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从芯片开始到国防工业 第二十一章 芯片测试1

从本章开始听

王泽面对的麒麟1号拥有365个触点,他耗费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最终成功将所有触点连接。

接下来,他将环氧树脂滴注在芯片之上,这不仅隔离了密集的金线,还对芯片起到了固定和保护的作用。

经过上述步骤,一块芯片才真正地完成了制作。王泽将芯片交给刘老,心中的紧张终于得到释放,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随着芯片被封装,实验室内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最终的测试结果。这不仅是对王泽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团队的考验。

“刘老,幸不辱命,芯片完成了!”

刘正阳接过这块芯片,手都不禁有些颤抖。梁永德也加入了审视这块芯片的行列,两人共同细致地观察着。

“王泽,这芯片是怎么测试的?”

“呵呵,刘老,我早就准备好了。”

王泽先生在刘教授的询问下,展现了其准备周全的芯片测试。

他队展示了一款专门设计用于芯片检测的电路板,该电路板核心配置为双列直插式插座,以容纳待测芯片。

王泽随后将待测芯片插入电路板,进而利用软盘导入事先编写的初始化代码。

电路板通电后,其设计的四个按钮和对应的四个蜂鸣器将进入工作状态,每个按钮与一个蜂鸣器的对应关系使得按下任一按钮时,相对应的蜂鸣器会发出响应声音。

经过王泽的一系列操作检验,按钮与蜂鸣器的交互反馈未显现任何异常,表明电路板的功能完整性和芯片的性能表现均达到了预期标准。

刘老回忆以往。

1956年3月,在新中国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计算机成为发展科学技术的“四项紧急措施”之一。

同一时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同时派人向苏联取经。

1958年,在“立足国内先仿制,后自行设计”的原则下,中国仿制苏联M-3大型计算机的103机研发成功,每秒运算速度1500次,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

1960年,夏培肃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并交付给当时尚在北京的中国科技大学使用,这也是我国高校的第一台科研计算机。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面世;同年,复旦研发出采用机器语言编程的602型电子数字计算机。

1965年6月,中科院计算所成功研发出运算速度定点运算9万次/s的首台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两年后的109丙机在“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功勋机”。

进入七十年代,美国以及西方等发达国家已研发出小型化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广泛在民间开始推广应用。

因此,1973年元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7301会议)”,明确未来“必须放弃单纯追求提高运算速度的技术政策,确定发展系列机的方针。”

这次会议后,中国开始了随后近十年的计算机工业发展雏形。

1973年8月,我国首台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计算机150机诞生,这台计算机每秒运算速度达100万次。1976年11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达1000万次的大型通用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013机。

站在一旁,双手微微颤抖地拿起那块不起眼的电路板。这块只有巴掌大小的电路板,却承载着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与汗水,它不单单是一块硬件,更是一次科技的飞跃。

刘老的目光中满是不可思议,与他们之前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研制出来的013机相比,这块被称为麒麟1号的芯片体积缩小了数千倍,简直是科幻变成了现实。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5/22 1:14:41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