我退伍后,我去东北游玩,还是见着他了,还是那样的风趣幽默。他身材高大,一看便是典型的北方大汉,但他却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而且喜欢听江美琪和王心凌的歌曲,也不知道远方的兄弟现在过得怎么样,很是怀念当初一起同甘共苦的岁月。

其实张鹏频繁出现在我的日记本上,也是情理之中的,究其原因,除了我俩关系比较铁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我吃过他很多的零食,特别是山楂。在那样的环境里,零食简直可以说是稀有产品,记得赵敏因为偷偷在服务社买了鸡腿和香烟,都被批评作检讨。张鹏的家人偶尔寄来包裹,最多的是山楂片和山楂条,他特别爱吃山楂。其实我并算不上特别爱吃,但新兵连的伙食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后期,几乎都是大锅菜伴随着我们。感谢张鹏,感谢山楂,我甚至想高呼“山楂万岁”。时隔多年,当我去超市再次买来山楂食品,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初的味道来。

没有当兵经历的朋友也许会问,什么是大锅菜。在此稍作解释,传统意义上的“大锅菜”,其实是大锅炒出来的菜,而我们所说的“大锅菜”,其实就是北方人所说的一道名菜——乱炖。什么荤的、素的、咸的、辣的,通通一锅煮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锅菜”。后来我们成为老兵,总会炫耀般地对新兵说:你们的伙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菜里面没肉算什么,我们以前吃大锅菜,还有人吃出一块肥皂呢!好家伙,还以为是豆泡呢,夹了半天都夹不出来……这时旁边的另一个老兵也插了句:你们猜我以前在大锅菜里吃出什么了?大家都猜不到,他神秘的对我们说:我一筷子下去,感觉夹住个好东西,还挺大的,生怕被别人抢了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紧捞到了自己的碗里,一看——居然是一块炊事班用过的抹布,黑不溜秋的……

老兵们在讲述这些的时候,并无半分抱怨之情,多半是在炫耀自己多吃过的苦、受过的委屈,因为只有这些,才能体现出一名革命军人献身国防的真正价值。同时也会使之成为新兵们所羡慕的资本。是啊,如果不经过苦难,又怎么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呢。

4、芳墩小学

新兵连最苦,也是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野外拉练。野外拉练包含的科目比较多,但主要的就是负重徒步行军,中间偶尔也会参杂着躲避空袭、核生化防护和急行军等内容。

其实就我个人理解而言,野外拉练,除了磨练我们的身体,更多的是磨练我们的心理。

背负几十斤的装备行军,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如果就这么让你一直走个六七天,却也是一个极大地考验。之前说过,新兵连几乎就是在阴雨天之中度过的,拉练也不例外,总是朦朦胧胧的细雨。三月初的天气还是很冷的,我们穿着雨衣,在队伍中迷茫的走着。之所以说迷茫,是因为我们都觉得很累,有时候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帽子边沿在滴水,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有时摘下帽子,头上会冒着热气,但是一会之后就变得冷冰冰的。

经过拉练之后,我发现,其实走路也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天走下来会发现脚底有水泡,和指甲盖差不多大,一层白色的皮。有经验的老兵会告诉我们有效的处理方法。他们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针,慢慢在水泡上穿个孔,并把细线留在水泡上。这样一觉睡醒的时候,水泡里的脓水便会顺着细线流出来,并且不会伤害脚底的皮肤,第二天就可以继续行军了。相比脚底起泡而言,行军中造成的“磨裆”则更为麻烦,后来大家索性直接“挂空挡”,以避免麻烦。一件小事往往能引发大家的创造热情,据说有人偷偷买来卫生巾垫在鞋子里,说是可以避免脚底起水泡,至于是不是真的有效,也不得而知,毕竟没有试过。其实是因为这种产品很难买到,也不好意思去买。

一路上虽然辛苦,但也不乏令人开心的事情。我们途中看到过骑着摩托打着电话的和尚,参观过方志敏纪念馆还在老百姓的养蜂场里休息过。当时很多人衣服上沾有黄色的东西,有人便说这时花粉,很香的,结果真有人用手搓了搓,放在鼻子边一闻——原来不是花粉,而是蜂屎。

行军第四天,下午天气渐渐转晴,终于告别了阴雨的困扰。我们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队伍在蜿蜒的柏油公路上延伸着。在队伍的最后有一辆解放车,称作“收容车”,我们称之为“垃圾车”。当然这并不是装垃圾的,而是装人的。腿脚受伤的、走不动的可以去上车,但所有人都不愿上去,上去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弱者,很多受伤的战友无奈的上了车,其实我知道他们并不愿意,从他们的眼中我可以看出,其实他们也想和我们一样坚持到最后。但是为了使他们不至于落队太远,无奈的上了车。每一个兵其实都是爷们,我们内心深处满是理解。

雨停了,我们渐渐看到公路尽头有一座山。确切的说,我们只能看见半座山,一道白色的云雾横更在半山腰,朦朦胧胧,山在云中,我们仿佛走进了仙境。这样美丽的场景,就像水墨画一般,轻描淡写的几笔勾勒,让人如梦如幻。

有人说,到了山底我们就可以宿营了,于是大家卯足了劲,向着那个目标前行。俗话说得好:望山跑死马!其实不假,看着山似乎就在我们的眼前,但走了一个多小时,仍然相距很远。当我们走到宿营地的时候,天色已经黯淡下来,我们在昏暗的天色中来到了一所小学,今晚将在这里休息。学校建在山谷中,一条狭窄而平整的土路弯曲延伸至远处的村庄,我们看见百姓的房子里灯光闪烁着,炊烟弯弯曲曲的上升,和淡淡的云融为了一体。

这是我一生之中见到的最为简陋的小学,连有电灯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投影仪了。我们把课桌搬到一角整齐的堆放好,然后大家一排排的把随身带来的塑料薄膜铺在地上,再铺上白色的褥子,这就是我们的“卧榻之处”,看似简陋,但我们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教室空间格外的小,墙上只有小小的两扇窗户,我想即使是在白天,光线也不会充足的。

当我们忙完之后便出来集合整队,准备开饭了。四下一片漆黑,我们摸索着去排队打饭,突然一群闪烁的灯光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大伙都为之一愣。原来是本地的居民听说有部队来宿营,便自发的组织起来,他们有的手上拿着手电,有的拿着老式的矿灯,我们蹲在哪里吃饭,他们便把灯光聚向哪里。我记不清那天晚上吃的是什么菜,也记不清自己吃了多少,我只记得自己在心心点点的灯光包围之中。晚上我躺在被子里,将自己湿透的绒衣当做枕头,一个人静静地遐想。我想到了一句话——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我们常说“军民鱼水一家亲”,但只有经历过,只有亲身处在这样的氛围里,你才能真正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此地民风淳朴,百姓拥军热情浓厚,可以说,江西人拥军的程度,是全国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

晚上老百姓又为我们送来了热水,我们除了说谢谢,还是说谢谢,真的,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澎湃了很久,时至今日,我都特别想去故地重游。

第二天清晨,我们穿上自己捂干的衣服,把课桌搬回来,还原了教室的原样,打扫的干干净净之后才离去。走出校门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芳墩小学!我会记住这所学校,记住这里的百姓,记住这个感人的夜晚……

“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当兵走四方,时刻听召唤。爱心献给了千万家,真心捧在百姓前……”迈着整齐的步伐,我们高声的唱起《爱国奉献歌》,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向这里的一切告别……

退伍后,我在网上寻找这个“芳墩小学”,却是一无所获,根本就没有消息,仿佛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只是一个梦。

5、告别新兵连

野外拉练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营区。我们都匆忙的收拾好自己的行装,因为第二天,我们即将离开这里,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之前周排长曾问过我想不想去“先锋连”。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先锋连”,我本以为自己会随着杜班长,走向那个拥有着无限光荣的老连队。

第二天分兵了,我意外的分到了通信营。

坐在解放车里,我最后看了一眼这里,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来。别了,我的新兵连!

我的军旅生活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第一章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11 17:32:14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