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第028章 王家庄生产队

从本章开始听

修水渠的队伍约莫百余人。

男女老少都有,王家庄只有42户,是一个小规模的生产队。

现在的政策是执行前年制定的农村政策。俗称农六十条。

生产队的生产计划由上级(红星公社)制定,队部组织完成,收粮后结余由队部分配。

队部,一般由在产干部,队长、会计、仓管、出纳、民兵连长、妇女干事,党员骨干组成。一般队长兼任村级党支书。王朝龙就是生产队长兼任村支书。

队部说起来干部多,其实都是生产者兼职,都不是脱产干部。这就是农村的基层单位。待遇在农六十条中有说明。

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都要以一个普通社员的身份参加劳动,同社员一样评工记分。每一个生产大队的干部,一般地都要固定在一个生产队参加劳动。

为了不使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因公误工减少收入,应该根据各人担负工作的繁重程度,分别给以定额补贴或者误工补贴。

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的补贴工分,合计起来一般地应该控制在大队工分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

王家庄只有200多人的规模,是一个小村子,能够有百余人参加修水渠已经很有组织力了。

这里有个问题,农村里全公分能分多少粮食?

具体来说各地是不同的。

生产大队的头号任务就是交公粮,之后还要留下一部分种子粮和备用粮。

所谓的备用粮,主要防止出现50年代末那种大饥荒,用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救命。

这些粮食都去掉以后,生产队才会对剩余粮食进行分配。

以北方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县为例,分配粮食同工分挂钩,但差距并不大。按照“人七劳三”原则分配,也就是不管干多干少,都会给你占七成的基本口粮,其余三成根据工分来算。

以后世的观念,七成口粮就是基本工资,保证你不会饿死,剩下的三成属于奖金。

很多壮劳力觉得这种分配制度比较吃亏,男人拼死拼活也多赚不了什么粮食,同女人差别有限,从而消极怠工。

丰收年份,首先会分配主粮比如说小麦、水稻。主粮分配一般是一次性的,另外还有些杂粮则需要按照季节收上来再分。

各地的口粮是有标准的,主要根据当地农业产量来计算。

比较常见的是全年360斤口粮,农业产量很高地区则是420斤,全国最高的好像是450斤(一说480斤)。

贫穷的地区比较常见的是340斤,也有少数只有280斤的。

如果生产队收获的实际粮食低于这个标准,国家就会补满缺额,以避免饿死人。

以上这些都是原粮,小麦也好、水稻也好,都是没有加工过的。

加工后,一般只有原粮重量的85%,如果是后世,这些粮食每个人的定量肯定吃不完,不过如今大家都缺油水,所以还是饿肚子。

你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有多能吃!

王家庄刚吃大食堂的时候,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吃饭比赛,主食是高粱米饭,吃饭一律用四两装的二大碗,菜不在参赛饭量计量之内。参赛者是庄里所有的男人,谁吃得最多谁为冠军。

每个参赛者的每碗饭必须是实而满,不足者不算数。平均数是四大碗,一般壮劳力吃七大碗,前几名更多,冠军吃了十一碗。很吓人,不过也正常。

农民压根没什么副食,更吃不上肉、吃不上油,人人都很能吃。这也是大食堂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粮食不够吃。

常年吃不饱肚子,农民往往面黄肌瘦,面带菜色。加上下地干活要风吹日晒,他们同城里人有很大区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所谓的美丽乡下姑娘,在农村是极难见到。即便偶尔有一些,通常也是在乡下小干部家庭,并不是普通农户。

当然,张寡妇和秦淮茹一样,是天赋异禀!

大丫和她的几个妹妹,有培养的基础,基因好。不过,王大锤不投入的话,也不易长成水灵的丫头。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部老片子《槐树庄》,可以窥视一下当时的农村风貌。)

所以要说姑娘还是城里面的漂亮的多,毕竟有钱人多,即使是普通居民,粮食定量要好些,副食容易弄到,油水又足些。最主要的是他们有经济来源,大家都想往城里去,也是向往更好的生活。

王大锤看见大家集体劳动的热闹场面,思维发散一下,扯远了。

修水渠的队伍约莫百余人。女的老的少的挖土,壮汉挑土,将水渠拓宽。全人力,连个骡子都没有。大热天的,有些男的光着肩膀,肩膀上红红的印子。大家聊天开玩笑,没有人喊号子。喊号子插红旗一般是大公社大会战的时候才有的。

王大锤走近队伍,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和眼熟的族人点头问好。王家庄之所以叫王家庄就是因为姓王的多嘛,很多人都认识王大锤。一是因为王朝虎从小生活在这里,二是王大锤名字好记,三是他刚分过猪肉嘛。

村子很小,村头打屁,村尾有味,张家长李家短的。王朝虎在城里有工作,在大名鼎鼎的轧钢厂上班,是王家庄好长一段时间的话题。王家庄最新热度就是王朝虎的儿子王大锤,好好工人不当,跑回来当猎人。王大锤分猪肉排在热度榜第二。

队伍的最前面,是大伯和王大壮,他们的任务是挖石头,如果水渠里有石头就弄出来,集中堆在田头,这些石头后面可以修拦水坝,保持水渠以后的水位,每个村里都有一个拦水坝。拦水坝的水平比水渠低一些,多余的水会随着拦水坝流去外村的水渠。

所以,每个村都要蓄水,以保证村里的地有足够的水来灌溉。每当地里要浇水时,就在水渠里摆上龙骨脚踏水车,提水浇地。两人一组,上面搭个棚子,人力脚踏非常辛苦的。

缺水的时候因为抢水,村子和村子之间经常PK。往后二十年都改变不了这种现状。

............

Ps:有水字数的嫌疑,这里解释一下,这章集中交代一下当时农村的现状和背景,真实农村不是很美好。

给大家拜年,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赚更多的钱,身体健康,事业进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4 10:32:39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