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开超市 第九章 习俗

回到大明开超市 陛下三斤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21-01-19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这只是其一,还有就是我昨天说的明朝一些制度看起来很好,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很麻烦。”

“我看大叔也是喜欢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几乎每一个朝代前几个皇帝都很厉害,可是中期一阵繁荣之后,后期就不行了。”

“不管哪个朝代,几乎都是如此。

我觉得这应该是兵制的问题,比如朱元璋搞得卫所制度。”

“这个制度好不好呢?好,但是却只是和明朝初期那种环境,天下大乱之后,百姓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让卫所士兵自给自足,不耗费百姓钱粮,便能养活一直庞大的军队,因此在税收方面也很宽松。”

“可一旦生平日久,卫所士兵疏于操练,战斗力便会下降。

加上我说的朝廷供养宗室、藩王宗室不纳税、士绅不纳税,土地兼并严重。”

“一旦战事再起,卫所士兵不堪重用,招募士兵朝廷入不敷出,只能加税,这税加不到富人身上。

只能贫苦百姓承担,遇到天灾人祸,就会流民四起,最终回天乏术。”

“大明朝灭亡便是这个原因,女真族崛起。

大明士兵野战打不过女真人,只得在辽东养重病、筑城防守。”

“这些士兵耗费大量钱粮,却只能被动防御,朝廷无力供养。

便只能收辽饷,结果陕西大旱,朝廷无力赈灾,百姓造反。”

“朝廷没办法只能再征剿饷,好不容易国内平定的差不多了,辽东又闹事,绕过了宁锦防线,从喜峰口入关,劫掠京师、山东。

朝廷调兵防守,各地百姓再次造反,最后被攻破北京,皇帝也吊死煤山。”

刘乾隆说起这些事情,自己都恨得牙痒痒。

那帮东林党,正事不干,要钱就知道哭穷,最终被抓进监狱考打出几千万两。

“那依小哥之见,该如何是好?”

朱棣知道刘乾隆说的对,可是一时之间没有好的对策,便问道。

“其实这事也不难,就采用征兵制。

选取十六到二十岁精壮劳动力入伍。

新兵到了部队,就好好训练,每人当兵三到五年,每年轮换一批。”

“同时军队保留一些精锐,可以延长当兵的年限,比如十年、二十年。

有表现好的,可以提拔为军官。”

“这样如果真遇到大的战事,国家可以召集最近退伍的士兵再次当兵,稍加训练便可以出战。”

“废除不合理的税收制度,藩王既然领了朝廷的俸禄,当然土地也得交税,还有士绅与普通百姓一样交税。”

“另外郑和不是出海了么,在几处港口设立市舶司,与海外商人贸易,征收关税。”

“比如,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都是海外国家喜欢的东西,而且价格很高。

我们可以多搞些这种产业,至于说粮食,大明南面那些国家,一年三熟,自然不缺粮食。

没有钱,可以用粮食来换。”

“再有我之前说的殖民,西洋各国因为不会烹饪,以肉食为主,需要香料腌制食物。”

“香料大多产自南洋诸岛,大明可以占领这些岛屿,控制香料与西洋各国贸易。”

“古代的皇帝都好脸面,喜欢什么朝贡,人家送一点东西,就要几倍的送回去。

这是赔本的买卖,干脆敞开门做生意,大家都有的赚。”

“还有就是发现新大陆,且不说占领那些地方,即便是带来高产作物,也可以使大明土地供养更多的人口,人口多了,就可以发动百姓移民。”

“还有就是明朝的火器,看似强大,实际上后期停滞不前,得从西方人那里仿造才行。”

“原本永乐皇帝派郑和下西洋,为明朝打开了一扇窗户,可是宣宗皇帝把窗户拆了。”

刘乾隆说话也没有多少条理,基本上是想到这里说哪里。

不过朱棣倒是听懂了。

“小哥的意思是,废除卫所世代为兵的制度,采用募兵制,二是改革税制,增加大明收入。

三是,改革大明宗室制度,不再无限的供养宗室。

四是,增开市舶司与各国进行贸易,互通有无,收取关税。”

“说的没错,就是这样。

这样一来,大明的士兵可以一直保持战斗力,税收也会更加合理,宗室消耗减少。”

“朝廷有了钱,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没有钱纵然再雄心万丈,最后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还有,一些迂腐的观念也要改变,比如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视一些技术进步为奇巧淫技。

动不动就我天朝,好像外面都是蛮夷,未开化之地。”

“还有一些人喜欢说什么,得其民不能使,得其地不能种。

这话最早是伍子胥对越王说的,现在看看,多么可笑。”

“商周时期,视山东为东夷,现在山东不也是大明的疆土。

占据一块地盘,就在当地搞融合,让他们学汉语,写汉字,适应我们汉人的习俗。

这样用不了多少年,他们自然而然就汉化了。”

“老是把他们当成蛮夷,不愿意沟通,不愿意了解,他们始终都会是蛮夷。

与各国最生意也是这样,来往的商人多了,他们有的人会说汉语,汉人也有人会说他们的话。”

“即便是真有什么战事冲突,起码也有人知道当地的情况,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你说是不是?”

刘乾隆点了点头,接着又说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听小哥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昔年之蛮夷,如今都成了我汉人。

当年五胡乱华,现在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朱棣听了刘乾隆的话,不由得眼睛一亮。

他正准备发动对安南的战争,朝廷中确实也出现了刘乾隆说的得其民不能使,得其地不能种这种论调。

他也有些苦恼,现在有了刘乾隆这些话,估计能堵住那些人的嘴,原本他的想法是,藩国内乱,天朝出兵也是正常。

现在有了刘乾隆的观点,更让让人信服口福,更何况,安南那地方,水稻一年三熟,得其地怎么就不能种。

朱棣想到这里,不由的一笑,大事成亦。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23 18:27:10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