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乱 唐代职官五

雒乱 一顾倾城笑颜回 军事历史 | 架空历史 更新时间:2021-04-05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光禄寺(秦曰郎中令,汉曰光禄勋,掌宫殿门户。梁置十二卿,加寺字,除勋字,曰光禄卿,掌膳食,后因之。)品第三。龙朔改为司膳寺正卿,光宅改为司膳寺卿,神龙复为光禄寺也。

卿一员,(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卿之职,掌邦国酒醴、膳羞之事,总太官、珍羞、良酝、掌醢之属,修其储备,谨其出纳。少卿为之贰。国有大祭祀,则省牲获,视濯涤。若三公摄祭,则为之终献。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量其丰约以供焉。

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府十二人,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六人。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勾检稽失。录事掌受事发辰。

太官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府四人,史人。监膳十人,(从九品下。)主膳十五人,供膳二千四百人,掌固四人。太官令掌供膳食之事。丞为之贰。凡祭之日,与卿诣厨省牲镬,取明水于阴鉴,取明火于阳燧,帅宰人以銮刀割牲,取其毛血,实之于豆,遂烹牲焉。又师进馔者实簠簋,设于馔幕之内。凡朝会宴享,九品已上并供其膳食。凡供奉祭祀致斋之官,则视其品秩为之差降。国子监释奠,百官观礼,亦如之。凡突卫当上,及命妇朝参宴会者,亦如之。

珍羞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三人,史六人,典书八人,饧匠五人,掌固四人。令掌庶羞之事,丞为之贰,以实笾豆。陆产之品,曰榛栗脯修,水物之类,曰鱼盐菱芡。辨其名数,会其出入,以供祭祀朝会宾客之礼也。

良酝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从九品下。)掌酝三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一百二十人,掌固四人。令掌供奉邦国祭祀五齐三酒之事。丞为之贰。(五齐三酒,义见《周官》。)郊祀之日,帅其属以实樽罍。若享太庙,供其郁鬯之酒,以实六彝。若应进者,则供春暴、秋清、酴〈酉累〉、桑落等酒。

掌醢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二人,史四人,主醢十人。令掌供醯醢之属,而辨其名物。丞为之贰。(凡鹿、兔、羊、鱼等四醢。)凡祭神祇,享宗庙,用菹醢以实豆。宴宾客,会百官,醢酱以和羹。

卫尉寺(秦置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梁置十二卿,卫尉加寺字,官加卿字。龙朔改为司卫寺,咸亨复也。)

卿一员,(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卿之职,掌邦国器械文物之事,总武库、武器、守宫三署之官属。少卿为之贰。凡天下兵器入京师者,皆籍其名数而藏之。凡大祭祀大朝会,则供其羽仪、节钺、金鼓、帷帟、茵席之属。

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上。府六人,史十一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丞掌判寺事,辨器械出纳之数。主簿掌印,勾检稽失。录事掌受事发辰。

武库:令、(两京各一人,从六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府二人,史六人,监事一人,(正九品上。)典事二人,掌固五人。令掌藏邦国之兵仗、器械,辨其名数,以备国用。丞为之贰。凡亲征及大田巡狩,以羝羊、猳猪、雄鸡衅鼓。若太子亲征及大将出师,则用猳犭屯。凡有赦,则先建金鸡,兼置鼓于宫城门之右。视大理及府县囚徒至,则挝其鼓。

武器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府二人,史六人,监事一人,(从九品下。)典事二人,掌固四人。令掌在外戎器,辨其名物,会其出入。丞为之贰。凡大祭祀大朝会及巡幸,则纳于武库,供其卤簿。若王公百官婚葬之礼,应给卤簿,亦供之。

守宫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二人,史四人,监事二人,掌设六人,幕士一千六百人。令掌邦国供帐之属,辨其名物,会其出入。丞为之贰。凡大祭祀大朝会及巡幸,则设王公百官位于正殿南门外。

宗正寺(《星经》有宗正星,在帝座之东南。秦置宗正,掌宗属。梁置十二卿,宗正为一,署加寺字。隋品第二。光宅改为司属,神龙复之也。)

卿一员,(从三品上。)少卿二员。(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上。)府五人,史九人,亭长四人,掌固四人。卿之职,掌九族六亲之属籍,以别昭穆之序,并领崇玄署。少卿为之贰。九庙之子孙,继统为宗,馀曰族。凡大祭祀及册命朝会之礼,皇亲诸亲应陪位预会者,则为之簿书,以申司封。若皇亲为三公子孙应袭封者,亦如之。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及勾检稽失。录事掌受事发辰。

崇玄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府二人,史三人,典事六人,掌固二人。令掌京都诸观之名数、道士之帐籍,与其斋醮之事。丞为之贰。

太仆寺(太仆,古官。梁置十二卿,署加寺字,后因之。龙朔改为司驭寺,光宅为司仆寺,神龙复也。)

卿一员。(从三品。古有太仆正,即其名也。后无正字,唯名太仆。梁置为列卿,隋品第三。龙朔为司驭正卿,光宅曰司仆卿,神龙复也。)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卿之职,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总乘黄、典车之属。凡监牧羊马所通籍帐,每岁则受而会之,以上尚书驾部,以议其官吏之考课。凡四仲之月,祭马祖、马步、先牧、马社。

丞四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府十七人。史三十四人,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一百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勾检稽失,省署抄目。录事掌受事发辰。

乘黄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府一人,史二人,典事八人,驾士一百四十人,羊车小吏十四人,掌固六人。令掌天子车辂,辨其名数与驯驭之法。丞为之贰。凡乘舆五辂,(事具《舆服志》也。)皆有副车,又有十二车,(曰指南车、曰记里鼓车、白鹭车、銮旗车、辟恶车、皮轩车、耕根车、安车、四望车、羊车、黄钺车、豹尾车,其车饰见《舆服志》也。)属车一十有二。(古者属车八十一乘,皇朝置十二乘也。)乘舆有大驾、法驾、小驾,车服各有名数之差。若有大礼,则以所御之辂进内。既事,则受而藏之。凡将有事,先期四十日,尚乘供马如辂色,率驾士预调习指南等十二车。

典厩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府二人,史六人。主乘六人,(正九品下。)典事八人,执驭一百人,驾士八百人,掌固六人。令掌系饲马牛,给养杂畜之事。丞为之贰。

典牧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四人,(正九品下。)府四人,史八人,监事八人,典事十六人,(从九品下。)主酪五十人。令掌牧杂畜,造酥酪脯腊给纳之事。丞为之贰。凡群牧所送羊犊,皆受之,而供廪牺、尚食之用。诸司合供者,亦如之。

车府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府一人,史二人,典事四人,掌固六人。令掌王公已下车辂,辨其名数及驯驭之法。丞为之贰。凡公已下,四轺车。(一象辂,二革轺,三木辂,四轺辂。视其品秩而给之。兼给驭士也。)

上牧监一人,(从五品下。牧监,皆皇朝置也。)副监二人,(正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主簿一人,(正八品下。)录事一人,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八人,掌固四人。

中牧监一人,(正六品下。)副监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下。)录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

下牧监一人,(从六品下。)副监一人,(正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主簿一人,(从九品下。)诸牧监掌群牧孳课之事。凡马五千匹为上监,三千匹已上为中监,一千匹已上为下监,凡马之群,有牧长尉。凡马,有左、右监,以别其粗良,以数纪名,著之簿籍。细马称左,粗马称右。凡诸群牧,立南北东西四使以分统之,其马皆印。每年终,监牧使巡按孳数,以功过相除,为之考课。

沙苑监一人,(从六品下。)副监一人,(正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二人,(从九品下。)录事一人,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四人,掌固二人。沙苑监,掌牧养陇右诸牧牛羊,以供其宴会祭祀及尚食所用。每岁与典牧分月以供之。丞为之贰。若百司应供者,则四时皆供。凡羊毛及杂畜毛皮角,皆具数申有司。

大理寺(古谓掌刑为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后汉后,改为廷尉,魏复为大理。南朝又名廷尉,梁改名秋卿,北齐、隋为大理,加寺字。龙朔改为详刑寺,光宅为司刑,神龙复改。)

卿一员,(从三品。古或名廷尉,北齐加寺字。隋品第三。龙朔为详刑正卿,光宅为司刑卿,神龙复为大理卿。)少卿二员。(从四品上。)卿之职,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少卿为之贰。凡犯至流死,皆详而质之,以申刑部。仍于中书、门下详覆。凡吏曹补署法官,则与刑部尚书、侍郎议其人可否,然后注拟。

正二人,(从五品下。)丞六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正掌参议刑辟,详正科条之事。凡六丞断罪不当,则以法正之。丞掌分判寺事。主簿掌印,省署抄目,勾检稽失。录事掌受事发辰。狱丞四人,掌率狱吏,检校囚徒,及枷杖之事。狱史六人,亭长四人,掌固八人。问事一百四十八人,掌决罪人。司直六人,(从六品上。)评事十二人,(从八品下。)掌出使推核。评事史十四人。(其刑法科目,已载于刑部。)

鸿胪寺(周曰大行人,秦曰典客,汉景帝曰大行,武帝曰大鸿胪。梁置十二卿,鸿胪为冬卿,去大字,署为寺。后周曰宾部,隋曰鸿胪寺。龙朔改为同文寺,光宅曰司宾寺,神龙复也。)

卿一员,(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以率其官属,供其职务。少卿为之贰。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凡二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详其可否。若诸蕃人酋渠有封礼命,则受册而往其国。凡天下寺观三纲,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为众所推者补充,申尚书祠部。皇帝太子为五服之亲及大臣发哀临沛,则赞相焉。凡诏葬大臣,一品则卿护其丧事,二品则少卿,三品丞一人往。皆命司仪,以示礼制。

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府五人,史十一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丞掌判寺事。主簿掌印,勾检稽失。录事掌受事发辰。

典客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典客十三人,府四人,史八人,宾仆十八人,掌固二人。典客令掌二王后之版籍及四夷归化在蕃者之名数。丞为之贰。凡朝贡、宴享、送迎,皆预焉。辨其等位,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皆馆供之。如疾病死丧,量事给之。还蕃,则佐其辞谢之节。

司仪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司仪六人,府二人,史四人,掌设十八人,斋郎三十三人,掌因四人,幕士六十人。司仪令掌凶礼之仪式及丧葬之具。丞为之贰。凡京官职事三品已上、散官二品已上、京官四品已上,如遭丧薨卒,量品赠祭葬,皆供给之。

司农寺(汉初治粟内史,景帝改为大农,武帝加司字。梁置十二卿,以署为寺,以官为卿,隋为司农卿,龙朔二年改为司稼卿,咸亨复也。)

卿一员,(从三品上。)少卿二员。(从四品上。)卿之职,掌邦国仓储委积之事,总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四署与诸监之官属,谨其出纳。少卿为之贰。凡京百司官吏禄给及常料,皆仰给之。孟春藉田祭先农,则进耒耜,季冬藏冰,仲春颁冰,皆祭司寒。

丞六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府二十分人,史七十六人,计史三人,亭长九人,掌固七人。丞掌判寺事。凡天下租及折造转运于京都,皆阅而纳之,以供国用,以禄百官。主簿掌印,署抄目,勾检稽失。凡置木契二十只,应须出纳,与署合之。录事掌受事发辰。

上林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府七人,史十四人,监事十九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五人。令掌苑囿园池之事。丞为之贰。凡植果树蔬,以供朝会祭祀。其尚食所进,及诸司常料,季冬藏冰,皆主之。

太仓署:令三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府十人,史二十人,监事十人。(从九品下。)令掌九谷廪藏。丞为之贰。凡凿窖置屋,皆铭砖(为庾斛)之数,与其年月日,受领粟官吏姓名。又立牌如其铭。

钩盾署:令二人,(正八品上。)丞四人,(正九品上。)府七人,史十四人,监事十人,(从九品下。)典事十九人,掌固五人。令掌供邦国薪刍之事。丞为之贰。凡祭祀、朝会、宾客享宴,随差降给之。

导官署:令二人,(正八品上。)丞四人,(正九品上。)府八人,史十六人,监事十人。(从九品上。)令掌导择米麦之事。丞为之贰。凡九谷之用,随其精粗、差其耗损而供之。

太原、永丰、龙门诸仓:每仓监一人,(正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上。)录事一人,典事六人,府二人,史四人,掌固四人。仓监掌仓窖储积之事。丞为之贰。凡出纳帐纸,岁终上于寺司。

司竹监:监一人,(正七品下。)副监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上。)录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三十人,掌固四人。司竹监掌植养园竹。副监为之贰。岁终,以竹功之多少为考课。

温泉监:(泉在京兆府昭应县之西。)监一人,(正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上,)录事一人,府二人,史二人,掌固四人。温泉监掌汤池宫禁之事。丞为之贰。凡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汤泉馆有差,别其贵贱,而禁其逾越。凡近汤之地,润泽所及,瓜果之属先时而毓者,必苞匦而进之,以荐陵庙。

京、都苑总监:监各一人,(从五品下。)副监一人,(从六品下,)丞二人,(从七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上。)录事各三人,府八人,史十六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苑总监掌宫苑内馆园池之事。副监为之贰。凡禽鱼果木,皆总而司之。凡给总监及苑内官属,人畜出入,皆为差降之数。

京、都苑四面监;监各一人,(从六品下。)副监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录事一人,府三人,史三人,典事六人,掌固四人。四面监掌所管面苑内宫馆园池,与其种植修葺之事。副监为之贰。丞掌判监事。

诸屯:监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诸屯监各掌其屯稼穑。丞为之贰。凡每年定课有差。

九成宫总监:监一人,(从五品下。)副监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从七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下。)录事一人,府三人,史五人。宫监掌检校宫树,供进炼饵之事。副监为之贰。

太府寺(《周官》有太府下士,掌财赋。秦、汉已后,财赋属司农少府。梁始置太府卿,掌帑藏。龙朔改为外府,光宅改为司府,神龙复为太府寺也。)

卿一员,(从三品。即后周太府中大夫。)少卿二员。(从四品上。)卿掌邦国财货,总京师四市、平准、左右藏、常平八署之官属,举其纲目,修其职务。少卿为之贰。以二法平物。一曰度量,二曰权衡。凡四方之贡赋,百官之俸秩,谨其出纳,而为之节制焉。凡祭祀,则供其币。

丞四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府十五人,史五十人,计史四人,亭长七人,掌固七人。丞掌判寺事。凡正、至大朝所贡方物,应陈于殿廷者,受而进之。

两京都市署:(京师有东西两市,东都有南北两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各二人,(正八品上。)录事一人,府三人,史七人,典事三人,掌固一人。京、都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丞为之贰。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斗以概。)以三贾均市。(贾有上、中、下之差。)

平准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录事一人,府六人,史十三人,监事二人,(从九品下。)典事二人,价人十人,掌固十人。平准令掌供官市易之事。丞为之贰。凡百司不任用之物,则以时出货。其没官物,亦如之。

左藏署:(左右藏令,晋始有之,后代因之。皇家左藏,有东库、西库、朝堂库。又有东都库。各木契一,与太府主簿合也。)令三人,(从七品下。)丞五人,(从八品下。)府九人,史十八人,监事九人,(从九品下。)典事一人,掌固八人。左藏令掌邦国库藏。丞为之贰。凡天下赋调,先于输场简其合尺度斤两者,卿及御史监阅,然后纳于库藏,皆题以州县年月,所以别粗良,辨新旧。凡出给,先勘木契,然后录其名数,请人姓名,署印送监门,乃听出。若外给者,以墨印印之。凡藏院之内,禁人燃火,及无故入院者。昼则外四面常持仗为之防守,夜则击柝,而分更以巡警之。

右藏署:令二人,(正八品上。)丞三人,(正九品上。)府五人,史十人,监事四人,(从九品下。)典事七人,掌固十人。右藏令掌国宝货。丞为之贰。凡四方所献金玉、珠贝、玩好之物,皆藏之。出纳禁令,如左藏。

常平署:(汉宣帝时,始置常平仓,以平岁之凶穰。后汉改为常满仓,晋曰常平,后魏曰邸阁仓。隋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运仓,转相委输,漕关东之粟,以给京师。国家垂拱初,两京置常平署,天下州府亦置之。)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府四人,史八人,监事五人,(从九品下。)典事五人,掌固六人。常平令掌仓储之事。丞为之贰也。

国子监(国子之义,见《周官》。晋武始立国子学。北齐曰国子寺,隋初曰学,后改为寺,大业三年改为监。龙朔曰大司成,光宅曰成均,神龙复为国子监也。)

祭酒一员,(从三品。《周官》曰师氏、保氏。汉始置祭酒博士,历代因之。隋祭酒,品第三。龙朔、光宅,随曹改易。)司业二员。(从四品下。隋大业三年,始置司业一人,从四品。官名随曹改易。)祭酒、司业之职,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有六学。(一国子学、二太学、三四门、四律学、五书学、六算学也。)凡春秋二分之月,上丁释奠于孔宣父,祭以太牢,乐用登歌轩悬。祭酒为初献,司业为亚献。凡教授之经,以《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各为一经,《孝经》、《论语》兼习之。每岁终,考其学官训导功业之多少,为之殿最。

丞一人,(从六品下。)主簿一人,(从七品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府七人,史十三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丞掌判监事。凡六学生每岁有业成上于监者,以其业与祭酒、司业试所习业,上尚书礼部。

国子博士二人,(正五品上。)助教二人,(从六品上。)学生三百人,典学四人,庙干二人,掌固四人。博士掌教文武官三品已上、国公子孙,二品已上曾孙为生者。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修一案。每岁生有能通两经已上求出仕者,则上于监。堪秀才进士者,亦如之。典学掌抄录课业。庙干掌洒扫学庙。

太学博士三人,(正六品上。)助教三人,(从七品上。)学生五百人。太学博士掌教文武五品已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之为生者。教法并如国子。

四门博士三人,(正七品上。)助教三人,(从八品上。)四门博士掌教文武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为生者,若庶人子为俊士生者,教法如太学。学生五百人。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之职。大成二十人。(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登第者,加阶放选也。)

律学博士一人,(从八品下。太宗置。)助教一人,(从九品上。)学生五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子为生者。以律令为专业,格式法例亦兼习之。

书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学生三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八品已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余字书兼习之。

算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学生三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二分其经,以为之业。习《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邱建》、《夏侯阳》、《周髀》十五人,习《缀术》、《缉古》十五人。其《纪遗》、《三等数》亦兼习之。

《五经》博士各一人。(五品下。旧无《五经》学科,自贞元五年一月敕特置《三礼》《开元礼》科,长庆二年二月,始置《三传》《三史》科,后又置《五经》博士。检年月,未获也。)

广文馆博士二人。(正六品上。天宝九载置,试附监修进士业者。置助教一人,至德后废也。)

少府监(秦置少府,掌山泽之税。汉掌内府珍货。梁始为卿。历代或置或省。隋大业五年,始分太府置少府监。龙朔改为内府,光宅改为尚方,神龙复为少府监。)

监一员,(从三品。秦、汉有少府,梁始为卿,隋改为监,从三品,少监,从四品。)炀帝改为令,武德复为监,龙朔、光宅,随曹改易之。少监二员。(从四品下。)监之职,掌供百工伎巧之事,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之官属,庀其工徒,谨其缮作。少监为之贰。凡天子之服御,百官之仪制,展采备物,皆率其属以供之。

丞四人,(从六品下。)主簿二人,(从七品下。)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府二十七人,史十七人,计史三人,亭长八人,掌固四人。丞掌判监事。凡五署所修之物,则申尚书省,下所司,以供给焉。

中尚署:令一人,(从六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府九人,史十八人,监作四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中尚令,掌供郊祀之圭璧、器玩之物。中宫服饰,雕文错彩之制,皆供之。丞为之贰。其所用金玉齿革毛羽之属,任土以时,而供送之。

左尚署:令一人,(正七品下。)丞五人,(从七品下。)监作六人,(从九品下。)典事十八人,掌固四人。左尚令掌供天子之五辂、五副、七辇、三舆、十有二车、大小方圆华盖一百五十有六,诸翟尾扇及小伞翰,辨其名数,而颁其制度。丞为之贰。

右尚署:令一人,(正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监作六人,(从九品下。)典事十三人,掌固十人。右尚署令供天子十有二闲马之鞍辔及五品三部之帐,备其材革,而修其制度。丞为之贰。凡刀剑、斧钺、甲胄、纸笔、茵席、履舄之物,靡不毕供。具用绫绢、金玉、毛革等,所出方土,以时支送。

织染署: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二人,(正九品上。)监作六人,(从九品下。)典事十一人,掌固五人。织染令掌供天子太子群臣之冠冕,辨其制度,而供其职。丞为之贰。

掌冶署: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一人,(正九品上。)监作四人,(从九品下。)掌冶令掌熔铸铜铁器物。丞为之贰。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若白镴,则官市之。其西北诸州,禁人无置铁冶及采铁。若器用所须,具名移于所由官供之。

诸冶:监一人,(正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监作四人,(从九品下。)典事二人,掌固四人。诸冶监掌铸铜铁之事。

北都军器监一人,(正四品上。)少监一人,(正五品上。)丞二人,(正七品上。)主簿一人,(正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上。)府十人,史十八人,典事四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军器监掌缮造甲弩,以时纳于武库。

甲坊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府二人,史五人,监作二人,(从九品下。)典事二人。

弩坊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府二人,史五人,监作二人,(从九品下。)典事二人。

诸铸钱监:(绛州三十炉,扬、宣、鄂、蔚四州各十炉,益邓、郴三州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也。)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副监一人,上佐判之。丞一人,判司判之。监事一人,或参军或县尉知之。录事、府、史,士人为之。

诸互市:监各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诸互市监掌诸蕃交易马驼驴牛之事。

将作监(秦置将作,掌营缮宫室,历代不改。隋为将作寺,龙朔改为缮工监,光宅改为营缮监,神龙复为将作监也。)

大匠一员,(从三品。大匠之名,汉景帝置。梁置十二卿,将作为一卿。后周曰匠师中大夫。隋初为将作寺,置大匠一人,又改为监,以大匠为监。炀帝改为令,武德改为大匠。龙朔、光宅,随曹改易也。)少匠二员。(从四品下。)大匠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凡两京宫殿、宗庙、城郭、诸台省监寺廨宇楼台桥道,谓之内外作,皆委焉。

丞四人,(从六品下。)主簿二人,(从七品下。)录事二人,(从九品下。)府十四人,史二十八人,计史三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左校署:令二人,(从八品下。)丞四人,(正九品下。)府六人,史十二人,监作十人。(从九品下。)左校令掌供营构梓匠。凡宫室乐悬簨弶,兵仗器械,丧葬所须,皆供之。

右校署:令二人,(从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府五人,史十人,监作十人,(从九品下。)典事十四人。右校令掌供版筑、涂泥、丹頠之事。

中校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府三人,史六人,监事四人,(从九品下。)典事八人,掌固二人。中校令掌供舟车兵仗、厩牧杂作器用之事。凡行幸陈设供三梁竿柱,闲厩供锉碓行槽,祭祀供葛竹堑等。

甄官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五人,史十人,监作四人,(从九品下。)典事十八人。甄官令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凡石磬碑碣、石人兽马、碾硙塼瓦、瓶缶之器、丧葬明器,皆供之。

百工、就谷、库谷、斜谷、太阴、伊阳等监:(百工监在陈仓,就谷监在王屋,库谷监在鄠县,太阴监在陆浑,伊阳监在伊阳,皆在出材之所。)监各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府各一人,史三人,典事各二十一人,录事各一人,监事四人。(从九品下。)百工等监掌采伐材木。

都水监

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汉官有都水长,属主爵,掌诸池沼,后改为使者,后汉改为河堤谒者。晋复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曰都水台。隋改为都水监,大业复为使者,寻又为监,复改监为令,品第三。武德复为监,贞观改为使者,从六品。龙朔改为司津监,光宅为水卫都尉,神龙复为使者,正五品上,仍隶将作监。)丞二人,(从七品上。)主簿二人,(从八品下。)录事一人,府五人,史十人,掌固三人。使者掌川泽津梁之政令,总舟楫、河渠二署之官属,凡虞衡之采捕,渠堰陂池之坏决,水田斗门灌溉,皆行其政令。

舟楫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舟楫署令掌公私舟船运漕之事。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府三人,史六人。河堤谒者六人,掌修补堤堰渔钓之事。典事三人,掌固四人,长上渔师十人,短番渔师一百二十人,明资渔师一百二十人。河渠令掌供川泽鱼醢之事。祭祀则供鱼醢。诸司供给鱼及冬藏者,每岁支钱二十万,送都水,命河渠以时价市供之。

诸津:令一人,(正九品上。)丞一人。(从九品下。)津令各掌其津济渡舟梁之事。

武官

左右卫(周制:军万二千五百人。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至秦、汉,始置卫将军,后汉、魏因之。晋武帝始置左、右、中三卫将军。至隋始置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左右领军、左右率府。各有大将军一人,谓十二卫大将军也。国家因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24 23:04:5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