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浮尘 二.童年

生如浮尘 qiujinghongying 轻小 | 日常 更新时间:2017-02-20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因为成绩好,自然也就是班里的班干部,班首脑这一职务小秋也一连任职五年,督促同学们学习,维持班里的学习秩序,给同学们安排座位,收发作业,检查班里的卫生,调解同学间的矛盾,班主任不在时,她就是班里的重心,这只是在班级内,在课外和校外小秋和别的女孩子一样该玩就玩,该闹就闹。小秋小学时期的学习成绩这么好,当然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她好奇心重的结果。上课的时候她是很认真听讲的,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她是非常认真地完成的,作业本干净整洁,一本用完还象新的一样。

她不仅学好课本知识,在课外还逮住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当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的农村,也没有那些后来社会上流行的夹杂暴力和黄色段落的言情小说,这样的书当时的出版社也不会出版,主要是些国内外的革命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风俗民情、历史演义小说。好奇心重导致了她爱听奶奶讲故事,爱听讲故事又导致了她爱看与所听故事有关的书,所看的书又激发了她涉猎别的书的好奇心。当初小乖妮读书只是猎奇性地单纯追求故事情节,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遇到枯燥无味的段落也跳过去,读书时只操心书中人物的命运和人物的悲欢离合,什么文采啊、写作手法啊、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啊等等这些小秋都不曾留心,小学阶段的她还没有留心这些的意识,那时的读书可以说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过一本书读完,书中大致意思还是能明白的,全书串联一下,也就意会了当时还不知道读音的字和词,对那些艰深晦涩的句子也有些朦胧模糊的理解,那时好多课本上还没学过的字小秋都会写,也能明白意思,还能以此组词造句,小学阶段的语文主要也就是学习汉语拼音、识字、组词、造句、甄别错别字,再写写浅显的作文——在小秋看来写作文也就是在纸上说话,很简单的事。以小秋的阅读量应付这些自然是绰绰有余,每次语文考试都能拿第一也就理所当然。小秋因阅读而导致理解能力的提高当然对学数学也是很有助益的,所以呢,小秋的数学成绩也很不错,也是年级里的第一。小秋的太爷、爷爷、父亲都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虽然小秋父亲有点文化,算盘打得也很好,还做过队里的会计,但毕竟只读过高小,这样三代贫民的家庭哪会有大量藏书供小秋来读?好在小秋上面还有一个大小秋一岁的哥哥,他也爱看书,搜集了好多连环画,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等大块头的书,这些书也就成了小秋阅读的来源之一。

小秋哥哥在读完三年级后就转学去了几十里外的县城读书,寄宿在小姑妈家,一两个星期回家来一次,小秋父亲望子成龙再加上小秋哥哥又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就让他去县城读书以期得到更好的教育,哥哥的离开也没有掐断小秋从哥哥处读书的来源,因为每当哥哥从县城回来都会带回来一些书,其中还有《武林》一类的讲述武术的书籍,年少的哥哥正在迷恋武术,经常照着书上所说瞎比划,小秋呢,对这样的书也翻看,当然她看的主要是武林逸事和后面连载的武侠小说,就是从这里小秋读到了平生第一部新武侠小说——香港作家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小秋的另外的阅读来源就是向别人借书,只要是被她看到了的书就想办法借到手,借到手后就赶快废寝忘食地看,别人家里也许只是准备拿去擦屁股的旧书旧报,在小秋眼里都是宝贝,借得来就借,借不来就赶快站在那儿翻看一点,去别人家玩别人家墙壁上张贴的年画也是小秋研读的对象,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柳毅和小龙女、宝玉黛玉等等故事的最初信息就是从墙壁上张贴的年画中得来的。小秋当时对书的态度可以说是痴迷的,好在她是居住在安静的乡下,年龄又小没人太留心她,否则必定得到书呆子这一贬损的称谓。

那时哥哥的书也不是尽由着小秋想读就读的,哥哥心情好时小秋拿他的书看他就当没看见,心情不好时就不让小秋看,再者还要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看到她看所谓的“闲书”也是要训斥的,所以小秋看书好多时候都是偷偷摸摸的。

星期天或是假期在家里时,大人们在闲聊天,小秋往往就背后拿本偷来的哥哥的书进厕所了,一边蹲在那儿解手一边看书,半天都不出来,一个夏天小秋头上长了一个脓包,父亲还把它归罪为小秋躲在厕所里看书蝇子所叮所致,后来小秋也养成了一个毛病:如厕时手里爱拿点带字的东西玩味,或书或报,否则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一为书是借来或偷来的,二为书中情节所吸引,小秋读书常常是一口气读完,不读完就觉得丢魂失魄、心神不宁,所以一旦有未看过的书在手,小秋就会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看,昏黄的柴油灯下,光线不佳的被窝里,苍茫的暮色里,正午的阳光下,吃饭的饭桌上,行走的路途中,颠簸的自行车后座上,都曾有小秋低头读书的身影,让小秋年长后对老天暗怀感激的是,如此不规则不科学的阅读并没有毁坏小秋的视力让她变成近视眼,她双眼的视力一直不低于一点五,小秋有时细想其中道理以为这大概与自己阅读时的心情有关,小秋阅读时看到的绝对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场以日月为映照的人生大舞台,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有形象有感情,随着阅读的进行,书中人物就在小秋眼前展开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精彩表演,小秋呢也就心醉其中,神游物外,浑然忘我,没有人知道小秋因看书而被感染得流过多少次泪,也没有人知道小秋因看书而被逗得咯吱而乐的次数是多少,连小秋自己也不知道,小秋只知道有时看到某些文字时心里就没来由地一酸,眼泪就扑簌簌地掉下来了,看到幽默喜庆的地儿也会展颜一笑。小秋在得到一本书时,赶紧如饥似渴地把它读完,在阅读过程中好象进入了另一种人生,可是在读完整书后却又有一种刚刚大梦醒来的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寥和空虚,可这并没有阻碍小秋继续阅读,没有减弱小秋阅读的热情,在以后的人生中当小秋一遇到大的烦恼和压力时就想找一本想看爱读的书一头钻进去,抛开凡事俗务,让精神暂时放松一会儿。

由于小秋看书时的急迫性,常常把那些闲书带到课堂上,趁老师不注意时看上几页,有一次,小秋在语文课堂上正沉浸在曹操败走华容道跪在关羽面前哭求关羽询私情放过他这一紧张章节时,书上却突然多出了一只手,抬头一看,吓得小秋一激凌:语文老师也就是班主任正表情严肃地站在面前,他看了表情紧张的小秋一眼也没说什么,把那本三国演义拿走放在了讲台一角,接着讲课,但在临下课走下讲台时对小秋说道:“来一下办公室。”,小秋只好心情忐忑地来到办公室,垂着头听老师的教训,这位老师的训话内容大致意思是:你上课时间看课外书籍你知错吗?你小小年纪看这种书干啥?没听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嘛!后来小秋心里就一直犯疑惑:为什么老人就不可以看三国呢,为什么少年就不可以看水浒呢?多年后小秋才明白:老人已是垂暮夕阳,夕阳再红也是要即将落山的,三国能看得人雄心勃发,这对已没有了精气神的老人来说只会徒增伤感,少年呢,正值心理叛逆期,怕模仿水浒中英雄人物学造反。

因为突击式地看闲书,小秋也没少挨父母的责骂,他们觉得那些书既然在乡下被称为闲书,也就是闲得没事干的人才去看的无聊的书,你一个小学生不好好地看课本看那些闲书能有啥用?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些书中有些竟是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他们也不明白小孩子上学特别是学语文就是为了日后能有能力也写出些闲书,当然这些道理小秋当时也不懂,她只是为了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追求阅读的快感,为了打发现实生活中的无聊光阴而读书的,当时没人向她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在当时农村大人们的眼里,上学读课本是应该的,为了考大学,读闲书是不应该的,因为读闲书没用。

哥哥还曾从县城里带回家过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书里有对作者的介绍,有对诗句的注解,还有精美的插图,小秋也拿这些书当作小说来看,了解了解那些作者的生平,小秋很久以后还记得有一本是淡绿色封皮,上面是寒江独钓图,另一本是棕绿色的封皮,上面是一枝疏枝横斜的腊梅。品味品味那些诗句的意思,欣赏欣赏诗下的插图,慵懒而散漫的时光就打发过去了,也许是小秋的记忆力很好,也许是小秋的理解力超强,这三百首唐诗她后来竟然都会背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这些诗所描写的意境也领会得越来越深,有时由于情境的刺激,小秋对原来理解模糊的某句诗会有瞬间醍醐灌顶似的顿悟,渐渐地,这些美妙的诗句竟融入了小秋的血液里,在日常生活中,当对了景时那些诗句竟然会自动地跳入脑海来描绘眼前的景、情、境,在后来的漫长人生旅程里,当小秋心头每有郁结而又无处排遣时就会调动古人诗句里词汇来发泄,写在纸上不也是诗嘛,当然这诗只是小秋自娱自乐的产物,等烦恼过去小秋对自己的大作就一笑而丢弃了,自认为那只是胡诌,绝不是真正的诗。从这两本书里小秋记住了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知道唐朝大诗人不仅有妇孺皆知的大李杜,还有中兴唐诗的才华横溢的小李杜;从这两本书里小秋还知道了诗有田园诗和边塞诗,还有咏物诗、咏史诗、抒情诗、托物言志诗。这两本书给了小秋诗歌方面的启蒙,让其受益永生。

哥哥还曾往家带过一本宋词,小秋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完了。小秋觉得,有些词作用词隐晦,不好理解,有些词读起来却觉得很优美,浅显易懂上,诗比词强,艺术美上,有些词又比诗强,所以小秋就记住了那些读起来感觉很美很有味的词,而那些艰涩难懂而又觉得无味的小秋读过一遍就没兴趣再品读了。从这本宋词里小秋知道了词还有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苏轼和柳永。小秋打心眼里感谢哥哥,感谢哥哥往家带回这些书,这些书充实了小秋的心灵,开阔了小秋的视野,伴小秋打发了无数寂寞无聊的时间。

读闲书竟也激发了小秋的一个愿望:长大后当作家。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愿望,并不是因为作家职业的高尚,也不是作家职业有高收入,也不是因为当作家能名声远扬,她仅仅是因为作家这一职业的自由而萌发这一愿望的:凭自己的能力而写,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也受不着别人的管束,这多好啊!当时小秋天真地以为作家就是坐在自己家里自由自在地写写划划,然后坐等收稿费,很简单地就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这一从不曾对人讲过的愿望从小学时代就潜伏在了小秋的心中,使她走上社会几十年后也没远离了书本。在她的潜意识中,总有一天要写出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才不枉活了这一生,才对得起自己多年的阅读,她以后才知道,写出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阅读,还需要丰富的阅历、创作的激情和超凡的天才。

由于每次都能考个好成绩,再加上小秋温柔认真谨慎的性格,红领巾和奖状自是少不了她的,期中和期末她都能乐滋滋地拿张奖状回去,当然还有别的奖励品,比如笔记本啊,钢笔啊什么的,要是哥哥没得到小秋就慷慨地把自己的奖品送给哥哥。小秋父亲把她和哥哥的奖状都粘贴在堂屋的墙壁,年年都有新的加入进去,占了大半壁墙,父母看着这些奖状心里头当然也是高兴的,这最起码说明自家的孩子并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由于善于考试,小秋经常被抽出来代表本校本年级的学生去和别校的学生在考场上厮杀,所幸的是往往胜多输少,事后又有丰厚的奖励,所以小秋也很乐意于此,甚至是乐此不疲。每次她都是乐滋滋地进考场的,这就象最优秀的拳师进入拳击场一样,心里想的只是向世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技艺,而并不必担心自己会被击败一样。

那时有时是一班抽出一个代表和别班抽出的代表去指定的地点竞赛,有时是各班抽出三五个代表去指定的地点竞赛,指定的竞赛地点大多次在别的学校里,都不在本村,有时在教室里,有时在操场上,由各校教师轮流监视,遇上同校同班的同学排在一起时难免扔个写上答案的纸条,先如特务作案时东张西望,趁监考老师不备就随手一扔,也别有一番刺激。因为经常和别的学校的优秀生在考场上会战,小秋竟提前认识了几个后来的初中同学。而在每次和代表们从学校出发时都有种去赶集上店凑热闹的兴奋,而在交上试卷从别校回来时又有种别样的轻松,一路上和同学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就回来了。有一次暑期考试,那天天上是下着雨的,学生们也都带着伞,在考完回来时小秋竟和几个同学到路过的田里去挖人家的花生,打着伞坐在自己搬去考试的小矮凳上,在雨声中的乡间小路上围坐在一起野餐,留下一地花生壳,嘴里是刚挖出来的清香花生籽,耳里是雨打伞顶的嘭嘭声,面前是同窗好友,远处是大雨朦罩下的苍翠田野,这种“顽童归来挖花生,雨打伞顶响嘭嘭。不惧斜风吹湿衣,但乐分得一大捧。”的美好纯真的画面让小秋终生难忘,那种诗意的境界让成年后的小秋莫名的感动,这样的情境也只会出现在童年啊,童年,如梦如幻如诗如歌如画的童年啊!

考场上的得意使小秋在校内也很得意,一得意也就难免比别人敢说话敢做事点,可这竟又被学校的老师们认为是大胆有才,于是又一项挑战性的任务落在了小秋身上:去镇上参加郎诵比赛!而且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名额,那时小秋正在读三年级,四、五年级的男孩子都没有被挑中,小秋当时的心情是又兴奋又紧张的,兴奋的是自己竟被挑中了,紧张的是这样的比赛是头一次参加,心里没底,又没有同学们的陪伴,没个助威的,到时要面对全场人睽睽的目光,这和低头写答卷毕竟是不一样的,学校派去带队的偏偏又是位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高年级的数学老师——陈老师,小秋基本没和他有过什么接触。

得到通知的第二天早上,小秋匆匆忙忙地吃了点早饭,就跑去南边大路上和那位老师会合,跑出家门时就听见唢呐震天,又看到村上人们都往后边巧巧奶奶家走,原来这天是巧巧的二姑姑出嫁的日子。小秋强压下心头的好奇,赶紧去和老师会合。

到了南边大路上就见那位老师已经扶着自行车在那儿等她了,坐上老师自行车的后座,老师就载着她直奔和老师会合。到了南边大路上就见那位老师已经扶着自行车在那儿等她了,坐上老师自行车的后座,老师就载着她直奔镇上而去。

到了镇教研室大院,只见许多别校的师生已在那儿等候开赛了,因为这次比赛名额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所以院内师生数量相当,都是一位老师带一位学生来的。稍等了一会,室内走出几个人,想来是镇上主持这次比赛的领导,接着又抬出来两张桌子并排放在一起,等桌子后面坐上主持人后,比赛也就开始了,先讲比赛规则,这规则就是自己从课本中找一篇文章出来给大家朗诵一遍,再自己找一篇文章或是诗歌给大家背一下,朗诵时必须得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感情丰富,不得有错别字,背诵相同,主持人念到哪个学校的名字哪个学校的学生就站出来表演。所幸的是前几名所念的都是别校的名字,这让小秋有机会镇静情绪,也有机会观摩别人的表演以便等自己上前时好比芦葫画瓢。

前面这几个表演者中有两个让小秋记忆深刻,一个是女孩,小秋之所以对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她竟然也叫春霞,和小秋学名相同,至于她朗诵和背诵的是什么和表现怎样小秋事后倒记不清了,一个是男孩,他朗诵的是《少年闰土》,真的是达到了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感情丰富的标准,至于有没有错别字小秋倒没搞清,而且这个男生朗诵时使用的还是相当标准的普通话,多年后小秋一想起那次的比赛,那个男孩声情并茂的朗诵还会在耳边响起:“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小秋当时很是佩服这个男生的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朗诵的又那么好,声音就象收音机里播放出来的那样悦耳动听,不过由此小秋也明白了,这次比赛自己是胜不了的,因为自己是不会用普通话朗诵的。

当念到小秋学校的名字时,小秋连忙走上前,也学着前面几位学生的样子先鞠躬,再报自己所要朗诵和背诵的课文,分别是《八角楼上的灯光》和《江上渔者》,当时小秋心里慌慌地想,我不会用普通话来读,只好声音响亮点,读得流畅点了,她稳了一下心神,就亮开嗓门读了起来,为了证明自己阅读的能力,小秋还稍稍加快了一点语速,朗读完《八角楼上的灯光》,又合上课本背古诗,背诗的时候小秋的眼睛是看着远方的,因为远方无人,而近处却都是眼睛在盯着她呢。诗一背完,小秋就赶紧走到一边去,胸口却还在因紧张而呯呯乱跳。小秋站在人群中继续看接下来的比赛,下面的朗诵中有的学生很大方,朗诵得也比较好,有的学生比小秋还紧张,只顾紧张呢,朗诵效果肯定是好不了了。朗诵比赛结束后小秋就又坐那位陈老师的自行车回家了,小秋转眼就把这事儿忘了,也没想到得奖会有自己的份,但三天之后,老师就把从镇上领回来的奖状和奖品给了她,一个胶皮笔记本,一枝英雄牌钢笔,得了第五名。后来小秋每想及此事就感到可笑,就自己当时那朗诵水平竟能得奖!真真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4/25 20:47:22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