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意外身亡,我扮演刘备 第3章 进雒阳,刘备的托付

从本章开始听

“一个小小的县尉,随他去了。”

刘备收回远望的目光,看着不远处的石刻,冷笑道。

“大丈夫当金印紫绶,铜印黄绶狗都不要!”

看着《汉上谷太守张郡碑》,两侧立着石狮,下面的础台雕刻莲纹,石碑纹理光滑。

金印紫绶乃是三公佩戴的印绶,铜印黄绶是六百石以下的长吏印绶。

“大哥,那我们怎么办,去投公孙瓒吗?”

见刘备没有被罢官影响,关羽眉间刚舒缓,旋即又皱起眉头、

大哥待之以兄的公孙瓒,可不是合适的投靠对象,亲商贾小人,这如何能成事?

公孙瓒担任六百石的长史三年,马上就要升迁为比两千石、银印青绶的骑都尉了。

其他诸侯中,曹操早就做过二千石的济南相,袁绍则为父母(过继)守丧路年,一直在养望,提高士名。

连出身地方豪强的孙坚,十七岁县尉,20岁县丞,30岁比千石的军司马,如今在朝廷担任六百石的议郎,下一步就是外放二千石的郡守了。

刘备回忆着历史信息,摇了摇头,缓缓笑道。

“不,我们去京都雒阳。”

还有比在京师升官更快的吗?

士族养名,要么靠孝行,要么靠经学,要么靠德行。

老子不需要这些,凭借文抄,以才学碾压这些牛鬼神蛇,弯道超车。

“雒阳?”

关羽皱眉细细思索,正待询问,突兀听到张飞大嗓门的闷雷声。

“宪和在后面可算来了。”

远处一辆安车缓缓驶来,四马牵拉,车上有低矮的车盖。

“玄德,总算找到你了,我派人去联系了张世平,希望能帮你解决这次罢官危机。”

车夫停下马车,简雍坐在车上,慵懒的说道。

刘备摇头笑骂道:“好你个宪和,这都不下马车,懒散到这个地步。”

简雍是刘备发小,行为不检,性情放荡,和刘备谈话时常箕踞而坐。

箕踞,即是双腿张开。

箕踞而坐,一不小心就能漏出深衣下的“绔”,合裆裤和开裆裤,甚为不雅。

“宪和,不用让张世平找人说情。找他借一些钱,我们去雒阳。”

张世平是常山张氏的远房,是甄宓的母亲张氏的族人。

中山无极甄氏是豪族,世为二千石,这两代由于族人早亡,三四十年没有做到二千石的郡守了。

甄氏说情没什么用,除非用钱摆平,二百石的县尉,汉灵帝要卖100万钱。

回忆着脑海中的记忆,刘备不认为张世平或者甄氏肯掏这笔钱,毕竟自己的价值还没有体现,二百石的县尉不值得花费这么多。

“去雒阳?”

简雍身子前倾,扒着车辕,高声疑问道。

“没错。我平生瞧不起沽名钓誉的养望士人,故此不喜读经书。想靠奋勇杀敌,按功升迁,这下前路尽毁。”

刘备看了眼简雍,环视身旁的关羽、张飞,大笑道。

“此番,我也去趟雒阳,让这些井底之蛙瞧瞧我刘玄德的本事,让他们看看某是如何养名的!”

说罢,刘备登上安车;关、张策马,一行人向西驶去。

……

马上就是关键历史事件,刘备懒得理会无关紧要的督邮,没入安喜城,直接挂印离去。

在无极县,找到张世平和苏双,准备借几万钱去雒阳。

甄宓的父亲甄逸病危,张世平于是和刘备等人一同前往雒阳,来接大将军何进的掾属甄俨回家。

半月后。

雒河中,一艘小型的三层楼船极速前行。

一层的棹室内,十几名棹夫通过棹孔,奋力的划着船桨。

三楼雀室中,众人透过窗户瞭望远方的邙山。

这是炎黄故里,看着炎黄二帝的巨大石像,张世平松了口气,道。

“玄德,马上就要到雒阳了。”

北邙山仅高300多米,气势磅礴,山势蜿蜒上百里。

山峰形状各异,有直插云霄的穿云峰,有如同巨龙蜿蜒等,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为瑰丽的景色点缀着。

邙山不以景色悦人,以埋葬帝王侯坟茔而闻名天下。

“真是龙盘虎踞,雄伟壮观,好一派帝王气象。”

简雍看着远处的邙山,拍着窗栅感慨道。

刘备心中哂笑,默然不语。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几年后,董卓入京,一把大火,将一派繁华的雒阳城化为焦土。

此后人烟稀少,荒芜不堪,倒是和北邙无数荒丘映衬。

谈话间,洛阳城已出现的众人眼前。

雒阳城巍峨雄伟,城楼高10米左右,城墙如巨龙蜿蜒而过,气势磅礴。

雒阳南城墙外5里,雒水北岸1里多远,是三雍:明堂、灵台、辟雍。

最北边的是灵台,五彩建筑透过灵台外围的城墙显示出来。

仅一层的台基就高15米,加上二层的回廊式房屋,总高达20多米,

二层的房屋,按照祭祀的五帝颜色安排,东青色、南红色、西白色、北黑色、中黄色。

灵台是观测天象的场所,天子登灵台、观云物,‘所以观天人之际、阴阳之会。’

灵台隶属于太史令,不知道现在的太史令是不是董扶?

“玄德,我赶时间找车进城了,你吩咐的事,我尽量办妥。”

张世平甫一下船,脚刚上岸,就指着前方的宜阳亭,迫不及待的说道。

“张兄,一切就拜托了。”

刘备郑重的弯腰施礼,沉声道。

甄逸是大将军何进的掾属,父忧辞官准备回家。

刘备拜托张世平说动甄逸,让大将军何进等人出城送别,为刘备创造一个能接近何进的机会。

目送张世平租了马车离去。

刘备深吸一口气,心中希望一切顺利。

东汉士子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坐名养望。

不少人甚至为了孝行、德行等,弄虚作假,贻笑大方。

不仅是为了‘举孝廉’,更重要的是为了公府的征辟。

东汉选官,有自下而上的察举制(举孝廉、茂才),自上而下的征辟制。

二十万人的郡每年可举一名孝廉,全国每年的孝廉有二三百人。

这些孝廉并非全是名门士族,也有如刘家(爷爷刘雄)这种的寒素。

除了真正不愿意做官的隐士逸民,士子趋之若鹜的养名,更主要是为了公府的征辟。

因为公府掾属,是做官的终南捷径!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1 23:51:43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