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纵奇才,朱雄英 第51章 内务府的构想(求评价票!)

天纵奇才,朱雄英 狐说爸道 军事历史 | 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2022-09-18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一上午将八局全部转了个遍,也确实给他带来了很多的灵感与想法。

本仁殿。

小书房中。

朱雄英此刻正将这些想法与前世的记忆,迅速的整理记录下来。

密密麻麻的写了好几页纸。

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烈酒制备】。

四个字后面还有着两个小字“酒精”用括号括起来了。

然后,便是一段让外人看不懂的图文。

“原料:酒。

目的:提纯乙醇。

设备:一个细口的瓶子,细长的竹子(导管),套管,加热装置,生石灰(石灰石代替亦可)。

过程:加热酒蒸发乙醇,将乙醇的蒸汽冷凝为液体的,制作一个套管,里面灌满冷水。

将瓶子和竹子连接起来,泥巴密封。

水浴加热,用容器将蒸馏出的乙醇收集。(蒸馏,加热蒸发和冷凝收集。)

注:一次蒸馏不行,需要多次蒸馏。大概2~3次,得到95%的酒精。

纯乙醇须进一步除水。

将石灰石加入95%的酒精,然后过滤。

注意:乙醇要远离火源!”

相应的还配着这一过程的示意图,清楚明了。

要知道,现在大明朝的白酒酒精度大致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八左右,但在这已经算浓度很高的酒类了。

若是朱雄英将高达五六十度的烈酒酿造出来,那钱财便如流水滚滚而来。

只不过,现在老朱为了粮食所颁布的禁酒令还没有撤销,这个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接着后面,还有——【白砂糖的制备】。

“提炼白糖的简易方法——黄泥水淋糖法

1,将成熟的甘蔗榨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然后等待凝结成黑砂糖。

2,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漏斗中留下白霜,这就是最早的白糖。

…………”

虽然,此法得到的白砂糖和现代的没法比,但是颜值和味道足以吊打现在所有的糖类。

其实这个方法在唐高宗李治年间就被人无意间发现,只是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才被广泛应用。

也就是说现在有着一小部分的人已经知道了这种制糖方法,可还没流传开来。

至少朱雄英在皇宫没见到。

没有普及,那他就可以抢先一步占领市场,而且不仅仅是白糖本身,还可以考虑考虑生产一些糖块、水果糖之类的东西。

后面还有着,肥皂(香皂)、花露水(香水)、大棚技术、玻璃、水泥、高炉炼钢技术、燧发枪、米尼步枪……

这些东西都是他前世记忆的,有些技术的制备工艺他也不太清楚,只是把自己了解到的全部记录了下来。

毕竟他也不是相关专业的人。

他只是为这些发明创造指明方向,具体的操作实施和生产都需要匠人们来完成。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会用人和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

具体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帮你完成,永远不要小看群众的智慧。

朱雄英其实就是这么想的,这些东西要让他一个个的抓着,那他也就不用干别的了。

既然他现在掌控了八局,那就要学会利用资源,学会利用人才。

而他只需要在这之前建立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即可。

想到这,朱雄英心中有了计划。

将这些纸张全部收好,重新拿出一张白纸,开始构思。

他一开始其实是想到清朝的内务府。

清朝吸取明朝阉宦干政的历史教训。

不过他引以为鉴的方法,是把明朝阉宦该办的事都交给内务府去办了。

明朝公公们自称“皇帝之内官”,清朝内务府包衣也是“奉天子之家事”。

从字面上看并无不同。

但是不能就此把内务府直接理解成明朝宦官机构的替代品,这些只是内务府职能和内务府包衣身份定位的一部分。

清朝内务府的组成结构、人事安排和收支用度上有着很不一样的特色。

这方面体现的特色就集中在“权”和“钱”俩字上。

首先,内务府管理的是皇帝的私产,又称内帑。

明清两代的皇帝在怎么使用内帑,如何花钱挣钱的态度也颇为迥异。

明朝皇帝,尤其是嘉靖和万历,堪称出了名的铁公鸡。

《明神宗实录》记载着这么一件事:

明军在萨尔浒战役中惨败,辽东局势急剧恶化,亟需钱粮饷银,大臣们多次奏请万历皇帝拨出内帑,后者就是无动于衷,

性格刚直的辽东巡按张铨实在看不下去,拟了一道措辞非常尖刻的奏本,

“……陛下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之地,与瓦砾粪土何异?发帑之请,叫阍不应;加派之议,朝奏夕可!”

相比之下,清朝皇帝显得特别大方,经常动用内帑赏赐满汉功臣勋戚,接济八旗人丁,为来京值年班的各盟旗蒙古王公和喇嘛们修驿馆,资助蒙古地区修建喇嘛寺,给王公和活佛拨恩赏银,在每逢年节时还给下属特意拨出过节犒赏银。

清朝皇帝能这么痛快地往外掏钱,

前提是他先得有钱,

要想有钱就要挣钱,

说起这挣钱的本事,又把明朝皇帝甩开一大截子。

在为内帑挣钱方面,清朝皇帝也是既有和明朝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独创。

圈占皇庄,从盐税、关税中提成,这些都是明朝皇帝采用过的手段。

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收入,只占清朝内务府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明朝直接从农民田赋当众抽取一部分税收银归入内帑,这种方式清朝更是根本不采用。

清朝内务府最大的收入来源有两项。

第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对边疆地区的优质特产资源加以垄断,通过内务府专卖制度获取厚利。

广储司是内务府辖下专门负责收纳边疆物产的部门,在康熙中后期的年收入维持在五十多万两银子。

主要营收来自清朝起家之地盛产的参貂香珠茸和蒙古地区出产的畜产毛皮。

大清帝国在十八世纪前半叶致力于开疆扩土,得益于清军对准噶尔、西藏和回疆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

广储司的物产单册里又陆续增加了阿尔泰金砂、和田玉石,俄罗斯输入的高级毛裘、中亚诸藩进贡的织毯、南洋列国进贡的象牙犀角……到乾隆晚年,营收已超过两百六十万两银子。

这里面最显著的还是人参。

不断萎缩的野生人参资源无法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乾隆晚年,已经采用人工培育方法,用秧种应付贡参定额。

即便如此,上等人参在道光元年还是达到了每斤6500两银子的高价。

这等骇人天价,就算富贵人家也承受不起,

明朝末年还能轻轻松松论斤买参的江南殷实大户,到了康乾盛世也只能以两、钱称重,微量购入了。

第二就是直接从事商业投资,让钱生钱。

两淮盐业和贩铜是康熙年间公认的赚钱买卖,

经过康熙授意许可,内务府提出银子,“借拨”给盐商,规定好年限和利息,盐商依照约定分年偿还或到期后一次性偿清。

他们不仅要归还本息,还要从赚取的利润里划出一部分作为盈余银,以“报效”的名义上缴内务府,表示对皇恩的答谢。

这种交易尽管表面上打着一借一还的幌子,本质就是投资经商。

有清一代,贩盐、当铺、钱庄、古玩……凡是社会上收益丰厚,又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具备高投入高回报特征的行业,清廷不仅通过内务府积极参与,还鼓动八旗军民以俸银一起参股,从中赚钱生息,正好可以解决八旗生计问题,又能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大明皇帝老朱是农民出身,对商品经济的意识很懵懂;

清朝皇帝是在辽东马市上做边贸起家的,在这方面就表现的特别灵活机动。

“有些生意,未必是有钱就能做的;有些人没钱,照样有人找他们做生意;用钱就能买到的东西,才是最便宜的……”

和大明一样,清朝官场也不允许在职官员经商,但内务府包衣除外。

他们都是有品级的内廷官。

既然是天子家臣,就有为皇帝内帑创收的责任。

内务府包衣因为是天子家臣,与皇帝的接触更为密切,成了“比满人还象满人,比满人还受满人皇帝重用”的特殊阶层。

其实,以上种种说到底,就是朝廷以特权和垄断换取大量钱财。

朱雄英的打算就是,以八局为基础,用皇家特权,和那些垄断的发明创造来进行商业贸易,赚取钱财。

对标清朝的内务府,服务皇家的八局和他皇孙的身份就是特权,那些发明创造的产品独一无二,只要保住配方或者制作工艺不外泄,那就是垄断。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6 13:22:42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