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昆仑圣境 第十八章 玉玺迷雾 二

第二部  昆仑圣境 今负尘 科幻网游 | 星际科幻 更新时间:2019-06-22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陨玉在地球上几乎没有,但是在凤凰神女的母星却是很常见,凤凰神女就是陨玉吸取了宇宙灵气孕育而生,她的主人也是如此。

据说在凤凰神女母星星系就有一颗陨玉星球,整颗星球全是由颜色各异,功能各异的陨玉构成。

陨玉这玩意喜欢吸收各种灵子元素,在吸收宇宙中灵子元素的同时,自身也逐渐演化出多种功能。我手中的空间戒子就是根据陨玉能压缩空间的功能炼化出来的一件神器。

这枚用陨玉雕琢而成的玉玺我直接怀疑和凤凰神女那批宇宙旅行者有关。仔细打量这枚传国玉玺,四四方方,长宽高都是四寸左右,通体洁白,温润光泽,上纽为五龙相交的图案,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小篆,据说是李斯所书。

传国玉玺从问世起就注定不凡。秦朝建立之后,传国玉玺就被视为是皇权正统,只要有人能够得到传国玉玺,就意味着他是受命于天,而且能够建立王朝。反之如果王朝失去了传国玉玺,也就代表着王朝即将被灭亡。

传国玉玺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会被当成是吉祥物供奉在一旁,一般情况下皇帝不会用传国玉玺来办公。

传国玉玺作为正统皇权的象征,每到朝代更迭的时候就会引起一番争斗,从秦朝灭亡之后,传国玉玺就开始了流浪,屡次易主,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宋朝的靖康之难爆发后。金国不仅掳走了宋朝的两位皇帝,还把传国玉玺也一起带走了。

此后有传国玉玺销声匿迹,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仍然对退回大漠的元廷穷追猛打,除了要彻底消灭元廷,解决隐患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那就是找到传国玉玺。在所有皇帝眼里,只有拥有这个玉玺,才能算得上是得到了认可,建立了正统的朝代。

可惜的是即便是追到了漠北,也没能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此后虽然天下经常会传出来传国玉玺的消息,但是基本上都是假消息或者是赝品,真正的传国玉玺究竟去了哪里没人知道,这也令人感到惋惜。

也有史料记载王莽兵败之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术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术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关于传国玉玺的处说不管正史还是野史记载颇多,如何采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野史记载的传国玉玺的第一次失踪还是比较可信。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从这段野史记载结合凤凰神女给我的两枚传国玉玺来看,我有了这么一个推断。秦始皇第一次雕琢出来的传国玉玺用的就是陨玉,至于如何得到的陨玉,又是如何雕琢出来的那就不得而知了。陨玉这种材料只有昆仑仙境之中才有,而且质地比金属还坚硬,没有特殊工具是雕琢不了的。

我推测应该是秦始皇和昆仑仙境之中的某位神人有过交集,所以才得到了陨玉,并在这位神人的帮助下雕琢出了第一枚传国玉玺。不巧的是,这第一枚传国玉玺在过洞庭湖的时候失落了。

所谓的将玉玺投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这件事,恐怕是传国玉玺陨玉的特殊材质引起了湖中精怪的觊觎,于是兴风作浪,逼得秦始皇将玉玺交出买个平安。要知道陨玉这种物质里面含有不少的灵子元素,对于修炼炼神是很有帮助的。

至于八年之后,有人将玉玺奉还归秦可能只是一个幌子,真相恐怕是秦始皇又得到一块颜色和材质和原来那块陨玉十分相似的昆仑白玉,然后按照原样重新雕琢了第二枚玉玺,接着又搞出一个玉玺复归的噱头,用来标榜自己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这第二枚玉玺传到王莽篡汉时期,王莽遣其堂弟王舜向太后索取玉玺,太后发怒,将玉玺当做石头投掷向王舜,摔破其一角,王莽只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此后这枚传国玉玺有几经易手,转辗传承了千年之久。

其实在秦始皇之后的千余年中,历代王朝所用的传国玉玺早就不是真品,真品在公元前219年就已经沉入洞庭湖底。或许就在那时候被凤凰神女施展神通从精怪手中收走,从此再没有在世上出现过。而这第二枚传国玉玺也在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时毁于一旦。再往后的几个朝代出现所谓的传国玉玺不过都是赝品中的赝品。

对于传国玉玺是用和氏璧雕琢而成这个观点,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反驳过。

《三国志吴书》曰:汉传国玺,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

方圆4寸,重点在于这个“方圆”,指的是半径、还直径?

在秦朝,长尺一寸大概是2.78厘米,方圆4寸也就是11.12厘米。作为半径那么玉玺的长宽应该是22.24厘米,作为直径是长宽11.12厘米左右,22.24厘米太大了,皇帝举着也不方便。所以大家都偏向于11.12厘米大小。

再来看和氏璧。和氏璧首先是玉璧,典籍有记载: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温润而泽。

也就是说和氏璧随着视角的不同颜色也是不同的,这段描述和我现在持有的这块六寸方圆的和氏璧倒是吻合。和氏璧之所以能变色是因为羊脂白玉之中含有青玉的成分。

玉璧在战国时期应该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指的是边,好指的则是孔,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

玉璧通常不会太大,除去孔的空间,要想在一块玉璧上截取四寸宽的材料用来雕琢传国玉玺是件很奢侈的事。

我现在拥有的这块和氏璧算是玉璧之中块头较大的了,却也没法直接取出方圆四寸的这样一块材料来。

更何况玉璧通常不会很厚,也就一两厘米。这样薄的一块玉璧怎么能打造出方圆四寸的传国玉玺来呢?

如果传国玉玺真的是从和氏璧上截取的材料雕琢而成的,那么和氏璧至少得有一个磨盘大小,这岂不是太他玛的搞扯了!

想象当年,蔺相如拿着一个磨盘大的玉璧去跟秦王会面的场景,就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和氏璧如果真有磨盘大小,当年蔺相如也不用抱着和氏璧对着柱子以玉碎人亡来威胁秦王了,直接用和氏璧砸死秦王还麻溜些,这和氏璧和鱼肠剑一样都带有刺杀诸侯王的属性,呵呵!!

现在我手中不但有了和氏璧还有了两枚传国玉玺,由此推断出来的历史真相我认为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

不过这样的推断是不能公开的,公开之后要得到认同就得拿出实物证据来证明。一旦这三件稀世珍宝曝光,我就成了有的放矢的标靶,我还没蠢到那个地步,闷声发大财的道理罗扬懂我更懂。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31 3:44:39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