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谈 第三十一章 伊斯科鲁里亚事件2

夜谈 大喵喵 恐怖灵异 | 恐怖惊悚 更新时间:2023-06-01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沿着蜿蜒的洞穴继续前进。队员们用手电筒配合着头灯,才勉强将这里的黑暗驱散一部分。陡峭的岩壁、坑洼的地面使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蝙蝠也不时从更加幽暗的洞中飞出,干扰着本就困难重重的考察队。在这种状态下行进了大约五分钟之后,队员们发现随身携带的所有通讯设备和指南针全部失灵了。圣玛丽学院的地质学家认为洞穴里很可能存在大量磁石,它们干扰了通讯和定位设备的正常运行。现在,我们完全丧失了与外界的联系,甚至也无法取得与洞口留守队员的有效联系。之前无数的探险队和考察队用自己血淋淋的经历告诉世人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失去联系是最危险的。如果再加上这里阴暗寒冷的环境和崎岖难行的地面,这种危险会大大增加。随手将一块石头扔向前方,空洞的回声告诉众人,前方还有很深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考察队开始犹豫是否应该继续前进,探索更深处的洞穴内部。有些队员建议撤回,以做更充分的准备。这些人有这样的观点不是因为胆小,而是因为他们缺乏信心。从进入山洞到现在,考察队至少前进了二百米的距离,可是未发现任何人类生活过的痕迹,也没有发现任何高等文明的残留。这让人不禁怀疑,之前那些被偶然发现的铁器是不是果真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是个假象,是个与S国考古及历史研究所合谋的惊世骗局。怀疑会动摇一个人的心智,会减轻信心带给人们的力量。毕竟,大多数人不会愿意为一个可能存在的东西冒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恩师德里曼加德教授坚持继续进行探索,他坚信在这个洞穴的深处必然隐藏着某种超越人类认知的东西。当然,出于安全考虑,老教授也赞同不强行通过某些存在风险的特殊位置,比如岔路。也许是老教授的坚持与信念感染了其他队员,最终双方弥合分歧,达成一致,考察队再行进二百米,但如果还没有发现任何文明遗迹或明显由人工制造的东西,那么就必须全体撤离。

有了明确的目标,考察队继续在幽暗的山洞中前行。随着洞内通道逐渐变窄,空气对流也不断加强,这意味着这个洞穴不是封闭的,一定存在某个出口。在我们前进了大约一百米后。队员们明显感觉到岩壁与地面变得平整许多,这使得徒步变得轻松了。但这种变化还不能成为这里存在文明的证据,因为这完全可能是大自然的杰作。直到一名队员借着手电光看到右侧上方的壁画。队员根据雕刻痕迹和岩石自身的破损情况,初步判断这些壁画应该不是近期完成的。这一发现让整个考察队都兴奋起来,尽管还不能确定这些壁画的确切年代,但它们几乎可以算作是这个洞穴里曾存在过文明的最好证据。来自圣玛丽学院的地质学家甚至推断在若干年前,这里也许并非一个洞穴,其气温湿度也远高于现在。为了能够一睹奇观,我也凑上前仔细端详着这一系列壁画。壁画内容大同小异,都存在一个圆形的浮在空中的东西。在它的周围刻着一些短线条,似乎是在暗示这些圆形物体是可以发光的。在某些壁画里这个东西悬浮在天,四周有跪拜的人。但在部分壁画里这个东西降落在人群中间。从它与人类的对比关系上看,它的直径应该不超过一米。面前这些诡异的壁画加上进洞之前看到的阔叶灌木林,让我恍惚间回到了昨夜的梦境里。此时我不由得开始相信梦的预知能力。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那个向我发动攻击的发着强光的球体会不会出现?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继续观察这些壁画。与梦里情景唯一不同的是岩洞里的最后一幅壁画。漂浮在天的不再是个发光的圆球,而是一个覆盖着羽毛状物质的心形物体,从羽毛内部伸出一个类似于触手的东西,弯曲着指向一个被绑在柱子上的人,这似乎是某种献祭仪式。我猜测这很可能是之前那个发光物的本来面目。由于雕刻清晰度的限制,我们不能判断这个家伙是不是一个生物,如果是,它又是哪种生物。从其周身覆盖羽毛状物质来看它似乎接近鸟类,应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但从壁画上完全看不出它的翅膀、锁骨、喙部、下颌关节等鸟类生物特征,而且,其伸出的触手也着实令人在意,那不像是鸟类生物的肢体。即使考虑到壁画存在夸张的成分,我们很难将其归类。当然也不排除这是远古时期制造出来的某种工具。羽毛是它的装饰物。壁画上展示的是这种工具被抛于空中时的状态,被误以为其在空中悬浮,而触手应该是某种牵引绳索。这些壁画一共十七幅,绵延二十多米。一直延伸到洞穴内第二个开阔地带。相比于之前那个大空间这里显得干燥一些。至少地面上没再发现积水。在这个类似广场的区域里,我们发现了一个铁制的十字状物体,中心有一个直径0.5厘米的圆孔,之前应该有类似棒状的东西穿过这里。再往里走,考察队又接连发现了几个铁制正三角形齿轮。这些东西四散在岩石的缝隙里,若非小心留意很难发现它们。

顺着这个“广场”继续前进约五十米似乎就到了洞穴的最深处,一道石墙矗立在我们面前。这里能听到一些流水的声音,但看不到任何溪流或者水池,想必有暗流经过这里。贴近前方的石缝,能明显感到细微的空气流动所造成的特殊触感。这就意味着在道石墙后方应该还有空间。考察队用鹤嘴镐将石头挖开。一个直径百米左右的开阔空间就展现出来。它呈现出异常规则的圆形,墙壁上没有任何凸起或凹陷,十分光滑还略带一些潮湿的触感。围绕着这个圆形“大厅”周围有十个类似于“石凳”一样的东西,它们呈规则的圆柱体,高约半米,均匀散布在边缘。很明显,这是一个人工制造的特殊空间。“大厅”上方看不到顶也没有光,仿佛通向无尽的黑暗。一个高约一米半的石制正方体矗立在这个“大厅”的正中央,正对着被凿开的石墙。最初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石桌。但事实证明我们都错了。与其说这是个石桌不如说这是个石棺,一个沉重的盖子扣在上面,后方有一个直径约50厘米的圆形破洞,很多碎石散落周围,似乎是有什么东西使用蛮力从里面出来了。打开这个石制正方体,里面空空如也。此时,有队员认为这个正方体对于容纳一个人而言有点太小了。它更像是一个牢笼,束缚、囚禁着某个生物,而现在,它成功“越狱”了。这个大胆又极富有想象力的观点并未引起大家重视。由于石棺被固定在地面上,无法搬走,考察队只收集了一些破口处散落的碎石子。

返程时所有人都更加细心地留意着周遭,尤其是石缝里和岩壁上,每个人都希望能发现更多的东西。但除了一个十厘米长的黑色羽毛,没有再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自圣玛丽学院的生物学家不能判断出它是哪种鸟类的羽毛。它异常柔软,但又非常结实,一般的拉拽根本不能损伤到它。在已知的洞穴生物里也没有哪一种拥有与此相似的羽毛。考虑到该地区反常的动植物分布情况,生物学家们认为不排除存在新物种的可能性。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关注点,这时候的德里曼加德教授把心思放在了另一方面。回程路上,他刻意走在我身边,询问我关于安提基特拉机械的事情。安提基特拉机械是古希腊人为计算天体位置而制造出来的青铜仪器。该机械零部件于1900年在希腊安提基特拉岛附近的安提基特拉沉船里被发现,并由此得名。据考古学界判断该仪器的制造时间约为公元前150至公元前100年之间。而欧洲直到14世纪才有了类似的技术。这在当时也是震惊学术界的大发现。它完全刷新了人们对古人科技的认知。我本以为这是德里曼加德教授在暗示我,这里的发现也会和当年沉船里的发现一样震惊世界。但教授却告诉我,他的用意不仅如此。根据之前已经出土的铁制零部件和今天发现的铁器,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它们都是一个大型复杂机械的一部分。考虑到壁画上那个在天空中悬浮的东西,教授推断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对天文学也有很强的兴趣,根据他们已有的文明水平,他们对天体应该有很深的研究。如此,这些精密的铁制零部件就有可能是某种天文测算仪器的一部分,就像安提基特拉机械一般。教授的这番话,使我想起临行前他对我讲起的古赫莱文明。其中一个重要的谜团就是古赫莱人为什么会在短期内拥有如此高的文明成就。如果说伊斯科鲁里亚地区真的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文明,那么这个谜团似乎就有了答案。正因如此,虽然还未发现强有力的直接证据,但我还是从心底里赞同老师的想法,因为这是一种完全可能假设。就这样我一边思考着教授的话,一边小心翼翼地跟着众人向洞口撤离。

夜里十一点左右,所有的考察队员都安全撤离山洞。第一天的探索非常成功,不仅发现了伊斯科鲁里亚山谷处奇特的生物群,还在洞穴里发现了文明遗迹,这些成果超越了考察队之前的预期。现在,全队十二人都认为这片区域一定还存在着其他未被发现的奇迹。鉴于食物和淡水还比较充足,考察队决定临时改变计划,在野外露营,暂时不返回基站。明天我们一早出发,对伊斯科鲁里亚山北侧和西北侧展开调查。按照地图所示,那里存在一条溪流。如果此地真的存在古老文明,那么水源附近就是一个绝不能被放过的考察点,更何况溪流四周也可能会发现更多让人啧啧称奇的生物群落。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并未下山。而是选择在山腰处露营。对于专业的登山队而言,山腰露营无疑是危险的选择,因为雪崩、山洪随时有可能威胁到人身安全。但考虑到伊斯科鲁里亚山地处亚寒带,山顶、山腰处干燥缺水,附近也没有大量的积雪,在山腰处安营应该不会有来自大自然的危险。我们一边这么盘算着,一边用无线电把更改后的行动计划告知了基站队员,并说明我们最迟也会在明晚回到基站补充给养。

全队分成三个帐篷,呈正三角形布局,我们来自都兰提大学的三个人住在同一顶帐篷内。即使外面寒风凛冽,但一天的劳累也足以使队员们早早进入了梦乡。没有人会想到一个意外即将发生。在凌晨三点左右,我被一阵噪音吵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我依稀看到一个白色的光球悬停在半空。很快除我之外的其他队员也被这个光球吵醒,纷纷走出帐篷观察。在漆黑的夜空里,它的光芒完全盖过了暗淡的月亮和群星。正视它超过三秒就是对眼睛的折磨,其光线强烈得使每个人都不敢长久直视它的存在。但是这种对峙的情况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很快它就好像是有生命一般,朝着一顶帐篷俯冲过来。我敢确定它和我梦境中的那个发光球体一模一样,这个梦里的“灾厄”还是来了,冲到现实中来了。当它开始攻击时,队员惊慌地躲开。仅仅是与那个光球稍一接触,帐篷就燃烧起来,很快发出了刺鼻难闻的气味。所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没有人知道对方是什么,更没人知道该如何去应对它。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它没打算给我们任何思考和逃走的时间和机会。在点燃了一顶帐篷之后。它迅速向人群冲过来。两个躲闪不及的队员被它点燃,惨叫着在地上打滚。同伴把水浇在他们身上,可是火势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反而越烧越旺。被点燃的队员很快就倒地不动,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了。我们没时间对这种残忍的杀戮感到震惊。因为那个光球又展开了进攻,短短几秒,又有四个人被点燃了。我拉住身边的德里曼加德教授转身就跑,可教授坚持从帐篷里把之前发现的铁器、碎石和黑色羽毛拿出来再走。只是动作稍迟一步,教授的帽子就被点燃了。所幸在火势殃及头部之前教授立刻将帽子丢远,才和我一起往山下跑去。和我们一起飞奔下山的还有伊斯法罕教授,他比我们更早行动,现在已经领先我们五十多米的距离了。身后的惨叫不断地刺激着我们,告诉我们危险就在身后。只要稍慢一点自己就有可能被烧成灰烬。此时此刻,距离就是生命线,速度就是安全感。在这个寒冷的凌晨,我突破了自己的奔跑极限,发挥出自己从不敢想象的速度。我只能感受到身边的景物在飞速后退,惨叫声离我越来越远。就这样不知奔跑了多久,我再也无法坚持了,急速的呼吸伴随着剧烈的咳嗽迫使我不得不放慢脚步。我能感受到充斥在鼻腔和口腔里的血腥味。好在此时危险已经离我远去了,天空依旧如黑幕一般,四周也依旧寂静,好像刚才发生的恐怖景象完全都是幻觉一般。但身边同样气喘嘘嘘的两人,用自己的状态告诉我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也许是因为危险被解除,年纪最大的德里曼加德教授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尽管我也异常疲惫,但还是把老师背起和伊斯法罕教授一道向山下走去。凌晨五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山脚处的一个小村落。逃跑时,大家只顾得上逃命,根本顾不得方向,我们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这个村落很小,大约只有五六十户人家。没有路灯,农家房舍在泥土路旁不规则地排列着。我们挨个敲响了几户人家的房门,都没有人应答,好像是个无人村一般。但事实是,没有谁会为一个凌晨五点钟敲门的陌生人开门。这一点我们也很清楚,若非形势所迫,我们也不会在凌晨叨扰别人。最终,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一个大院子的主人为我们开了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8 8:21:11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