魄仙武道 八仙【上】

魄仙武道 昊沣 玄幻奇幻 | 神话传说 更新时间:2015-07-08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八仙,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李洪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词语解释编辑词目:古代神话人物——八仙

拼音:gǔdàishénhuàrénwù——bāxīan

基本解释

[theEightImmortals]神话传说中道教八位神仙,即汉钟离等

详细解释

1.

八仙过海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八仙故事已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

2.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以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

3.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皆好饮酒赋诗,称为“酒中八仙人”。见《新唐书·李白传》。唐杜甫有《饮中八仙歌》。

4.指西汉淮南王刘安最为著名的八位门客,即苏飞、吕尚、左员、田由、雷被、毛披、伍被、晋昌。相传刘安与八人服食仙丹后,俱成仙体。故后人称此八人为“八公”或“八仙”。

神话人物编辑神话小说《八仙过海》,就借用了八卦的五行象,并采取

国画八仙照片集锦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

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亦曰纯阳剑。

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表示柔金之象,好别于乾刚之金。

何仙姑属于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为柔土。

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

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位列正东。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

蓝采和属于巽木之象,手拿兰草,草本皆为柔木。

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小说中有民间大旱,韩湘子为民众吹箫降雨一节。

汉钟离属于离火之象。汉钟离性情猛悍,他的宝扇一扇则出火,火烧龙宫等皆汉钟离所为。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天朝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宫(古称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内奉八仙神像。

3总体说明编辑八仙,是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位神仙。

在明代以前,关于八位神仙的名字有很多种说法。明代作家吴元泰的小说《东游记》问世以后,八仙的名字基本确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铁拐李,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传说他出生于唐朝开元年间,仪表堂堂,在终南山学道。有一次他元神出窍,肉身被老虎吃掉,无奈之下投身于一个跛脚乞丐,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蓬头卷须、黑脸巨眼的丑陋汉子。铁拐李经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着仙丹妙药,专门治病救人。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汉钟离。传说,他一出生就有3岁孩童那么大,天生福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成人后,他官居朝廷的谏议大夫一职,后来隐居终南山,得道成仙。他的形象常常是袒胸露乳,手摇大扇,头上扎两个小髻,悠然自若,十足一个闲散的汉子。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老的一位,本名“张果”,因年纪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传说中他背负一个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八方,劝化度人。

吕洞宾可以称得上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一位了,全真道奉他113天朝哲学为“纯阳祖师”。同时,他也是八仙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英俊潇洒,手持宝剑,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

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是何仙姑,相传她出生的时候紫云缭绕,头顶上有六道霞光,从小智慧敏捷,聪敏过人。13岁时,何仙姑在山中遇到了吕洞宾,吃了吕洞宾赠送的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燕,并能预知人生祸福。她的形象是一位手挎花篮的姑娘。

蓝采和是一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神仙。他身穿破衣衫,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唱板,在城市里边走边唱。他唱的最多的是: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

手持长笛的英俊斯文少年就是韩湘子了,据说他是唐朝大文豪韩愈的侄子,生性放荡不羁,不好读书,只爱饮酒,后来吕洞宾化名“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子,助他成仙。

八仙中排名最后的是曹国舅,他的形象和其他七位迥然不同,他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玉板。相传,他是宋朝皇帝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景休,志在清虚,不慕虚荣,不喜富贵,后来因弟弟枉害人命,羞愧之下,隐居山林,由汉钟离、吕洞宾点化,列入仙班。

八位神仙的形象、穿着各有特色,传说是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他们手中的宝物,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八物被称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因为八仙都是凡人得道成仙,所以在民间受到普通大众的广泛喜爱。[1]

4八仙起源编辑起源之一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

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起源之二

所谓“八仙”,乃是天朝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锺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现在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

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现在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现在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汉钟离,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现在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5多种八仙编辑自古以来,有多种不同的“八仙”。

晋朝的蜀中八仙,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晋·谯秀《蜀纪》称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

唐朝的酒中八仙,即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个文人都好饮酒赋诗,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咏其事。

道教八仙,俗称“八洞神仙”,“上洞八仙”,清朝列为中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组八仙起源于唐,发展于宋、元。元曲《八仙庆寿》把他们列为八仙,姓名却尚未固定。到了明朝中叶,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名称,并流传至今。

下洞八仙,最早排出下洞八仙的是明代无名氏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下洞八仙,即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此八人中,刘海蟾、陈抟很有名气。陈抟人们称为陈抟老祖;刘海蟾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而其它人物的文字记载材料就比较少,其中关于陈戚子就没有留下什么资料。

到了清代,进一步增加衍化出所谓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有人将元、明以来的钟吕等上洞八仙列为“中八仙”,又增列出“上八仙”和“下八仙”。由于上、下八仙人员的组成,在《何仙姑宝卷》、《八仙上寿宝卷》、《孙悟空大闹蟠跳会》等书中各不相同,因而上、下八仙都有好几组。这些增凑的八仙群体,传播不广,影响不大,在民间,鲜为人知。

上八仙,元朝已有上八仙的说法,即福、禄、寿三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骊山老母。其他说法,即寿星、王母、观音、斗姆、黎山老母、圣母娘娘、金刀(原文缺一)。即东方塑、李大仙、王禅、王敖、毛遂、白猿、二郎神(原文缺一)。

下八仙,明朝无名氏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中的下八仙是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徐神通)、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何仙姑宝卷》中的下八仙是广成子、鬼谷子、孙膑、刘海、和合二仙,李八百、麻姑。《八仙上寿宝卷》中的下八仙是张仙、刘伯温、诸葛亮、苗光裕、徐茂公、鲁宁秀、牛郎、织女。鼓词《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中的下八仙是罗圣主、张仙、鲁班、张千、李万、刘海、刘伶、杜康。

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在不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日本也有类似的神明组合,称为“七福神”,但其中多为印度教,佛教神明。由于中日两地文化影响,加上七福神搭宝船的形象与八仙过海类似,也有学者认为七福神是由天朝八仙而来。

形象来源编辑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挑、李铁拐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八仙戏”。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9 3:10:14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