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现代后,给大明直播造机甲 第二十三章 你是在说大明不如华夏吗?

从本章开始听

第二十三章你是在说大明不如华夏吗?

带着这一点若有若无的疑惑。

蓝天开车到小胖家门口。

大明那边都快吵翻天了。

财为国之命。

如果让蓝天来形容一句大明的财政状况。

那他只能用糟糕,非常糟糕来形容。

而他一个只读完了高中的高中生都能看出来。

大明朝的衮衮诸公。

真的就没有一个聪明人吗?

他穿越的这几年。

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千万别把古人当傻子。

不过是利益冲突罢了。

历朝的六部,吏部贵,户部富。

独独大明朝的户部,真的没有那么富。

大明的财政上下都是朱元璋一手抓。

蓝天曾不止一次听朱元璋说过国库没钱。

他将琉璃拿出来后。

朱元璋少说赚了几百万两。

财政问题仍没有好转。

可见问题并不在于有多少钱。

本来蓝天来学校是跟个女夫子说话。

言语间还颇为乖巧。

大明的文人都拧起了眉头。

但打脸多了。

就是傻子都该知道不要轻易开口了。

哪怕是黄子澄那种掉书袋子。

都被同僚拉了下去。

但听到华夏每年百分之四的收入。

都用在教育上。

他们也绷不住了。

朝廷一年税粮不过三千万石。

支出却多如牛毛。

若是再挪出去百分之四,也就是120万石。

依照他们皇上那个只节流不开源的性子。

只怕又要从他们的俸禄中克扣了。

他们为官这么多年。

太了解他们这个皇帝的性子了。

其中反对最激烈的。

就是户部尚书赵勉:“陛下,您设立乡学,地方衙门出资兴办,招收地方辖治内的贫苦稚童。”

“地方乡绅在开办私塾的时候,也会为了鼓励本族子弟勤奋而招收外族贫苦子弟。”

“如果真的有意读书的稚童。”

“乡学还不够吗?”

“如果读书好,一步步读上来选为贡生。”

“每个月还能有六斗粮食的补贴。”

“臣以为,我大明兴学之风,已远胜前朝历朝历代!”

“乡学由地方支出,中央财政不用出钱,百姓的负担也更小。”

朱元璋听后,也点点头。

他说的有理。

许多地方衙门,都是采用没收军民告争的田地。

将这片田地的税收用作兴办当地乡学的经费。

之前还拉着杨靖不让他触怒陛下的秦逵却是站了出来反驳道。

“陛下,臣以为赵大人此言差矣。”

“乡学兴办要看当地的财政状况。”

“据臣所知,大明绝大多数府、州、县,只收自幼聪颖的稚童。”

“而自幼聪颖的稚童,往往都出现在家境本就不错的家庭中。”

“他们自幼的教育,让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这样一来,谈何公平,谈何兴办。”

“秦大人此言才是差矣。”

“如果稚童家境本就不好,又不足够聪颖。”

“读乡学也是浪费时间浪费,不如早点下地干活儿给家中挣些嚼用。”

“至于公平更是无稽之谈。”

“人生下来就有三六九等之分。”

“像那华夏一样用法令逼迫稚童读书就是个笑话。”

“赵大人,大器晚成的例子还少吗?”

“华夏那不是逼迫稚童读书,那是在为朝廷储备人才!”

“陛下臣以为应当跟华夏学习,如果九年太长。”

“完全可以根据大明的情况因地制宜。”

“调整为三到五年。”

“这样一来,就算五年以后,读不下去。”

“既没有加重过多的财务负担。”

“百姓也起码是可以认字读报的。”

“也让更多开蒙晚的稚童学习的机会。”

“百分之四太多我们可以减为百分之二百分之一。”

“至少在别的地方稍加节流,这点不至于省不出来。”

“秦大人,你是在说大明不如华夏?”

“要陛下向华夏低头吗!”

“赵大人,你不要偷换概念!”

两人本就都是六部尚书。

伴随着争吵声越走越近。

眼瞧着都要站在一起上手互搏了。

朱元璋坐在上面冷声开口道:“好了。”

“这是朕的朝堂,不是你们家门口的菜市场!”

“此时押后再议。”

一听皇上说出这话。

秦逵心里就带着点丧气和无望。

一个黄册库那么重要的地方。

都能让七个衙门每年的经费结余养活。

而不舍得单独立一笔预算的皇上。

他还能奢望什么呢。

杨靖不动声色的往前走了半步。

将秦逵没收敛好的神色遮挡在身后。

这时屏幕上。

蓝天已经从那个女夫子的办公室出来了。

他出来的时候,正赶上下课铃声响起。

一个个穿着蓝色衣服的小人从教学楼里面出来。

系统将镜头调整到高处。

两个操场没多久就被蓝色小人填满。

小人站成一个个的方块队伍。

然后他们就看到小人们的方格队伍一圈一圈的绕着操场跑了起来。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许是锻炼身体?”有人如是猜测到。

镜头拉近,他们才看到不只是女夫子。

还有不少女学生。

男男女女的混站在一起。

“简直是伤风败俗!”

“怎可如此!怎可如此!”

秦逵这次没有出声。

他冷眼旁观瞧着他们令人作呕的惺惺作态。

到了如今。

什么仙宫。

在座各位,谁看不出来。

这华夏是个远超大明太多的国家。

而他们自诩天朝上国,万国来朝。

跟对方比起来,多有不足。

但他向来不是自怨自艾的性子。

他幼时家境贫寒。

读的就是赵勉所说的乡学。

他自然知道乡学的诸多难出。

都来自于没钱。

地方税务不稳定,还要给应天起运。

稚童们上着有一天没一天的学。

他自幼就明白。

不如人家就去学习人家。

而不是去找各种理由贬低人家,诋毁人家。

往人家身上泼脏水。

可这个道理。

在朝堂上却只能捂住耳朵,闭上眼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8 16:49:30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