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少年侯爷 第三十章 玄武门之变(三)

大唐少年侯爷 陌苏云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22-01-28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听到秦易寒的话在场的三人全都错愕的看着秦易寒,李渊一拍桌子:“放肆!”

李二和长孙皇后已经有点惊了,他们一直在好奇秦易寒如何缓解李渊和李二的关系,没想到直接提玄武门之变,这不是火上浇油吗?自从玄武门之变后,再也没人敢在李二面前提这几个字,不过李二相信秦易寒,所以并未开口。

秦易寒见李二未开口,看了看李渊道:“太上皇,你觉得玄武门是谁的错?”

李渊听到秦易寒的话,愤怒的情绪压在心里,见李二并未说话,明白这可能是李二默许的,听到秦易寒的问题,渐渐冷静下来,陷入了思考之中,秦易寒继续道:“玄武门之变要说有错,太上皇你是第一错!”

李渊心里的怒火再次升起,“朕何错之有?”

“玄武门之变并不是突然爆发,而陛下和息王早有矛盾,陛下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太上皇作为帝王,并没有调和好之间的平衡,反而给了陛下军权,让陛下有了挑战息王的资本,造成了玄武门的悲惨,太上皇你承认吗?”秦易寒淡淡道。

李二登基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剌,其实这两个谥号都不是好谥号。

李渊听到秦易寒的话,身体软了下来,这也是他不愿意面对的,喃喃道:“难道真是朕的错?”

秦易寒看到李渊的样子继续道:“可是全是太上皇的错吗?”

众人又看向秦易寒,秦易寒继续道:“太上皇何错之有?作为帝王,保证嫡长子继承制,可以为后世子孙做好的一个榜样,可另一边陛下为大唐立下功劳,要是不处理好,会伤了文武百官的心,到时候文武百官认为太上皇赏罚不明,谁还愿为大唐效力?再说,以陛下立得功劳,如果没有军权在手,将来息王登基,陛下岂能活?”

“作为父亲,手心手背都是肉,总不能捧一个摔一个吧。”秦易寒道。

众人点点头,李渊听了秦易寒的话眼前一亮,李二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秦易寒见两人沉默,继续道:“要说第二错,那是陛下和息王的错!”

李二不敢相信的看着秦易寒,心里一万句卧槽,你这到底帮谁?秦易寒无视李二的眼光继续道,“作为兄长和弟弟,并没有兄友弟恭,没有坐下来好好谈谈,反而让矛盾激化,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可是要是把错推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两人当时水火不容,有各方面因素在里面,二虎相争必有一伤,陛下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哪怕息王也不想陛下死,但如果息王登基,陛下那就是功高震主,太上皇认为到时候息王会放过陛下?陛下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还有妻儿死吧,所以陛下反抗了,玄武门诛杀息王齐王,两人其实都有错,但是错不大,所以我认为玄武门之错,太上皇占一成,陛下息王占一成!”

李渊身体大震,功高震主?作为曾经的帝王,他当然明白这四个字的意义,心里对李二的怨气不由少了三分。

李二道:“那剩下八成是谁的错?”

秦易寒伸了个懒腰,慢慢道:“剩下八成,臣认为是时代的错!”

李渊疑惑道:“时代的错?”

秦易寒点点头,“太上皇,陛下皇后娘娘应该知道,隋炀帝其实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三人听到秦易寒的话,长孙皇后没有什么表示,李二和李渊眼神错愕,心里想秦易寒这话是不是认为我大唐来路不正?其实他们心里明白,隋炀帝的所作所为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秦易寒其实现在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不过他不怕,他知道李二不会动他,秦易寒继续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重视科举还有一系列举措,都表示他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可是他太急了,科举制度触犯了世家的利益,可是他不在乎,而且还要征高句丽,攘外必先安内,但是他没有,最后征高句丽被世家拖了后腿,葬送了大隋江山!”

“征高句丽是错的吗?不,征高句丽反而证明了隋炀帝超凡的眼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何况是一只白眼狼,高句丽一直是我中原的威胁,不除之如鲠在喉,而且会给后世子孙带来无穷的祸患,所以高句丽必须要征,但是隋炀帝错就错在太急了,或者他认为他有百万雄兵,不惧任何人,作为帝王,应该考虑到如果失败,天下百姓该如何,这些他没有考虑到,或者他考虑到了,但是他高估了自己,葬送了大隋江山,三征高句丽拉开了隋末动乱的序幕,各地反王门阀世家四起,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杨广可以说是一位有理想的君王,但是却不合格,一个君王应该考虑方方面面,他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百姓民不聊生,妻离子散,大隋江山也没了,玄武门之变后突厥打到渭水,陛下委曲求全,虽然给了突厥许多好处,但是百姓得以安生,因为谁都知道突厥如果入主中原,以突厥残暴的性格,中原百姓会被当做两脚羊,到时候说不定又是一个五胡乱华,那时候才是灾难,这件事我觉得陛下做的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把百姓放心第一位才是明智之举!”

听到这里,李渊三人都一脸悲凉,隋末动乱,作为亲身参与者,三人都有发言权,那段时光真的太苦太累,李二听到秦易寒对渭水之盟的评价,眼里露出这是知己的眼神,秦易寒继续道:“就是因为隋末动乱,太上皇把握时机,揭竿而起,这一步我认为是太上皇做的最正确的一步,毕竟如果太上皇不这么做,估计早就被其他势力群起而攻之了!”

后世很多人都夸隋炀帝是有作为的君王,这点秦易寒不反对,反而认为很对,但是怎么吹隋炀帝,偌大的大隋江山被隋炀帝玩没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历史上李二也征过高句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也把高句丽打残了,大唐江山还在,这就是两人的差距,隋炀帝后手留的不到位。

隋炀帝有功,比如修建大运河,但是搞明白,大运河不是从无到有,它是在原有的基础开凿连通而成的,后世历代皇帝不断修建巩固才有的,历朝历代皇帝都为大运河做出了贡献,不能一股脑全是隋炀帝的功劳吧?而且大运河有几段宋朝时候就不能用了,一些隋炀帝吹说什么大运河现在还在用,每次听到这话秦易寒都不愿意理他们!

再说科举制度,这也不是隋炀帝开创的,是他爹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才有了科举,隋炀帝重视科举,增加了进士科,要说隋炀帝对科举有贡献那肯定是有的,但是也不能全说是隋炀帝的功劳吧?后面唐朝确立科举到宋朝科举制的完善,多少代人做出的努力难道都不算?那要是这么说的话谁都没有贡献,唯一的贡献就给秦始皇吧,要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些后面所有的东西也就都没有了!

而且科举制度在汉朝就有了雏形,汉朝察举制就有考试,只不过当然只是走个形式,没有落榜一说,南北朝时期才有落榜,然后隋文帝把所有东西整合在一起,有了科举,再说隋朝的科举必须五品以上的官员举荐才能参加,试问能认识五品官的,有一个是普通人么?

李渊三人陷入了回忆,隋末作为唐国公的李渊,如果不是李二谏言让李渊起义,以地理优势进入关中,可能他们已经被各地反王门阀撕碎了,李渊看了眼李二,李二也看了看李渊,两人没有说话。

秦易寒道:“隋末,多少英雄人物,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程咬金,尉迟敬德,秦琼等等,还有被陛下太上皇平了的王世充窦建德之流,都说时势造英雄,但是谁又敢说不是英雄造时势呢?就是因为有这些英雄造就了精彩绝伦的隋唐时代!”

顿了顿秦易寒道:“当然了,也包括太上皇和陛下,以及皇后娘娘!”

长孙皇后惊讶道:“本宫?”

秦易寒点点头,“在这个时代我最佩服的女中豪杰就是皇后娘娘和已经逝去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必说,而长孙皇后呢?陛下南征北战,息王经常告诉太上皇陛下有反意,这时候皇后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几个孩子,一边安抚秦王府众人,一边还要进宫安抚太上皇,保证陛下并没有反意,要不然可能秦王府早就乱了,或者陛下早就被太上皇处理了,陛下能有今日,皇后娘娘功不可没,这样一个女人,不值得佩服么?”

长孙皇后听到秦易寒的双眼通红,那段日子真的不愿意回首,全部重担压在她身上,她也很累,李二注意到长孙皇后的样子心里哀叹,握住长孙皇后的手,这些他都明白,不然也不会这样宠长孙皇后,这是自己不能辜负的女人。

秦易寒道:“太上皇你想想,当时支持陛下的谁?支持息王的又是谁?”

李渊心里思绪万千,秦易寒道:“支持陛下的如长孙无忌,程咬金,还有房玄龄杜如晦等等,这些人祖上可能辉煌过,但是到他们这里已经落魄了,我称他们为新贵族,他们要凭自己的双手光宗耀祖,有错么?支持息王的是谁?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老贵族,新贵族想要上位,势必和老贵族碰撞,这是必然的结果,陛下可能不一定想息王死,他也想兄友弟恭,可是两人的矛盾,还有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兄弟的命运和前途,推着两人一步步走向深渊!”

秦易寒喝了口酒,继续道:“时也命也运也,当年太上皇把握时机,挣脱命运,靠着实力和运气走到今天,成为天下共主,可是也是因为这丝气运将太上皇一家的命运交给这绚烂的时代!”

“我为什么说是时代的错,要不是隋末那动乱的时代,太上皇一家可能会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凭着陛下和息王的能力一定能封侯拜相,那时候该多么美好,如果太上皇没有抓住时机反隋,可能被各路反王灭了,那时候一家人估计早就去阎王那儿了,也就没有烦恼了,如果这个时代没有这么多英雄豪杰,太上皇势力也不会这么大,得不到这万里江山,也就没有烦恼了,如果不是新老贵族之间的利益碰撞,可能也没有玄武门之变了,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太上皇享受这江山,可谓天大的福,相反的,天大的祸也随之而来,时势造英雄,如果不是这时代,陛下和息王其中一个平庸一点,可能太上皇也不会烦恼!”

“这一切从隋末动乱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了,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身在局中的你们,谁都改变不了,所以太上皇把一切错怪在陛下身上,其实臣看来是不明智的,太上皇和隋炀帝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高估了自己,隋炀帝高估了自己,葬送了大隋江山,太上皇高估了自己,认为能处理好陛下和息王的关系,最后葬送了息王的命!”

秦易寒说完,李渊听到秦易寒说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先是愤怒,然后是无奈,因为秦易寒说的没错,大安宫只剩下三人急促的呼吸,秦易寒这观点新颖,谁都没有考虑过的。

秦易寒喝了一口茶道:“多说一句,其实陛下也没必要对息王的功绩进行抹杀,反而应该让史官给与客观的描写,毕竟成王败寇,这样才是明君之举,对于前隋也是,陛下怕后人诟病唐承隋,捡了一个便宜,但是首先要说捡便宜隋朝才是捡便宜,江山是从人家孤儿寡母手里得来才有的隋朝,而我大唐呢?那可是群雄逐鹿得来的,陛下也不是第一个造反的,自从隋大业七年王薄起义开始,造反者如过江之鲫,是陛下和太上皇平定天下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虽然是我们民族的内部斗争,但也算是得国正,毕竟自古朝代更迭实属常事!”

后世都说李二更改历史,其实这一说法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新唐书旧唐书都说李世民亲自射杀李建成了,李二还改啥?

后世史官根据实录编史的,编史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实录编写,这两本书都明确记载了李世民亲手杀了李建成,这么大的污点都记载了,李世民还怕别的?这些以实录编写史书的史官都没发现李世民改史,后世那些键盘侠没看过实录的是如何发现的?

至于为什么会有李世民改史的说法,因为资治通鉴说李世民看实录一事,并且说“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那些夸张的,含糊不清的话去掉,直接说事实,这难道也叫改史?

这事资治通鉴也是根据《贞观政要》编写的,《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看了房玄龄修改的《高祖实录》对于玄武门一事有不同意见,要求房玄龄“削去浮词,直书其事,”魏徵还赞美李世民:“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词,雅合至公之道!”

所以后世史书对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相当详细,都是记载的李世民如何亲手射杀李建成的。

至于李世民黑李建成,对于李建成的记载基本来于《新唐书》《旧唐书》,这两本书成书于后晋和北宋,难道李世民是从棺材里爬出了修改的?

而且说李世民黑隋炀帝这事更让秦易寒觉得扯淡,第一,李世民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才是,哪怕李渊这个开国皇帝是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也改变不了他是开国皇帝的事实,李世民只是继位者,要黑也是李渊黑隋炀帝,李世民犯不着黑隋炀帝替李渊背这个锅,第二,《隋书》成型于唐朝,还是由刚正不阿的魏徵负责编撰的,里面记载隋炀帝的历史是所有史书中最公正的,不光说了隋炀帝的不好之处,隋炀帝好的地方人家也写了,可谓给了公正的评价!

秦易寒只是提个醒,防止这样的事发生罢了!

李二听到秦易寒的话如醍醐灌顶,他倒是还没有这个想法,不过秦易寒的话也是给他提个醒。

李二重重的点点头,“朕知道了,朕明日下旨会让史官如实记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6 13:17:52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