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英杰逸闻录 第五十二章 凤凰来兮

汉末英杰逸闻录 风吹过的沙 军事历史 | 三国梦想 更新时间:2019-01-25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济阳城头,突兀地现出了一只浴火凤凰,如此神异光景引得城内城外所有人都引颈向天。

正在进城的甘氏张着嘴巴望着天空,略显激动地双手抓住衣襟,嘴里默默在念叨着什么,引得同车的陶青儿频频回顾。

城内,济阳宫中,几个褒衣博带的佩绶官员也察觉了异象,纷纷停下了清谈,步出殿外。

其中一个风姿俊逸的中年人遥望着空中火凤,问道:“武宣,此天呈异象,当是何意?”

被问道的官员略一思忖道:“单某以为,当是世祖皇帝显圣,佑我大汉万世无疆。叔儒,汝亦精通望气之术,何妨一观之?”

旁边一个容貌和善,一副老好人面孔的官员蹙眉掐指,一会看看西边,一会又转头看看东边,好半晌才犹犹豫豫道:“韩某人才疏学浅,实在看不出端倪。只怕……只怕此火凤乃是宫庐中所绘凤鸟升腾而起罢。”

此间另一个国字脸的官员说道:“驯尝闻昔日世祖降生时,夜无火自明,乃是凤皇来仪之兆。今日又逢此吉兆,当是凤鸟来贺此次光武祭典。”

最初开口的中年人淡淡道:“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而今凤鸟已至,我辈何时能一睹河图哉?”

“即便有那一日,也当是《五经》校订完毕,刊石树碑传于天下之日。”国字脸官员语气颇为自负地道。

“子雋志向超卓啊!”见张姓官员说得严肃,韩叔儒却打趣道:“值此异象,伯喈不当以琴曲相和乎?”

“邕正有此意。”说罢,便有两个随侍童子端来琴案,布好锦榻,蔡伯喈就坐于殿外,遥对空中火凤,援琴鼓之。

琴声忽激昂忽婉转,忽高扬忽低回,曲到酣处,蔡伯喈以歌相和。

“凤凰翔兮于紫庭,

余何德兮以感灵,

赖先人兮恩泽臻,

于胥乐兮民以宁,

凤凰来兮百兽晨。”

众人为蔡伯喈之歌声琴曲所动,纷纷唱和道:

“凤凰翔兮于紫庭,

余何德兮以感灵,

赖先人兮恩泽臻,

于胥乐兮民以宁,

凤凰来兮百兽晨。”

——————————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空中异象吸引住的时候,陶家一行悄无声息地进了济阳城。

济阳县虽然籍民万户算是个大县,但济阳县城并不算宏大,至少比不上定陶这般名城。

整个济阳最为宏伟显眼的建筑群,便是与汉朝历史上两个武皇帝都息息相关的济阳宫。

汉武帝刘彻修缮故魏国宫室,命名为济阳宫,作为他巡游天下的行宫。

光武帝刘秀则出生在济阳宫后殿之中,传闻他出生时有红光映入室内,乃是丹凤来仪之兆。

两位武皇帝均是天下雄主,千年名君。或许,这济阳宫还真是一个福地。

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期间多次免除济阳赋税,当地士民感念皇帝恩德,故而在地方官吏征调民夫修缮宫室时,便没有太大的怨言。

经过几代帝王的修缮,整个济阳宫占着城北大片的土地。

虽然每一个皇帝一辈子都未必能亲临济阳宫的土地,但济阳宫仍然按足了皇家规制而建。

整个宫殿群分为三部分。

最外侧为议事之殿,里侧为居所之宫,最里侧则是祭祀之庙。宫殿之间广置亭台楼榭,遍栽奇花异木,端的是一副盛世景象。

与济阳宫的殿宇森严相对应的是,城中其余地方就破旧得多。

济阳虽北临济水,但不是什么通衢都会之所,因而城市的发展也就相当有限。

往日里的济阳城是个宁静的小城,城内来来往往的大都是本邑士民,外来人流并不多见,即便是济阳宫内也只是留有一些维持宫殿的宦者侍卫看守,并不显得热闹。

若不是此次光武皇帝冥诞祭典特别隆重,朝中有诸位大员纷纷齐聚,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士族前来观礼交往,济阳城依然会维持着它宁静的面貌。

只是现下这分宁静却被喧闹所侵扰,虽然已是黄昏时分,但城中道路上车马、行人依旧纷纷,其中不乏锦衣纹绣者,许多行人在路上遇到熟识之人,还会停下来叙谈几句。

可能是最近几日见的多了,陶家一行车马众多也没引起路人的过多关注,就顺顺当当地到了陶家所聚居的里坊门前。

得了讯息的陶家族人早就在愍侯里的坊门外等候着,见到陶岸引着车队到来,纷纷热络地上前问候。

陶应看着身周一个个陌生地面孔,却都挂着真诚地笑容,显见得对他们一家的到来是发自内心地欢喜。

这也难怪,从古至今,宗族观念深植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族人之间虽然也会因为这样那样地事情起些纷争,但总而言之,族人之间的凝聚力相当强大。

自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以来,几百年里的宗门族人更加明白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义。

宗族能带给族人显而易见地利益,有公田、公牛、族学、祖庙、僤田等等。对于士族豪家而言,宗族更能给族人带来互相提携、荐举、出仕的机会。因而一个宗族之家的族望是否显赫、家声是否通达就显得举足轻重起来。

所以,宗门族人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壮大、显扬自己的宗族。甚至很多时候,宗族子弟都会把宗族的利益置于国朝之上。

陶家本宗所居住的里坊名称也得自于西汉初年助高祖刘邦底定天下的开封愍侯陶舍。

陶家是济阳首屈一指的大族,族人分布在好几个里坊之中,但愍侯里中除了姓陶的就还是姓陶的,因而路上每一户人家都是或近或远地亲戚。

族叔陶岸显然在族中人望颇高,时不时会有些族人与他招呼见礼,他也一一回礼,有的还会简单说上几句。

从坊门走到陶家本宗主宅,没多远的路上,陶应就与周围几个来迎接他们的同龄人互相认识了。其中大都是他的族兄弟,也有几个虽然与陶应岁数差不多,但按着辈分来算得叫陶应一声族叔,这让陶应感觉还是不错的,终于做了回长辈。

陶家当今主事之人乃是陶应的族祖陶会。

陶会字文聚,六十出头,却一点不显老态,满面红光声音洪亮。

陶会对于陶谦一家的来访很是高兴,在内室与众人相见。席间叙谈得很是融洽,不住吩咐陶岸好生招待陶谦一家,一切需用尽管开口,不可慢待了丹阳一脉云云。

显然在陶会的眼力,作为丹阳一脉的陶谦一家能够来参加正旦祭祖大礼,是他作为主事人以来值得一提的成就。

丹阳、庐江为首的南方陶氏支脉这些年来已然很少与中原本宗联络,这次祭祖能将南北各支集聚一堂,这是已然病困缠身的族长三兄陶发没有做到的事情,而他陶会做到了,怎不令人志得意满。

陶谦一家赶了足足七天的路,故而叙谈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让陶岸引着去休息。

因着后日就是济阳宫举行光武皇帝冥诞祭典的日子,朝中又来了许多要员参加此次祭典,所以近日里济阳城内涌入了众多各地士族。

济阳宫不是任何人可以住进去的,邮舍也不够这些士族分的,此时作为济阳右姓陶家自然要尽到地主之谊,腾出了很多客舍供前来观礼的宾客驻歇。

故而陶岸并没有带陶谦一家带去族中的客舍,直接就带到了自己家中,腾出了一个跨院供他们一家驻歇。

奔波了很久,这一夜,所有人都早早地进入了梦乡。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24 7:34:1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