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山河——两宋 第五回 议开边大宋重兴 占先机时光如梭3、4

血铸山河——两宋 任我飞扬 军事历史 | 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2010-01-20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第三节

话不是这么说的,既然不少人都坚持仁义、忠恕之说,至少该搞清楚这说法的来由和意思,再来讨论违没违反吧?

刘守节听到这里,脸上出现了不耐烦的表情,可当着天子的面还得回答,没好气的答了一句:孔子说过:克己复礼为仁,早就把仁义定为儒家的精髓了。

哦,原来孔圣人说的义是指克已复礼,只是针对的是人,而并没有提到国家!岳义靖故作恍然大悟,话说的可不好听了:诸位仅以孔圣人所说对人的礼,来指责陛下为了大宋而做的一切,有些过分了吧?!

从汉武帝以来,这儒家学说早已成为治国方略,如何不可用于国家之上?刘守节没想到这位岳家的小殿下在这里等着自己,连忙分辨

儒家确实为我朝的治国方略,但我想请问刘大人,你们所谓的治国之策,究竟是以孔圣人、还是亚圣,还是董仲舒,或者干脆就是现在正在争执不下的各家学派为治国的基准?

儒家仁义之说历来为一体,何曾有过差别?刘守节急了。现在的儒家各学派朝廷早有定论,只许争辩不做为治国之策,至于孙子、孟子和董仲舒的儒家理论也并不完全一致,他当然心知肚明,自是不想与岳义靖在这个问题上再扯下去。

怎么没有?刘大人的记性还真是不怎么好。岳义靖才不会给这些守旧之臣半点回转的余地,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这些兄弟姐妹在姑母孝贤皇后休养的那半年里,可是在她的指点下好好的就儒家的这类学说争辩过,搞不清楚才怪:孔子所谈仁义礼智圣,五常并未曾并列,只是分述,指明这是个人的修养。孟子是说仁义礼智根于心,是天赋的。董仲舒却又认为为仁义礼智信五者高于君权,就是天子也必须屈服于这五常之下。这就是汉武帝用儒家,却又不让董仲舒成为朝廷重臣的最主要原因吧。

看到刘守节被自己质问的狼狈不堪,岳义靖还加强了语气,冷冰冰的问道:按儒家自己的说法,皇帝乃是天子,是天之子,按儒家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而言,奉天承运自是天然之义。那就请刘大人回答一句:儒家的三纲和五常究竟是以何为重?!

……刘守义给岳义靖搞的冷汗直冒,吱吱唔唔的说不出话来。

三纲在前,自然是三纲为重;五常在后,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世的标准,这才是儒家学说的真义。臣翰林学士、阁天章待制喻良弼,有话要说。乌伤四君子中的喻良弼此时站了起来,代刘守节回答了岳义靖的问话,他向天子行礼之后,转向刘守节:刘大人,你我都是儒家子弟,首先就应该遵守五常中的信,儒家各派学说广传于天下数百载,这里面的变更,刘大人就是不说,难道别人还不知道吗?!

这位翰林学士、阁天章待制喻良弼不仅与陈亮关系良好,而且还是陈亮永康学派的得力之人,亦是当代的儒家大师,他站出来,自然是要反对那些以理学为主的性理学说:就是诸位坚持的义理等学说,又有多少是来自其它各门各派?你们的学说中玄学、佛、道无不包括,还把仁义提高到无以伦比的地步,以自己制造出来的天理来批判陛下的举措,其心又在何处?

喻卿,今天仅以事说理,不讨论儒家学派的学说。天子此时出言制止了喻良弼继续质问理学言论,又向下面说道:众卿不赞成此次朕的旨意,无非是反对朕有违圣人之道和出于担心。有违圣人之道,几位卿家已经向诸位解说过了,朕也不必再多说什么;至于担心,无非是担心一是有损大宋名誉、二是担心周边部族到时以怨报怨,到时战祸连连,军费支出加大,受苦的还是百姓。

看下面的臣子都已经沉默下来,天子赵惇这才继续说道:朕认为儒家所言仁义,指的是对自己国家的百姓,而不是不顾事实情况,对所有外族皆是如此相待,那根本是在犯傻。朕早就已经说明:凡我大宋百姓,朕一视同仁,不因出身、民族而有所不同。至于那些不服教化的外族,敢于与大宋作对,就要准备着大宋的报复,朕不会以一还一,朕会以一还十!

陛下此言才是正理,想汉唐之时,我中原王朝威名远播,靠的不仅仅是武力,更是靠容留天下的宏大气魄。看天子停了口,翰林承旨、端明殿学士许翊出例向天子深施一礼:全以武力压服周边终究不妥,也免不了再起战端。

许卿不会认为,朕只要龙成近卫禁军以血醒征服河湟各族,以杀戮平定边患吧?

陛下自主政以来恩威并用,大宋才有今天蒸蒸日上的国势,老臣再怎么愚钝,也不至于连这点都不懂吧。许翊一脸轻松的回答了天子的问话,他已经是两朝的老臣,平素对天子的施政也持赞成态度,自是不担心天子会怀疑他有什么其它的想法,但话还是要说完的:臣是想提醒陛下,既然是恩威并施,龙成近卫禁军已经收回河湟地区,这地方官员的任命就要跟上。如果有个万一,当年之事只怕又会重演,那就白费功夫了。

许卿这点可以放心,朕已经挑选了部分官员准备派往河湟地区,而且,此次录取的进士,也会有一部分派往河湟,以便他们尽快掌握实务,早些能成为朝廷的可用之才。天子赵惇这才淡然一笑,把自己早就考虑好的打算说了出来:此次前往河湟地区的官员,以集贤院大学士、宣徽院副使辛弃疾为首,愿意同去的官员也可自请前往。只要能牢牢地控制住河湟地区,所有在当地任职的官员加三级选用。

第四节

临安武校学政、清河公张义捻着自己的胡须,皱着眉头一边思索,一边出言提醒:看来陛下考虑的已经是比较周全,但河湟地区北部与西夏接壤,只怕他们不会眼看着我大宋控制河湟,一定会惹出些事来。而且,大金也不可能看着大宋控制西部各族,定要破坏。

时光如梭,当年的老将军有的已经离去,还在世的大都也退养在家,现在仍然留在朝廷的也只留下了清河公张义数人。做为唯一一个还拥有丰富战场经验的中兴名将,张义当然是尽自己所能尽量帮助朝廷实施西进战略。

张公爷说的没错,大金和西夏都不会看着大宋轻易控制河湟。不过,西夏现在想阻挡大宋也没那个实力,他们自己还自顾不瑕。夏主李仁孝现在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内部之事,下面的人争权夺利十分严重,西夏已经不是前些年那个积极进取的西夏了。一边的资政殿大学士、枢密副使王德开了口,他摇摇手:至于大金,他们这次迁都和天灾导致国力受到很大影响,暂时也没能力阻止大宋西进。

既然得到了河湟地区,就一定要守住,可不想白花力气。朕还准备下旨,让百姓们自愿迁往河湟开边,此事,由中枢和户部协商之后,拿出个优待西迁百姓的办法来。

天子赵惇对西征事务做了个最终的结论,然后举杯起立,吓得臣子们也连忙随着起立:诸位,大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希望诸公以国家为重,以公心侍国。等到我们重回汴京的时候,朕会在汴京宴请复兴我大宋的功臣。

听到天子最后这句话,不少臣子是热血沸腾,可也有不少人心头直打小鼓:这简直就是在向大金发战争信号嘛!

不过,想想大金这几年的作为,臣子们也只能对一北一南这两个举世少见的君主摇头叹息了:一对疯子皇帝!就是不知道,最后获胜的是谁。

宴会之后,天子才宣布了殿试的三科状元:文科海天心、武科常封义、杂科薛雨,此三人虽然对朝廷的举措有着不同的意见,但都以策论中的务实态度打动了天子。赵惇随即下旨,一改过去状元留在朝廷中的传统,任命三人为西进的辛弃疾副手,让他们到河湟去锻练一下,以备今后大用。

借着此次西征大胜,天子赵惇对西征有功人员大加封赏,岳云和岳雷自不用说,不只是得到了枢密院元帅之职,而且岳雷也被封为定西侯。任欣德等人也都提升了官职,其中,化名兰林的林安南因功直接跳了三级,当上了禁军少指挥使,成为年轻一代将领中最耀眼的新星。

西征功臣封赏过后,天子再次对官员的品级进行了整理,并由军部对所有的将领职位和职权进行重新配置,按朝廷的品级进行设置,与文官同一品级的武将将与文官平起平坐,从根子上切断文人轻视武将的基础。

更让大宋臣民们吃惊的是,朝廷的坻报、《朝报》同时发出了天子诏书:希望百姓们能自愿前往河湟地区开边,并承诺凡前往河湟的百姓每人可以得到一百两银子的安家费,还可以在河湟得到百亩良田,如果是牧场还要加倍。

龙威近卫禁军这回在回鹘人的指点下,横扫整个河湟地区,对不肯屈服的吐蕃人、党项人和其它小部族进行了清扫,敢于反抗的更是血洗一空,战后,整个河湟地区只有十多万忠于大宋的各部族成员留下。

现在,河湟地区已经太过空旷,本来就是地广人稀,只有数十个部族在此地放牧为生。此地盛产牛羊马匹,对大宋的意义十分重大,只要能将它控制在手中,基本可以解决大宋缺少大型牲畜和马匹的问题。

但想要真正完全控制此地,必须有宋人在此定居。这也是经多年的血泪凝成的经验,当年孝贤皇后就曾经对晚辈们说起过:幽云地区沦落于外族铁蹄下两百多年,就是因为汉人占了居民的大多数,使得幽云之人还是心向中原。如果没有大量的汉人在当地定居,你就算再占领的时间久,新征服的土地最终不会是你的。

为了巩固已经占领的土地,天子赵惇已经下定了决心,再怎么样也要将大宋百姓迁居到新的领土上去,彻底把这些边地变成大宋百姓的乐园。

重兴二年九月,又是孝贤皇后虞水灵的祭日。

每年到这个时候,皇室成员和亲友们都会来到显庆观,为孝贤皇后祭扫和守灵。虽然臣子们也多次要求前来显庆观祭祀孝贤皇后,但因为长风道长说皇后并不喜欢这些俗套和虚礼,故此太上皇从不允许外戚亲属以外的人前来。

随着岁月变幻,已经年过七旬的长风道长也开始显老。天子赵惇每年的这个时候,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回显庆观祭祀母后,探望师父和观中人。

祭扫过后,大家都聚在显庆观的后院里谈心、聊天。

这些年来大宋的重兴已经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长风道长也是十分的宽慰:虞叔父、恩师和师妹的心愿眼看着能够实现,自己总算对得起他们临去前的托付了。

对于从不主动干预朝政,却以自身的行动影响朝廷,协助孝贤皇后的长风道长,无论是太上皇这些长者、还是晚辈们都是十分的敬仰,也十分尊重。

长风道长和太上皇对面而坐,天子赵惇则是站在父皇和师父身边侍奉。其他人在下面排开,皇后则是和两位庶母、再加上一群女眷坐在一起,刚刚满周岁的小公主赵灵坐在奶奶太上皇后的怀里,好奇的转动着大眼睛看着大家。

看着大家一起说笑了一阵子,长风道长突然想到了什么,转头问自己的爱徒:惇儿,你大师兄史浩南那边还没消息?

恩师,琉球大岛距离太远,又是海上,大师兄他们只怕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回来。赵惇恭恭敬敬的回答。

从赵惇开始主政,长风道长的俗家弟子们也大都进入了朝廷效力,现在只有几个还没出师的俗家小师弟,还有一些道家的师兄北在陪伴恩师。史浩南他们十几名弟子都是师父捡回来的孤儿,对恩师来说,他们就如同自己的后代一般,自然会关心他们现今的状况。

何况,大师兄史浩南带领龙威近卫禁军出征,现驻扎在琉球大岛,他们的成败也干涉到朝廷,恩师自然放心不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13 7:05:36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