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标,最强皇帝 尾声

大明:我,朱标,最强皇帝 萌妹 都市言情 | 浪漫言情 更新时间:2021-04-20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朱墨的龙舟顺着漕运,向南方驶去。这是昭武皇帝,第八次下江南了。

今天,是个大日子,非常重要的日子。

七年前的今天,太祖皇帝,驾崩于永寿宫,在马皇后死后的八年间,太祖皇帝浑浑噩噩,每日含饴弄孙,终于没能撑太久。

在万岁声中,龙舟驶离张家湾码头,沿着运河开始他南巡幸祭祖,并且沿途查访民间的旅程。

喷吐黑烟的明轮蒸汽船,在一片绿色中缓缓向前,岸边护驾的大军骑马跟随,声势浩荡,蔓延的无边无际。

而这艘船的速度并不算快。

内河平底船,极其落后的明轮动力,也不可能快起来,更何况,这距离祭祖的日子,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路上也不急忙。

而行驶在运河中,哪怕是南下顺风,最多不过二十的时速。

在速度上,已经跟不上那些护卫的木质船帆动力。

不过,大明科学院正在努力研制,争取突破、

因为它的出现终将会打败旧时代,给大明,给华夏,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那是一个属于机械,工业,国家高速发展的未来。

如今顺风,虽说他比不得那些船帆动力,可转过头想,只要内部不出现破碎,不坏。煤炭充足,它可以无惧风雨,乘风破浪的一直跑下去,直到永远永远。实际上若是朱墨想的话,三天时间,它就能带着朱墨赶到应天府。

不过,毕竟是每年的例行迅游,这是朱墨定下的制度,而按照他的想法,日后自己死了,也是要葬在南京附近的陵寝中。

哪里才是根基所在。

而更重要的是,朱墨希望,可以以此为借口,让后世子孙,每年都有机会,离开那鸟笼子,看一看外边的民生疾苦。

似乎是受到了老朱的影响,而朱墨的嫡长子,朱雄英在昭武七年被立为太子,而朱治棋对朱雄英的教育,那也是极其严苛,非但要读书,还被放到了凤阳在民间度过了三年童年时光。

按照老朱的说法,这会让朱雄英懂得,何为民间疾苦,而不是在金銮殿上,听着文武大臣口中的描述。

虽然有着锦衣卫的盯梢,可朱雄英这三年,也是过的很苦。

毕竟,没有生死之难,锦衣卫是不允许插手进去的。

让后世子孙真正的,更详细的看到,认清自己的帝国。

这个帝国,只不过短短数十年的光景,大明自太祖建国,不过是四十余年罢了。幅员辽阔,疆域之广,而为了解决宗亲藩王的问题。

朱墨直接将一众弟弟,不能继承皇位的儿孙,全部遣送到了东南亚,以及新发现的大陆,朱墨挥洒墨水,定名为东神州。

不过这个帝国的改变,更要提及的是,朱墨穿越之后,第一次上朝提及的,均田,官绅一体纳粮。

在这个方面,大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过去的近一年时间中,顺天府京师地区,各地府县的土改都已经完成。

握着兵权的朱墨,并没有展开太大的杀戮,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顺天京师地区,向着四周扩散,而为了填补辽东的空缺。

真正占领西伯利亚地区,朱墨在位三十年,接连官办了不下二十次的移民大潮。现如今,辽东地区虽然还是寒冷了些,但那块宝地,可耕可牧,非但是自给自足,更是能够反哺京师地区。

自从辽东被填的差不多后,每年的漕运粮都跟着减少了。

而如今的漕运,实则已经是名存实亡,对于朝廷的重要,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不过,在土改的过程中,虽然因为工作量太大,北方的土改完成总量不足三分之一,但至少京城周围一直到冀东,辽东,安顿了九百万户,四千五百万人口,按照丁口分给了田地。

所有土地,无论皇庄,官田,卫所田产,民田,统统进行了清丈,然后根据同时统计出的农业人口进行分配。而为了防止后世子孙皇室带头将破坏规矩,大搞土地兼并。

朱墨更是将此事写进了皇明祖训。如果这样都限制不得后世子孙,那就只能说,他们已经不适合在统治这个帝国了。

反倒不如早早撒手。

不过,在草原上,服役劳夫,乃至于从各地掠夺来的人口,他们只不过是比牲口高了一等,在大明没有自己的身份,属于非农业人口依然不在分地范围。

不过,当他们完成了二十年的服役期限,若是愿意留在大明,那倒也是无所谓了,而若是他们愿意垦荒的也随便,但是开垦出来的土地就近纳入民兵庄子管理。

而所有个人开垦出来的土地,只要适合种植庄稼,谁开垦的,免一辈子的税务。

至他们死后,从他们的子孙辈,继承后开始交。而在大明境内,无论是个人开垦,亦或是公分田地,凡是涉及到土地的,尽皆不允许买卖。

抓到的那是,轻则没收非法所得,遭受牢狱之灾,重则被判死刑的都不是没有,而这量刑的标准,自然是买卖双方的交易数量。

人口税,田税,但凡关乎土地种植的税收,统统取消,一样也没有留下来。

朱墨给天下的解释是,朝廷不应该盯着老农民手里那点活命粮,顺势提高了商税,从开国时的三十税一,一口气变成了二十税一。

而海关税更是达到了骇人的百分之百,一艘船从海上来到大明港口,所有货物收取百分百的税款,从大明带走的东西,所有物品收取百分之二百的税款。

饶是关税高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各地来往商人,番邦之国,为了能用上大明的瓷器,丝绸等精美物件,亦是络绎不绝。

朱墨自然知道,哪怕他在提高一倍关税,这些商人,一样会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在粮食储备问题上,朱墨针对粮食的重要性,进行了官方指导价格,一钱银子一石、

而各地的粮食,统一由朝廷征收,锦衣卫监督,负责储备粮入库,而储备粮中,在挑选出往年的陈粮,以低廉的价格,兜售出去。

虽然这一系列操作,让粮食的价格降了下去,不过却让朝廷,在粮食上,每年要赔付五百万至一千万两白银。而朱墨的意思是,保证储备粮的新鲜,干净,战时才能派上用场。

并且每年,粮食都会更换,由粮食局下到地方收购,并且同时设立了县级的政府机构、

县城下所辖的所有村庄,乡镇、产出粮食,由各地村长,乡长组织起来交到粮站。每家交上去多少粮食,成色如何,都会被记录在公账上,并且公账会写明,该户人家得银多少。

按照昭武九年的政策改变,各地村庄的村长,乡长全部由当地民众自行推举。

粮食交到县城的粮站后,这其他的事情,便算是和农民无关了,而是由粮站,驿站负责剩下的调拨,转运。

而无论粮食在粮站的手中,出现了任何变故,那都是粮站自己承受,由锦衣卫督查。

而粮站系统一级级向上,最终粮食只会进入朱墨在各地府衙营建的粮库。。

内官衙门。

而府衙粮库,自从改制以来,粮食便成了内廷管控的东西。

户部国库无权插手粮食的事情,不过好在,户部并没有因此而停职,工商业税收还是统归户部国库的。

朱墨梦想中的银行系统,也建立完成了。银行与国库分割开,朝廷可以向银行贷款,但决不允许赖账,而皇帝就是这个公裁判。

大明人民银行,在朝廷体制中,虽然和国库分割开来,但他同样代理着,整个大明帝国的铸币发钞权。不过每年发行多少钞票,铸币多少,都需要呈送到皇帝手中,没有朱批,那是不可行的。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7 1:27:24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