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被抓冲喜,我成了曹家赘婿 三国脉络

从本章开始听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代汉,开启三国时代。公元280年,司马炎西晋代魏后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华夏大地重归一统。这期间的一甲子,再加上东汉末年的36年是为《三国演义》全书的时间跨度。

近百年的时间,发生了许多事,历经了几个朝代,囊括了几代人。但如放在整个华夏文明的脉络里,可圈可点的地方也就成了正午投射的影子。

在千年华夏文明里面,我们先以文脉投石问路。如果把天朝文脉用人物、作品来顺延我想是这样的:《诗经》;庄孟老孔;屈原《离骚》;司马迁《史记》;曹操、阮籍嵇康;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煜;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王阳明;曹雪芹。从周春秋战国汉三国晋唐宋元明清如述。这里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小说又以四大名著为代表,我凭个人情感喜好将这四著排了个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当之无愧是古代小说之最,且后三者与它的差距也不只一两点,而关于潇湘馆的梦我已做过了,便不赘述。那么跨越一个层次,接下来就是《三国演义》了,一部由距今六百多年的巨匠,在那个时代写的风干了一千多年的故事。然后从明代再回到文脉,我们又看到了曹操、阮籍和嵇康。

那么,一切缘由何在!过了日照当头,我们随着艳阳西落,来看看三国的影子丝丝拉长,三国的脉络条条梳理。

关于三国的脉络,我且把心得分成两个方面。

归属,包含一种从属关系,趋向于顺应自然,好像我本就是在这儿的,生而为斯,行而为此。

首先是政治归属,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好,时势造英雄亦可。刘备走出了桃园结义,剿灭黄巾贼,凭着这点功劳谋求个一官半职吧,然而乱世容不下安逸。从参军到投奔公孙瓒,再对抗袁绍,领徐州,被曹操表为豫州牧,投刘表,取荆州,领益州牧,据汉中之后蜀盛,之后不想却失了荆州,以致白帝城托孤终了。但命运最终还是把刘备推到了三国政治的风尖浪口。这里有着封建社会的历来传统“家天下”,汉就是姓刘的,那么刘备也便因为一个姓氏,坐拥了一会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的一个归属原因便是“人心”,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却不爱读书,只喜弄狗骑马,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自小养成的性格优点,使天下豪杰智士归心,共助大业。放在现代,前者就是一种是机遇,后者是人格魅力,机遇与能力相遇,又何愁事业无成。

再者就是文学归属:他一心想做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这个人就是曹操。

曹操的军事权谋形象在天朝民间早就凝固,却缺少他在文学中的身份。然而,当大家知道,那些早已成为天朝熟语的诗句居然都出自他的手笔,常常会大吃一惊。哪些熟语?例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还有那些描写乱世景象的著名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里不谈政治,不论军事,只说文学,在漫长的历史上,还有哪几个文学家,能让自己的文句变成千年通用?可能举得出三四个,不多,而且渗入程度似乎也不如他广泛。所以曹操作为三国脉络中的文学归属者当仁不让。要在文学上取得造诣非比其他,历代文人墨客,流传佳话者也就那么几个,大概这就是天的选择了。

战争年代必然少不了的就是武将了,那么武德归属我认为只能是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谁的武艺是第一,一直是个极有争议的话题,有的说是吕布、有的说是赵云、有的说是马超、有的说是关羽、还有人说是许褚……我选关羽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除了武艺,德亦不可缺。

可以说关羽是成于义,死于义。曹操擒获关羽时,以厚礼相待,任命其为偏将军。当曹操知道关羽终要离去,也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只是关羽尽封了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还是回到刘备身边。在这过程中,曹操左右欲追杀,也就有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之后的交战中,曹操兵败,关羽本可改写历史,但他在这关键时刻,在一个“义”字头上,坚守,放走了曹操。

蜀初,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军事上的最高峰,却在败走麦城后,因昔日不降曹之义名而遇害,终五十八岁。

武谁人能出其右,德又何须多言。关羽的归属在于武德,也在于男儿正气,只是留存到现在的太少了。

何谓成就,成就是一种出于主观的谋取,主动出击,追求理想,以一种势不可挡、舍我其谁的姿态去占领某个领域。

在政治成就上我认为是司马懿。既然出于主观,那么作为曹操的重臣,便具有了条件,他有向上的空间。司马懿作为魏国的杰出人物,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可以说是走了一条曹操的老路,只是各自的后人所取得的成就不同罢了。且有诗为证“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又曰:昔日曹瞒相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曹氏取代了汉室,司马氏又篡夺了曹姓江山。作为天下的最终归属,司马懿实在是走在了政治成就的尖端。这一类人功高盖主,因处乱世君王又不得不倚重他们,大权在握是一种趋势。也因为是老臣,忠君思想不可谓无,对于“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有的是只手遮天。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年轻者大多先需在前人的荫蔽下茁壮,待到能力足够,也就可另辟一番天地了。

终于要谈到这个人了,诸葛亮。我想这个人的形象在大众心目中无疑是智慧的凝聚点,带兵打仗,运筹帷幄,无往不利。我今天要说的诸葛亮是在六次北伐皆失败后,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历史给他冠上了政治家、军事家的头衔再有才是散文家,其感人散文《出师表》,训示文《诫子书》,就这么轻轻的几个字,沉重的击打在了我们心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刘备登门三次,诸葛亮两呈出师表,我们却用了千年来解读和怀念。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诸葛瞻看完后它又吸引了后世折射而来的集体目光,清澈而明丽。如果作为一个散文家诸葛亮的著作或许不多,但他却是把文学用到了平时的谈吐分析中。《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历史证明了诸葛亮的战略远见,后世则肯定了他的文学韬养。在取得一定成就时不露锋芒,我想这就是诸葛亮留给后世“淡泊宁静”的思考了。

得孔明之法者姜维: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姜维在这里取得了武德成就。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进行了八次北伐,是继关羽,黄忠之后,蜀汉第三个临阵斩将的勇将!单从这点上,姜维的武艺也不用多言。另外既然是得孔明之法,姜维除了武力,也是一名谋士。在三国的后期,昔日的五虎将早已沉寂,卧龙雏凤只留英姿,可以说是姜维撑起了刘禅的天下。

可就算是忠勇之臣也不抵庸君一朝丧。刘禅投降了,姜维还在剑阁抗敌。国亡,姜维依旧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设计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自刎而死。

英雄都有一个归属,姜维选择了最壮烈的一种,成就了自身的德艺。就像当我们不得赏识时,能选择的会增多,但那都是无奈的,也只好从这无奈里做出最佳选择了。

我只是粗浅的这么一看,粗浅的这么一分,三国毕竟太遥远,只能从书中去摸摸看,又那么棱角分明,余温尚暖,故汇思成文。至于其他忠义勇将,奸臣佞贼,不胜枚举,就此打住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5 10:16:10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