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连中三元,结亲李清照 第八章:京城第一歌姬

从本章开始听

樊楼春色,天下闻名。

有句话说来东京不来樊楼,即使看见宰相也枉然。

樊楼本名矾楼,又叫白矾楼,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本是矾业行会的会所,后来才改为酒楼,樊楼之名在百年间以讹传讹,变成了樊楼。

姜言和李清照走在通往樊楼的道路上,不一会便到了内城东华门外的樊楼前,京城第一楼,或许也是天下第一楼。

樊楼的门面确实壮丽非凡,它在众多楼台中独树一帜,显得尤为引人注目。那座被称为彩楼欢门的门楼,高耸且宽阔,高达三丈,几乎与城门相当,彰显着樊楼的尊贵与奢华。

穿过欢门,便是一个宽敞的天井,面积横阔三十步,仿佛一个独立的天地。四周,便是名扬四海的樊楼,它由五座两层高的楼阁组成,错落有致,相互呼应。楼阁之间,飞桥栏槛相连,宛如一道道彩虹跨越天际,与汴河上的虹桥相映成趣。每座楼阁面向天井的地方都有一条走廊,既是客人通行的通道,也是观赏美景的绝佳之地。

夜幕降临时,樊楼变得更加璀璨夺目。拱桥和走廊上挂满了彩灯,灯火辉煌,如同繁星点点。数百名妓女浓妆艳抹,站在桥廊之上,她们或低眉含笑,或顾盼生辉,等待着酒客的呼唤。整个樊楼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和灯火辉煌之中。

现在已经是临近傍晚,樊楼的桥廊上已经有妓女在待客了,李清照看着这些浓妆艳抹女生并没有什么奇怪,带着姜言向着诗会的地方走去。

不愧是樊楼诗会,负责人竟然直接将一整个北楼包了下来。

无数的学子在里面摆开宴席,女人居于一边,学子居于一边,主人和一干有名气和地位的老人又是一边,最中央还有一个专门搭建的舞台,如果有佳作传出来的话就会有歌妓在上面吟唱。

这次宴会的主人名为何存,字正仲,是一位在东京城中颇有名望的老人,他曾经是神宗朝的进士,官位不显名声却很大,一直醉心于学问的研究而对朝堂的争锋视而不见,这也让他在新旧党争之中生存了下来,如今何存已经辞官归隐,专心著书,每年只有新科及第之后才出来露露脸。

何存坐于宴席的一侧,旁边是他的挚交好友林正,字明允,旧党之人,刚被罢黜官职,如今闲赋在家。

“……京分落孤日,长安弥弥生,正仲,这次樊楼诗会可是不如以前了啊,虽然说文无第一,但是这次最好的诗词是不是太差了一点?”

“又是京分又是弥弥生的,听起来像是一个诗人在无病呻吟,现在的文人的诗词的确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不过话不能说的太满,重要的人物不还没出手么?据说这次赵正夫(赵挺之)的孩子赵明诚也来了,还有那成名已久的周美成(周邦彦)应该也会赋诗一手,这次诗会应该还是有得看。”

“不过你是不是忘了一个人?”林正饮了一杯酒,“还有一个人你忘了么?”

“那个?”

“姜子由的孩子,姜言。”

“我倒是把他给忘了,今天科举就属他风头最大,连中两元啊,如果他能够连中三元,那以后的路可真的是前途无量。”何存笑道:“如今天子刚登基不久,如果出现一个连中三元的人那可就是祥瑞的化身,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错,即便是一生碌碌无为,也会当上两年相公。”

“能连中三元岂能是庸碌之辈?”林正也笑了起来,“如果这种人都是庸碌之辈的话我们算什么?”

“你说的也是。”何存没有反驳老友,忽然想起来了什么,闻到:“不过他好像没怎么做过诗词,我记得他的文章写的不错,但是没听他做过诗词。”

“难道是不善诗词?”林正皱皱眉。

“也不一定,万一是藏拙呢?”何存道。

……

姜言跟随着李清照的步伐走进了正楼中,入眼可见的就是内敛的装修,显得清静儒雅,而且处处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纹,无论是家居摆设还是门墙墙壁,都充满着书香气息姜言和李清照优雅地选择了一个座位坐下,周围环绕着陌生的士子,桌上摆满了各色下酒佳肴,几壶热腾腾的香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刚落座,便有训练有素的小厮上前,为他们斟上了香茶。樊楼,这处繁华之地,汇聚的皆是身份显赫的贵客,一言一行皆能牵动无数命运。

诗会的主题——“情”,早在多日前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热烈讨论。

姜言和李清照先品了口热茶,暖了暖身子。随后,几壶精心筛过的美酒被侍者轻轻放在桌上。此时,诗会已经悄然进入预热阶段,不少诗词已经传了出来,其中也不乏好词。

不久之后,樊楼诗会开始,外面也燃起了璀璨的灯火,一首首诗词也将会在各地的传播开来。

诗词之道在唐朝之时就已兴盛,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前甚至是用诗词来取士,只要能写出一首好词来,那绝对是走到哪里都不会缺乏尊敬和礼遇。

“玉堂秀!是玉堂秀!京城第一歌姬玉堂秀!”

大厅内突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呼喊,仿佛浪潮般席卷每一个角落。众人激动不已,纷纷议论了起来。

“玉堂秀啊,真没想到这次宴会竟然有幸能目睹她的风采,即使是现在死了也无憾了。”一位士子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是啊,她可是京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旁边的人附和道。

在一片热烈的议论声中,一位女子缓缓从门外走了进来。她身着华丽的衣裳,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正是那位被誉为京城第一歌姬的玉堂秀。

玉堂秀朝着众人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她的手势轻盈而优雅,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让整个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她向众人行了一礼,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的座椅上。

她轻轻拿起一旁的琵琶,信手一拨,悠扬的曲声便立刻弥漫在整个大厅中。那曲声轻快而悠扬,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令人陶醉。那正是一首经典的行酒令曲目,为这场诗会增添了几分雅致与韵味。

众人皆是起酒,姜言也和李清照互相喝了一杯茶,李清照轻声道:“玉小娘子的琵琶,可比唐时的康昆仑,当年在曾相公家的寿宴上,也是深得赞许,京中能与她一较高下的歌姬,也不过只有两三人罢了。”

“的确弹得不错,可惜我音律不怎么通音律,分辨不出好坏,听到顺耳便可。”姜言笑道:“不过清娘都这么说的话,那想必这位京城第一歌姬必不可能是浪得虚名。”

“如果阿言都说不通音律的话,那整个大宋就没有通音律的人了。”李清照也笑。

等到玉棠秀一曲结束,众人还沉浸在乐曲中无法自拔,似乎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酒楼里的只有小姐,哪来的娘子?”酒席之中传出了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一个卖艺的妓女也配称娘子?”

乐曲的旋律原本还在空气中弥漫,为整个场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然而,这宁静突然之间被打破,众人的神色在瞬间发生了剧变。原本谈笑风生的场面变得肃静起来,一股紧张的气氛悄然弥漫。

令人奇怪的是,尽管这个年轻人的言辞激烈,却无人敢开口反驳他。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学子还是名望之人,都不敢轻易出声。

这是因为,他们都看清了那个青年人的脸。那张脸,属于一个家喻户晓、威名远扬的人物——高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高衙内。

注1:按照《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宋徽宗的宣和年间,樊楼还有一次改建,由两层改为三层,比皇城城墙还要高出些许,站在西楼的三楼上,可以俯视皇城之中,后来西楼便被禁止对外开放。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25 2:21:18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