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奥义 26

终极奥义 chaoxiaoniao 玄幻奇幻 | 上古神话 更新时间:2018-02-23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回归正题,继续看《道德经》。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翻译:宠辱好像惊恐的事,像对待身体一样重视大的祸患。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好像惊恐,失去也好像惊恐,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做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身体,等我没有身体,我有什么祸患呢。所以为天下珍贵身体,好像可以寄存于天下。为天下珍爱身体,好像可以承托天下。)

(备注:1、上段讲善摄生者无死地,该段则提出了善摄生的方法,即宠辱若惊、贵身、爱身,并做出解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一国之君不可不知也。故有后世学者认为《老子》是帝王之术治世之书也不无道理,只是这并非主要核心观点。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人皆喜受宠而厌受辱,殊不知受宠亦是受辱的开始。宠辱与言语一样,都是是非的导引,欲想无死地,就要防范于未然(即治未病)。所以宠辱对于身体而言,就是大的祸患,一定要重视。但联系上下文,其实是指善摄生者将宠辱都当做惊恐的事,像对待身体一样重视大的祸患。

3、《在宥》曰:“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圣人治天下尚需无为,人君岂可恃强?

4、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错误翻译示范: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的私利;如果我没有自身的私利,我还有什么祸患呢?)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翻译:大邦处于下流,是天下的牝户,天下的交汇。牝经常以静胜过牡,因为静居于下位。所以大邦居于小邦之下,就取得小邦,小邦居于大邦之下,就被大邦取得。所以有居于下位去取得,有居于下位被取得。大邦不过想聚养众人,小邦不过想进入侍奉他人,两者各得所想,大的更应该居于下位。)

(备注:1、上段讲要向对待身体一样重视大的祸患,那该如何做呢?该段便以邦国角度提供了答案:谦下!谦下则人民各安其位,天下大治;争胜则人民不在其位,暴乱丛生。《左转》曰:“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国家之敝,恒必由之。”所以,上古时期帝王禅让而天下大治,岁美民安;后世帝王专政而天下动荡不安,治乱不停。而现代社会,讲究的也不是谦让,而是各凭本事,有能者上位。

2、“牝常以静胜牡”。《天道》曰:“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故而圣人效之。《素女经》曰:“女之胜男,犹水之胜火。”亦是此理。

3、则取大邦,与则取于大邦不是同意,取大邦就是取得大邦的意思,但是结合下文“两者各得所欲”,此处明显是被大邦取得之意,实脱一“于”字。

4、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德行越宽广,能力越深厚之人与事物,便越加谦下,大地之贵,亦在于此。另外,谦卦在六十四卦中是唯一所有爻位都无咎或吉利的卦象。)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因为它善于处在百谷下位,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因此圣人要处于百姓上位,必须以言辞处于百姓其下。要在百姓之前,必须把自身放在百姓之后。所以圣人处于上位而百姓不觉其重,处于前面而百姓不受其害,所以天下乐意推举而不厌恶。因为圣人不相争,所以天下没有能与其相争。)

(备注:该段继续以江海为例,阐述谦下的道理,并且加以发散。圣人治理天下会成为后世新的制度,而该段正是对于圣王之道做出的明示。《天地》曰:“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是为对圣人之道的阐述,可与之互相参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翻译:最好的善于好比水。水善于使万物得利而不与相争,处于众人都厌恶之地,所以几乎接近于道。善于居处地势,善于心思渊博,善于与仁慈相处,善于言辞守信,善于政事治理,善于处事发挥,善于把握时机行动。只有不争,所以没有过失。调和大怨,必有余留怨恨,怎么可以称为善呢?所以圣人手执左契,而不责难于人。有德者掌管劵契,无德者掌管税收。天道没有亲疏,经常帮助善于(谦下)的人。)

(备注:1、上段讲“善”下之,该段则阐明了最好的“善”,或者叫做为最好的谦下做了一个标杆:水。“善”即善于,有模仿之意,并非善良,所以“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最好的模仿就像水一样,并非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下文皆是阐述水是如何“善”的,所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为“善居于地,善心于渊,善与于仁,善言于信,善政于治,善事于能,善动于时”的倒装。

2、最好的“善”像水,夫唯不争,故无尤。那么不好的“善”什么样呢?即“和大怨,必有余怨”。故前后实乃承接关节,所以第八章与第七十九章本为一段。

3、从上段圣人善于谦下所以处上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可以看出,天道经常帮助的是善于谦下的人,即文中所谓“善人”,而非善良的人。

4、和大怨,必有余怨,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可称之为善。那该如何做呢?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即所谓以德报怨。或许有人问,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论语》也曾记载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答复。首先,孔子倡导因材施教,这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回答,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其次,以直报怨仍然不能解决怨恨,不能称之为善;其次,世人常说“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人之德莫大过天地,天地有大德且不曾言,人之德又何必求报。有求于报,则内心失平静而与外物相接,则与道远矣,故而大德无以为报,亦不求报。所以“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的该版本是错误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翻译: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而攻坚克强者没有能胜过水的,因为水无可取代。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所以圣人说:“承受国家的屈辱叫做社稷之主,承受国家的不详之兆才能成为天下之王。”正话好像反说。)

(备注:1、上段提供了水成为上“善”的凭据,该段则继续阐述了水称为上“善”的原因。另,“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是“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等句得出的结论,该段与上段亦本是一段。强行分为两段实为便于阐述。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与“盖闻善摄生者……以其无死地”有异曲同工之妙。

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黄帝》曰:“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意思是说,所谓强,是指能胜过不如己者;所谓柔,是指能胜过强过己者。等不如己者发展强盛如己时,自己便危险了;而能胜过强过己者,就没有什么危险。故而下文又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若保之。极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故而文曰“守柔曰强。”)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7 2:37:52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