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十章 老朱狩猎一趟,怎么不一样了

从本章开始听

不论你过去立下何等功勋,一旦触碰了他的禁忌,都难免一死。

原本打算借此机会大展身手的文官们,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的考题不仅不是他们炫耀才华的舞台,反而像是一个隐藏的陷阱,稍有不慎就可能身首分离。

“皇上,那些关于鬼神之说只不过是捕风捉影,并不可信。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历史上那些末代皇帝的昏庸愚昧,确实加速了国家的衰败。”

就在此刻,胡惟庸挺身而出,为李善长和刘伯温解了困境。

“再者,老臣还觉得,过往的朝代之所以衰败,除了那些无能的末代皇帝,还有那些祸国殃民的妖后宠妃,诸如妲己、褒姒以及杨贵妃之流…”

你也好不到哪儿去!朱元璋心中暗想。

他看着眼前这群只会陈词滥调的文官,生平第一次觉得这些曾经给他带来压力的读书人,竟然如此无能。

相比之下,他们似乎连为李先生提鞋都不配。

“胡惟庸所言不虚,妖妃扰乱朝政,确实对王朝的覆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时,宋廉步出朝列,恭敬上奏。

“就如那昔日的周幽王,仅仅为了让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此举直接加速了周朝的覆灭。”

“宋大人所言甚是!”吕昶立刻表态支持。

众多文职官员也纷纷颔首表示同意。

至此,朱元璋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朝代更迭的原因,一是君王的昏庸,二是妖后宠妃的祸乱。

至于是否是命中注定,他们再也不敢妄加议论。

一旦谈及定数,朱元璋便会问及明朝是否也有同样的定数?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碰都碰不得。

于是,众臣都将目光投向了朱元璋,而朱元璋的脸色依然如故。

这些人又把王朝灭亡的罪过推给女人了吗?

如果把女人视为王朝灭亡的关键因素,那他们未免太高估了女人的作用。

朝廷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庞大机构,而后妃只是其中微不足道且无实权的小角色。

若在以往,朱元璋可能会随波逐流,与群臣的看法不谋而合。

毕竟,他曾经听闻的戏文故事、历史演义,乃至他所翻阅的古籍经典,都深深地烙印着这样的共识,整个文化氛围亦是如此。

但是,自从那次与李恒的深入对话之后,他的眼界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一旦眼界被打开,过往的某些信条突然显得肤浅而片面。

“那么,缘何每逢朝代更迭之际,总有天灾频频降临呢?”

朱元璋进一步追问。

“此乃上天对暴君昏君失德无道之行的示警。”

刘伯温这样阐释。

“以唐朝的覆灭为例,那时中原大地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宋朝灭亡时,发生了百年洪涝,导致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因此,历代明君都注重修身养性,广施恩德于民,以求不触怒上天。”

李善长补充道。

朱元璋听得眉头紧锁。

这些名震天下的大儒们说了半天,却没能切中要害。他们无法解释末代君主昏聩愚昧的原因,就归咎于怪力乱神,玄之又玄之说。

将每次天灾都解释为上天的警示…

把所有原因都归咎于无法验证的鬼神身上,不问苍生问鬼神?

相比之下,还是李先生昨天所说的更为靠谱、正确。

于是,他冷冷地说道:“伯温、善长、吕昶、宋廉,你们都是读书人,还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楷模恩师。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说出这些鬼神的言论?我是放牛娃出身,读书比你们少。但我知道《论语》中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

“你们刚才所说的那些话,岂不是违背了圣人的教诲?”

“这…”一群文官顿时语塞,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他们的脸色都变了:朱皇帝何时变得如此睿智了?他不是乞丐出身吗?

以前的朱元璋,似乎没有这么厉害啊。

怎么一趟狩猎归来,他就仿佛脱胎换骨了般?

他在朝堂上的几次反驳都异常犀利,一语中的!

这岂是一个牧童能有的见识?他今天展现出的睿智,仿佛学贯古今。

满朝文武,竟无人能在论辩中占到他的上风。

今日,朝堂上这些饱读诗书的官员,竟被一个曾是牧童,普通僧侣,乞丐的帝王彻底压制!

这真是让天下文人颜面扫地!

“再者说,即便是朝廷出了不称职的君主,老天要示警,那也该直接惩戒君主才是。怎会降下天灾,导致数十万无辜百姓遭殃,这难道不违背上天怜悯众生的本意吗?”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惊愕不已。

这位朱姓帝王仿佛变得无比凌厉!

“让我来为你们解惑。”见群臣都默然无语,朱元璋终于开口。

“不同于你们的看法,我认为每个朝代的衰败伴随着天灾,其根源在于自然界的气候变迁。”

“气候变化遵循着大约三百年的冷暖循环周期,因此天灾频发。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绝非是什么上苍对无道君王的警告。”

朱元璋几乎全盘接受了李恒的学说。

群臣们相视无语,他们被这个新颖的观点震撼到了,这个观点超出了他们的常识。

“伯温,你来说说,我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朱元璋询问。

“陛下,此前我未曾注意到这一层面。”

刘伯温回应道,“但经陛下一点拨,确实如此。历史上记载的天灾,大致是每隔三百年出现一次。”

难道真是这样吗?

群臣们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刘伯温、宋廉、吕昶等,都是当世儒学大家,他们对历史的重大事件了如指掌,甚至能精确到每一个时间节点。

既然刘伯温都这么说了,那想必是确有其事了。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天灾确实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而非上天的旨意。”

李善长立刻表态支持皇帝!

“若非陛下指点迷津,我们至今还如同盲人摸象。臣等真是惭愧不已。”

“陛下刚才的指导真是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深感惭愧,觉得自己以前几十年的圣贤书都白读了。”胡惟庸感叹道。

“豁然开朗啊!”

“深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众位大臣纷纷应声附和,唯恐自己的声音微弱得让朱元璋听不见。

“再者,陛下的反驳确实精妙,天道本有慈悲之心,若真要因君主无道而示警,也不应让无辜百姓受灾。”吕昶发言道,“此外,陛下以气候变迁来阐释,也正符合儒家不语怪诞之说的教义。”

“陛下此论,真乃前无古人。认为天灾乃是自然气候变化,而非上天的惩罚,既合情理,又符合古圣人的教诲,更贴近天道人伦,不愧为明君之典范!”刘伯温赞叹道,“以臣之见,即便是汉高祖、唐太宗,在智慧与英明上也难以与陛下相提并论。”

“陛下洞察秋毫,对历史有独到见解,倘若司马迁、司马光在世,恐怕也会自愧不如。”吕昶继续恭维,“老臣深感佩服。”

“陛下当真是前所未有的圣明君主!”

“陛下万寿无疆,万万岁!”

听到文臣们争相赞美朱元璋,武将们也不甘示弱。

他们齐齐跪下,高声呼喊万岁,以此表达对皇帝的崇敬之情。

在群臣的崇敬之中,朱元璋仿佛置身于云端,倍感舒畅。尤其是像刘伯温、李善长、吕昶等大学问家都对他流露出由衷的敬意,这是他未曾有过的体验。

“敢问陛下,您是如何洞察出天灾乃气候变迁所致的规律?”

刘伯温突然发问,打断了众人的阿谀之词。

“莫不是因为陛下是真龙天子,故而拥有不同于常人的洞察力?”

“什么真龙天子?那不过是虚妄之言!我亦不语怪诞之说,与你们一样都是凡人。”

朱元璋解释道。

“我之所以能洞悉此理,是因为昨夜通宵研读史书,忽然间灵感迸发,从而悟出此道。”

朱元璋将李恒的功绩全都归功于自己。

“陛下国务繁忙,还能彻夜攻读史书,实乃我等楷模。”刘伯温恭维道。

“然而,即便我们如陛下般勤奋读书,恐怕也难以拥有陛下那般独到的洞察力。”

李善长感叹道。

“历史上勤奋读书的人数不胜数,若勤奋便能洞悉此理,他们早已提出来了。”

“李相所言极是,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关键在于一个‘悟’字。”

宋廉点头附和,“缺乏悟性,即便再勤奋读书也是徒劳。”

“对对对!”其他大臣纷纷附和,“说到底,还是因为陛下非凡人啊!”

朱元璋听后大为受用,笑呵呵地说道。

“好了,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退朝!”

说罢转身走向后宫,群臣也陆续退出大殿。

在今日的朝会上,朱元璋并未与群臣讨论李恒提及的王朝覆灭的第二个原因——朝廷权力被削弱、世家大族夺权。

在众多朝臣之中,不乏那些出身于世家勋贵的存在。

同他们讨论这个问题,岂不可笑?

这类帝王之术,只能由他这个一国之君独自运筹帷幄。

而且,他昨日因要事在身,未及详细询问李恒如何解决世家大族的问题。

因此,即便现在提出来,满朝文武也难以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这些儒生的水平如何,他早已了然于胸。

奉天殿外,一处走廊上。

散朝后,身着大红官服的文武百官边走边小声议论着对今日朝会的看法,两旁的卫士如同标枪般肃立。

“伯温先生。”

李善长意外地打断了刘伯温,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两人虽为政敌,却也是多年的老友,既有分歧也有情谊。

“李相!”刘伯温回身拱手行礼,停下脚步。

“伯温啊,陛下今日提出的气候变迁之论,真是振聋发聩、令人恍然大悟。”

李善长感叹道,“此论在历史上前所未有,陛下今日恐怕要改写历史了。”

“此论合情合理、上合天道、下合圣人教诲。”

刘伯温赞同道,“按理来说,历代圣贤中应有人能洞悉此理,却偏偏无人有此眼光。”

“由此可见,皇上真可称得上是前无古人的千古一帝!”

李善长由衷地赞叹。

“皇上本就是天命所归的君主,我对皇上的敬仰是由衷的、深深的敬意。”

“并非外界传言的那样,说我刘伯温自认为高人一等、私下里对皇上有不敬之举。”

刘伯温辩解,“从今天的朝堂议事就可以看出,我对皇上的敬仰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苦读圣贤之书数十载,却比不上皇上一夜之间的深刻领悟。”

“我们不过是凡夫俗子,又怎会对皇上心怀不敬呢?”

李善长淡淡地说道,“今日朝会上,群臣虽然对陛下阿谀奉承,但其中也不乏真心之意。”

“陛下本就是千古难得的帝王。”

刘伯温赞同道,“他的眼光和谋略都是一流的,否则又怎能从平民起家、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开创我大明王朝的万里江山呢?”

“这次你说得对。”李善长表示赞同。

……

御书房内,朱元璋正站在书桌后练习书法。

一道人影如鬼魅般闪了进来。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朱元璋吹了吹毛笔上的墨汁,头也没抬地问道。

“散朝后,大多数文武百官都独自回家。”

来人回答道,“只有刘伯温和李善长在西直桥上交谈了几句。其中李相说……”

来人像复读机一样将二人的对话一字不漏地复述给朱元璋听。

“知道了,你退下吧。”

那人又如同鬼魅般消失无踪。

“真是出乎意料,李善长和刘伯温这次居然都对我表达了由衷的敬意,这还真是少见!”

朱元璋对二人的表现非常满意。

他出身放牛娃读书不多,在那些大儒面前总有一种难以抹去的自卑感。

觉得他们太过清高、孤芳自赏。

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其实有些瞧不起自己。

但这次不同了,他提出的气候变迁理论空前绝后,已经让这二人发自内心地感到敬佩了。

不仅他们二人就连其他文官也对他敬佩不已。

“尽管这个见解并非出自我手,但只要能让你们由衷地对我心生敬意,那我的初衷便已经达到了。”

同时他更加认定李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仅仅一个气候变迁理论就把刘伯温等大儒彻底降服了。

“朝堂上的那些读书人似乎有些不堪大用啊!不得不说,让李先生与他们一较高下,简直是云泥之别。”朱元璋心中暗想道。

“这次可真不是我喜新厌旧,不讲情谊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14 9:51:4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