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云梦君 第七十七章我和我的学生们

大明云梦君 姬子梦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20-07-03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英国公张懋将姬子梦的劳动成果运走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那些不懂农业种植的人,损坏番薯的种子,所以姬子梦特意让张信去看着,如果有一个损坏,姬子梦势必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现在,人都走了,王守仁也出现在了姬子梦的身旁。

“恩师,学生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天下上明明存在着这么高产量的种子,却没有人发现呢?”

“伯安啊,你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利益,这天下如果真的有这般高产的粮食,那么他们手里的粮食和土地不就不值钱了吗?”

王守仁恍然大悟,石破天惊,竟然是这般简单,看来一下最有他最为敬重的这些清流文官们是如此的不堪。

如果以前,姬子梦跟王守仁说这些话的话,他不一定会相信,但是现在,他对所有的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且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所以,姬子梦说的是真是假,他自己已经能自行判断。

的确,土地和粮食大批量的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如果有高产的粮食出现的话,那么势必这些人手中的粮食和土地将会跌价,到时候,他们又如何能通过粮食来兼并土地和影响朝政呢?

今天,难得有空,姬子梦也趁此机会,好好的逛逛西山,姬子梦一路上,深深体会到了,后世明星被追捧的感觉。

有人向他磕头,有人听闻恩公来了,如同在动物园里看热闹般的把姬子梦围观了起来,没有办法,姬子梦只能又去西山书院里去看看。

西山书院里,因听闻恩师种出一种能产三十石的新粮,所以王守仁特意提早散了学。

等学童们放了学,这里依旧是灯火通明,人满为患。

王守仁也跟随姬子梦一同回到了书院,一路上,王守仁也趁恩师心情好,问了许多的问题,姬子梦也不闲他烦,一一为他解答。

姬子梦的有些王守仁是颇为赞同的,可是有些观点王守仁又是不认同的,比如说,姬子梦认为大明如今已经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方,如果再不改革,恐怕会赴前宋的后尘。

王守仁也是同意这一点的,他早年曾游历过边疆,也见证过大明的马政,他认为大明当前的军事实力已经衰弱,大大不如从前,如果百年之内,再不改革的话,那么军队的战力将会如前宋一般,若外族在趁机崛起,恐怕又是一场靖康之乱。

姬子梦认为华夏病了,它已经无法在像汉唐一般强大,无法跳出历史死结的它,势必又会重新循环一次毁灭之路,儒学已经腐朽,大明需要一个全的学说、思想来带领他重新走向复兴。

姬子梦提出了华夏历史死劫说。

他认为儒学如果重新焕发生机,它也只能改变大明当前的困局,无法从根本上的,去改变华夏自己的死局。

但王守仁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儒家在大明已经日益根深,它仍有一定适用范围,至少在忠孝仁义之上,儒学是有用的,只不过腐朽的是程朱理学罢了,只需要去掉程朱理学的束缚,儒学又会重新焕发自己的生机。

也不知何时,姬子梦与王守仁争辩的专注了,他们两人身边竟然有了许多的王守仁的弟子和前来求学的读书人,两人辩论的过程,也全部被他们全部听了去。

这些读书人们纷纷觉得王守仁(恩师)和姬子梦(师公)说得都有一些道理。

只是……

只是他们心中,依然觉得这是大逆不道啊。

毕竟他们学了两百多年的程朱,竟然在恩师和师公的面前如此的不堪。

姬子梦今天心情不错,看来自己不拿出一点本事,反倒要让王守仁这个徒弟,蹬鼻子上脸了。

姬子梦顺便找了一个地方,席地而坐,姬子梦座下后,也让王守仁座下来,王守仁行了礼,两人便算是开始辩论了。

“恩师,学生认为,自孔圣人创立儒家以来,儒家思想之所以可以持续数千年,也不会被摧毁,正是因为它引导了我华夏一族文化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和极大的包容性。

因此儒学时可以超越时间不朽的;在周室衰微、礼乐崩坏的春秋大局中,孔圣人适应形势,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庞大思想体系,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理论取向是现世的人文关怀;它主张仁政,强调“德治”;重视人生的价值,强调人格的独立;追求“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理想。这些理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

孔圣人死后,儒分为八,其弟子后学又各自宏扬、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作为原始儒学的定型则主要经历了孟、荀、易三个环节。

孟子从内在心性方面发挥了孔子的学说。孟子道性善,认为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民贵君轻”、“正经界”、“制民恒产”为基本内容的“仁政”学说。这套理论体系,因其对心性学说的发挥,而被视为道之正统,其“内圣”说更为后世所推崇。韩愈称其为“醇乎醇者”。

宋儒黄戟曰:“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有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

所谓“道统说”难免不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张,孟子不过是对孔子学说的一个方面的发挥,与“内圣”相对的“外王”学说,则由荀子加以充实扩大。

荀子言性恶,倡言化性起伪,主张治理天下应以礼为本,礼法结合,他讲“群”论“分”,说“礼”谈“法”,形成“隆礼尚法”的政治学说和“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节,礼之序也”的“仁亲、义行、礼节”说。

荀子派内立宗,自标新意,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外王学说。尽管韩愈称荀子为“大醇而小疵”,意指荀子思想有逸出儒家框架的痕迹,其实这还是站在心性学说一路所作的指责。就孔子思想的内涵而言,荀子这学仍是孔子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并成为其后儒重礼制、讲事功一路的发展源头。

难怪荀子在《儒效》中以“大儒”和“俗儒”来划清与孟子的界线。自认是孔学真精神的传授者。无论孔、孟,都未详说“性与天道”,即使是荀子,虽有专门的《天论》,其用意亦不过论述天行有常、天道自然,“圣人”必须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除此而外,则“圣人为不求知天”。

而《易传》提出的天道、地道、人道系统,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原始的儒学的建构具有某种形而上的哲学基础。从而使原始儒家思想体系的建构最终得以完成。不仅如此,由于《易传》言天道、谈阴阳、明礼法、重思辩的特点,还为尔后同诸如道、阴阳、法、释等其他学派的融合提供了共同的因子。

朱熹论《易》时说“《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易》以形而上者说出那形而下者。《春秋》以形而下者,说到那形而上者去。”

自孔圣人奠定的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经由孟、荀的内外扩充,及《易传》形而上基础的确立,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开放的、兼容性极强的思想体系,成为后世儒学发展的总的源头。而这些都构成儒学原义的最基本的内容。

所以儒学已经成为了我华夏的灵魂和血脉,是无法割舍的,腐朽的不过是那程朱理学,和那曲解圣人之心的人罢了。”

姬子梦道:“伯安此言不错,儒学的确可以说的上是我华夏千古以来的灵魂和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学也是弊端的,正如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面一样,为师要说的是,儒学也有自己问题所在,譬如为师今天种的这个新作物,若我们人人都不重所谓的‘奇淫技巧’的话,外人反而重视这些,如果他们发明更强的火炮,用能从万里之外,向我们开炮,那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敌人你不知道谁?那时候我该用什么去找他们呢?”

“恩师世间有这样的武器吗?”

“哈哈哈!伯安,你刚刚才问我世间有能产三十石的粮食吗?现在不就是有了吗?为师可以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世间上,是有这样的武器的,只不过恐怕还要数百年才可能有人做的出来,如果到时候,人家把这样的武器摆在你面前,到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呢?”

姬子梦笑道:“今天,为师在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你自己去悟吧,等悟道了,你就会明白为师,为何要说儒学只能改变大明的当前的困局,而改变不了,我华夏一族的命运了。”

王守仁恭敬的礼拜道:“请恩师赐教。”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25 1:20:33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