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五章 屈辱的大清!!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知秋意 军事历史 | 人文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6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他回想起初次到偏远的村落去支教时,那里的家长们为了保留家中的劳动力,竟然使出浑身解数来阻止孩子去上学。

村里的干部也对此漠不关心,他甚至认为,孩子们在学校学习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远不如去放羊、耕地来得实在。

然而,当李恒与黄大叔交流这一想法时,黄大叔却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这种爽快态度让他倍感欣喜。

“想象一下,在那个腐朽的清朝时期,我们国家的科技与文化落后,导致国门被外国的坚船利炮轻易攻破,从此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

李恒继续陈述道,“大片土地被迫割让,赔款用尽了国家的银子。那段历史,成了我们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

“被外国蛮夷用炮火强行叩开国门,经历了百年的屈辱?”

朱元璋闻言眉头紧锁,愤怒地说道,“将大片国土割让给外国人,用全部银子作为赔款,这样的国家还能称之为国家吗?当时的统治者真是个昏君,理应被诛!”

他感到有些困惑:“不过,我怎么从没听说过这段历史呢?”

朱元璋曾经让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给他讲述历史,他自认为对历史颇为了解,但记忆中却找不到华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尽管元朝是异族统治,但蒙古人并不算是外国人。

真正的外国人是金发碧眼的海外来客。他清楚记得元朝时曾接待过马可波罗。

“请问,清朝是华夏何时建立的王朝?”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发问了。

“明朝之后便是清朝。”李恒回答道。

明朝之后?朱元璋闻言,神情骤然凝固,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杀意。

作为一代帝王,他自然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代。然而,李恒却直言不讳地说明朝将会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清朝。

他紧握着腰间的宝剑,但还是强忍住怒火,冷冷地说道:“我大明王朝必将万世长存,怎会出现一个所谓的腐朽清朝?”

“哼,你的胆子可真不小。”

我大明王朝?李恒并未感受到他的杀意,反而有些错愕。

这个村子里的人们的认知还停留在明朝?他们居然认为明朝还未灭亡?

这真是一个闭塞的山村啊!

不过,总比那些原始部落好一些吧。

李恒并未对他进行嘲讽,只是平静地开口:“你不觉得明朝终将走向衰败吗?回望华夏漫长的封建历史,哪一个王朝能够屹立不倒超过三百年之久?”

“不论是唐朝、宋朝还是元朝……即便是如日中天的盛唐或者国力雄厚的强汉也未能打破这一宿命,明朝又岂能摆脱这一历史的轮回?”

“这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国家分裂久了必然会统一,而统一过久则又会走向分裂。”

难道历史上的王朝都逃不过三百年的国运吗?

朱元璋听后陷入了沉思,双手也从剑柄上松开。

他开始回顾历史上的王朝更迭,片刻后发现李恒所言非虚。

以前他未曾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从未关注过这个问题。

而且,刘伯温、李善长等大儒也从未向他提及过这一点。

他们尚未能从更广阔的宏观视角去洞察整个封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

即便他们当中有人具备这种洞察力,也不敢轻易向朱元璋透露。

因为一旦说出口,很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

“他说的没错,连汉朝、唐朝都未能幸免,我大明王朝又有何德何能能够逃脱这个魔咒?”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汗流浃背。

蓦地,他心生一念:“这位青年既然被誉为天人降世,且能洞悉这一历史定律,或许,他掌握了打破这一规律的秘诀?”

“莫非他是上天派来拯救我大明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竟然有了一种想要向他顶礼膜拜、恳求指点的冲动。

然而,作为一代帝王,他城府极深,表面上仍不动声色地说道:“那么请问先生,大明如何才能摆脱历史上王朝统治不超过三百年的魔咒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有些复杂了。”

李恒回答道。“尽管问题纷繁,但还是恳请阁下不吝指导。”...

朱元璋启齿,并陈述了他的思考,“依我之见,史册上的皇权更迭,多是因为后来者中出现了无能的君主。”

“末世之君无能,其实仅仅是冰山一角。”

李恒回应道,“甚至有不少末世君主并不昏聩,是时局左右了他们的命运。难道说每个王朝历经三百年就必然会出现一个无能之君吗?世间又怎会有如此巧合。”

他所了解的,被‘黄村长’所称赞的明朝末代帝王崇祯,并非无能之辈。他甚至怀有重振明朝的宏伟蓝图,只可惜现实的残酷与个人力量的局限,让他无力回天,难挡明朝的衰败。

“敢问阁下,这究竟是何缘故?”

朱元璋拱手诚恳地询问道。

此刻他内心极为震动,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历史上王朝的衰落都是由无能之君所引发的。史书如此,李善长、刘伯温等大儒的观点亦是如此。

而此刻李恒所言,却与这传统观点大相径庭,这种论断前所未闻。

“历史长河中,封建王朝难以逃脱三百年命运的原因,其实错综复杂。”李恒开始阐述,“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天时。”

“天时?”朱元璋面露不解。

“自然界的天时,每隔三百年便有一次冷暖交替。”

李恒进一步解释,“因此,几乎每个王朝的末期,都会遭遇形形色色的天灾。”

三百年一个轮回?我得命令史官深入查证!朱元璋心中这般琢磨。

“天灾一旦降临,便会导致饿殍遍野。若朝廷措施不力,便会激起民间动荡。”

李恒继续道。

“古人并不理解天时周期之理,常将天灾归咎于帝王之德不足。于是,一些权臣便会强迫帝王下诏自责,以求天赦。”

“这种做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削弱了帝王的威望与民心。”

“那些文人当真是可恨之极!”

朱元璋愤然说道,仿佛对此深有感触。

他对读书人虽怀有敬意,但内心深处也不乏反感。

因为那些文人总喜欢站在道德高地进行绑架胁迫,时常搬出圣贤之言。

他们经常迫使帝王做一些违心之事,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帝王都不得不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更为棘手的是那些文官还非常迂腐固执,动不动就以死相谏。

这让帝王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若是采纳此谏,将违背自己的初衷;可若是不听,万一导致忠臣绝望自尽,那帝王便会背负暴君之名,受尽文人墨客的指责,甚至可能留下千古骂名。

再者,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便是古时的生产能力有着极大的局限,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人口。李恒对此浑然不知,他接着阐述道,长达三百年的和平岁月,为民众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机会,大概足以繁衍十代后裔,人口自然会迅猛增长。但国家的农田面积是有限的,所能产出的粮食也是有定数的。

原来如此。

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李恒的这一见解,对他来说还是首次听闻,然而他即刻就领悟了其中的要义。

当人口急剧膨胀,而粮食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时,这种资源的稀缺性无疑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冲突与动荡自然难以避免。

他忽然间心生疑惑,这样一个简单直白的道理,像刘伯温、李善长这样的大学问家怎会没能洞悉?

这让他对那些被世人尊称为大儒、名士的专家们有些失望,怀疑他们是否只是空有其名。

“再者,封建贵族的崛起也极大地削弱了朝廷的权威。”

李恒进一步阐述道,“每当一个新的王朝诞生,那些开国元勋们都会受到封赏,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后代逐渐演变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

“在这个国度里,家族观念、血缘关系被高度看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由于同姓和亲属之间的紧密联系,世家宗族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确实如此!”

朱元璋闻言不住颔首,无需等到遥远的后世,即便在当今朝廷中,也已然存在着如淮西集团、浙东集团等党派。

“皇权的分配,皇子们是在明面上争夺,而那些世家大族,则是在暗地里进行权力的较量。”李恒继续深入剖析。

“岁月流转,这些世家望族,即那些封建时代的贵族,会日益壮大,如同参天巨树般根深蒂固,枝叶繁茂。他们的影响力会逐渐渗透到朝廷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形成一个国中之国。”

“这样的世家贵族,势力庞大到连皇帝都难以轻易动摇。”“皇权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封建贵族蚕食,而皇帝最终可能只剩下象征性的地位,成了名存实亡的统治者。”...

李恒回想起明末时期,崇祯皇帝权力被架空,连基本的军事调动都难以实现。

他曾试图调遣左良玉的精锐部队救援京城,但左良玉却置若罔闻,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京城失守。

“言之有理!”朱元璋再次点头称赞。

“皇权在名义上虽唯我独尊,然而实权却落在世袭的权贵之手。

当一个王朝的末代君王有心重振朝纲时,却往往受制于环境的束缚,难以施展拳脚。当一切努力都显得徒劳时,他们或许会陷入绝望,甚至可能被迫成为权贵手中的玩偶。”

李恒缓缓开口,“因此,我先前所言非虚,那些末代皇帝的荒诞行径,并非他们本性如此,而是被周遭的境遇所逼。”

“再者,那些世袭贵族会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地,长此以往,国土中的大部分良田都会沦为少数人的私产。

在这样的情境下,即便国内并无战火,普通人的生活也会变得举步维艰。”

朱元璋闻言深有感触,他曾经在那些权贵家中放牧,亲眼见过他们无尽的田产与牲畜,而普通的乡民却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

“世袭权贵们不仅占据了广袤的土地,还控制了社会上大量的财富,同时享受着免税的特权。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日益富裕,而国家的财政却日渐枯竭。”

“这就造成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国家贫穷,而‘民众’富裕。

当然,这里的‘民众’实际上指的是那些权贵阶层。”

李恒回想起历史上的明朝崇祯年间,国家的贫穷与权贵的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时的帝王,即便想要兴兵,也往往因军费匮乏而不得不向那些权贵低头求援。

“那些出身于封建世家的公子哥们,与受到精英教育的皇子们不同,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生的荣华富贵,无需为生计和前程发愁。”

“正因如此,他们中的多数人沉湎于奢靡生活,无所事事,对乡间百姓欺压盘剥,行为恶劣至极。这种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感,加深了民众对于皇室的疑虑,使得朝廷的信誉荡然无存。”

“农田被大肆兼并,贫富差距日益悬殊,导致无数平民食不果腹,而世家弟子们却依旧嚣张跋扈,为所欲为。”

李恒继续说道,“这一切都像沉重的巨石般压在百姓的心头,让他们难以承受。”

“就在这种困境中,气候变迁带来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连百姓手中仅剩的口粮也被剥夺。当生存都成为奢望时,他们只能选择奋起反抗。”

听到此处,朱元璋的眼眶开始湿润,他回想起自己当年一贫如洗时,家中粮仓见底,仅存的粮食寥寥无几。

“自然灾害就如同是压垮百姓忍耐极限的最后一击。”

李恒的声音充满了感慨,“我们的百姓是如此的善良与纯朴,他们其实别无所求,只要有一口饱饭吃,就绝不会轻易反叛。”

“他们内心深处仍旧怀抱着对国家的忠诚,渴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 9:10:45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