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英杰 第四十四章 宴饮

贞观英杰 御文台上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15-10-28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贞观六年三月的一次朝会,陆玉成亲眼目暏了一个由大食人组成的代表团朝见唐太宗李世民。领头的一位长者叫旺各师,天方人,一脸大胡子。他自称西方至圣之母舅。奉使护送天经《古兰经》而来。

唐太宗见其为人耿介,讲经论道,颇有实学。再三挽留他驻在长安。因此而敕建了大清真寺,迎使率随从居之。

唐代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来华络绎不绝。他们来华后多集中在天朝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明州并深入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从事香料、象牙、珠宝、药材和犀牛角等的贩卖,并带回天朝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它商品。天朝人称他们为“蕃客”、“蕃商”和“胡贾”等。由于唐政府鼓励商业贸易,因而有不少人在天朝久居不归,称之为“住唐”。

大食国的穆斯林商人在天朝寓居或定居,把伊斯兰教传入天朝。在“蕃坊”中,由天朝当局任命一位年高德劭的穆斯林为“蕃长”,负责管理蕃坊事务,主持礼拜等宗教活动,处理穆斯林间民事诉讼,并招揽外商来华贸易。蕃客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皆以《古兰经》、圣训及伊斯兰教习惯行事”。这时伊斯兰教在天朝还只局限于来华侨居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中信奉,广大汉族人对其相当陌生,因此一些汉文文献往往把穆斯林念经、礼拜等宗教活动,不确切的理解为“拜天”、“叫佛”等。

唐朝时来华的穆斯林,保持他们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与当地人通婚,安居乐业,繁衍子孙,由侨民而演变为“土生蕃客”,成为天朝穆斯林的先民。外来穆斯林从事正当商业活动,不向教外人传教,避免了与天朝传统思想的冲突。

杨荷不愧为治家能手,府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订亲后陆玉成常找机会与她温存一番,但她非要等成亲后才行周公之礼,每当陆玉成情难自抑,就一把推开了他。前世的陆玉成被未婚妻钟映霞克得死死的,沒料想重生后又重蹈覆辙。

一天,杨荷去西市买回来四位昆仑奴和四位新罗婢。

早在唐朝,长安就已经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了,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做“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后世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

陆家在长安也算是一个土豪了,陆玉成除了俸禄和李世民的大量赏赐外,每年舅舅谢伯翔还分给他二十万贯玻璃业红利。他把隔壁一家大户的宅院高价盘了下来,打通后陆府面积扩大了一倍。

王天翔和张右文春闱双双进士及弟,陆玉成为示庆贺,决定在府里大摆宴席。这天傍晚,陆户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陆达明和陆玉成在大门口迎接宾客,杨荷与陆雄则各率众仆家丁在府里张罗。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繁,宗教信仰自由,所以,唐朝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在扬州、长安、洛阳、广州等大城市里,“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陆珍馔,应有尽有。在民间,“无问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针缕绩纺为功,但躬庖厨、勤刀机而已。善醯醢菹者,得为大好女矣。……故偶民争婚聘者,相与语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即一条必胜一条矣。’”有的新媳妇一到婆家,首先要向家人展示自己的烹调技艺,故唐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唐人所谓的“姑”,就是指婆婆,可见,烹调水平如何,已成为唐人评价媳妇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男人擅长烹调,还能攀龙附凤,得幸于权贵。“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

仅见之于史籍的唐朝名食就有萧家馄饨、庾家粽子、樱桃饣毕饣罗、冷胡突、热洛河、生鱼片、蒸麝麝、皮索饼、驼峰炙、猩唇、熊白、糖螃蟹、鲤尾、对虾、虾生、龙虾、烤全羊、蒸全狗等。

唐朝的饮食文化总体特征是胡化、养生化、宗教化和艺术化。

所谓“胡化”,就是饮食习惯的胡人化。胡人,“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汉以后也泛指外国人”。唐朝贞观二年,“远方诸国来朝者甚众,……户部奏:天朝人自塞外归,及四夷前来降附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大量外来人口的拥入,不仅带来了胡人的音乐、舞蹈、服饰,同时带来了风格迥异的饮食文化。唐朝上流社会很快出现了一股胡化风潮,王公贵族争相穿胡服、学胡语、吃胡食,并以此为荣。上行下效,很快流行民间。

它主要表现为:其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习惯风靡各地。其二,喜食半生不熟的肥鲜。为了保持肉食的肥鲜,唐人烹制动物,常常采用一种极其野蛮的烹制方式。例如张易之加工动物肉,先“为大铁笼,置鹅鸭于其内,当中热炭火,铜盆贮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火炙痛旋转,表里皆熟,毛落尽,肉赤烘烘乃死。”唐人李詹,大中七年被擢为进士,“平生广求滋味,每食鳖,辄缄其足,暴于烈日,鳖既渴,即饮以酒而烹之,鳖方醉已熟矣。复取驴系于庭中,围之以火,驴渴即饮,灰水荡其肠胃,然后取酒调以诸辛味,复饮之,驴未绝而为火所逼,烁已熟矣。”这和当代han国的电烤活狗、云南的活食猴脑,可谓之异曲同工,乃是“虐食文化”的始作俑者。其三,是食用乳制品的范围扩大。食用奶酪原本是北方人的传统习惯,南北朝时期,不少土族地主曾想尝尝奶酪的滋味,没想到吃完便泻肚子,只好望而生畏。唐时,奶酪却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方人的饭桌上。白居易诗云:“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酱。”这里“红似花”的米饭,显然指用南方特有的红米煮成的米饭。酪酱,即牧畜的乳汁。它说明南方北方都有饮食乳制品的习惯了。唐人偏爱奶制品,与其营养价值高,可以强体健身有关。唐人之所以能长得高大威猛,丰腴骄艳,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关系甚密。

唐朝时期,儒、道、释三教并行,各种文化相互争鸣,共同发展,极富活力。李氏政权自称老子李聃之后,极力扶持道教实力,使道教借助皇权,迅速发展,基本上具备了与儒教、佛教并驾齐驱的实力。作为世界上唯一以养生为宗旨的宗教,它的勃兴,极大地推动了养生文化的发展。其一,药膳和药酒大量出现。唐朝的药膳有紫米粥、团油饭、桔皮汤、人参汤、阿胶汤、绿豆汤、莲子粥和各种肉羹,药酒则有椒葱酒、海藻酒、钟乳酒、五精酒、五加酒、地黄酒、枸杞酒、乌麻酒、苍耳酒、菊花酒。其二,用水果养生美容成为时尚。其三,是饮茶的普及。

除了儒、道、释三教之外,唐朝还有景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教派林立,宗教文化较为发达。宗教不仅在饮食上对教徒及教职人员制订了具体要求,而且设立了许多宗教节日,用特有的饮食方式举行庆祝活动,教徒必须严格遵守,这又使唐朝的饮食文化带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高度发展逐渐变得艺术化。我国素来注重饮食烹调,即使在秦汉时期,也基本上实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标准,烹制了不少美味佳肴。但是,那时候的饮食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文化,还谈不上艺术,这是由于当时的客观物质条件决定的。而唐朝则不然,在有些方面,唐人的饮食已超越了饮食文化的具体形态或实用功能,使之具有了艺术的要素,成为一种既有欣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的艺术载体。例如唐朝的茶艺,便是类似日本茶道的一种艺术,唐人称为“斗茶”或“茗战”,就是比赛茶的烹饪手艺。善烹茶者,被称为茶博士。茶具用类银类雪的白瓷,类玉类冰的青瓷,光泽晶莹,雅致瑰丽,魅力无穷。陆羽因迷恋茶艺,嗜茶如命,被人称为“茶颠”,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就出自陆羽之手。

与以前相比,唐朝的菜肴制作也更加注重艺术造型和色、香、味、形、器的统一,有了长足的进步。后世日本的饮食之所以称为“料理”,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原料要精,其二是食器要美,具备二者,方可称为料理。所以,日本的料理和茶道、花道一样,全都可以称为艺术。以此标准来衡量唐代的饮食,则是标准规范的料理,名符其实的艺术。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6 5:07:35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