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风云录 第 十二 回 围柴壁遇难汾水河

南北风云录 川南居士 军事历史 | 历史传记 更新时间:2021-05-07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第十二回围柴壁遇难汾水河谋朝政受禅改楚朝

上回说到后秦五百骁勇军士乘魏主不备,突然杀出。众军士皆身手不凡,各怀绝技,各手持弓弩,百发百中,又善使飞刀,只听得“嗖嗖嗖”从手中飞出,魏军还未与后秦军士交锋,皆倒于马下。然而尽管后秦军士各怀绝技,魏军两千人马瞬间将其包围,只见长孙肥更是一位武艺绝伦之上将,手中一把钢刀如旅风一般,纵身跃马,手起刀落,后秦二百骁勇军士见此不能取胜,片刻只剩数十人,拨马逃去,长孙肥大喊一声,拍马紧追,将剩余三十名骁勇军士全部擒获。与此同时,后秦哨探报与姚平,姚平立即率领三千余轻骑赶来救援。

魏主拓跋珪见后秦兵马杀来,立即命长孙肥率一万人马出击,长孙肥手持铡刀,率一万精骑如潮水一般掩杀过来,姚平一看,魏军果然厉害,知道不能取胜,立即拨马退回柴壁,魏主命长孙肥将柴壁城四面围困,再作攻城准备。

姚平知道形势危急,立即派人入京长安,报于后秦主姚兴,说明城内危在旦夕,魏国兵马精锐,难以取胜,希望速派大军救援。后秦主见姚平书信,不禁大吃一惊,没料到魏军竟然如此神速,立即率十万人马亲自赶往柴壁救援姚平,准备占领居柴壁附近之军事要地天渡,并准备先把粮草运进柴壁城内。

当时柴壁城在汾河东岸,天渡在汾河西岸,而天渡正由于汾河地势险要而得名。所以后秦主命全军将士不分昼夜抢占天渡。

魏主拓跋珪与众将商议如何攻破柴壁城。博士李先献计,说:“陛下,居臣观之,秦主姚兴不识兵法,兵法曰:‘高者为敌所栖,深者为敌所囚’,此为用兵大忌,如今秦军正犯于此,必为我擒之,乘姚兴尚未率大军到此,先派一支奇兵抢占天渡,天渡乃军事险要之地,若天渡为我所取,柴壁不战则破矣。”

魏主拓跋珪听从李先之计,顿时大喜,立即命长孙肥率轻骑抢占天渡,又增派二万人马把柴壁四面围住,不使城内一人一马出城,魏主亲率大军迎击后秦军。这时广武将军安同从外面赶来,对魏主说:“近来据熟悉地势之将士说,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里,只有一条小路,还不直接相通,如果姚兴率大军决不敢从此地赶来,必然从汾西临柴壁,若如此秦军很快赶到,围城之军难以迅速破柴壁,同时阻击秦军也更加困难,不易取胜。不如在汾河架一座浮桥,将我兵马渡过汾河以西,直接阻击秦军,同时加紧围困柴壁,分兵两路,同时对秦军发起攻击,既使姚兴率大军赶来也无计可施。”魏主立即采取安同建议,连夜在汾河架起浮桥,魏军迅速渡过汾河。

却说后秦主姚兴得知柴檗万分危急,心急如焚,率领大军昼夜兼程,马不停蹄,一路向柴壁赶来。军至蒲坂,有哨探屡向后秦主报来,后秦主知道魏军兵马精壮,一时不知如何用兵才能取胜,尚未立即出兵,在蒲坂稍停两天,却有哨探报来,魏军三万兵马已经过蒙坑,进至蒙坑以南,后秦主大惊,知道取天渡已不可能,立即派遣人马抵御魏军,两军相遇,秦军被魏军大败,斩首一千余级。后秦主只好命全军后退四十里,姚平在柴壁城内更是不敢出城。

魏主拓跋珪命各路兵马将四面险要紧紧戍守,又以重兵扼守所有交通要道,又断绝城内水源,使汾西秦兵不得接近柴壁,后秦主在汾西见魏军严守柴壁,无可奈何,只好在汾西凭险而守,一时无计搭救姚平。此时有秦将士设谋,可以在汾水上游用柏树木柴束在一起,燃烧起火焰,顺流而下,烧毁魏军浮桥,后秦主只好用此计。可是柏木柴燃烧起顺流而下,尚未至浮桥时,早被魏军用长钩至魏军岸边。

时值冬十月,柴壁城内粮竭矢尽,姚平在城内心急如焚,与众将商议:“我等不能在城内坐以待毙,只有冒死突出重围。”可是只靠城内人马不能杀出重围,于是在城内立起十丈高塔,向后秦主进行联络,后秦主见此也立起十丈高塔。姚平终于与后秦主取得联系,众将士精神振奋,士气高昂,重新整顿人马,激励三军拼死冲出重围,约定三更时分一同向魏军较薄弱之西南方向突围。

后秦主得知姚平在城内正准备突围,立即命全军列阵于汾河西岸,准备接应。当日夜里正是三更时分,只听柴壁城内鼓角齐鸣,杀声震天,姚平全军四万人马如同开闸之洪水一般涌出城来。

与此同时,汾河西河岸后秦军以十万之众列阵擂鼓助威,齐声呐喊,可是却不能过河一步,后秦主又命众将士燃起火把,倾刻两岸如同白昼,后秦主又命众将士向对面姚平大呼,鼓励突围之秦军拼死力战。尽管如此,魏军数万精兵围柴壁如同铁桶一般。姚平身先士卒,率领众将士拼死冲杀,仍然不能突出重围。只见魏军箭如雨下,秦军无法接近魏军,姚平重组织万余精骑为敢死军,再次向外突围,姚平凭着一身武艺,与众将士拼死力战,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然而面前汾河却挡住归路,此时姚平再无计可施,面对汾河西岸长叹一声,大声呼叫:“陛下,我等不能渡河去耶!”于是与冲出重围之将士赴水而死。所有冲出重围之将士皆赴汾河水中。与此同时,魏军却用长钩将赴水秦军将士钩住擒上岸来,无一获免,生擒秦将狄伯支及越骑校尉唐小方等四十余位将领,及二万余名将士皆敛手就擒。

后人有诗曰:慕容昨日离中山,又见血染汾河岸;

姚秦龙兴二十载,柴壁城下尸如山!

此时后秦主与其全军十万人马正立于对岸观看,眼睁睁观望被秦军被擒,却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力不能救,顿时全军将士恸哭悲哀,声震山谷。遂后派使入魏军营中见魏主,双方请和。然而魏主却拒绝请和,乘胜率军攻打蒲坂。秦将姚绪戍守蒲坂,坚守不出,魏主命令准备攻城。正在此时,忽然有平城派人来报于魏主,北部柔然部五万人马向平城袭来,魏主立即命令全军退还平城。

却说柔然国可汗社崙得知魏主拓跋珪亲自率领兵马迎战后秦军,心中大喜,与众将商议,以为数年之久被魏所逼,此次正是出兵与后秦合击魏国,一举攻破魏都平城,于是率五万人马向平城杀来。魏主只好退兵,不过五日,社崙兵临参合陂,又分一路进击豺山,遂后又掠善无北泽。正在这时,魏常山王拓跋遵率领精骑二万人马赶来,社崙此时已经深入魏国纵深,恐怕断其归路,立即退去。

再说晋朝自从桓玄入京师,恢复隆安年号以来,由于朝野上下数年以来动荡不安,祸乱不止,内外皆已厌倦,反覆动荡,而桓玄入朝黜免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同党奸佞之臣,又选拔贤能之士,京师稍得安定。

桓玄其人,本性乃为骄奢之人,政令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同党盈朝,凌辱朝廷大臣与天子,随意裁减天子乘舆、供奉之具,天子经常挨饿受冻,为此朝野众臣大失所望。

自从孙恩祸乱三吴以来,江东饥荒甚为严重,三吴自晋朝以来百余年中未经战乱饥荒,三吴称之为天下之富,自孙恩之乱后,户口减半,会稽减十分之三、四,临海、永嘉殆尽,诸高门士族数百年不曾遭如此祸难者,家有财宝无数,此时家家紧闭门户,怀财富金玉,身穿罗纨,相守饿死者甚多。

桓玄终于开始杀害异已,首先杀死吴兴太守高素、将军竺谦之及竺谦之从兄竺朗之、刘袭并刘袭之弟刘季武,数位将领皆曾经为刘牢之旧时北府兵将领,皆为桓玄杀死。

刘袭兄长为冀州剌史刘轨邀司马休之、刘敬宣、高雅之共据山阳,准备起兵讨伐桓玄,然而由于兵马不足,未能成功。前将军袁虔之、刘筹、高长庆、郭恭等得知此事,皆前往相从,准备投奔魏国。至陈留南,分为两部,一部以刘轨、司马休之、刘敬宣奔往后燕,另一路袁虔之、刘寿、高长庆、郭恭奔往后秦。

司马休之本来开始想奔往魏国,魏主拓跋珪得知此事,甚为喜悦,立即派人准备迎接,不料事过数日,却不见司马休之来投,感深怀疑,于是派人到衮州打探求访。俘获与司马休之相从者获悉,当时魏国威名远震,司马休之本来很想投奔魏国,只因闻崔逞之死,因此放弃奔魏国而投奔秦国与南燕两国,魏主甚为后悔。下令:从此以后,士人有罪皆免死刑,士人在魏国倍受优待。

却说袁虔之一路奔往后秦都城长安而来,后秦主姚兴得知晋朝有人来投,立即率众文武大臣在宫门迎接。后秦主问袁虔之:“晋朝以桓玄执掌朝政,以此人之才能比其父如何?此人能成功乎?”

袁虔之说:“桓玄本为奸诈而心狠之人,善于权谋,野心勃勃,近年来晋室衰乱,乘机窃取朝政,猜忌安忍,刑法不公,依臣观之,与其父相比相差远矣。桓玄如今专权擅政,其势必然篡逆,亦正因如此,不久必激起全国义愤而驱之。”后秦主赞成袁虔之之见,以袁虔之为广州剌史。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正月,桓玄为大将军,上表朝廷,准备北伐中原,一举扫平关、洛,片刻却又嘲讽天子下诏不许出兵,因此只能“奉诏故止。”

时年八月,荆州剌史桓伟病故,大将军桓玄以桓修代为荆州剌史,从事中郎曹靖对桓玄说:“兄弟专权内外,权势太重。”桓玄又改为南郡相,桓豁之子桓石康为荆州剌史。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大将军桓玄早日受禅,桓玄自以为得意,于是暗中使人撰写九锡及册命。以桓玄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领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桓修为辅军大将军。遂后册命桓玄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楚国以下设置百官。

何无忌暗中入刘裕府中,说:“桓玄谋逆已成事实,尽快自山阴起兵讨伐桓玄,如何?”

刘裕此时也正想如何起兵,一时主意未定,对何无忌说:“事关重大,非同小可,此事还要从长计议,近处有一人可为吾等进谋。”

何无忌说:“何人?”

刘裕说:“孔愉之后孔靖也。”

于是两人暗访孔靖,说:“山阴至京师道远,况且桓玄尚未篡天子大位,不如待其自篡位后,自京口起兵,一举可成。”

刘裕与何无忌听此言之有理,于是只好按孔靖之谋。

桓谦与刘裕平日往来甚密,求访于刘裕,说:“当前楚王在朝勋德隆重,天子已经有其名而无其实也,不如就此禅位于楚王,卿以为如何?”

刘裕心中尽管深恨桓玄篡逆,然而此时只能深藏于内心深处,丝毫不敢露出丝毫声色,从容对桓谦说:“楚王本为武王(桓温死后谥宣武公)之子,勋德盖世,当朝无以相比也,晋室已经衰微,不能保全社稷,国难之时正当楚王临政,此乃正顺应民心,此时不禅代更待何时?何以再问可与不可!”

桓谦说:“卿言可即可,谁不知卿一言可谓九鼎,我信卿之言也!”

此时朝内有见识者论其刘裕不愧一世之英雄,以高帝鸿门奉项羽,昭烈帝煮酒甘为下者,皆深谋藏于内心,能伸能屈,忍辱负重,孟子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为大丈夫也。’以刘裕之志,天下真英雄也。其实桓玄早有防刘裕之心,刘裕初为刘牢之属下,久从事刘牢之府中,为其心腹爱将,往来极为密切,时常提防。

桓玄既欲谋篡大晋天子,然而刘裕自刘牢之死后,不露声色,从容自若,仿佛与自己丝毫无关,桓玄尽管心怀疑心,却未发现有任何可疑之处。曾经与桓谦言之,桓谦试探刘裕之意,刘裕一番话,当然刘裕早已深知桓谦之意,以顺水推舟,使得桓谦大喜,再无怀疑之处,报与桓玄,桓玄大喜,说:“刘裕乃天下英雄,能审时度势,为我所用,天下何事不能成!”

桓玄正当准备禅让称制之时,新野人庾仄起兵讨伐桓玄。此庾仄乃何人也?原来庾仄本是殷仲堪之同党,桓玄杀殷仲堪,庾仄等同党虽然各自散去,但无不把桓玄恨之入骨,在暗中窥视,一旦时机到来,起兵讨伐桓玄。桓玄准备篡朝之谋早有人报与庾仄,于是乘荆州剌史桓伟死,桓石康奉命为荆州剌史尚未赴任,庾仄立即聚集殷仲堪旧部起兵,一呼而应者万余人,设坛祭七庙,众将士同仇敌忾,发誓:讨伐桓玄,匡复大晋!其声势浩大,震动江陵,率领人马袭击雍州剌史冯该于襄阳。冯该毫无防备,一时措手不及,不能抵挡,弃城单骑逃走。不久桓石康赴任,立即率领人马进攻襄阳,庾仄与桓石康大战,庾仄等寡众难敌而败走,奔往后秦。

却说高雅之等人逃往南燕,得知桓玄为楚王,正想篡位为天子,极为气愤,劝南燕主慕容德渡江讨伐桓玄,说:“陛下,桓玄谋逆大晋天子,为天下所不容,此时出兵顺应民心民意,可一战成功。既使不能渡江,廓清吴、会,亦可收江淮及江北,此机不可失也。”

中书侍郎韩范也谏于南燕主慕容德说:“今晋室衰乱,江、淮南北,户口无几,戎马单弱,正值桓玄孛逆,不得人心,上下离心,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如今以陛下神武,发步骑一万临之,彼必土崩瓦解,得而有之。秦、魏两国正相互以兵相接,此时不足虑也。拓地定功,正在今日,今若不取,一旦彼豪杰英雄并起,诛灭桓玄,更修德政,到那时建康不可得,江北再无希望矣。”

南燕主说:“朕以旧邦覆没,早有定中原之意,乃平荡荆、扬,故未南征耳,诸位公卿商议,如何出兵南下渡江。”

南燕主与众文武大臣议定,命于城西设讲武堂,此时南燕各路人马总计三十七万,骑兵五万三千,战车一万七千余乘。这时又有满朝公卿大臣,谋士如云,各尽其志。然而也有大臣以为:桓玄最近新得志,气势正盛于朝,不易出兵图之。此时南燕主(慕容德入齐地为南燕国,改名为慕容备德。)春秋已高,并无进取之志,遂之罢兵乃止。

在此之前,南燕主故吏赵融自长安归来,得知母亲与其兄长已经故去,一时悲痛吐血,不能起床。原来慕容备德为燕王慕容皝之子,与后燕世祖慕容垂为同父兄弟,封为范阳王,苻秦灭燕,归降秦国为张掖太守,自苻秦败于淝水,随燕世祖慕容垂复后燕,又败于邺,入齐复南燕,此时司隶校尉慕容达早已对南燕主大为不满,乘机暗中与宫中牙门皇戮秘密约定,率领人马乘三更时分攻入宫中,殿中侯赤眉接应,大开宫门,杀入宫来。此时中黄门孙进见此大事不好,背起南燕主越墙跑出,藏于自己家中。段宏闻宫中有变,立即率领禁卫将士严守四面城门,遂后南燕主回宫,捕捉侯赤眉,与谋叛者一同杀死,慕容达逃出城,奔魏国而去。

却说楚王桓玄正为禅让称制大造渔轮。时年冬十月,桓玄以归藩为名做出虚伪姿态,既想归藩,又使当朝天子挽留自己,故意作出朝内一日不可离去。因为当朝天子本为愚笨之人,不能治理朝政,于是胁迫天子写下一道挽留自己之手诏,言道:“楚王一日不可离朝。”又四处诈言钱塘湖开。此乃何意?原来此地有一种说法,此地草木生长茂盛,开则象征天下太平,于是使人四处传播。

又有人报来喜讯,言江州普降甘露,又使朝野群僚一同庆贺,桓玄使人传言:“此为禅让楚王之详瑞之兆。”以此仍不足也,又使人传说前世之隐士由于身处当世不得已而归隐,今日楚王临政,盛世到来,纷纷要求出山求官,著名西朝(洛阳为西朝)大隐士安定皇甫谧六世孙皇甫希之,隐居山林,出山后为菱郎,可是又使皇甫希假意推辞,表示谦让,固辞不就,然后以皇帝下诏,以天子旌礼相聘,号曰“高士”。当时人们知道内情者却称此为“充士”,何为“充士”?即是假冒之隐士。

桓玄又想废钱用谷及恢复肉刑,一时朝内不得安宁,变更反复,无一成者。然而桓玄又是一极贪鄙之人,江东多有士人收集前朝书画者,如:史籀、程邈、李勘探、张芝、师宜、梁鹄、卫瓘、索靖、钟繇等人真迹。时有上等之宅园,只要桓玄看中,必定为已所有。其珍宝玉珠之物,从不离手。

不久桓玄强行天子下诏书,以桓玄行天子之礼乐,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卞范之作神诏,使临川王司马宝强迫天子写下诏书,帝临轩,使太保、司徒王谧奉玉玺禅让于楚王,晋天子居永安宫,迁太庙神主于琅琊国,穆章何皇后及琅琊王司马德文居于司徒府。二月,桓玄筑坛于九井山北,正式即皇帝位,时为“楚朝”。封晋天子为平固王,降何皇后为零陵县君,琅琊王司马德文为石阳县公。追尊其父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南康公主为宣皇后,封子为豫章王,以会稽内史王愉为尚书左仆射,相国左长史王绥为中书令。

桓玄受禅为楚朝皇帝,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桓玄篡逆罪滔天,忠义同仇斗逆奸;

中华自古忠烈女,周氏肝胆映河山。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11 1:30:12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