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三国 第6章 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

带着仓库到三国 心随所动 军事历史 | 三国梦想 更新时间:2019-06-03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不好,把铁锅给忘啦,去日用品仓库找找,看看有没有?”林汗青一边开着车,一边自言自语。

“……”

“还真有铁锅,先拿六个吧,看看效果再说!东西齐全啦,准备回去!”

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起之后,林汗青从空间中把这些东西带了出来,刚来到第一库房当中,感觉非常冷,立即给自己穿上了一件大衣,戴了一个狗皮帽子,一身农民工的打扮。去上面把婉儿叫来让她帮自己搬东西,婉儿也没有多问,不过眼中的好奇一直掩藏不住,林汗青知道自己必须要说点什么,否则的话,以后自己的日子就不干活啦!

“婉儿,今天少爷我就给你讲讲我发明得烹饪神器,保证让你大开眼界!今天我就好好的给你说道说道,烹饪的历史,还有我发明的神器有多么厉害,它将改变整个世界。我们向来被誉为“烹饪王国”。我们的烹饪技艺,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夏商之前,随着农业的产生与陶器的发明,先民已经普及了煮食方法。”

煮熟的食物,容易消化,避免了烧糊的损失,比起原始的烧烤,自然较为优越。到了商代时期,我们率先掌握了用水蒸气将食物煮熟的方法,这就是“蒸”,蒸具与水保持距离,纵令水沸滚,也不致触及食物,使食物的营养物质全部保持在食物内部,不致遭到破坏,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烹饪方式。

譬如从著名的商代“三联甗”就是这样一件大型青铜炊具:下面煮水,上面置三只甑,既可以煮东西,又可以蒸东西。器身长1米多点,高大约半米,重200多斤,代表了商代的最高烹饪水平。

到了周代,中原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根据古籍记载,当时负责周王室饮食的官员居然高达两千三百人,占整个周朝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流传至今的《礼记·内则》里对“八珍”的记载就全面显示了当时烹调的技术和技巧。所谓“八珍”是周天子的专用品,即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名称比较费解,我给你详细的解释下。

“淳熬”、“淳母”其实就是把煎熟的肉酱浇沃在黍米饭和稻米饭上,算是当时的主食。接下来的“炮豚”与“炮牂”两者的做法也一样,都非常复杂。“豚”即是猪,“牂”就是羊。把乳猪(羊)杀死掏去内脏,用枣填满猪(羊)腹,再用芦苇将其缠裹起来,外涂带草的泥巴,放在火中烧烤。

烤毕剥去泥巴,拂去乳猪体表的褶皱和灰土,再用稻米粉调成糊状,涂在猪(羊)身上,然后投入盛有动物油的锅中煎炸,油须没过小猪(羊)。炸透后取出放在小鼎中,鼎内放置香脯等调料,再把小鼎放在大汤锅中,水不要高于鼎口,以免水浸入小鼎。如此,三日三夜不断火,最后将小猪(羊)取出,切割后蘸肉酱吃。

一种菜共采用了烤、炸、炖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道左右。这两道菜即使在“八珍”之中,也是做法最为复杂讲究。光是看烹饪过程已经让人馋涎欲滴,今天所准备的烤全羊就与其有渊源关系。

至于“捣珍”,是取牛、羊、鹿、璋等食草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捶打,去其筋健,捣成肉茸,用油煎着吃,堪称“棒子打出来的佳肴”。“渍”则是把刚刚宰杀的新鲜软嫩的牛肉切成薄片,在酒中渍一夜,第二天早上蘸醋、梅浆、酱等作料生吃,尚保留了原始烹饪的淳朴风格。

剩下的“熬”其实就是烘制的肉脯,肝膋则是用狗网油包裹狗肝,沾水,然后火烤,至网油变焦而成,当时的犬类仍是“六畜”之一,亦是用来吃的。

这八道菜体现了中原一带的食俗。它的原料基本上以家畜肉为主,很少有猎获的野味;加工方法以炮、烤、煎为主——最为引人注目的正是这里,并不见“炒”的踪迹。

“今天我用铁锅与油教你们做出美味佳肴,保证你吃了之后念念不忘。”看着婉儿一脸不相信的模样,林汗青觉得自己这次可以好好的装一下,显示自己的渊博学识,说不定还能收获一些崇拜。

“作为菜肴加工方法的“炒”,是在锅中放入少量的油,用来作中介质,在锅底加热后把切成碎块的肉类、菜蔬等倒入锅中,根据需要陆续加入各种调料,不断地翻搅至熟。而“炒菜”到如今姗姗来迟的原因有两个,正是其中的“锅”与“油”。”

“先说锅。其实作为炊具,锅的历史跟汉字差不多同样久远。最早的锅其实就是三条腿的“鼎”,在现在没了腿的“鼎”又改叫“镬”,“锅”一开始是“车釭”的意思,我个人把它叫做锅。”

不管名字叫什么,“锅”都有一个共性:大多数是铁制。铁锅的周边呈平滑曲面,使火焰或热气能沿整个容器迅速平稳而均匀地辐射热量。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铸铁传热性能相当好。

可是,先秦的老百姓却无福享用铁锅。我听有人说,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中东的“肥沃新月地带”就掌握了制铁技术,大约在一个世纪之后,亚美尼亚人首先学会了将熟铁放入炭火中加热,然后淬火,再加热、锤打,经过轮番加工处理,使铁质变得十分坚硬。

在进行上述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偶然在铁的表面溶进了碳微粒,因而制成了最初的钢。到了公元前1200年前,这种新的冶金技术已在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得到了广泛普及。而铁器在我们这里却实在是姗姗来迟,直到战国时期中原才有了铁器的踪迹,比中东居然晚了800多年。

这就迫使先秦老百姓只能一直沿用古老的陶锅。而陶器来自黏土,其传热太慢而只能用来“煮”或“蒸”,无法“炒”菜。当然商周贵族们使用的青铜器同样是热的良导体,甚至比铸铁还高,所以周代“八珍”中的“煎”已经很接近我今天要说的“炒”,但价值高昂的青铜鼎毕竟不是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直到汉朝,随着冶铁工艺的成熟与普及,才使得铁锅开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另一个原因是“油”。我们平日里将维持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费品归纳为所谓“开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油的地位仅次于作为基本燃料的柴和基本食物的米。炒菜特别是炒那些脂肪含量低的菜一般都需有油脂作为传热介质并增进其口味。

但先秦时人们所吃的主要是动物脂肪,“凝者曰脂,释者曰膏”。“脂”指有角的家畜(如牛羊)的脂肪,常温下较坚硬;“膏’,是无角家畜(如猪猡)的脂肪,较稀软。人们在烹饪时用脂膏作为如油炸和油煎时的传热介质和调味剂。这就碰到了与“铁锅”同样的问题:现实向来是“老百姓众多,飞禽走兽不足”,肉食是稀缺之物,更不用说动物脂肪这种上层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了。

那么植物油呢?实际上,油料作物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传统的“五谷”说(粟、稻、麦、菽、麻)之中的菽(大豆)就可作榨油原料;大麻分雄雌两种,雄麻是纤维纺织原料,而雌麻的麻子则可用作榨油原料。可是,潜在的油料作物如菽,在现在主要被作为粮食作物来利用,而荏、油菜则是被作为蔬菜食用的。

植物油的最初加工利用是在东汉末年,也就是现在这个时期。最初,人们只用植物油点灯照明,甚至用作引火之物。现在人们终于发现了植物油所具有的香气和可食性,随之即用于烹调。植物油的使用不仅扩大了油料来源,还可烹饪出风味独待的菜肴,液态植物油为以后烹调技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植物油脂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常食谱是以油料种植的扩大和油脂制取技术的普及为前提的。现在大部分人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种植这些油料。我决定今年种植一些,可食用植物油有芝麻油、荏子油、大麻籽油等许多种。

“荏油色绿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麻子脂膏,并有腥气。”芝麻油的闻着香气扑鼻,食用品质要比荏油和大麻子油好,花生油也非常好,可以大量种植,只不过这些东西产量比较低。

只有随着“铁锅”与“植物油”的普及,才能为烹饪的代表技法——炒——奠定了基础,才能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比如说炒法应用的典型就是炒鸡蛋,简单方便,具体方法为:“(鸡蛋)打破着铜铛(或铁锅)中,搅令黄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31 7:25:12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