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全能设计师 大师:贝聿铭 (华裔大师)

都市之全能设计师 一加 都市言情 | 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2018-12-31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贝聿铭,华裔建筑大师!

贝聿铭,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天朝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利坚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岛国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跟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利坚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

艺术特点:

光线特点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玻璃钢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巧用混凝

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几何构造

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

社会评价:

建筑发展: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新华网评)

社会文化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新华网评)

人物影响:

美利坚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利坚建筑学院金质奖章。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

从望族之后到现代主义的追随者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生于广州,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

青少年时期的贝聿铭在苏州和魔都居住,1935年,年轻的贝聿铭如同彼时大户人家的有志青年一样远渡重洋留学,不过他没有遵从父亲的希望学习金融,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利坚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

毕业后,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在哈佛短暂的留校任教之后,贝聿铭做出了一个让导师和同学目瞪口呆的决定,受邀加盟纽约地产大亨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从事商业房地产的规划和设计,而且一干就是12年:

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利坚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利坚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天朝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

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天朝、金陵、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天朝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天朝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但谁能胜任呢,当时密特朗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结果有13位都推荐了同一个人,他就是刚完成了华盛顿艺术馆东馆,而在美利坚声名大噪的贝聿铭。

于是密特朗派人秘密的接洽了他,贝聿铭也深思了一会儿,然礼貌地给了一个答复,他说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你就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就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们就放弃,密特朗听了下属的汇报,立即将这个项目交给了贝聿铭,而这是法国唯一一项不能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工程。

1983年,密特朗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负责卢浮宫改造工程,这一决定大大出乎了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的意料,而更让法国人瞠目结舌的是,贝聿铭把罗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的主入口设计成一座透明的玻璃金字塔。

......

一时间,抗议风潮如火如荼,席卷BL.F国民众高呼“BL不要JZT”、“还我L浮宫”;F国媒体讥讽贝聿铭为“贝法老”;F国文华部部长形容玻璃金字塔是劣质的钻石;F国建筑界认为贝聿铭的设计风格与F国文化格格不入;L浮宫博物馆的馆长甚至愤而辞职了。用贝聿铭自己的话来说:“这简直就像一场战争.”

但是,贝聿铭没有放弃自己的设计,他认为,以简约而富现代感的金字塔作为L浮宫的主要入口,就像人们由古AJ文明开始,一直探索到近代艺术,具有象征意义。

为了说服F国人,贝聿铭在拿破仑广场上建造了一座一比一的实体模型,供F国民众评鉴。随着民众对玻璃金字塔的信心日增,反对声浪渐渐退去。

1989年,当玻璃金字塔建成时,原来强烈反对这个建筑方案的BL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说,“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这个古典与现代完美地结合起来的设计,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点六米,各边长三十五米,采用不锈钢钢架支撑,上面镶满了晶莹透亮的玻璃.它的东、南、北面各有一个小金字塔,对着三个不同的展览馆。周围有三个水池,池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建筑,把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步入玻璃金字塔,人们可以通过玻璃的自然折光对罗浮宫全貌一览无余。夜晚,灯光映照下的玻璃金字塔更加璀璨夺目,散发出神秘浪漫的气氛。

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而且成为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F国Z府为此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奖章。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BL”,获誉为“贝聿铭颠覆之作”。

......

一九八二年贝聿铭接受建设香江中银大楼的设计,天朝银行香江分行对贝聿铭来说是一项无法回绝的业务。一九一八年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创立天朝银行香江分行时,贝聿铭那年才一岁。贝聿铭的童年就曾在香江度过,可见天朝银行香江分行对他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当天朝银行的董事向他提出请求的时候,贝聿铭很快就答应了。

贝聿铭认为,“建筑和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师如果不能意识到结构所蕴藏的力量,就不可能有好的设计。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制”,所有的模数都基于装修,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以建筑面作为设计面,结构后退这样一个方式:主要空间的轴线都与装修线对齐,而与结构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一九八五年,天朝银行大楼破土动工,以每四天上一层偻的速度拔地而起。

就在大楼一天一天往上蹿的时候,他遇到了风水问题:在技术图纸的设计过程中,天朝银行给贝聿铭发来电报,对图纸上众多加了框的巨型“×”表示关注。在天朝,“×”意味着遭殃和错误,起因是古代已判罪的犯人脖子上戴着牌子,上面都打着一个大大的“×”形符号。他们婉转地建议贝聿铭慎重考虑那些“×”形框架。对此,贝聿铭解释说,“×”是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设计成这样的力形结构,就是要让它们能撑得起这整座大楼。

鉴于天朝银行的担忧,贝聿铭不得不将原以浮显在墙外的“×”形结构隐藏起来,并且还十分精明地把露在外面的“×”形部分装饰成一系列交叉的宝石——这种吉利的形象使天朝银行的官员们十分赞赏。同时,他把塔楼比作雨后春笋——天朝传统中再生和希望的象征。

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天朝。

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江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利坚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

......

贝聿铭在岛国设计的60米高的钟塔和在法国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打动了小山美秀子,于1990年委托贝聿铭设计美术馆。鉴于业主对建筑师的完全信任,一切均尊重设计者的意见,不惜花费250亿日元的造价建成这座人间的天堂。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

这家美术馆是岛国最大的一个私立美术馆,坐落于滋贺县信乐町的原始保护林。不仅仅是远离都市,其80%以上的建筑物都埋藏于地下。为了充分保护自然环境,通往美术馆的道路都是由吊桥和隧道构建而成。而这样的设计,也充分展现了贝聿铭最初的设计想法。

要到达美术馆,需要走过一条两旁布满了樱花树的弯弯曲曲的幽径,穿过一条长200米的隧道,还有一座120米的斜拉桥。

美秀美术馆最特别的地方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天窗是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这与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贝聿铭的童年记忆中,狮子林分量不轻。狮子林当时是贝氏的家族产业,贝聿铭经常在里面嬉戏,玩耍。直到1935年他离开魔都去美利坚求学,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

2003年,八旬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为家乡苏州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时美谈,苏州为了请出贝老拿出位于拙政园、狮子林之间的黄金之地,而贝氏也为这一方“圣地”吸引而出手设计。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群座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新馆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印衬,十分和谐。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杨柳依依,桃花灿灿。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

新馆的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墻黛瓦,但表达方式却是全新的。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颜色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墻体边饰,与白墻相配,清新雅洁,为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玻璃、开放式钢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天朝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室内设计部分,包括陈列展览设计均经贝聿铭本人审定,以保证内外风格和所有功能的谐调统一。

新馆不仅有建筑的创新,还有园艺的创新,新馆园林造景设计是在传统风景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的,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古典园林元素组成的现代风格的山水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在当今的创造性延续。

苏州博物馆一度号称贝聿铭的收官之作,但年逾九秩的贝聿铭欲罢不能,之后又设计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金陵六朝博物馆。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来自来自91岁高龄的贝聿铭设计的,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建筑外部在2006年已完成),耗资三亿美元。

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在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由于担心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岛。

虽然已届高龄,但贝聿铭的创作力却不见减退。建筑主体主要站在波斯湾海上填海造陆的小岛上,远眺就像是一座建在海上的博物馆,它好像漂浮在水面上。当人们走近它,整个构造的全部力量开始凸显,其造型更显壮观。

博物馆方案设计外观简朴,甚至带点原始粗犷的造型,相对于展示于内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用以凸显卡塔尔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真诚。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

少年时光

贝聿铭的第一代祖先在苏州行医卖药,至18世纪,贝氏家族在苏州居住了已有六百余年,是拥有大片土地的望族,以行善和助人享誉苏州。1917年,贝聿铭在广州诞生,贝氏家族也于同年买下了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1920年,贝聿铭的父亲到魔都工作。10岁时,贝聿铭随家人迁往魔都。从那时起,几乎每年寒暑假,贝聿铭都会回苏州,他在狮子林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时光。

求学之路

贝聿铭的中学是在魔都读的,他在这里接触到了新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电影成了他获得信息和启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影片中轻松、愉悦的美利坚校园生活令他十分向往。1935年,18岁的贝聿铭登上了前往美利坚的轮船。最开始时,贝聿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然而,贝聿铭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仅仅两周之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转专业改学工程。在此期间,1935年柯布西耶在MIT的演讲,被贝聿铭称为“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

1938年,贝聿铭遇到在事业跟生活上相伴一生的陆书华。1940年,贝聿铭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并在1942年到哈佛大学追随格罗皮乌斯学习,之后又进入哈佛研究生设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贝聿铭有两位良师益友,其一便是格罗皮乌斯,他将建筑与相关学科融合的包豪斯教育理念,以及注重合理性的观念深深影响了贝聿铭;另一位则是马塞尔·布劳耶,他对光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使贝聿铭对光有了了解,也认识到了光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从那以后,贝聿铭将光视为设计建筑时最先考虑的问题之一,也因此获得了“光线魔术师”的美誉。

人生转折

1948年,31岁的哈佛大学建筑系助教贝聿铭,离开安静的校园,从他居住的波士顿剑桥小镇(Cambridge)来到大城市纽约。对这位东方青年而言,这个决定不仅仅意味着自此从安静的学术界投身到一个喧嚣的商业界,也是他人生轨迹就此转变的一个节点。

向贝聿铭伸出橄榄枝的,是作风张扬、嗜抽雪茄的纽约开发商威廉·齐肯多夫(WilliamZeckendorf)。“其实接受齐肯多夫的工作邀约非常冒险,因为在那个时候,受尊敬的建筑师从不与开发商一起工作。”在贝聿铭事务所工作了18年的珍妮特·斯特朗博士说。尽管争议颇多,但齐肯多夫是对贝聿铭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一位人物。贝聿铭评价齐肯多夫是“最有想象力的开发商”。

在这一时期,贝聿铭完成了许多设计项目,但在建筑上的品质大多平庸不出彩,其被建筑师协会所不啻的“标签”,让贝聿铭对前途开始新的思考。虽然齐肯多夫对贝聿铭非常肯定,贝聿铭最终还是选择离开齐肯多夫的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I.M.PeiAssociates)。而齐肯多夫给贝聿铭和他的合伙人写了一份很动感情,也很伤感的告别信。贝聿铭后来说,30年后重读这封信,依然潸然泪下。

生命波澜

1960-1980年的这二十年,对于贝聿铭来说可谓跌宕起伏。贝聿铭完成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它们为贝聿铭带来名声的同时亦让他饱受争议。1964年,在肯呢迪图书馆的竞赛中击败路易斯·康跟密斯的贝聿铭,顿时成为镁光灯下聚焦的宠儿;然而1973年,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立面玻璃的脱落让贝聿铭的事务所一度陷入困境。

1967年,美利坚大气研究中心是贝聿铭公共建筑设计的开端。整个建筑群雄踞科罗拉多州山顶,简朴浑厚的外形、塔楼样式的屋顶让建筑与山峰融为一体。为使得建筑融于自然,贝聿铭采用当地石材为建筑原料,将砂石加入混凝土中,再用凿石锤进行加工,让其表面露出深粉色。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从一个巨大岩石中开凿而成。也正是这次机会,贝聿铭“建筑应该和它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的建筑美学开始逐渐清晰。

珍妮特·斯特朗说:“国家大气中心项目,使贝聿铭第一次有机会探索建筑的艺术。尽管从近处看,还有一些细节显得不甚完美,但他独特的风格和建筑语言仍然熠熠生辉。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贝聿铭不断琢磨自己的建筑美学,做出更加自信和流畅的作品。”贝聿铭又一鼓作气,完成了艾佛森美术馆的设计。

1969年,他因得梅因艺术中心和艾佛森美术馆项目,获得美利坚建筑师协会(AIA)的国家荣誉奖。这是协会第一次同时颁奖给同一个建筑师的两个博物馆作品。艾佛森美术馆建成之后,贝聿铭邀约不断。

在建筑史学家珍妮特·斯特朗看来,贝聿铭建造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重要的一些建筑,但他最大的成就还是他创建的公司。“半个世纪以来,在设计、规划和技术方面他建立了丰富的内部专业知识。他总是非常慷慨邀请年轻建筑师,允许他们从头到尾参与整个建筑进程。”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7 0:50:2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