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未来家园 四,第一次危机会议(2)

寻找未来家园 亚征 科幻网游 | 星际科幻 更新时间:2023-11-30
瀑布阅读
瀑布
从本章开始听

在此计划之前,人类已经在月球上建立了能源基地,利用月球上氘和氚的建立了聚变核发电站,产生的能量通过电磁能的形式发回地球上,电磁能到达地球上后,进入一个巨大的电磁炉中加热里面的水,水蒸汽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电磁能也能直接入设备,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由于地球化学能的减少,电能是主要的能源,煤和石油都接尽枯竭。同时月球上产生的电磁能也可发送到在星际间飞行的宇届飞船。太空站除了太阳能以外,也多用这种能源。这次供50人生活的太船飞船在飞出太阳系之前,也要用这种能源,上月球上工作的工程师们每六个月乘坐中国制造的神舟飞船飞到月球上,负责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同时,人类在木卫二上也建立了观测站,探索当太阳变成白矮星后,如何点燃木星,让木球卫星变成可供人类居住的临时家园。人类要想在木卫二立足,首先要融化一部份冰,并使木卫二的温度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范围。这样温度,植物可以生长,通过养殖的肉食动物来给人类提供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还要建立氧气工厂,保证人类在上面生活时,有足够的氧气供人类呼吸。这样,就需要大量的热量来点燃木星,使其光到达木卫二时,其温度能满足人类生活的条件,但目前如何点燃还是一个未知的课题。而且当太阳还在正常发光发热的时候点燃木星,显然会对地球的环境造成破坏,但人类的科学家要提前进行这样的研究才行。

多次的火星探测表明,火星没有满足人类生活的条件,但人类在火星安装的观测站,已经是人类观测宇届的中继站。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球村管理委员会提出去太阳系外去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是个高瞻远瞩的意见,得到了地球村各国的支持。很快就组建了飞船开发小组。供50人同时生活的飞船,需要10000吨推力的火箭,由长征火箭组牵头在5年时间内研制完成,同时开展飞船的研制工作,任务交给了中国的空间技术研究院,之前他们牵头研制了天庭空间站,在空间站上可容纳60人的科学团队,同时开展研究工作,完成的时间也是5年。

研究工作有条不紊的地进行着,太空飞行的各种条件都必需要考虑进去。还要考虑此飞船是远离地球后不再返回的飞船,所有与人类有关的科技和信息要带上去,也就是人类的整个文明都要带上去。如果飞船找到了另一个栖息地,就要将人类在地球上的文明复制到这个栖息地上。这样,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就不会丢失,还可以减少在新的家园创造新的文明的时间。所有文明的信息都被拷贝进一个密封很好的电子存储器内,同时做了两个备份,一份以磁盘的形式存储,一份以数字的形式存储。检索系统按人类生活的优先次序分门别类。飞船上所携带的食物要保证50人能生活50年。还要带上少量的农具和工兵工具,防卫用的手枪等。每人两套宇航服。同时飞船上也要有一套生态循环系统,保证对50位宇航员的饮食起居有充分的保障,也就是说飞船上要有供氧系统,制水系统,废物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绿植生产系统,电力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信号连通系统,保证飞船能接收月球上发射的能源,也能吸收太空中穿过的能源。

这是一次冒险的飞行,也可能是自杀的飞行,但这次飞行的意义重大,也很有必要,50位勇士的献身精神令人起敬,地球上少了50位精英人才,但地球人类的信息如果被另外的高级文明捕获,这个高级文明也许会来到地球救助走向灭亡的地球,也是一件可能的事。人类急需走向太空,人类的文明是宇届的宝贵财产,不能因为地球环境的恶化而消失。即使找到了一个没有开垦过的家园,人类的文明了可以在这里生根必芽。

超过200人的顶级专家都来到了中国,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研发任务,飞船可按时发射。发射这天,海南文昌的发射场热闹非凡,到处人头攒动,来自地球村的各国的航天爱好者,几天前就来到了海南,一边领略海南的秀美风光,一边见证人类首艘一去不复回的宇届飞船发射升空的壮举。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个一辈子想起来就会热泪盈眶的时刻。50名飞天人穿上整齐的航天服,一大早就进入航天阁,等待一声令下,就出发登上飞船。下午三点,问天阁里灯光明亮,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外,照相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如夏夜满天的星星。不久,飞船也将是满天星星中的一颗。50位人类英雄站成了两排,接受闪光灯的检阅,总队长余梦华第一个站在了话筒前,简报了自己的姓名,以及此次任务的目的,表达了赴汤蹈火的雄心壮志,使人想起了公元两千多年前“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场景。接着各个分队的领队也站到了话筒前作告别发言,场外已是哭声一遍,特别是亲人们悲痛到了极点,眼看着他们马上要远离,从此再也不能见面。玻璃内的航天员虽然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但看得到他们的眼泪,都强忍泪水。随着“出发”一声令下,50位人类的英雄出发了。

“10,9,8,7,6,5,4,3,2,1,点火!”随着铿锵有力的口令声,火箭腾空而起,巨大白色的浓烟从基座四周散开。10小时后,火箭的残骸烧毁在太空中,飞船被直接送入了地球和火星之间拉格朗日轨道,

接下来,飞船在拉格朗日轨道上飞行5天后,将点火进入火星轨道,从火星轨道到木星轨道将是一个挑战,因为飞船要穿过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有大量的小行星,一共有50多万颗,厚度达1.5个天文单位,约两亿三千万公理,飞船要安全地通过小行星带,飞船的轨道要随时改变,这个操作除了飞船本身有避障功能外,还需要人工干预才行。航天员早已各就各位,进入工作状态,由于飞船的自动化程度高,他们只需盯着仪表盘上的参数就行,但需要两班制,吃饭的时间是按地球上的习惯来的,4小时一餐,睡眠8小时,伙食是吃地球上配好的餐包,放入微波炉加热后就吃,当地球的包餐用完后,飞船就吃自己种植出来的粮食。当然,从地球上带来的餐包可以供50人吃50年。垃圾放入特制的垃圾桶里,睡眠是一人一床,拉上隔帘睡觉。从窗口望外,地球看起来只篮球般大,湛蓝湛蓝的,火星大小跟地球差不多大,但是黄色的,没有一点生机。远处,繁星点点,有大有小。都在眨着眼睛看着飞船,没有一点睡意,似乎在对飞船说,欢迎加入星星的队伍。宇航员只能根据规定的作息时间,拉上窗帘,强迫入睡。

五天后,飞船发动机点火,飞船的恣态是背向火星,二十分钟后,进入了火星最远轨道。地球离飞船越来越远了,从窗口看去,地球只有足球那么大。火星变得越来越小了。当飞船飞到火木的拉格朗日点时,就要点燃发动机,使飞船脱离火星的轨道,向木星轨道飞去,两天过后,飞船飞到了合适的位置,飞船总指挥余梦华通过语音系统下达了指令,10分钟后,飞船进入了小行星带,就象一只孤鸟飞进了一片原始森林,感应器不停地响起,虽然有防撞感应器,但还是不断地有小颗粒擦到了飞船,一声尖锐异响,小星粒反弹了出去,异响不停地发出,同时还伴有火花。飞船的外壳是用耐高温的化学合成材料做成,主要成分是铷合金,确保外壳不被擦出划痕。“砰,砰,砰,…”的响声此起彼伏。船内的航天员心惊胆颤。为了安抚航天员,余梦华走到了前头,观察眼前迎面而来的巨石,余梦华发现,如果飞船倾角过大,与巨石碰撞的过能性就大,所以只能以较小的倾角绕着火星飞行,一圈圈地向火木的拉格朗日轨道靠近,虽然飞行的时间会慢几倍,但安全系数增加。话音则落,前进方向的观测镜看到飞船不是在前进,而是向侧边飘移,原来是观测镜被一小块石头碰歪了,为了使飞船处于正确飞行方向上,必需要人出仓修正才行。大家知道,此时出仓意着什么。但如果不出船去较正前方观测镜,有可能整个飞船都得报废。余梦华扫了一眼全船,飞船应急救援队队长伊凡诺夫已经穿上了出仓服,关上了节点仓的入仓门,然后打开了节点仓的外侧门,压着扶手,身体向上顶出,半截身体便伸到了太空里,只见大小不一巨石飘过,却听不到丁点声响,浑身不禁哆嗦起来,由于出仓口在中部,他向着飞船的前部移动,由于身体颤抖,突然脚下踩空,整个身子飘了起来,一根绳子连着船体,身体离开船体有10米远,伊凡诺夫转头双手拉绳子,试着向船体靠近,突然一块小石横着飞过,绳子被切断,伊凡诺夫失去了连接支撑,身体不受控地飘起,离船体越来越远,很快就淹没在石雨中。全船上的人都看呆了,寂静无声,稍后是抽泣声。此时对余梦华来讲,来不得半点犹豫,他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立即穿上仓外服,他知道伊凡诺夫算是个有经验的航天员了,在他55岁的生命里,有15年时间是在空间站上度过的,有丰富的航天经验,但是遇到小行星这种飞行条件,全船的人没有一个人经历过,虽然余梦华有10年的天庭空间站的工作经验,也曾经参与过月球核能发电厂的建设工作,但是也没有超过火木的拉格朗日点。全船上他年纪最长,经验最丰富,他不想再牺牲其他的航天员,这样的任务只有他能去完成。

很快,他就出了仓,小心翼翼地爬到了观测镜的位置,将观测镜扶正,并加装一个固定螺丝。余梦华转身向入仓口爬去,此时仓里掌声响起,虽然救援队长牺牲了,但还是为余梦华的成功表达了肯定。余梦华一步一步地接近入仓口,眼看就要入仓了,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小块石子砸在了面罩上,面罩破了一个大窟窿,余梦华瞬时失去了知觉,再也不能爬行,离入仓口还有5米的距离,整个身子吸附在飞船的外壁上,正在大家惊吓恐惧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救援队副队长丹尼斯已穿了航天服,打开节点仓入仓门,进入到节点仓,探出半个身子,拉起栓在余梦华身上的绳子,将余梦华拉回了节点仓内,然后关闭了入仓口,再打开另一扇门,在仓内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将余梦华抬进了工作间,脱去了余梦华的仓外服,经过人工呼吸和电击抢救,余梦华还是没醒过来,当人在真空中超过5分钟时就会窒息而亡。最终余梦华被放入冷藏柜。飞船上处理死去的人有两种方式,一是量子化,将尸体放入量子化仓里,将尸体物质进行量子化分解,分解后的物质变成了量子态,然入进入太空中。另一种方式是放入冷藏柜中,长期保存,当找到另一个家园时,再埋入地下。余梦华是第一个放入冷藏柜的人。因余梦华的去世,副总指挥戴维森接替了他的职位,慢慢地飞船飞出了小行星带,飞行在木星的轨道上。

余天明曾无数次在头脑中氤氲这件事情,也曾无数次去冷藏柜中瞻仰过父亲的遗容,但一想起这个情节,心中还是会激动不已,是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在关键时刻敢于献身,保护了飞船,保护了其他的飞行员,避免了更多的牺牲。飞行体上所有新生的人都是试管和育婴箱里培育出来的,是补充飞行体正常的工作需要,所有新生的人都要用父辈的姓氏来起名,余天明的DNA就来自于余梦华,飞行体的新人全都没有双亲,都是单性繁殖的方式来的,如果某项工作需要女性,那么就从女性基因库里提起。这是飞船在找到新家园之前的所能够采取的办法。因为飞行体上的资源有限,只能保证飞行体能正常运作的情况下而添加人口,如果在后续的行程中,能登上一个比现在的飞行体更大的地方,那么人手将会增加。所有在飞行体上新出生的人,都必须接受12年的正规教育,保证让他掌握到因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余天明从思考中回过神来,其他几位还在等余天明提出更好的方案,此次飞行体穿越柯伊伯带,风险不亚于上次飞船穿越小行星带,虽然柯伊伯带上没有那么多小星体,但有更大的星体且速度更快。余天明不赞成用激光或电磁炮来轰小星体,并使其改变轨道,因为这样的操作会对其他诸多小星体产生影响,从而对天王星的轨道产生扰动,说不定会影响到整个太阳系的平衡,所以余天明建议跟上次一样,改变飞行体的倾角,以避开与小星体的正面相撞。大家都同意了余天明的方案。接下来要做的是安装飞行体的倾角改变发动机,因为飞行体是飞船在途中劫持在海王星轨道的小彗星,小慧星比飞船大得多,也没有预装任何发动机,列宁接着布置如下任务:

杰克组织和安排人员去拆下飞船上的方向发动机,至少要拆下10台才能改变飞行体的飞行方向。戴维负责组织和安排人手去安装支架,在发动机运到之前要完成支架的安装。余天明协助找到支架安装点。时间不多,大家分头行动。列宁负责将发动机的原料运送到安装支架的地点。

五十小时之后,发动机安装到位,燃料也注入完成,等待一声令下,发动机点火,列宁要求测试组重测一次发动机的状态,一切就绪,列宁一声令下:“点火”,浓烟四起,半径达2公里以上,10台发动机的推力等于发射一枚50吨的固体原料火箭。飞行体的飞行角度在发行改变。报警器的响声由于尖锐变得柔和。最后报警器声消失,危险解除了,监控室内,掌声经久不息,一遍欢呼。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余天明回到卧室,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8 21:02:47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