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诸君陪我重建大明 第一章 皇室标杆朱慈烺

穿越明末诸君陪我重建大明 一点当阳 军事历史 | 穿越时空 更新时间:2023-12-02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云南车里军民宣慰府司边境

勐腊

驻军军帐内!

“快说!你是不是清狗派来的奸细?”

一位威武的将军,身穿闪耀着光芒的盔甲,腰间佩戴着锋利的宝剑,正愤怒地咆哮着。

他的面容涨红,目光如炬,他的利刃顶在他对面之人的脖颈之上,只要稍微一用力,就能让对方人头落地。

他的对面,是一位身着粗衣布袍、骨瘦如柴且面色苍白的中年人,那件袍子用料粗糙,却洗得干净而光滑,显然是生活的常态。

面对将军的威胁,那男子看着将军,眼神平静而坚定,他并不惧怕,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那笑容中满是沧桑和无奈。

这两个人仿佛来自两个不同的时代。

将军梳着整齐的发髻,一根长长的发簪固定在头上,显得威严而庄重,他的装束和发型都透露出一种古老而尊贵的风范。

而他对面的中年男子则有着一种完全不同的装扮,他的头饰是一根小巧灵活的尾巴,形状犹如一只老鼠,精巧而别致。这种独特的头饰是金钱鼠尾

将军的气质高贵而威严,他的眼神犹如寒冬中的冰湖,清澈而冷峻。

此时正值壹陆陆贰年,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帝也已于六月被吴三桂绞死。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南明的存在一直惹人争议。

在世人的心中,自壹陆肆肆年崇祯吊死煤山的那一刻,明朝便已经宣告灭亡,南明也不被承认。

即便是它真实存在过,因为什么呢?因为南明朝廷存的时间问题。

这么说吧,两汉之中东汉195年,东晋103年,南宋152年,南明呢?

18年。

没错就是18年,并且南明的这些年内部纷争不断,没有一统,与其说南明是朝廷,不如说南明只不过是一个多政权的合称而已。

古人云“偏安一隅”,意在何为?

意在寻觅一方宁静,韬光养晦,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然而,南明政权却未能把握此道,他们在一路被打、一路退守的过程中,丢掉了大好的河山。

尽管南明拥有诸多文臣武将,他们的才华和勇猛曾经让敌人胆寒,但是最终却因为内部的纷争和决策失误,导致南方陷落。

南明在初期,拥有比南宋更多的机会。他们拥有更为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更为先进的军事技术。

然而,这些优势却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和权力的斗争而逐渐消失。南明的官员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整个国家的利益。

他们互相猜忌,互相倾轧,导致了政局的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下,南明军队的战斗力逐渐下降。

士兵们缺乏训练和装备,无法与清军相抗衡,而清军也是抓住了南方内部不合的机会,逐渐占领了南方。

如今,永历帝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南明政权也如同一颗流星,在时代的天空中短暂闪耀后迅速熄灭。

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只剩下云南边陲的一隅之地,还保留着南明的气息和希望。

这里,就是南明的最后一片净土——勐腊,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两厥名王的李定国现在驻扎之地。

他,就是那位在南明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将军,如今已经病入膏肓,生命垂危。

他曾计划向暹罗借粮,然后前往景线与车里宣慰司的军队会合,已期望再创辉煌,但天不遂愿他生病了,所以计划不得不暂停。

养病的这段时间,他更是收来了一个噩耗,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了,当得知永历帝的死讯后,他深受打击,病情急剧恶化。

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时,李定国已经无力继续他的计划,他披头散发,赤足潦倒,痛苦不堪。

军队不得不被迫驻扎在原地,无法继续前行,他的心愿未了,壮志未酬,而生命之光却已渐渐黯淡。

“你到底说不说!不说就死。”那位将军拿着利刃,气势汹汹地逼问中年人

面对威胁,那人却并未显露恐惧,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稳地开口:“将军不必急躁,我听说李晋王病重,特地带来了一剂神药前来医治,我并非是清朝派来的奸细。”

他细心地解下背后的背包,从中取出一方精致的锦盒,那将军接过锦盒,眼中的疑惑之色并未消退,他拿着匕首,眼神警惕地盯着中年人,似乎在防备着他的任何举动。

中年人微笑着解释道:“这锦盒中便是我的神药,只要李晋王服下,他的病痛定会立刻消除,我愿以此药效来证明我的诚意,也希望将军能够相信我。”他的语气坚定而诚恳,让人无法怀疑他的真诚。

那将军拿着锦盒,眉头紧锁,显然在思考着什么,他眼中的警惕之色未减,但已经闪过了一丝好奇和犹豫,他注视着中年人,哼了一声:“谁知道你那盒子里是什么东西。”说着,他就要上手打开锦盒。

中年人向前一步,双手轻轻放在锦盒之上,微笑着说:“我劝将军莫要自行打开,否则你可能会无法承担后果,请将军务必将此盒交与晋王,我不会逃跑,更不会行那刺杀之事,毕竟李晋王是我汉人最后的脊梁!”

他的声音充满了诚恳和敬意,让那将军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他沉吟片刻,然后冷冷地说道:“哼,谅你也不敢!左右,看着他,我去面见晋王,如若敢逃跑,斩杀了他!”

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和杀气,让周围的人都感到了一股冷意,中年人并未畏惧,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他知道,这个锦盒是他与李晋王之间的信任和命运的纽带,他必须谨慎处理。

将军走出帐外,中年人被士兵看管起来,他只得走向座椅端坐而下。

“哼哼,别人穿越开局,起码才是个地狱!我这特么的是直接干到地府?还是个中年人!也没有系统,更没有白胡子爷爷,这就是命啊!”那中年人心中道。

朱辞浪。

原本是二十一世纪有为青年,在一次飙车之中浪出了生命,他的记忆中看到的最后画面便是被救护车拉走,而后他的灵魂穿与这中年人黄嫡梓所融合。

而在那中年的记忆中朱辞浪得知黄嫡梓并不是他真正的名讳,而他真正的名字是大一统,明朝末代太子朱慈烺。

这位嫡子是大明皇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名字代表着尊贵和荣耀,在甲申之变之前,他被人们寄予了厚望,将成为大明皇位的继承人。

他的父亲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母亲周氏是朱由检的皇后,这位皇后虽然贵为皇后,却并没有因此而傲慢自大,而是始终保持着贤良淑德,深得朱由检的敬爱。

这位嫡子自出生以来就备受瞩目,他是朱由检和周氏的独子,自然也是大明皇族中的嫡子血脉。

这种血脉在明朝时期被视为最为尊贵的血脉,因为只有嫡子才能继承皇位,才能成为下一任皇帝。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位嫡子的命运也是多舛的,甲申之变的发生,让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变故之后,他失去了成为下一任皇帝的机会,也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自大明开国以来,朱元璋便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贯穿了大明历史。

在皇位传承中,有嫡子则立嫡子,无嫡子则立长子,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然而,这一制度的稳固性在明朝的历史上也曾受到过一次挑战。

那是在明朝的永乐年间,当时朱棣通过奉天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

这一事件使得明朝历史上的继承制度出现了短暂的动摇,朱棣之后,明朝的继承制度重新回归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主线上。

对于现在的朱辞浪来说,这个名字背后所蕴含的尊贵地位却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帮助,相反,这个名字反而会成为他的累赘,因为他是隐姓埋名的亡国太子,没有一兵一卒,没有权势和力量。

朱辞浪,不,现在应该叫朱慈烺。他曾经害怕过,担心过,甚至都想过死了一了百了,他孤身一人穿越大明,又怎么能安下心来?或者说,怎么才能不暴露自身?就算不暴露,这辈子他又如何能在清廷的统治下活下来?

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让他感到无法呼吸。

他曾经想过回到自己的世界,回到那个充满科技和现代的社会,但是每当这个想法出现,他的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他,那是他的责任和使命,他不能就这样放弃。

绞尽脑汁后,他想到了李定国。

这位明末汉族最后的脊梁,是他在历史书中看到的一张英勇面孔。

他想起了李定国如何在明末的乱世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如何带领着明末的汉人们抵御清廷的侵略,所以朱慈烺便决定去前来寻找这位英雄,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历时三个月,朱慈烺白天睡觉,晚上赶路,他凭借着史书上的记忆,从清廷境内赶到云南,一路多方打听才知道李定国已重病不起,这个消息让他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要说李定国身为将军,身体强壮,曾经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一场小病怎么会让他离开了人世,这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但事实上,李定国的死并不是因为小病所致,而是因为大明的局势让他心力交瘁,郁结于心而死。

李定国作为明朝末年的将军,他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无人能及的,他为了反清复明,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但他所期望的并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明朝的复兴和大明的未来。

永历是明朝末年的皇帝,他的死对于李定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李定国所期望的是能够有一个标杆人物,能够带领大明走向复兴和强大,然而,随着永历的死,这个期望破灭了,李定国所付出的所有努力也将因此白费,他失去了朱明皇族这杆旗杆,也就失去了百姓的支持。

在这个时候,李定国的内心是痛苦和忧虑得,他深知反清复明的事业需要一个象征和标杆,而永历的死让他失去了这个机会。

终于在郁结于心的情况下,李定国的身体逐渐衰弱,他的小病只是一个诱因,真正的原因是他的内心痛苦和忧虑所致。

在李定国的军帐内,其麾下的主要将领们均已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悲壮和沉痛的气息。

李定国,这位为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身体已经疲惫至极,但他依然强撑着沉重的身体,对着他忠诚的将领们发出最后的嘱咐。

“吾死后,”李定国深情地看着他的儿子李嗣兴,眼中满是泪水,“无颜面对先帝,无颜面对大明万方百姓。”他的声音有些虚弱,:“嗣兴啊!你等以后宁死野外,也不要投降清狗!”

李嗣兴,这位年轻的将领,早已泣不成声,他趴在李定国的腿上,痛苦而悲伤:“父亲!”他哭喊着。

李定国微笑着看着他的儿子,眼中满是慈爱,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他的使命,然后,他转过头,看向帐外,那片漆黑的夜空,他知道,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先帝啊!定国!要来了……”他低声道,声音中充满了敬仰和决心。他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世,但他也明白自己的使命未能完成,心中悲愤。

“咳咳!”他又咳嗽起来,身体一阵颤抖。

在这个严峻的夜晚,李定国军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帐门被推开时,才带来了一丝微风,此时,一位手持锦盒的将军打破了这沉寂的氛围,他急匆匆地冲进来,面带喜色地喊道:“将军,将军药来了!药来了。”

门口的诸位将领看着这位将军,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其中一位更是大声质问:“吴三省,你要干什么?”

吴三省一脸焦急地回答:“镇远伯,刚才那名奸细说这个锦盒里有药,能够治好晋王,还说要让晋王自行打开,我就焦急的跑过来了。”

吴三省将锦盒慎重其事地交给李定国,然后站在了一边。李定国看着这个锦盒,心中感慨万分,他自己的病自己知道,现在不会有任何药石能够医治他了。

深夜的帐内,李定国拖着疲惫的身体,对着他的儿子李嗣兴微弱地说道:“嗣兴,打开吧。”

李嗣兴顺从地打开那个锦盒,他的眼神在盒内扫过。原本在期待中的药物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两方玉玺和一枚玉佩。李嗣兴愣住了。

李定国看着那枚玉佩,眼睛一睁,他从李嗣兴手中接过锦盒,拿起那枚玉佩,那是一块蓝田玉雕刻而成的玉佩,两条龙盘旋在其上,形象栩栩如生,而在其上,刻着朱慈烺三个楷体大字。

一枚由黄金制作的皇太子玺,尺寸为一寸见方,玺面为龟钮形状,朱绶缠绕,四彩缤纷。丝的单位为:一丝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玺上书写着‘皇太子玺’的篆书文字,代表着玺的正式名称和用途。”

另一枚上,雕刻“大明皇帝御宝”,和田玉制作,异兽纽方形玺,尺寸为4.8厘米见方,通高4.2厘米,纽高1.9厘米。玺面用篆书书写,代表大明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这便是明朝的传国玉玺。

(新人当不得作者,喜欢的话还请给个鼓励!您的一个收藏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谢谢!)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10 11:51:51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