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派我当间谍,上级竟是始皇帝 第五十四章 徭役与土地分配策略!

从本章开始听

……

“江白的深思熟虑,真是令人震惊!”

嬴政极度赞叹道:“他甚至考虑到推行新法时可能遭遇前线将士的反对,真的是想得很周到。这样的教导方式,应当被列为我大秦的主要国策!”

秦皇嬴政的话语充满了真情实感,没有一丝奉承的成分。

旁边,武成侯王翦发现了一个微小的细节。

那是关于江白描述第六队先登百人队在攀登城墙时的情况。需要有先登的勇士在云梯的最前方,同时由本队的精锐士兵负责扛着云梯,迅速将先登的勇士送到城墙之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扛云梯的不用其他百人队的普通士兵,而必须使用第六队本身的精锐士兵呢?

原因非常简单:团队合作的默契和协同。普通士兵能够将云梯稳稳地放到城墙上,但要与云梯顶端的先登勇士保持协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默契的培养。这种默契和信任,通常只有在同一队伍中的士兵之间才能达到。

考虑到并肩作战的战友已经冲到城墙上拼搏,作为先登的精锐士兵,你还能不冲吗?

在那种时刻,理智已经无法左右行动,必须全力以赴,支持战友,不能让战友白白牺牲!

王翦想到这里,突然觉得江白并非完全是一位超然世外的高人。因为真正的高人在传授智慧时,通常言辞玄妙,至少也会保持在战略的高度。

但江白的讲解和新法的介绍,都显示出他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的战士。

“四功新法”与“墨家兵法”十分相近,非常贴近实际,不仅扶苏、秦皇嬴政和王翦能理解,甚至任何有战场经验的老兵都能迅速领会其意图。

这也显示出江白的境界,远超过王翦最初的预期。一个人内心的思考和他实际表达出来的,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你内心的感悟,可能你表达不清,或者普通人可能听不懂。但江白的教导方式非常具体和细致,确保秦国的军民都能理解和接受。

王翦觉得,这种纯粹和真实的境界,才是江白真正的价值所在!

他作为当世的军事家,也不得不由衷地钦佩江白的军事才能!

至于赵高,更不必多言。他本来认为军事策略也有其固定的规则和法度……事实已经证实了一切。

他的思考是正确的,但又略带些许偏差。

军法的法,不仅是秩序的符号,更是基于公平的共识,成为军功和爵位的基础,思想观念的更新,政治难题的解决,最终实现帝国延续的目标。

无可争议。

实现这些目标无疑是极其困难的。

综合考虑所有因素……

赵高认为……也许只有江白能做到。

用超脱的智慧,创建世俗的军法,维护华夏的国运!

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成就。

……

王宫大牢内。

“对了,小公子,人们总说民以食为天,前线的士兵也是以粮食来稳定军心的!”

江白:“目前九州的农民,大多还是依赖每年只有一次收成的粮食,这远远不够的。”

江白突然想到了……

穿越者常常带着红薯、土豆这样的种子,可自己系统啥都没有。

但幸运的是,关于增加粮食产量,江白还有其他的方法。

既然要改革军制,那就需要消除前线士兵对于【四功新法】的某些抵触情绪。

策略其实很简单。

就像吕不韦过去所做的那样。

当年吕不韦为了推广【义兵新法】,利用郑国渠旁的丰饶土地,成功说服了上将蒙骜作出让步。

那么江白也可以通过增加粮食产量,使士兵的伙食由每天两餐提升到每天三餐!

想想看!

伙食条件提升了五成!

稍作调整的新法,还会有人抱怨吗?

他们肯定会全力支持的!

这正是江白想要的结果!

“夫子……有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吗?”

扶苏听后,眼睛顿时睁大,问:“能提高多少产量?”

江白微微一笑:“小公子,你猜猜看?”

“提高三成!!”

扶苏认为,这样的提高已经相当可观了!

然而,

江白摇了摇头说:“小公子,你的胆子还是不够大!”

扶苏:“那……七成!!”

扶苏觉得如果再往上提,那粮食产量几乎就要翻倍了!

那实在是太惊人了!

“嗯……差不多,从整个九州来看,理论上我确实可以提高七到八成的粮食产量。”

江白轻轻笑道:“在古代的黄河流域,黄土质地细腻、松软、容易破碎,有机物含量丰富,保水性也很好,具有【自我肥力】的特性!

“因此,黄河流域到处都是变种的狗尾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粟,通常被称为谷子。”

“同时,野生的稷也变种成了黍,通常被称为糜子。而粟和黍通常都被统称为【小米】。”

“这两种谷物都非常适应干旱、贫瘠的环境,特别是黍,生命力非常顽强,成长周期短,对土壤的肥力要求也较低,非常适合在未开垦的土地上种植。”

“此外,在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的滩涂、沼泽地也开始出现了野生的稻子。”

谈到农业发展,五谷绝对是绕不过的话题。

其源头正是九州的两大血脉:黄河与长江。

有水之地,必定孕育出原始作物。

这是时间长河中的恒久定律。

“再者,西亚的新月肥沃地区起源的野生小麦,在商周年代已引入我华夏。关中西北地区应该已有小麦的种植。”

江白稍作停顿,接着说:“还有一种叫做【菽】,或者我们通常叫的大豆,在古时的长江与黄河流域就有了。”

“直至殷周年代,初步的榨油技艺逐渐展现,还听闻有部分少数民族将【戎菽】作为献给周王朝的礼品。”

“综合考虑,粟、黍、稻、麦、菽组成了我华夏五谷,其中黍与粟被统称为小米,是主要的农作物。”

“至于稻、小麦、大豆的栽培技术,还远未广为人知。”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创新、原创、火热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按左右键翻页

最新读者(粉丝)打赏

全部

飞卢小说网声明

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涉黑(暴力、血腥)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如发现违规作品,请向本站投诉。

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

投诉邮箱:feiying@faloo.com 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

关于我们| 小说帮助| 申请小说推荐| Vip签约| Vip充值| 申请作家| 作家福利| 撰写小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飞卢小说手机版| 广告招商

All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北京创阅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京B2-20194099 京ICP备18030338号-3 京公安网备11011202002397号 京网文〔2022〕3848-114号

飞卢小说网(b.faloo.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通190302号)

RSS 热门小说榜
小说页面生成时间2024/6/7 6:46:44
章节标题
00:00
00:00
< 上一章
下一章 >