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091 冯唐易老的冯唐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叶还生 军事历史 | 人文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3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冯唐一听,眼睛一亮,机会来了啊!

他咳嗽一声,摆出一副正经脸说:“陛下哟,您听说过没?上古时候那些明君们,派将军出征时,都是跪着推将军的车子前行,

还说‘国内的事儿我包着,国外的事儿就拜托你了’之类的话。

将军在外面砍得人仰马翻,回来一说,君主就按功劳发赏。

这真不是我胡扯的,我家老祖宗都这么传下来的。”

“就说那李牧兄吧,以前在赵国当大将,守边境时,军市上收的税全拿去犒劳小弟们了。

这匈奴单于啊,在汉塞之内闹腾了一个多月,最后觉得没啥意思,就撤退出塞了。

汉军呢,虽然把匈奴驱逐出了边塞之外,但也没能对匈奴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杀伤。

这场战役啊,就像是一场闹剧,最后就这样草草收场了,让人哭笑不得!

赏赐嘛,他自己看着办,根本不用跟朝廷打报告。

所以啊,李牧才能放飞自我,大展拳脚。

他带着一堆战车、骑兵、步兵,在北方把匈奴揍得哭爹喊娘,

东胡吓得裤子都湿了,澹林更是被打得渣都不剩;

西边又挡住秦国的猛攻;

南边还跟韩国魏国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的赵国啊,简直就是群雄中的战斗机!”

文帝听得眼睛直放光,心想:“这冯唐讲得这么带劲,莫非他是个隐藏的段子手?”

于是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你这么说,我都忍不住想给李牧点个赞了!”

冯唐见状,心中暗喜:“看来今天这趟没白来,文帝老爷子的心情总算被我逗乐了!”

冯唐看了一眼文帝,接着说,可是后来捏?

那个赵王赵迁啊,耳朵根子就是软,听信了郭开那厮的瞎话,就把李牧给剁了,然后换了个颜聚去带兵。

你说说看,这赵国军队一下子就崩了,将士们跑得比兔子还快,被秦军追得跟砍瓜切菜似的。

这就是个活生生的悲剧啊,比狗血剧还狗血!

现在捏,我听说那个魏尚在云中郡当太守,也是挺会做人的,把军市上收来的税,都拿去犒劳士卒了,还自掏腰包,每五天就杀一头牛,请大家吃吃喝喝。

这匈奴人一看,哎哟妈呀,这云中郡的人咋都这么壕呢?

吓得都不敢靠近了。

有一次匈奴人不知死活来入侵,魏尚带着车骑部队就杀出去了,砍得匈奴人脑袋瓜子嗡嗡的。

那些士兵啊,都是些泥腿子出身,刚从田里出来,就扛起枪上战场了。

他们哪懂什么“尺籍”“伍符”那些文绉绉的军令军规哦!

只知道三件事,拼死命,砍脑袋,抓俘虏。

可是啊,在向上面报告战果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字儿写错了,那些整天只知道咬文嚼字的官员们,就跳出来,拿军法说事儿,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赏赐呢?

就这么被没收了!

而那些官吏们所奉行的法令呢?

却跟打了鸡血似的执行到底了!

这找谁说理去哟!

“所以啊,陛下哟,”冯唐最后来了个神总结。

“您这赏赐方面得加大力度啊,别跟挤牙膏似的!

惩罚呢,也得悠着点,别一棍子打死人啊!

您看那云中郡守魏尚兄,就因为上报斩首数量时,手滑少写了六个,您就直接把他交给官吏削爵罚苦力了。这样下去,您就算把廉颇和李牧那样的战神找来,也得被您玩坏了啊!”

文帝听完这番话,心里才爽了一点!

当场就给冯唐点了个赞,表示虚心接受批评。

然后大手一挥,让冯唐带着皇帝信节,去解救魏尚兄,顺便把他官复原职,继续当云中郡守。

文帝还顺便把冯唐也给提拔了,让他当了个车骑都尉!

这结局简直就是皆大欢喜啊,大家一起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从此以后呢,文帝老爷子对冯唐那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冯唐说啥是啥,文帝老爷子连个“不”字都不说。

这下好了,冯唐成了文帝身边的大红人,大家都得看他脸色行事。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不过这冯唐呀,一辈子也没当上大官。

这里有一个成语故事。

就是“冯唐易老”这词儿,什么意思腻!

说白了就是形容那些年轻时牛逼哄哄,老了却只能在家里抠脚的老人家。

话说汉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位哥们儿叫冯唐,他可是历经三朝的老臣啊!

到了武帝那会儿,他被举荐为贤良,可惜年纪一大把,牙齿都掉光了,想为官也木有办法啦!

这典故呀,最早就出在司马迁大爷的《史记·冯唐列传》里头。

冯唐这哥们儿,可是个大孝子,也是个直肠子,有啥说啥,结果就搞得自己老是被人排挤。

你说他容易吗?

头发都白了,还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后来呢,冯唐因为推荐了个牛逼的人才,就升了官做了车都尉。

可是啊,汉景帝一上台,觉得这老头儿太耿直,就又把他给炒了。

等到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搞事情,汉武帝就想找些牛逼的人来对付他们。

这时候有人就推荐了冯唐,可冯唐那会儿已经九十多岁啦,走路都得拄拐杖,哪还能上阵杀敌啊!

所以呢,“冯唐易老”就成了那些有才华,但老了没地儿使,的老人们的代名词。

就像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的那样:“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意思就是,有些人啊,就算再有才华,老了也还是得认命啊!

?第一百四十二章

话说这夏日炎炎,四月的阳光烤得人像串烤肉,咱们那文帝老爷,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多了冰镇西瓜,心血来潮说要去雍地走走。

干啥去呢?嘿嘿,去给五帝庙拜拜,求个国家平安,人民幸福。

这一拜啊,不得了,文帝老爷一高兴,直接大赦天下,给这热爆的夏天送上一杯冰阔乐,百姓们瞬间乐开了花,仿佛全国都在开party!

这时候啊,那些公卿、郡守们也没闲着,忙着找贤良、能直言极谏的人才,估计是想给文帝老爷送上几份人才大礼包。

文帝老爷就亲自出题考试,这可把那些读书人给忙坏了,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在皇帝面前秀一把。

其中啊,有个叫晁错的太子家令,对策写得,比宫里的御厨做的菜还好吃,文帝看了直点头,直接把他从家令提升为中大夫。

这跳跃式的升职,堪比坐火箭!

再说这晁错啊,也是个机灵鬼,一眼就看穿了文帝老爷的小心思。

于是呢,他就上书,谈论如何给诸侯王瘦身,还有该改的法令。

这一写就是三十篇,虽然文帝没全采纳,但也对他的才华竖起了大拇指,估计心里在想:“这货真是个奇才!”

这一年呢,齐王刘则、河间王刘福两位王爷也相继去了西天。

这两位啊,都是无子嗣位,所以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这王爷当得也是够悲催的,连个儿子都没有,最后封国也没了,把个天大的西瓜给弄丢了!

所以人的祭祀祖宗以求公侯万代,这就是讲迷信。

所以,文帝也迷信了。还找来了一个高手。

这个人呀,就是赵国人新垣平啊,他自称是个“望气”高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反正呢,他就靠这个特异功能,见到了文帝老爷。

他对文帝说啊,长安东北有神气,五彩斑斓的,看着就让人想跳舞。

文帝一听这话,立马就下令,在渭阳修建五帝庙。

这新垣平也算是个人才啊,靠着一张嘴,就把文帝老爷给忽悠了。

不过话说回来啊,这文帝老爷也是挺有趣的一个人物啊,对这些神神怪怪的事情,就是感兴趣得很呢!

估计在心里想:“嘿嘿,我就是喜欢你们这些有趣的灵魂!”

话说公元前164年那个夏天,文帝老爷可真是忙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为啥呢?

因为四月份的时候,他心血来潮,跑去渭阳的五帝庙,搞了个大郊祭。

在古代这可不是闹着玩,五帝都得挨个儿拜拜,一个都不能少!

那时候啊,文帝老爷特别宠信这个叫新垣平的家伙。

这新垣平啊,也不知道给文帝灌了什么迷魂汤,直接被封为了上大夫,还赏赐了整整一千斤黄金!

我的妈呀,这新垣平可真靠玄术得来的“人生赢家”!

文帝不光迷信,还给迷信的事要配上宝典,好能真正的传承下来。所以,他又出手了。

就是说,文帝老爷觉得上面这还不够呢,又叫来一群博士和诸生,让他们去《六经》里“淘宝”。

结果呢,淘出了一部《王制》。

这部书里啊,啥都有,巡狩、封禅等一大堆事儿,简直就像是个治国神器。

他还在长门亭的道北设了个五帝坛,估计是想跟五帝套近乎,沾点神仙气儿。

有了神仙气,文帝就大气了。

这文帝老爷啊,尤其是对淮南王刘喜特别仗义。

他把刘喜再次封为城阳王,这刘喜吃到了天上掉下的馅饼!

文帝还把齐国一分为六,变成了六个小国家。

哎呀呀,这文帝老爷可真是会玩儿,把个国家分得跟切水果似的。

国家越小越没权嘛,这是贾谊当年出的主意。文帝听懂了,就一直在用。

然后呢,文帝老爷就开始疯狂封王了。

他封立了齐悼惠王的六个儿子为王,这六个儿子啊,一个个都是人精,封得也是“花八门。

杨虚侯刘将闾成了齐王,安都侯刘志做了济北王,武成侯刘贤当了菑川王,白石侯刘雄渠成了胶东王,平昌侯刘卬做了胶西王,扐侯刘辟光则成了济南王。

看看这阵势,简直就是一场真正的王者荣耀啊!

文帝老爷还没封过瘾呢,又把淮南厉王的三个儿子也封了王。

阜陵侯刘安成了淮南王,安阳侯刘勃做了衡山王,阳周侯刘赐则当了庐江王。

哎呀呀,这文帝老爷可真是土豪啊!把王位跟糖果似的往外撒,这些王子们估计晚上睡觉都得笑醒喽!

就这样啊,文帝十六年那个夏天,一场封王大典就在渭阳五帝庙拉开了帷幕。

新垣平这个幸运鹅也从此飞黄腾达了起来,而那些王子们呢?

一个个都乐开了花啊!

文帝才是喜剧之王啊!

一眨么眼,就到了秋季九月,这天儿风和日丽的,新垣平这货就开始作妖了。

他也不知哪儿找的托儿,拿着个玉杯就直奔皇宫大门,嚷嚷着要给文帝献上个大宝贝。

这新垣平啊,跟文帝说:“皇上哟,您可得瞧仔细了,宫门口现在可是飘着一股子宝玉之气呢!”

文帝一听,心里犯嘀咕:“这货又想搞啥幺蛾子?”

于是就派人去瞅瞅。

结果呢,还真有个二傻子献上个玉杯,上面还刻着“人主延寿”四个大字。

文帝一看,眼睛都亮了:“哎呦喂,这不是给我送上门来的福气嘛!”

新垣平这货还没完没了了,又开始忽悠:“皇上啊,我夜观天象,发现今天太阳得在中天再露个脸儿。”

文帝一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你丫逗我玩儿呢?太阳还听你指挥不成?”

可没过一会儿,那太阳还真就神奇地往东退了退,再次跑到了中天。

文帝一看,惊呆了:“卧槽,这货难道真是神仙下凡?”

于是啊,文帝一高兴,就把他在位的第十七年给改了个名儿,叫元年。

还特地下了个旨意,让天下人都来聚会痛饮一番,好好庆祝庆祝。

这新垣平啊,可真是会找刺激啊!

他又开始瞎掰了:“皇上啊,周朝的大鼎可是沉在泗水里头了。

现在黄河发了大水,跟泗水连在一起了。

我瞧那东北方向的汾阴可是金光闪闪的,估计那周鼎就要蹦出来了!

这可是大吉之兆啊,咱们要是不去迎接一下,那周鼎可就要生气了。”

文帝一听这话,立马就派人去汾阴修了个庙,还特地选了个靠近黄河的好位置。心想:“这回可得把周鼎给请出来好好瞅瞅!”

这新垣平啊,可真是个能吹能侃的主儿啊!

把文帝老爷子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不过话说回来啊,这文帝老爷子,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呐。

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事儿,就是感兴趣得很呢!

哈哈哈!这俩人在一起,可真是天生一对活宝啊!

?第一百四十三章

文帝后元年,之所以叫后元年,是因为太阳动了动,天子也动了动日历,改了元,但没有年号,所以叫后元年,还是文帝管事。

也就是,公元前163年。

冬季里的一天,嗖嗖的十月寒风跟刀子似的刮着,可咱们的文帝老爷子却像个不怕冷的战斗机,依旧精神抖擞。

突然,有人上书爆料,说新垣平这哥们儿“满嘴跑火车,说的话比冬天的雪花还多还假,活脱脱一个行走的诈骗犯”。

文帝一听,瞬间炸裂:“啥?还有这事儿?”

立马下令让司法官员去查,查这瓜是不是真的。

结果呢,不查不知道,一查直接笑出猪叫。

这新垣平啊,还真不是盖的,整个儿一江湖大骗子!

他那些神神秘秘、鬼鬼祟祟的话儿,全都是瞎掰的。

文帝老爷子一听这事儿,气得差点儿没跳起来,直接下令:“快!把这骗子给我整得家破人亡,三族全灭!”

新垣平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把自己给玩儿进去了。

从那以后啊,文帝老爷子对于那些,改变历法服色,以及祭祀鬼神,这些玄乎的事儿,也就没那么感兴趣了。

那些立在渭阳、长门的五帝庙啊,直接甩手给了祠官去管理。

祠官们按时钟去拜拜就行了,文帝老爷子自己,可就不再去掺和这趟浑水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5 6:16:42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