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55章 刘被封为皇太子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叶还生 军事历史 | 人文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5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那时候的大汉朝啊,真是热闹非凡!

有这么一个御史大夫,叫魏相,这哥们儿给汉宣帝整了个秘密小报告。

咋说的呢?

“皇上啊,咱家最近大将军的位置空了出来,这感觉就像是一群龙失去了头头。咱得麻溜儿地找个新大将军,给各路诸侯吃颗定心丸,别让他们觉得咱朝廷里没人了,开始搞小动作。”

这魏相还挺有眼光的,他特别推荐了车骑将军张安世,觉得这哥们儿有实力,应该提拔他当大将军,别让他一边当将军一边还得忙其他事儿,分散了注意力。

顺便呢,他还建议让张安世的儿子张延寿,接他老爹的班儿

汉宣帝一听,诶,这跟我想一块去了!

于是那年夏天的四月十七日,就把张安世提拔成大司马、车骑将军,还让他管起了尚书的事务。

这事儿一出,朝廷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就连凤凰也飞来了,百鸟群舞,好一片繁荣景象啊!

古代的凤凰,何新老先生考证说是鸵鸟,如果是这样,还真有可能是大批量的凤凰飞来了。

凤凰一来,皇帝就乐了,直接宣布大赦天下,真是人人欢喜啊!

这汉宣帝呢,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

他想啊,当初大将军霍光可是力挺他当皇帝的,这情分可不能忘啊!

于是呢,他就封了霍光的侄子霍山为乐平侯,还让他也管起了尚书的事务。

可是这魏相啊,他可不是吃素的,又通过昌成君许广汉给皇帝递了个小纸条。

咋写的呢?

“皇上啊,您看那《春秋》里头,就嘲笑过那些一代代当官的贵族,他们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咱得留点儿心啊,别让历史重蹈覆辙了。

从孝武皇帝那会儿开始,朝廷的大权就都落在那些大臣手里了。

现在霍光虽然挂了,但他家的人还在朝廷里占着好位置呢。

霍家现在这么牛气冲天,要是他们得瑟起来,以后恐怕不好办啊。

咱得想个招儿,削削他们的权势,别让他们有机会搞事情。

这样既能稳住皇家的江山,也能保住功臣们的后代。”

说到写报告这事儿,那时候有个规矩,就是一份报告得写两份,其中一份得标上是副本。

这副本得先由管尚书事务的人过一眼,要是觉得报告里的事儿不对劲儿,就不会往上报了。

这魏相啊,他又给皇帝出了个馊主意,说咱干脆把这副本制度给废了算了。

这样一来呢,就不会有人在中间插一杠子了,皇帝也就能听到更多的真心话了。

汉宣帝一听啊,觉得这主意挺靠谱儿的,就下命令让魏相当给事中,还把他出的点子全都给采纳了。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曲折啊,但说到底呢,都是为了这大汉朝的江山社稷着想呗!

不过,好多事是瞒不过汉宣帝的眼睛的。

汉宣帝这哥们儿,嘿,可不是虽然是皇家贵族出身哦,可他是从民间摸爬滚打上来的,老百姓的那点儿酸甜苦辣,他可都是门儿清。

这不,霍光老先生一翘辫子,汉宣帝就开始大展拳脚了,哈哈,这哥们儿可真是个勤奋的皇帝啊,每隔五天就得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就像咱们现在开会一样,听听他们对朝政有啥好点子

那时候啊,从丞相往下,每个大臣都得把自己负责的事儿,一五一十地汇报给皇上,然后皇上再把他们的建议,分派到各个部门去试试看,瞧瞧效果如何。

那时候的侍中、尚书们啊,只要干得好,皇上可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赏赐丰厚,连他们的子孙都能跟着沾光,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汉宣帝把朝廷管理得井井有条,法律啊、制度啊,都完备无缺。

整个朝廷上下,大家都安安分分地干活,没人敢敷衍了事。

说到任命地方大员这事儿啊,像州刺史、郡太守、封国丞相这些啊,汉宣帝可是亲自过问的哦,得瞅瞅他们有啥抱负啊、是不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儿啊。

要是发现哪个人口是心非、耍滑头的话啊,那汉宣帝可得好好问问为啥了嘿

汉宣帝常说:“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心里不憋屈的话啊,关键就得看当官的办事儿公不公道、处理案子合不合理了。”

他还说啊:“能跟我一起把这事儿办好的啊,不就是那些出色的太守、丞相们嘛!”

他觉得啊太守这个人儿,可是管理官员和老百姓的关键人物哦,老是换来换去的老百姓怎么会安心呢?

所以啊,只有让太守们长期干下去,老百姓知道他们不会走,才会真心服从管理呢!

所以啊,只要地方官干得好,汉宣帝就会下诏书表扬他们,给他们加薪、发奖金啥的,甚至封他们为关内侯!

要是有公卿的位子空出来了,就看谁平时表现得好、按顺序提拔!

这样一来啊,汉朝的好官可是越来越多了,人们都把这一时期叫做中兴!

哎呀,那时候的老百姓啊,可真是过上了几天好日子呢!

这可真是“皇帝勤政爱民如子,百姓安居乐业乐无边”啊!

我们还得说说匈奴那货。

从哪里说起呢?

得从那匈奴壶衍单于翘辫子说起,他弟弟左贤王就顺势接了班,人称虚闾权渠单于。

这新单于一上任,就把右大将的闺女封为了大阏氏,可把前单于宠爱的颛渠阏氏给甩到了一边。

这事儿啊,让颛渠阏氏的老爹左大且渠,心里那个憋屈啊,简直是怒火中烧

就在这时候,汉朝那边儿觉得匈奴已经成了病猫,没法再闹事儿了,于是就把塞外各城的屯守士卒给撤了,让老百姓们好好歇歇。

匈奴单于听到这话,乐得像个孩子,立马召集贵族们开会,想跟汉朝攀个亲家。

可那左大且渠心里却憋着坏水,想搞点小动作,就跟单于说:

“以前汉朝的使臣一来,大军就跟在后头,咱们这回也跟他们学学,先派个使臣去汉朝探探路,然后偷偷发兵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

于是,他就撺掇单于,派他和呼卢訾王各带一万骑兵,南下沿着汉朝边塞打猎,等两队人马一汇合,就一起冲进汉朝去耍耍。

可这事儿啊,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泄了密。

匈奴的两路大军还在半道上呢,就有三个骑兵叛逃到汉朝去了,把匈奴的小九九全都抖了出来。

汉宣帝一听这事儿,立马下诏调集边疆骑兵严阵以待。

还派了大将军,军监治众等四人,率领五千骑兵,分三路出塞去迎头痛击。

结果呢,匈奴那边因为三个骑兵叛逃,心里直打鼓,就没敢进汉边,直接打道回府了

这一年啊,匈奴还遇上了饥荒,人民、牲畜饿得跟什么似的,死了十之六七。

他们又怕汉朝趁机来收拾他们,就又调了两路骑兵各万人来防备着。

秋天的时候呢,以前被匈奴收拾得服服帖帖的西族部落,数千人在首领的带领下,赶着牲畜搬家。

结果呢,跟匈奴边防军撞上了,双方一场混战,杀得个昏天黑地。

最后,这西族部落首领一琢磨,干脆带着人投奔汉朝算了,也好混口饭吃。

咱们再说说汉朝这边儿的乐子。

汉宣帝地节三年春天的时候呢,汉宣帝就下诏说了:“人们都说啊,如果有功不赏、有罪不罚的话呢,那唐尧、虞舜这样的老大也管不好手下的小弟。”

他这一提啊,就顺便夸了夸胶东国丞相王成这哥们儿。

说这王成干活儿挺拼的,当地申报户籍定居的流民,达到了八万余人呢,这政绩可是杠杠的。

于是呢,就赐给王成关内侯的爵位了,还把他官阶给提高到中二千担了。

可惜啊,这王成还没等朝廷重用呢,就因病先走一步了,真是天妒英才啊!

后来,汉宣帝又让丞相、御史去向各郡国来的人,尤其是那些个来朝廷办事的,送财报户籍的长史守丞等官员,问问朝廷政令执行得咋样。

结果呢就有人爆料了:“哎呀,那前胶东国丞相王成啊,他虚报流民,申报户籍的人数,来骗朝廷的小红花和奖金啊!从那以后啊,很多没啥本事的官吏,都靠这种虚假的成绩,来骗名誉骗钱啊!”

这事儿一出来啊,大家都开始八卦了……

哎呀,夏季四月戊申那天啊,汉宣帝可是乐开了花,为啥呢?

他儿子刘被封为皇太子啦!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儿啊!然后呢,他给那聪明的丙吉封了个太傅,太中大夫疏广呢,就做了个少傅。

太子他姥爷许广汉也没被忘掉,得了个平恩侯的封号,霍光的侄孙霍云也捞了个冠阳侯当当

这事儿一传出去,霍光的老婆霍显可就不乐意了。

她一听刘小子居然成了太子,气得饭都吃不下,还吐了口老血。

她就纳闷儿了:“这刘小子,不就是皇上还没当皇上时,生的娃吗,他哪儿来的这么好的运气,能被立为皇太子呢?要是以后皇后生了个儿子,那岂不是只能做个小诸侯王了?”

这么一想,霍显就开始动歪脑筋了,撺掇皇后霍成君,给皇太子下点儿毒。

皇后也挺听话,几次叫太子过来,想给他吃点儿有毒的东西。

可谁知道,那太子的保姆和奶妈实在是太负责任了,每次都要先尝尝食物再给太子吃。

皇后手里拿着毒药,就是一直找不到机会下手,可真是急死个人了!

转眼间呢,到了五月甲申日,也就是二十九日的那天,丞相韦贤因为年老多病,觉得身体跟不上了,就跟皇上说:“臣想退休了。”

汉宣帝这人也挺通情达理的,就赏了他一百斤黄金,还有一辆四马拉的安车,让他风风光光地回家养老去了。

说起来,丞相退休这事儿,还是从韦贤这儿开的头呢

再后来呢,到了六月壬辰日,也就是初七的那天,汉宣帝又提拔了魏相当丞相。

到了辛丑日,也就是十六日的那天,他又下了一道命令,让丙吉当上了御史大夫,疏广做了太子太傅,疏广兄长的儿子疏受也捞了个少傅当当。

这么一来,朝廷里的人事变动,也算是尘埃落定了

咱们再说说,那太子刘的姥爷平恩侯许广汉吧,他觉得太子年纪还小,就跟汉宣帝提了个建议,说:“让俺弟弟中郎将许舜来照顾太子家吧。”

汉宣帝听了这建议,心里也有点儿拿不定主意,就去问疏广的看法。

疏广这人可是个明白人啊,他说:“太子可是咱们国家的接班人呐,他的老师和朋友。那必须得是顶尖儿的人才行啊。

咱们可不能让太子,只跟姥爷许家亲近呐。

再说了呢,太子现在已经有太傅、少傅了,手下的官员也都配齐了。

现在要是再让许舜来插一脚,那岂不是显得咱们太子眼界太窄了吗?

这可不是向天下展示太子品德的好办法呐。”

汉宣帝一听这话,觉得疏广说得太对了,就把这话转告给了丞相魏相。

魏相听了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摘下帽子就向皇上谢罪说:“这种高超的见识啊,咱们可真是比不上呐。”

从那以后啊,汉宣帝就更加看重疏广了

哎呀呀,有一天京师长安突然间乌云密布,咔嚓咔嚓下起了大冰雹,那冰雹跟石头似的,啪啪往下掉,仿佛老天爷在砸场子呢!

这时候,有个叫萧望之的大臣,这哥们儿是东海来的,一看这架势就坐不住了,立马给汉宣帝上书一封。

这萧望之啊,跟汉宣帝说:“皇上啊,您看这冰雹,这就是老天的怒吼啊!朝政大事都被大臣们把持,一姓之人专权,这才把老天爷给惹毛了!”

汉宣帝一听,哎呦,这名儿我听过啊,萧望之,有点儿本事哦!

于是他就琢磨着:“这货看来不是吃素的,得提拔提拔!”

于是呢,就给萧望之封了个谒者的官儿。

那时候啊,汉宣帝正忙着搜罗人才呢,百姓们也都跃跃欲试,给朝廷出谋划策。

汉宣帝就把这些建议。一股脑儿交给萧望之去过目。

这萧望之啊,真不是盖的,他一看就知道谁是真才实学,谁是在吹牛。

于是呢,他就把那些有真本事的推荐给丞相、御史去试用,稍微差一点儿的,给中二千担的官员去练练手。

过了一年呢,他还得写报告给朝廷说说,这些人都表现得咋样;那些不行的,他就直接跟皇帝说:“这货不行,退了吧!”

他的建议啊,皇帝老爷子都是一手拍板,全听他的!

然后啊,转眼间就到了冬天,十月里,汉宣帝就下诏书了。

诏书上说啊:“之前那九月壬申的地震,可把我吓得够呛。

谁要是能指出我的过错,还有那些各郡、国举荐的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的人,你们可得帮我找找茬儿,别对那些高官的错误视而不见!

我自知品德不够,远方的蛮族都不鸟我,边境的屯戍事务也是一团糟。

现在还得加兵去守边塞,这让百姓们累得够呛,天下大乱啊。

这样吧,把车骑将军张安世、右将军霍禹的那两支屯戍部队给解散了吧!”

诏书还说了:“那些没用过的皇家池塘和禁苑,都借给贫苦百姓去捞点儿外快。

各郡、国的宫室、别馆就别再装修了。

回原籍的流民呢,官府会借地给你们种,还给你们种子、粮食,免除你们的税和劳役。”

哎呀,这汉宣帝啊,真是个好人啊,这样一来,百姓们可算是看到希望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4 6:53:03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