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热血三国 第十一章推行新政(一)

新热血三国 哈罗龙骑士 军事历史 | 三国梦想 更新时间:2013-04-19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第十一章推行新政(一)

典军中郎将典韦将辽东盟书上呈,延(辽东太守公孙延)闻殿下生而降瑞,此天意不绝大汉之基业也。自桓灵以来,内宦为害,外戚专权,各诸侯厉兵秣马以待时变,时有不臣之心。延世食汉禄,自当匡扶汉室,膂力除贼,鞠躬尽瘁,不辱祖先。夷狄乱边,数侵我地,杀我子民,夺我土地,此仇不共戴天。乌丸鲜卑此匈奴之杂种也。然殿下发威,江山变色,乾坤独断,流血百万,敌人慑服,此天子威势耳!欲与殿下盟约,共伐乌丸,匡清宇内。约举义师,愿为殿下马前卒,唯命是从,共襄大业耳!臣俯首百拜。

荀彧沉思道,“此人真大汉忠臣也!”刘辩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相信诸侯,归根到底公孙延不过是畏惧乌丸,想借己之力消灭乌丸人而已,是相互利用关系,而不是君臣。尽管如此,此时此刻亦不能树敌太多,更何况与辽东结盟百益而无一害。

“文若,如何看?”刘辩面带微笑道,“公孙延名为匡汉,实惧乌丸矣。然,结盟一事有益而无一害,可取。”荀彧说得简洁,却句句在理。

贾诩长身而起,“文若所言甚是,公孙延能为我所用,如若异心除之不迟。伐辽之事关系我北幽安宁,主公可上表天子加封公孙延度辽将军,同时表右北平公孙瓒辽西太守,则名正言顺耳!”

“文和思虑周到,不过孤还有一件大事,要卿等谋划。”刘辩眉头紧锁,“这推新政关系甚多,冗杂繁复,实在无法下手。”“请殿下示下。”众卿闻言慎重起来。

“孤要行新政,千丝万缕涉及繁杂,不知该如何入手,既入手用力多寡,深浅如何?”

“殿下勿忧,臣以为富国强兵,首在兴军事,军备羸弱,武器落后,军士庸怠,则兵不强将不威,危乱之根本也。”程昱对军政更敏感。

“文和怎么看?”

“臣以为仲德之言并非无道理,但从军者,将军不畏死,军士不畏淫,则三军用命,所以治政才是关键。政不兴,军何强?纸上谈兵耳!”

一直沉默寡言的左慈出班上奏,“启禀殿下,臣以为二位重臣都有理,治政或治军都是国富民强之根本。然新政者,诸般事宜需从长计议,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唯有运筹帷幄,日积月累方能事半功倍。治军者,将军用命,甲士拼命,却依然是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军白发征夫泪啊!为何,军备落后,作无谓牺牲耳!事有轻重缓急,臣以为好的装备更迫切需要。”

“左慈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臣认同!”“臣也附和。”众卿纷纷表态。“不过,孤有个想法,不知众卿意下如何?”刘辩说出了自己的创新,“孤以为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孤认为民才是根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百姓不满意,那我大汉岂不岌岌可危?又曰民以食为天,可见土地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

“好一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箴言必名载青史啊!”众卿百拜,山呼万岁。

荀彧大喜,“太子必是后世圣君,功高万世,名垂万古。不知殿下如何计较?”

“听文若言语犹如品美酒,甘酒醇烈,人不醉心自醉。”

“孤,打算推行新土地法和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凡是我幽州境内,不论军民官吏皆入户籍,登记在册。按照人口所需重新划定土地,十税取三;另外鼓励垦荒,凡愿垦荒者免三年赋税;兴修水利,推广种植新技术和种植新品种。”

“再者,我令画工日夜兼程赶制了几幅珍图,一起参详!”刘辩命令侍从先后打开画册,新颖的画面吸引眼球。这是?陈宫有些诧然,这画中之物可是闻所未闻,见而未见。“重骑兵”三个字表明了此画身份,画的第一页是一队重骑兵,全身铠甲武装到了牙齿。只是细看会发现,这不是寻常的骑兵,因为骑兵们的坐骑上都有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自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可令骑兵战力飙升的铁蹬,也就是马镫。

“它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

确实,马镫发明以后,使战马更容易驾驭,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因此,马镫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北方地区游牧的鲜卑人发明后,便在欧亚大草原上迅速流传,使骑兵的战略地位大大提高。

而在此之前,骑兵骑在马背上飞驰射箭时,必须减速或者下马拉弓射箭;交战双方在马背上的格斗中,也不能竭尽全力大幅度摆动,否则会失去平衡而落马。马镫的发明,就使骑兵的双脚有了强劲的支撑点。

刘辩这么一解释,众人恍然大悟,随后狂喜,“这真是天助我也,有如此神器何愁大汉不兴?”“还看到了什么?”刘辩神秘一笑。“哦?还有?”众卿再细看时,也不知谁眼尖,惊叫道,“看,这是?”

“马的铁掌有铁制的防护工具包裹,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马的护蹄。”刘辩再次解释。

“这么说,有了这护蹄,那马奔程百里马蹄也不会受伤,提高了马的使用寿命,这逆天了啊!”

“还有,快看!”有人翻到了第二页,是一把火铳粗制构造。天朝元代和明代前期对金属材质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

火铳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

火铳前身是出现在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的突火枪,突火枪以粗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突火枪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散弹枪)。

突火枪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发射时以木棍拄地,一手手扶管身,一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碎石或者弹丸。因当时生产技术上的限制所用火药的推力相当有限,射程也就百米左右,它的射击精度和射程较难控制,再因为其枪管为天然竹管,在射击了几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燃烧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甚至直接导致炸膛。

而刘辩设计的就是元火铳,与突火枪相比,有许多改进之处。首先,元火铳的使用寿命较长。金属制元火铳铳壁的熔点高,耐烧蚀性好,抗压力强,不易炸裂,能够适应因火药性能的改良和装药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压。其次,元火铳的制造规格易于统一。元火铳是按一定规格进行成批铸造的,同一批火铳的各部尺寸事先都有设计,这样便可严格控制火铳药室的尺寸,保证装药量达到标准,既能保证发射威力,又可提高发射时的安全性能和控制射程、设计精度。

再次,元火铳的构造比较合理。在外形上已能明显区分出铳膛、药室和尾銎三个部分,各部分的横截面都呈圆环形,口径、铳长、铳膛长、药室长之间,虽无准确的数量比值,但其外形结构已反映出适合发射需要的粗略的数量关系。

如药室部呈灯笼罩式隆起,内外径大于铳膛的内外径,因而使药室具有较大的容积和横截面,能使火药在较大横截面的药室内迅速燃烧,增大了横向燃烧面,提高了燃烧的瞬时性,瞬间生成具有较大压强的大量高温气体,并被挤压(压缩)入截面较小的铳膛中,使压强再次增大,从而提高了发射力和弹丸飞行速度及杀伤力。

“由于火铳的优越性,所以在创制成功后,便装备军队,用于作战,将大大增强军队战力。”刘辩自然有这样的自信。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4 23:36:53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