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神太史慈,杀敌变强成至高 十一 无能士族,饭桶开会!

从本章开始听

孔融听了宗宝此言,也觉得不妥,但他又舍不得太史慈这位猛将,于是采取了折中的手段缓和矛盾。

只见孔融不理会宗宝,也不继续为太史慈画大饼,而是孔融对左右下令:“速速召集所有高级官员来城楼上集合,就地议事!”

完全不管城外黄巾军还在厉声叫骂的事实。

太史慈见了,对孔融的草包本质有了更深的认知,心中已给孔融下了定论:“遇事不决,一推二拖,还真是这些只会清谈的世家文人的本色。”

左右领命前去,不多时,城门前只剩下太史慈、孔融、宗宝三人。

即使孔融不在城楼上,城门上的守军还在拼命向城下射箭、投掷焦油与滚木擂石,并未因孔融暂时离开而瓦解了士气。

这三人,又各不相同。

太史慈冷静得犹如大理石雕像,俊秀的五官也和大理石一般棱角分明;

宗宝跃跃欲试,心痒难耐,又有一股妒火不住在胸中燃烧,他既按捺不住出城和那管亥一决胜负的冲动,又在苦思冥想该怎么赶走那心怀叵测、差点儿就当上了杂号将军的太史慈;

孔融在得了太史慈相助后的喜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冲得荡然无存,满脸都是踌躇、犹豫、焦虑。

门外的污言秽语,那是越发难听,也根本没有停下的迹象。

没多久,陆续赶来了十几人,这些人半夜被叫醒,大半无精打采,有几个连保持眼睛睁开都是勉强。

但再大的困意,也抵御不住耳边环绕的雷鸣。

却听宗宝大叫:“各位都到齐了,咱们快上城楼议事!”

此言一出,这些文士的耳膜,全都嗡嗡作响,再大的困意,在闷雷轰炸之下,也荡然无存了。

其中一个四肢精瘦,却挺着个大肚子,脸上还有婴儿肥的文士率先发难:“你吼那么大声干嘛?主公都没发话,轮得到你越俎代庖?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傻大个!”

半夜被叫醒,他本来就心怀不满,但总不能怪罪孔融。宗宝这憨货自己送上来,他的满腔怨气不发泄到宗宝身上,岂不是浪费?

这些文官,既然能被孔融重用,多半是世家子弟,天生就看不起武将,这四肢瘦肚子胖的文士开口,登时点了火药包,七嘴八舌地指责宗宝。

“不看看你是什么身份?敢对乃公大呼小叫?”

“区区都尉,还想翻了天?”

“大字不识几个,嗓门却大得像打雷!”

宗宝本来就性烈如火,更兼没怎么长脑子,哪里能容忍自己辛辛苦苦浴血奋战,却被这些躲在后边温暖的被窝里的文官诋毁?当场也炸了:“乃公亲冒矢石,和黄巾贼打得你死我活时,你们这帮软蛋又在哪?”

孔融见宗宝和这些文官争执,登时面色一冷,大喊一声:“住口!”

他这一吼,当真有威严在内,本来吵得不可开交的宗宝和文官们,都被镇得规规矩矩,再也不敢喧哗半句。

甚至有几个胆小的文官,已经抬起手对宗宝戟指痛骂,正准备接着口吐芬芳,却被孔融打断,一时间尴尬得不知道该如何将伸出去的手伸回去。

唯有最末位有个文士,衣着简朴,从来到城门口开始,就没说一句话,并未参与对宗宝的谩骂。

太史慈见了,对这文士有了一丝兴趣,心中想的是:“孔融麾下,还是有一两个人物的。若是此人真有本事,我不妨把他收为己用,和我一起驰骋天下,自是好过在孔融这荒废才华。”

孔融面容肃穆,对一众官员发号施令:“尔等大敌当前,还做意气之争,成何体统?速随我上城楼议事,再敢喧哗,军法处置!”

北海相都开口了,这些文士也只好作罢,但怒气未消,一个个犹如被强行拆散的斗鸡,都在想一有机会,一定要回敬那宗宝。

太史慈虽然是武人,但他看了这些废物的争执,却好似看猴戏,至于孔融故意在太史慈面前摆威风,来证明自己的本领,又怎能不是徒劳无功?

太史慈一边上楼,一边心想:“孔融虽然名声不错,礼贤下士,在军中也有一些威望,但连让文武同心都做不到。这些文官不过是看他发火才闭嘴,内心又岂能看得起武将?这在乱世,不就是一块没有自保能力的肥肉?难怪不成事!”

孔融不知道太史慈想的是什么,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一句话就平息了文武之争,当即龙行虎步,率先登上城墙,进入城楼,在主位坐定。

这一众文官与宗宝、太史慈跟在孔融后边,也陆续进了城楼,按照地位,在两旁找座位坐下。

太史慈是客将,坐了末席。

孔融将眼下危机与太史慈的神勇大致说了说,接着停了下来,问这些文士:“诸位对于眼前北海之难,有什么看法?”

那四肢瘦的大肚文士显然地位很高,率先说话:“太史义士虽然勇猛,但一人之力,如何能抗衡十万?下官以为,应当去求助于其他诸侯。”

他虽然和宗宝不和,但文武的矛盾,在太史慈这种外人可能染指北海大权的威胁面前,还是得往后让让,不能把兵权给太史慈,是他与宗宝的共识!

这文士说的,似乎确实有道理,不少和他一伙的人都齐声附和。

孔融听了这一提案,其实也有些心动,但这样一来,太史慈报完孔融的恩情,就没有理由留在孔融身边了,孔融又实在舍不得太史慈。于是他继续问别的文官:“还有别的意见吗?”

这些饭桶,却不约而同,赞同了那文士,根本没拿出来新的方案。

“刘孔慈此言甚是!”

“下官赞同刘孔慈!”

“我北海军兵并非管亥对手,太史义士虽猛,却也不过是一夫之力,哪里可以抗衡十万大军啊?还是向诸侯求援为妙!”

孔融见他们如此,怎能不知道他们是在排挤太史慈?登时颇为失望,但群情汹汹,他也违背不得,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发问:“那诸位以为,该向谁求援?”

刘孔慈不假思索,立刻回答:“兖州曹孟德,冀州袁本初,徐州陶恭祖,均是我青州的邻居,哪个不是兵强马壮?若得任何一路诸侯相助,怎能不击破黄巾?”

曹操、袁绍都是能征惯战之辈,自讨董以来名声赫赫;

陶谦虽然不精兵事,但有徐州三大家族支持,也拥有大量资金,手下的士兵单论数量也不少,论质量也有能征善战的丹阳兵,只是缺乏军事才能卓越的名将。

若是这三镇诸侯,来任何一个救援,显然都能解北海之围。

先不说孔融名扬四海的声望,就说这各路诸侯再怎么明争暗斗地抢地盘,但表面上还是尊奉汉室。

然则叛离汉室的黄巾贼,是需要首先剿灭的公敌,这一规则无需多言。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 20:36:40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